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氪001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价格级别跟踪报告:2025年1-5月20万元以上销量占比降至21%
华创证券· 2025-07-27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汽车消费高端占比继续下降,20万元以上汽车销量占比降至21%,同比降2.5PP;随增换购占比提升,消费者购车级别不断提升,呈现“车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便宜”趋势;7 - 8月行业进入传统淡季,预计下半年终端市场有望继续热销,价格战风险有望下降,建议积极观察情绪消化后的板块布局机会,港股建议择机兑现 [7][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价格销量及份额 - 各价格带销量占比变化:0 - 10万元1 - 5M25占比32.7%、同比升0.7PP;10 - 1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33.8%、同比升4.4PP;15 - 2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2.2%、同比降2.6PP;20 - 2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9.1%、同比升0.4PP;25 - 30万元1 - 5M25占比4.9%、同比降0.5PP;30 - 40万元1 - 5M25销量累计占比6%、同比降2.2PP;40万元以上1 - 5M2占比1.3%、同比降0.3PP [7] - 两两价格带合并销量占比变化:0 - 15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67%、同比升5.2PP;10 - 2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46%、同比升1.8PP;15 - 25万元2024年开始同比下降;20 - 3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4%、同比降0.1PP;25 - 40万元1 - 5M25累计占比11%、同比降2.7PP;30万元以上1 - 5M25累计占比7.3%、同比降2.5PP [7][8][10] 分级别销量及占比 - 0 - 20万元:A 级4 - 5M25占比下降(38% / - 6.5PP),B 级(37% / + 1.1PP)和 C 级(5.3% / + 0.1PP)占比提升;4 - 5M25在20万元以下狭义乘用车合计批发350万辆、同比升14%、环比升11%,占比77%、同比升1.2PP、环比降3.1PP [10] - 20万元以上:A 级(5.2% / - 1.0PP)和 B 级(44% / - 6.7PP)占比下降、C 级占比提升(48.9% / + 6.3PP);4 - 5M25在20万元以上合计批发103万辆、同比升6.0%、环比升34%,占比23%、同比降1.2PP、环比升3.1PP [10] 投资建议 - 整车推荐江淮汽车;建议关注理想汽车i8新车、北汽蓝谷的享界品牌投入增强、小米集团YU7交付提速;建议关注油车占比更高、进程加快的上汽集团、长城汽车 [9]
极氪被指卖0公里二手车,车主集体炸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23:30
极氪销售争议事件 - 公司被指通过直营门店体系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以"限时优惠"话术吸引消费者,引发大量投诉 [1] - 贵州、重庆、广州等多地消费者发现购买的"新车"实际已购买交强险并完成过户登记,沦为二手车 [4] - 消费者维权时遭遇推诿或拒赔,公司截至7月19日尚未回应 [5] 0公里二手车现象 - 指已完成登记上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里程表显示接近0公里,通过二手车渠道以大幅低于新车价格出售 [8]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业内估计"0公里二手车"占比达5%-8% [18] - 行业人士称部分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和粉饰财务报表,将"0公里二手车"作为制造虚假繁荣的工具 [12] 消费者具体案例 - 重庆消费者程诚预定2025款极氪007车型,销售人员刻意隐瞒车辆已上险事实 [10] - 广州消费者李兴购买极氪001车型时,商家伪造极氪App页面,汇款账户非官方,车辆实际已于2024年12月缴纳交强险 [11] - 涉事车主群有80多人遭遇类似欺诈,销售人员曾提出自掏2000元现金补偿 [11] 公司经营数据 - 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22.5万辆和22.2万辆,产量大于销量 [11] - 2021-2024年净亏损累计达262.2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收窄至7.63亿元 [13] - 2025年6月总销量达43012台,但核心品牌极氪汽车交付量仅16702台,同比下滑17% [13] 行业背景 - 车市竞争激烈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厂商持续生产节奏导致去库存需求 [15]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指出"0公里二手车"是行业怪象,源于过去几年汽车行业激烈竞争 [17]
极氪告别纽交所回归吉利:新能源整合迈入深水区
36氪· 2025-07-17 19:33
吉利与极氪合并事件 - 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签署合并协议,极氪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交易对价为每股2.687美元现金加每股置换1.23股吉利新股,总估值约172亿元人民币,较极氪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8.9% [1][2] - 合并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5.7%股份,此次通过现金与股权置换实现100%控股,现金部分保障原股东即时收益,股权置换强化吉利汽车股权集中度 [2][4] - 合并推动极氪财务数据直接并入上市公司报表,提升新能源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为港股估值重构注入新动能 [4] 战略布局与架构调整 - 吉利乘用车板块完成"两横"架构重构:吉利汽车集团整合吉利、银河、雷达等品牌,聚焦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极氪科技集团统辖极氪与领克,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豪华新能源市场 [4] - "两横"布局通过品牌定位形成互补,极氪主打智能纯电高端市场,领克覆盖20万元以上年轻化需求,吉利银河巩固主流市场性价比优势,构成覆盖10万-80万元价格带的全维度产品矩阵 [4] - 