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生物油脂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工生物所吴信团队在木质素生物合成微生物油脂和蛋白方面取得新突破
技术突破核心 - 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棒状弯孢霉工程菌株M6,实现了木质素生物合成微生物油脂和蛋白的突破性进展 [5] - 该技术将基因组碱基编辑技术与液滴微流控超高通量筛选策略相结合,为木质素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5] 菌株性能提升 - 突变株M6的漆酶活性达到228.58 U/L,较出发菌株大幅提高了75% [6] - 在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摇瓶发酵条件下,突变株M6的油脂积累量达到细胞干重的49%,菌体蛋白含量稳定在33% [6] - 在5升发酵罐扩大培养时,漆酶活性提升至240.43 U/L,菌体中油脂含量达51%,油脂与蛋白总含量占菌体干重84% [6] 技术方法与机制 - 研究团队构建了铜离子诱导的MCM5-AID碱基编辑系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随机、高效地引入C-to-T和G-to-A突变 [6] - 通过整合转录组与基因组分析发现,突变株M6中脂肪酸合成、固醇代谢及甘油酯代谢途径的多个关键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6] - 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漆酶编码基因也呈现高表达水平,协同推动细胞内碳代谢流向脂质合成途径的高效转化 [6][7] 产业应用与前景 - 该成果打通了以木质素为碳源合成微生物油脂和蛋白的功能通路,对推进秸秆木质素的绿色生物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7][9] - 全球农林废弃物和造纸工业副产木质素总量每年超过5000万吨,该技术为这一巨大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可行路径 [5][9] - 相关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发表于Bioresource Technology杂志 [8]
嘉必优: 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9 00:3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30,000,000股,发行价每股23.90元,募集资金总额717,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68,673,892.62元后净额为648,326,107.38元,资金于2019年12月16日到位[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理财产品利息收入0元,存款利息收入23,514.96元,支付项目款3,778,127.09元[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存储、使用及管理[1] - 募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与国泰君安证券及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确保专款专用[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合计7,301,276.34元,分布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3]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微生物油脂扩建二期工程项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微胶囊生产线扩建项目已于2023年结项,2025年支付尾款191.70万元和161.68万元[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超出承诺部分为利息收入[4] - 公司使用不超过1,2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等[5] 募投项目进展与效益 - 微生物油脂扩建二期工程项目累计投入24,646.25万元,达到预计效益[7] - 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微胶囊生产线扩建项目累计投入19,868.70万元,实际效益因客户转产节奏与原预测存在差异[7][8]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7,217.66万元,后续将通过自有资金继续投入[7][8] 其他资金使用情况 - 报告期内未发生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或变更募投项目的情况[5][6][7] - 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符合法规要求,无违规情形[7]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