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
搜索文档
俄罗斯与缅甸在安达曼海水域举行联合演习
新浪财经· 2025-11-18 17:32
当地时间11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海军与缅甸海军在安达曼海海域举行"马鲁梅克斯-2025"联 合演习实战阶段的视频片段。此次演习于11月3日在缅甸迪拉瓦港启动,俄海军派出太平洋舰队的舰艇 分遣队,包括"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护卫舰、"格列米亚什奇"号轻型护卫舰和"鲍里斯·布托马"号油轮。 缅甸海军派出直升机登陆舰、护卫舰和潜艇等。 ...
韩国好像也帮不动了,美国造船业想回暖怕是有点难
搜狐财经· 2025-10-17 10:18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造船业面临严重产能瓶颈,全美仅有少数几个能容纳10万吨级航母的干船坞,且全部被占用,导致“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撞船后等待维修长达8个月[2] - 美国造船成本极高,造一艘船的价格是亚洲的5倍,同时面临熟练造船工人断层的结构性难题[5] - 美国造船业严重衰退,全球商船市场份额仅剩0.04%,2024年仅建造了1艘大型商船,而中国同期建造了717艘[5] 韩国韩华海洋介入美国市场 - 韩国韩华海洋收购了美国费城造船厂,并投资50亿美元进行设备升级,目标是将年产量从不到两艘提升至20艘[2] - 韩华海洋已承接美国海军业务,包括在韩国巨济船厂完成美军“沃利·谢拉号”补给船的大修,并正在维护“育空”号[3] - 韩国总统李在明曾出席费城造船厂“缅因州”号的命名仪式,以示对合作的支持[2] 中国制裁对韩华海洋的影响 - 中国商务部将韩华海洋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因其参与美国对华301调查并提交材料[3] - 制裁将冲击韩华海洋的供应链,其造船严重依赖中国的钢材和阀门,建立替代供应链预计将使成本增加10%[4] - 韩华海洋巨济工厂的许多船体分段由中国工厂制造,供应链中断可能打乱其生产日程[4] 美国法律与体系性障碍 - 《琼斯法案》规定美国港口间的货物运输必须使用美国制造和运营的船只,《伯恩斯-托勒夫森修正案》则禁止外国船厂建造美国军舰,限制了外国公司的参与范围[5] - 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指出,韩国先进的船厂管理方法在美国难以推行,根源在于人员和体系问题[5] - 外国公司如意大利菲incantieri收购马里内特海军造船厂后,其“星座级”护卫舰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首舰完工度不足10%,交付推迟3年[5] 行业复兴的挑战与前景 - 韩国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但面对衰退近百年的美国造船业,巨额投资可能难以解决缺乏产业积淀、熟练工人和完整供应链等根本问题[6] - 造船业的复兴需要长期积累,包括培养工人、完善供应链和技术传承,可能需耗费一代人的时间,非短期资金投入所能速成[6] - 美国海军面临“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推迟服役、“星座”级护卫舰建造困难、现役舰艇维修排队等诸多问题,凸显了行业危机的深度[6]
印度“梭哈”造船业,还找上了日韩
虎嗅APP· 2025-10-03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 印度政府宣布总额为6972.5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造船业扶持计划,目标是使印度在2030年进入世界造船业前十、在2047年进入前五 [4] - 该计划意图通过财政援助、融资支持、技术升级和法律保障等措施提振印度造船能力,但面临技术水平落后、研发投资不足等巨大挑战,实现目标概率较低 [10][16][18] 印度造船业历史与现状 - 印度造船业在本世纪最初十年曾经历发展,船舶出口总额从不到1亿美元增至11亿美元,但其全球市场份额在2011年达到顶峰时也仅有3.7%,此后逐渐下降 [7] - 2024年,印度本土持有的全球造船业订单仅占全球总量的不到0.2%,远低于中、韩、日等造船强国 [7] - 在民用船舶领域技术水平低,仅能建造散货船、渔船等低技术船型,缺乏建造15万吨级以上巨型油轮、LNG船、深海工作船、豪华邮轮的能力 [7] - 印度自行建造的大型油轮(VLCC)吨位不足10万吨 [7] 造船业扶持计划具体内容 - 计划核心是通过改善长期融资渠道、支持新建船厂、提升技术能力和构筑法律保障来提振造船能力 [10] - **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SBFAS)**:总额2473.6亿卢比(约198亿元人民币),执行至2036年3月,对价值低于100亿卢比的船舶提供15%补贴,超过此门槛的船舶提供20%补贴,环保型船舶若包含30%本土附加值可获得25%补贴 [11] - **海事发展基金(MDF)**:包括2000亿卢比(约160亿元人民币)的海事投资基金和500亿卢比(约40亿元人民币)的利息激励基金,旨在提供融资渠道并降低债务成本 [11] - **造船业发展计划(SbDS)**:总额1998.9亿卢比(约160亿元人民币),旨在将国内船舶建造能力扩充至450万载重吨,建设大型船舶建造集群并建立船舶技术中心 [12] - 成立国家造船中心以统筹计划推进,完善法律框架 [12] - 计划预计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吸引4.5万亿卢比资金进入海事领域 [13] 印度造船业的优势与挑战 - **优势**:印度人口平均年龄仅28岁,劳动力年轻,单位载重吨造船成本为3500美元,低于越南和菲律宾的4500美元以及美国和欧洲的11000美元 [16] - **挑战**: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建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关键分系统如柴油机、航海设备完全依赖进口 [16][17] - **挑战**:研发投资严重不足,计划总额相对于产业发展需求杯水车薪;作为对比,中国上海市仅针对船舶动力研发,计划到2025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17][18] - 印度政府意图通过引进日、韩技术来提升水平,但相关洽谈尚处于早期阶段 [13]
