平台会员

搜索文档
【世相百态】 自动续费藏陷阱平台“套路”顽疾何时休
证券时报· 2025-06-24 02:58
行业监管新规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施专项规范管理措施,针对互联网电视自动续费乱象,新规要求扣费前5天多渠道提醒用户,禁止强制捆绑和默认勾选,并将"自动续费投诉"入口置于客户服务一级菜单 [1] - 新规聚焦"扣费前无提醒"、"取消流程复杂"、"投诉渠道不畅"等消费者痛点问题,旨在保障用户权益 [1] - 2023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已明确规定自动续费服务需显著提醒消费者,但相关乱象仍屡禁不止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互联网平台普遍存在自动续费套路,包括默认勾选、隐蔽提醒、复杂取消流程等问题,涉及互联网电视平台、工具类应用和休闲娱乐APP等多个领域 [1][2] - 平台通过自动续费获取稳定现金流,提升用户留存率和付费周期,相比提升服务质量,自动续费成为更简单的"创收捷径" [3] - 监管滞后与违规成本低是乱象持续存在的原因,消费者维权意愿低也助长了平台违规行为 [3] 行业发展趋势 - 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自动续费行为的监管力度,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并取得一定成效 [3] - 未来可能采取更严厉措施如重额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增强惩戒力和震慑力 [3] - 行业应回归服务本质,通过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获取长期市场认可,而非依赖短期套路获利 [4]
白杨SEO:我是如何进入SEO这个行业的?
搜狐财经· 2025-06-04 15:14
职业发展路径 - 从语文教育专业毕业后尝试教师岗位未果 随后经历销售 送货工等职业 [2][4][5] - 2010年进入温州富罗迷鞋厂担任储备干部 负责材料分发和送货入库工作 [5] - 2010年9月转战杭州 先后从事房产销售 服装厂搬运工 打印店送货工等职位 [5][6] - 通过打印店客户接触维库公司 经过五轮面试进入该公司 [6] 行业转型关键节点 - 在维库公司初期从事平台会员销售工作 首次接触谷歌搜索引擎概念 [6] - 销售业绩未达标但凭借推广能力转入外链部门 正式进入SEO行业 [8] - 通过个人博客内容优化使公司正面信息覆盖负面内容 展现早期SEO潜力 [8] 行业特征 - 早期SEO行业存在"内容为王 外链为皇"的运营理念 [8] - 互联网平台公司存在"百站计划"等规模化扩张策略 [8] - 搜索引擎优化与平台推广存在业务协同关系 [6][8]
剧集云包场,为品牌营销开辟新思路?
36氪· 2025-06-02 10:46
云包场市场现状 - 截至5月28日,《藏海传》云包场投入达1193万元,成为首个千万级云包场剧集,《折腰》和《人生若如初见》分别投入714万元和105万元 [1][2] - 2024年云包场呈现爆发式增长,48部剧集云包场总额突破百万,总参与部数达131部(芒果TV剧集除外)[4][5] - 粉丝成为云包场主力军,例如《大奉打更人》粉丝贡献14.8万场(总22.8万场),《仙台有树》粉丝贡献14.7万场(总18.7万场)[4] 云包场发展历程 - 起源于2021年猫眼平台为解决疫情线下限制推出的电影行业云包场,2023年芒果TV首次将其引入长视频领域应用于综艺《快乐的大人》[3] - 爱优腾三大平台在2023-2024年相继跟进,腾讯视频《繁花》、爱奇艺《南来北往》、优酷《惜花芷》均开启云包场计划 [3] - 权益模式从初期单一剧集观看权(芒果TV)演变为30元平台会员(爱优腾),并扩展至粉丝加座功能 [3][4] 平台与参与方行为特征 - 平台通过设置观看时长要求(通常30分钟)和社交分享机制实现用户触达与拉新 [4][10] - 粉丝通过有组织的加座活动规模化传播,例如《藏海传》粉丝包场达37万场,占总包场量的93% [5][10] - 片方因热度压力被动参与,形成"流量明星剧集更易获包场"的循环,头部剧集与尾部剧集包场金额差距超10倍 [2][13] 品牌营销应用场景 - 数据支持:平台通过包场销量、拉新数等实时数据帮助品牌定位目标受众 [11] - 内容植入:品牌可冠名云包场页面并放大产品信息,如金典在《玫瑰的故事》中结合片头标版、弹幕互动 [12] - 情感联动:邀请主演参与内容共创激发粉丝热情,但需平衡明星效应与品牌口碑 [12] 行业影响与争议 - 正向效应:扩大剧集触达范围,实现平台拉新、剧方播放量提升、粉丝热度支持的多方共赢 [10][11] - 潜在风险:削弱用户付费意愿,平台会员收益可能受损;片方过度依赖流量演员导致行业生态失衡 [13] - 模式局限:芒果TV因权益限制(仅3日观看权)参与度显著低于爱优腾 [3][9]
去年央视315曝光的企业,集体上演“凉凉”大戏?
凤凰网财经· 2025-03-15 23:4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打假狂欢节",去年的名场面还历历在目:梅菜扣肉里藏着淋巴肉、灭火器越灭火越大、防火玻璃一烧就穿……这些被央视点名"社 死"的企业,如今是卷土重来还是彻底凉透?快来围观他们的"翻车后传"! 01 彻底凉凉组:注销跑路,江湖再见 1. 主板机黑产:连夜注销变"幽灵公司" 去年被曝光的"网络水军神器"主板机黑产,通过将数十台手机主板,安装在同一个主板机箱内,组装成一台主板机,可以操纵游戏、操纵发帖数量,操控 网络投票,如今已成了互联网的"过街老鼠"。 深圳云承未来科技被扒后火速改名换地址,结果今年2月直接注销跑路;另一家云机侠科技3·15当天被处罚,之后直接失联,成了"经营异常钉子户"。 真是"水军头子连夜删号,比塌房爱豆跑得还快!" 2. 假防火玻璃:罚到老板连夜退群 去年315,河北、天津的"假防火玻璃四兄弟"集体翻车,生产的防火玻璃质量不达标。被曝光后,天津顺玻玻璃和保建节能玻璃,瞬间化身"戏精公司"—— 先是拍胸脯喊冤:"问题产品早停产啦!",结果执法人员一查,好家伙,这波"停产大戏"演得比《甄嬛传》还跌宕起伏,造假还是要付出代价。 2024年4月,廊坊龙盾玻璃有限公司因伪造认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