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充桩
icon
搜索文档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13:13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 - 增程动力从"落后技术"转变为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获得车企青睐 [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电池容量显著提升 [2]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超过特斯拉Model3后驱版 [2] - 别克发布"真龙"增程系统,40 2kWh电池包带来302km纯电续航,显示传统合资车企加入长续航增程竞争 [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 17kWh,2023年提升至43 77kWh,增长20 54% [3][4] - 2025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达45 47kWh,较2023年增长19 68% [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3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达92%、48%、20% [6] - 近期上市增程车型电池容量显著提升,如尊界S800采用65kWh电池包,极氪9X纯电续航达380km [6] 推动大电池增程的因素 - 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 [8]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普及,2025年6月公共充电设施达409 6万个,县域覆盖率97 08% [8] - 家用慢充桩功率从2019年2 8kW提升至2024年5 5kW,年均增速14%,支持长续航增程车当纯电车使用 [8] - 用户需求推动,纯电续航从50km提升至150km,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8] - 车企竞争加剧,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提升纯电续航以吸引消费者 [9] - "双积分"政策促使车企通过大电池包降低综合油耗 [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购车成本上升,LFP电池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NCM811电池增加900元 [11] - 车重增加导致能耗上升,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电耗增5%-8%,馈电模式增8%-10% [11] - 快充设施不足,2024年底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 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需求 [11] - 快充伤害电池寿命,大电池导致轮胎磨损加剧,磨损率比四驱车高1 7倍 [12] 增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对"小电池+大增程器"和"大电池+小增程器"两种方案优劣存在争议 [13]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纯电车将成为未来主流 [13]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条件,未来体量将更庞大 [13] - 车企态度分化,长城和蔚来拒绝增程,其他中国车企普遍布局 [14] - 专家认为大电池是当前合理选择,但未来可能因技术演进和国际化竞争转向小电池方案 [14]
7月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建快充桩榜单发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1:12
行业补能生态建设 - 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在多方力量推动下逐步完善 [1] - 暑期出行高峰期间高速服务区充电难问题突出 尤其影响选择电动出行的家庭用户 [2] - 头部车企正在全国关键高速路线上积极布局 共同提升补能效率 [2] 车企自建快充桩排名 - 广汽埃安以总计14096根直流快充桩位列车企自建第一 7月新增437根 [1] - 特斯拉以11611根直流快充桩排名第二 [1] - 蔚来以11453根直流快充桩排名第三 [1] 广汽埃安充电网络布局 - 高速充电网络覆盖全国核心经济走廊并延伸至中西部关键通道 形成6纵11横格局 [2] - 在京沪高速布局10个充电站点 在许广高速布局8个站点 [2] - 率先建成行业领先的640kW超充站 实现充电1秒续航增加1.1公里 [2] 补能技术模式发展 - 换电为主+充电为辅模式与快充网络形成协同 [2] - 5C超充网络等新技术模式正在推广应用 [2] - 头部车企践行让补能点出现在用户需要位置的服务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