印度“梭哈”造船业,还找上了日韩
虎嗅· 2025-10-02 17:56
文章核心观点 - 印度政府宣布一项总额6972.5亿卢比(约80亿美元)的造船业扶持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进入世界造船业前十、在2047年进入前五 [1] - 该计划意图通过财政援助、融资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法律保障来提振印度造船能力,但面临技术水平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等巨大挑战,实现目标的概率较低 [7][12][15] 印度造船业历史与现状 - 印度造船业在本世纪最初十年曾经历发展,船舶出口总额从不到1亿美元增长到11亿美元,但其全球市场份额在2011年达到峰值3.7%后开始下降 [3] - 2024年,印度本土持有的全球造船业订单量占比不到0.2%,远低于中、韩、日等造船强国 [4] - 在船舶品类上,印度在军用舰艇领域具备一定能力,但在民用领域技术低下,缺乏建造15万吨级以上巨型油轮、LNG船、深海工作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型的能力,目前自行建造的大型油轮吨位不足10万吨 [4] 扶持计划具体内容 - **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总额2473.6亿卢比(约198亿元人民币),执行至2036年3月,为价值低于100亿卢比的船舶提供15%补贴,超过此门槛的船舶提供20%补贴,对包含30%本土附加值的环保型船舶补贴高达25% [8] - **海事发展基金**:总额2500亿卢比(约200亿元人民币),包括2000亿卢比的海事投资基金和500亿卢比的利息激励基金,旨在提供融资渠道并降低债务成本 [8] - **造船业发展计划**:总额1998.9亿卢比(约16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将国内船舶建造能力扩充到450万载重吨,建设大型船舶建造集群,并依托印度海事大学建立船舶技术中心 [9] - **法律和制度保障**:计划成立国家造船中心,以统筹计划推进并完善法律框架 [9] 计划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比较优势单一**:印度主要依赖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其单位载重吨造船成本为3500美元,低于越南和菲律宾的4500美元及美欧的11000美元,但此优势难以撼动技术领先的造船大国地位 [12] - **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建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关键分系统如柴油机、航海设备等完全依赖进口,带来供应链安全、交付进度和成本的不确定性 [13] - **研发投资严重不足**:计划用于全国造船基地升级的1998.9亿卢比(约160亿元人民币)资金,与上海计划仅用于船舶动力研发的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投入相比,显得杯水车薪 [13][14][15] 政府目标与预期影响 - 该扶持计划预计将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并吸引4.5万亿卢比资金进入海事领域 [10] - 印度政府试图复制“马鲁蒂-铃木”式的印资-外资合作机制,并已向日本、韩国抛出橄榄枝,希望引入其船企落户及转让技术,但目前洽谈尚处于早期阶段 [1][10]
列国鉴|记者观察:德国加码发展军工 打造经济复苏引擎
新华网· 2025-09-26 08:54
文章核心观点 - 德国经济连续两年陷入衰退,政府正通过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和投资军工产业来刺激经济 [1][3] - 军工产业在政策推动下迎来投资和扩张热潮,但专家认为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 [1][10] 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 德国7月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2.9%,为连续第3个月下滑 [3] - 主要车企如宝马、奔驰、大众在2025年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3] - 2025年1月至7月,德国对美出口顺差降至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3] -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纷纷下调对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3] 德国政府的国防投资计划 - 德国联邦议院3月通过一项高额贷款计划,几乎无限制放开国防领域投资 [3] - 2026财年总预算为5205亿欧元,其中国防预算827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增加32% [3] - 目标是将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建设“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 [3] - 到2025年年底,德国防部预计提交60余份订单,包括预算30亿至50亿欧元的“欧洲战斗机”项目、约100亿欧元的“拳师犬”步兵战车项目 [4] 德国军工产业现状与扩张 - 德国军费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支出国 [6] - 莱茵金属股价在过去五年中上涨近2000%,成为德国第七大上市公司,2024年80%收入由军工业务贡献,计划在2025年年底彻底剥离汽车零部件业务 [6] - 莱茵金属收购吕尔森海军舰船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海战领域 [7] - 亨佐尔特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22亿欧元,预期2025年可达25亿欧元 [7] - 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2023-2024会计年度销售额约21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6.7% [7] - 