集团设立统一技术研究院统筹核心领域研发,成立供应链公司整合采购需求,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研发成本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 [6] 技术协同与全球化 - 极氪的SEA浩瀚架构、麒麟电池等技术成为吉利全系共享资源池,吉利银河系列基于SEA架构开发的车型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15% [9][10] -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全域智能驾驶方案,覆盖从10万元至80万元级车型,实现"技术反哺全品牌" [12] - 极氪退市后资源更灵活投入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吉利计划2025年进入50个国家,在欧洲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整合沃尔沃、极星等品牌海外资源 [12]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渗透率从2024年的52%提升至73%,销量同比增长73%,超行业平均增速 [9] - 品牌定位平衡难题:极氪高端化形象可能因技术下沉至吉利银河而稀释 [15] - 组织文化融合障碍:极氪团队与吉利传统体系存在管理理念差异 [15] - 价格战压力下新能源车均价下降12%,吉利需在成本控制与产品力提升间找到新平衡点 [17]
吉利汽车拟最高172亿私有化极氪 销量增47%全年目标增至300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9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宣布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私有化交易金额最高达23.99亿美元(约171.99亿元人民币)或置换10.98亿股吉利汽车股份 [2][4]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申请从纽交所退市 [4] - 合并旨在强化公司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等多动力形式全覆盖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此次合并是《台州宣言》下"一个吉利"战略的关键步骤,2024年已推动极氪与领克整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股领克51% [5][6] - 极氪与领克将在技术、供应链、制造等领域协同,目标2026年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6] - 极氪科技集团2024年总营收1138.9亿元(同比+39%),销量超50万台(极氪22.21万辆/+87%,领克28.54万辆/+30%) [8] 销量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140.92万辆(同比+47%),其中极氪9.07万辆(+3%),领克15.41万辆(+22%) [14][16] - 公司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11%至300万辆 [3][15] - 极氪品牌2025年销量目标32万辆,领克目标39万辆 [9] 极氪品牌发展里程碑 - 极氪44个月内实现50万辆量产车下线,刷新豪华纯电品牌最快纪录 [11][12] - 极氪001累计交付近30万台,蝉联25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 [13] - 品牌平均单车价格近30万元,最高售价达90万元,2024年底累计研发投入超235亿元 [18] 产品与市场布局 - 极氪当前产品矩阵包括001、007、009等7款车型,2025年三季度将上市全尺寸SUV旗舰极氪9X [10][17] -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战,坚持豪华定位与核心技术全栈自研策略 [18]
宝马“联姻”中国智驾独角兽
华尔街见闻· 2025-07-16 20:31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 - 宝马与Momenta官宣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首先应用于2026年国产的新世代iX3车型,提供全场景、点到点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 [3] - 该系统采用AI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融合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用于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实现高度智能化的驾驶判断,并能够不断自我学习改进 [3] - 此次合作标志着宝马在智驾路线上的重大转向,过去其功能多停留在主动巡航、车道保持等基础层面 [6] 合作背景与动机 - 宝马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大幅下滑15.5%,成为其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内部多次复盘将原因指向市场策略 [7][8] - 奔驰、奥迪已相继与Momenta开启合作,奔驰纯电CLA去年11月搭载Momenta智驾系统,奥迪纯电品牌AUDI也在今年4月宣布将采用Momenta技术 [9] - 宝马全球研发负责人曾表示不会为追求自动驾驶先进性而牺牲转向和悬架的真实反馈,但市场剧变迫使公司作出变化 [7] 技术整合与产品规划 - Momenta的AI系统将与宝马底盘系统深度整合,实时获取底盘数据,在转弯和变道过程中提前调整悬架硬度与车身姿态,以保持宝马标志性的精准感与操控感 [5] - iX3搭载的驾控超级大脑将动力传动系统与车身底盘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响应低至1毫秒 [5] -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翔表示,要为中国用户打造"拥有宝马DNA和中国智能的纯粹智能驾趣" [5] 市场竞争与战略调整 - 奔驰总部每年做两次全球竞品分析,中国有专门竞品技术分析团队,部分新车开发已全面对标新势力品牌 [9] - 奥迪成立新品牌AUDI来与新势力竞争,宝马则通过牵手华为鸿蒙生态、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AI语言大模型,补全在华智能化战略 [9] - 宝马"新世代"车型要到2026年才能正式登台,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这一时间表显得颇为漫长 [10] 未来挑战 - 智驾功能本身难以扭转所有用户的购车决策,宝马必须剖析产品定义、重视中国研发团队、拥抱中国供应链 [10] - 如何将外部技术与自身体系真正深度融合,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是宝马接下来必须独立完成的课题 [10]
都市车界|172亿“鲸吞”极氪! “一个吉利”对车主有何影响?
