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充桩
icon
搜索文档
多部门发文,力推充电设施三年翻一倍
选股宝· 2025-10-16 07:35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 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实现城市停车场景全面覆盖 [1] - 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1] 技术发展与市场现状 - 当前快充桩功率正向240kW、360kW和480kW发展,已有企业发布兆瓦级超充产品 [1] - 大功率充电桩推广受限于价格高昂、电网容量局限及建设标准不统一等因素,进程缓慢 [1] - 各地公布的2025年超充站建设目标合计约5000座,对应超充桩数量在万台级别,与2027年10万台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1] 产业链影响 - 大功率化对充电桩和模块环节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加速行业格局优化 [2] - 国内价格战接近尾声,叠加出海及大功率产品迭代,桩和模块龙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2] - 大功率充电设施渗透率提升将推动运营企业效率提高,改善盈利能力,远期充电运营平台在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等模式上具有盈利潜力 [2] 投资规模与受益公司 - 充电桩倍增行动将带来近2000亿元投资,充分带动充电桩行业发展 [2] - 受益环节包括有品牌力的充电桩公司特锐德、绿能慧充、盛弘股份 [2] - 受益环节包括格局集中的充电模块公司通合科技、英可瑞、优优绿能 [2] - 受益环节包括充电运营及充电聚合龙头公司特锐德、朗新集团 [2]
迪卡侬:全面推动零碳重卡的应用|2025华夏ESG实践节能降耗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17:36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于1976年在法国创立,截至2024年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17家门店,团队人数达101,100名,业绩达162亿欧元 [1] - 公司于1989年进入中国开展采购和生产,2003年开启零售业务,在中国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品牌和零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和采购中心,超过44%的采购来自中国,在中国设有4个自有工厂、3个物流园区、11个工业采购办公室、1个品牌中心及遍布百余城市的200家实体门店和线上销售网络 [1]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承诺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1、2和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从2021年基准年减少42%,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该目标获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认证 [2][3] 门店能源管理与节能举措 - 2023年公司门店开始在能源管理系统中引入智能电表,截至2024年底已有69家门店完成安装,可精确监控每小时用电量以优化分配 [2] - 公司于2019年启动屋顶太阳能光伏项目,2023年发电量接近3GWH,为门店节省超过14万元电费,减少1,8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2] - 截至2024年,公司零售门店有124座快充桩签约落地,预计年减碳量约620-992吨(相当于400-600辆燃油轿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2] 物流与供应链减碳行动 - 2024年公司在中国物流领域全面推动零碳重卡应用,2023年已测试超过600公里长续航智能重卡,并拓展国际线路测试以引领全球低碳物流转型 [3] - 公司推动供应链减碳倡议,超过140家中国供应商参与绿电交易项目,2024年绿电交易预计覆盖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等省份 [3] 可持续发展成效 - 公司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超过84%,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超过53%,并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3]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13:13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 - 增程动力从"落后技术"转变为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获得车企青睐 [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电池容量显著提升 [2]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超过特斯拉Model3后驱版 [2] - 别克发布"真龙"增程系统,40 2kWh电池包带来302km纯电续航,显示传统合资车企加入长续航增程竞争 [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 17kWh,2023年提升至43 77kWh,增长20 54% [3][4] - 2025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达45 47kWh,较2023年增长19 68% [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3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达92%、48%、20% [6] - 近期上市增程车型电池容量显著提升,如尊界S800采用65kWh电池包,极氪9X纯电续航达380km [6] 推动大电池增程的因素 - 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 [8]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普及,2025年6月公共充电设施达409 6万个,县域覆盖率97 08% [8] - 家用慢充桩功率从2019年2 8kW提升至2024年5 5kW,年均增速14%,支持长续航增程车当纯电车使用 [8] - 用户需求推动,纯电续航从50km提升至150km,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8] - 车企竞争加剧,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提升纯电续航以吸引消费者 [9] - "双积分"政策促使车企通过大电池包降低综合油耗 [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购车成本上升,LFP电池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NCM811电池增加900元 [11] - 车重增加导致能耗上升,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电耗增5%-8%,馈电模式增8%-10% [11] - 快充设施不足,2024年底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 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需求 [11] - 快充伤害电池寿命,大电池导致轮胎磨损加剧,磨损率比四驱车高1 7倍 [12] 增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对"小电池+大增程器"和"大电池+小增程器"两种方案优劣存在争议 [13]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纯电车将成为未来主流 [13]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条件,未来体量将更庞大 [13] - 车企态度分化,长城和蔚来拒绝增程,其他中国车企普遍布局 [14] - 专家认为大电池是当前合理选择,但未来可能因技术演进和国际化竞争转向小电池方案 [14]
7月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建快充桩榜单发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1:12
行业补能生态建设 - 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在多方力量推动下逐步完善 [1] - 暑期出行高峰期间高速服务区充电难问题突出 尤其影响选择电动出行的家庭用户 [2] - 头部车企正在全国关键高速路线上积极布局 共同提升补能效率 [2] 车企自建快充桩排名 - 广汽埃安以总计14096根直流快充桩位列车企自建第一 7月新增437根 [1] - 特斯拉以11611根直流快充桩排名第二 [1] - 蔚来以11453根直流快充桩排名第三 [1] 广汽埃安充电网络布局 - 高速充电网络覆盖全国核心经济走廊并延伸至中西部关键通道 形成6纵11横格局 [2] - 在京沪高速布局10个充电站点 在许广高速布局8个站点 [2] - 率先建成行业领先的640kW超充站 实现充电1秒续航增加1.1公里 [2] 补能技术模式发展 - 换电为主+充电为辅模式与快充网络形成协同 [2] - 5C超充网络等新技术模式正在推广应用 [2] - 头部车企践行让补能点出现在用户需要位置的服务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