齐鲁晚报· 2025-07-16 15:16
交易概况 - 吉利汽车以约172亿元人民币收购尚未持有的37.2%极氪股份,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1] - 每股极氪股份可换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汽车股份,现金对价较极氪最后交易日股价溢价13.6%,股份对价较吉利港股溢价2.4% [3] -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称此举将"开创多赢局面",董事长李书福称其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战略背景 - 吉利控股集团提出"一个吉利"战略蓝图,已相继整合几何品牌入银河系列,将领克并入极氪体系 [4] - 内部资源内耗严重,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极氪001、领克Z10、银河E8等车型同质化竞争,技术研发存在近十种车机系统方案 [4] - 智驾领域分裂导致2023年研发重复投入超50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吉利集团整体毛利率降至14.7%,较极氪独立运营前下降3.2个百分点 [6] - 极氪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至57亿美元,跌幅达48% [6] 协同效应 - 预计研发投入可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缩减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7] - 动力电池规模化采购可降本15% [7] - 整合极氪的SEA浩瀚架构与领克EM-P超级电混技术,实现平台化共享 [7] - 品牌矩阵重新定位: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领克聚焦20万元以上中高端混动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市场 [7] - 极氪渠道覆盖将从50城扩展至200城,三四线下沉市场渗透率预计提升3倍 [8] 技术整合 - 超级电混技术、1.2MW全液冷充电桩等创新成果有望快速普及 [9] - 极氪能源将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突破130万枪,并与蔚来等品牌实现互联互通 [9] - 领克售后体系升级为"领极联服",可同时服务极氪、极越、极星车主 [10] 行业影响 - 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合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体系竞争"的典型样本 [10] - 德意志银行、东方证券等机构上调吉利目标价,交银国际预计估值有望突破3000亿港元 [10] - 相比丰田的"全球架构"战略,吉利整合速度更快;对照特斯拉的垂直整合,又保留了品牌独立性 [11]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714
第一创业· 2025-07-14 12:07
核心观点 - 极氪汽车半年销量不足十万辆,完成率仅 28.36%,销售失速;科沃斯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增长显著,扫地机业务表现强劲,行业销售预计下半年继续向好 [1][4] 先进制造组 - 极氪 6 月销量 16,702 辆,同比下滑 16.93%;上半年累计 90,740 辆,同比增长 3.26%,较 2024 年增速显著暴跌,仅完成全年 32 万目标的 28.36% [1] - 极氪销售失速原因包括爆款依赖症,竞品涌入挤压极氪 001 市场份额,后续车型未复制成功;产品迭代过快,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频发质量问题,透支品牌信任;家族产品定位重合,内部产品线相互竞争 [2] 消费组 - 2025 年上半年,科沃斯实现归母净利润 9.6 - 9.9 亿元,同比增长 57.64% - 62.57%;扣非归母净利润 8.4 - 8.7 亿元,同比增长 50.71% - 56.09% [4] - 第二季度,科沃斯归母净利润为 4.9 - 5.2 亿元,同比增长 55.94% - 65.58%;扣非归母净利润 4.8 - 5.1 亿元,同比增长 78.79% - 89.87% [4] - 2025 年第二季度,科沃斯扫地机国内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51.0%,内销和外销均实现高增长 [4] - 行业层面,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扫地机、洗地机市场升温,2025 年第二季度国内扫地机、洗地机线上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36%、41%,7 月国补资金下达后,下半年销售预计继续向好 [4]
猎装车能否成为市场新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7:18
猎装车市场升温 - 自主品牌猎装车数量日益增多,功能多样化,市场呈现上升势头,有望复制"方盒子"车的成功 [2] - 腾势Z9 GT猎装版预计9月推出,星途星纪元ES猎装版和鸿蒙智行智界S7猎装版、享界S9猎装版计划下半年登场 [2] 消费者认知与需求 - 猎装车满足个性化需求,独特外观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新能源猎装车在外观设计和智能化程度上远超燃油车 [3] - 消费者偏好猎装车的实用性,如后备箱下边缘更低便于装卸装备,满足日常通勤和假日自驾游需求 [7] - 自主品牌猎装车预订单中30~45岁家庭用户占比超过60%,显示其从"小众车型"向"品质之选"转变 [8] 市场表现与潜力 - 极氪001 2024年销量超过8万辆,上海车展期间猎装车相关活动曝光量超过50亿次,显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 - 自主品牌猎装车价格落在20万~50万元主流区间,相比同级别SUV或轿车更具设计个性,吸引中产家庭及新贵阶层 [8] 技术优势与创新 - 新能源猎装车采用800V高压平台,极氪007 GT 12分钟可补能行驶500km,并开发"航拍模式"等智能化功能 [3] - 电动车平台释放更多座舱空间,电驱系统紧凑设计配合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等配置,平衡运动操控与舒适续驶 [7] - 激光雷达、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打破猎装车仅重外观设计的局限 [7] 未来发展趋势 - 猎装车将重视能源动力环保特性,探索纯电动、混动、氢能等多种能源结构,并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化 [9] - 多场景融合成为新机遇,猎装车凭借"轿跑动感+旅行车实用+SUV通过性"跨界属性满足"一车多用"需求 [10] - AI大模型、V2X等技术将实现更深度的场景融合,如车路协同优化通勤路线、生物识别适配驾驶模式等 [11]
比亚迪最“高冷”小儿子,要跟沃尔沃抢饭吃
36氪· 2025-07-08 18:28
旅行车市场现状 - 旅行车在中国市场长期处于小众地位,2019年全国销量不足2万辆,远低于主流车型[3] - 欧洲是旅行车主要市场,2024年销量达1300万辆,沃尔沃、奥迪等品牌占据主导地位[10][13] - 中国旅行车价格普遍偏高,如奥迪A6旅行版国内售价较欧洲溢价36%(50万 vs 44万)[13] 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产品特点 - 定价10万元左右,显著低于合资品牌旅行车价格带[15] - 车身尺寸4850mm,轴距2790mm,后备厢容积1535升,兼具装载与空间灵活性[32] - 搭载第五代DM-i混动技术,宣称续航达2000公里,配备车顶行李架、车载冰箱等旅行专属配置[34][36] 行业竞争格局 - 此前国内旅行车尝试多未成功,如宝骏Valli月销不足千台,极氪001/蔚来ET5T定价超20万限制受众[24][25][27] - SUV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装载能力和"面子属性"挤压了旅行车发展空间[20][22] - 比亚迪选择海豹而非秦系列作为旅行车基础车型,体现试水小众市场的谨慎态度[30] 战略意图分析 - 海豹06旅行版采用全球化车型标准开发,欧洲市场或为主要目标,2024年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超10万辆[38][41] - 该车型标志着车企从纯实用主义向细分市场文化需求延伸的战略转变[40] - 行业存在开发新蓝海机会,主流车企入局可能激活中国旅行车潜在需求[29]
合并领克、回归吉利,亏损近300亿的极氪如何盈利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7-08 13:57
销量与新品发布 - 6月总销量达43012台,但核心品牌极氪汽车交付量仅为16702台,同比下滑17% [1] - 全新旗舰SUV 9X将于7月9日揭开技术面纱,市场反响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情绪 [1] - 小米汽车首款SUV YU7强势开售,加剧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竞争 [1] 品牌发展历程 - 极氪品牌成立于2021年,作为吉利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独立品牌 [3] - 2022年极氪001交付超7万辆,成为30万级中国品牌纯电销冠 [3] - 2024年5月极氪在纽交所上市,完成从孵化到资本市场的重要跨越 [3]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汽车凭借流量生态和创始人IP快速崛起 [4] - 鸿蒙智行在高端品牌和定位方面形成稳定壁垒 [4] - 传统主机厂通过子品牌加码转型升级 [4] 财务与盈利挑战 - 2021-2024年极氪累计净亏损达262.23亿元,2025年Q1净亏损收窄至7.63亿元 [6] - 极氪市值徘徊在65亿美元左右,显著低于"蔚小理"的80亿至300亿美元区间 [5] - 全球范围内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等极少数新能源品牌实现盈利 [5] 整合与降本增效 - 回归吉利母体可大幅削减合规成本,如每年数千万美元的审计费用 [6] - 2025年Q1极氪整车毛利率达16.5%,极氪品牌整车毛利率高达21.2% [7] - 整合后供应链成本预计降低5%~8%,制造效率将提升数倍 [7]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市场,领克锚定20万元级中高端领域 [7] - 极氪001/009已站稳30万+高端市场,007GT和9X将增强细分市场渗透率 [7] - 吉利2024年营收2402亿元,净利润激增213%,为极氪提供强大后盾 [8] 差异化竞争壁垒 - 鸿蒙智行依托自研智驾系统和华为赋能构建高端化核心竞争力 [10] - 小米汽车借创始人IP和生态渠道快速上量 [10] - 极氪需在产品力、核心技术和生态构建上形成差异化壁垒 [11] 未来战略与挑战 - 极氪现金储备仅98.9亿,回归吉利将获得资金支持 [11] - 极氪9X是向资本市场和母公司证明高端产品与技术整合能力的关键 [12] - 9X的销量成绩将直接影响极氪的回归进程和价格标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