部分企业如通快集团打破传统进军防务领域,大众集团也表示不排除将部分民用工厂改为武器工厂 [7] 军工产业的历史背景与制约因素 - 德国军费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2.5%一路降至2020年的1.4% [4] - 莱茵金属当前产能仅为冷战时期的十分之一,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4] - 在隐形战机、远程导弹、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低于美国等军工大国,人才结构老化 [4] - 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及美国政策变化促使德国社会对防务关注度显著上升 [5] 对军工投资经济效应的评估 - 德国就业研究所预测防工业上升趋势将延续多年,有望创造多达20万个就业岗位 [8] - 军费支出的财政乘数最高仅0.5左右,即每投入1欧元军费,经济活动仅增加约50欧分的价值,而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的乘数往往是其两到三倍 [10] - 军工项目周期长,新建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需要数年,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对就业带动有限 [11] - 军事科研成果若能有效转化为民用,可成为推动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并带动钢铁、电子、材料等相关行业发展 [11]
【环球财经】记者观察:德国加码发展军工 打造经济复苏引擎
新华社· 2025-09-25 22:05
德国经济困境与政策转向 - 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衰退,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疲弱状态引发关注 [1] - 德国7月工业新订单环比下降2.9%,为连续第3个月下滑,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被多家机构下调 [3] - 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动化转型迟缓,宝马、奔驰、大众等主要车企2025年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3] - 外部环境恶化,美国高关税政策严重冲击市场,2024年1月至7月德国对美出口顺差降至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3] - 德国联邦议院于3月通过一项高额贷款计划,几乎无限制放开国防领域投资 [3] - 德国政府7月底通过5205亿欧元的2026财年总预算,其中国防预算827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增加32% [3] - 总理默茨承诺到2029年将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旨在将德国军队建设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 [3] 军工产业投资扩张详情 - 德国国防部预计到2025年年底提交60余份订单,包括预算30亿至50亿欧元的新一代“欧洲战斗机”项目、约100亿欧元的“拳师犬”步兵战车项目 [5] - 经济与能源部长赖歇称军工产业是展现德国经济韧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5] - 德国军费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2.5%一路降至2020年的1.4,导致军工业产能缩减、技术人员流失、供应链脆弱 [5] - 德国最大军工制造商莱茵金属当前产能仅为冷战时期的十分之一,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5] - 德国在坦克、潜艇制造领域保持领先,但在隐形战机、远程导弹、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不足且人才结构老化 [5] 社会态度转变与企业动态 - 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及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转变,促使德国社会对防务的关注度显著上升,“战备”成为高频词 [7] - 德国军费已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成为全球第四大军费支出国 [8] - 莱茵金属股价在截至8月28日的过去五年中上涨近2000%,跃升为德国第七大上市公司,2024年其80%收入由军工业务贡献 [8] - 莱茵金属计划2025年年底彻底剥离汽车零部件业务,已将柏林和诺伊斯的两家工厂改建为军工厂,并于9月宣布收购吕尔森海军舰船公司以拓展海战装备业务 [8] - 亨佐尔特公司近三年订单激增,2024财年收入超过22亿欧元,预期2025全年可达25亿欧元 [8] - 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2023—2024会计年度销售额约21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16.7% [9] - 激光技术巨头通快集团打破传统进军防务领域,开发可用于拦截无人机的激光防御武器 [11] - 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国防工业发展机会,不排除将部分民用工厂改为武器工厂 [12] 军工产业的经济影响评估 - 德国就业研究所预测防工业上升趋势将延续多年,有望创造多达20万个就业岗位 [13] -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指出,扩大防务支出若通过政府举债而非增税筹资,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萎缩 [15] - 经济评论家指出,为扩军增加的债务将长期推高利息支出,削弱政府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财政灵活性,且扩军需要年轻人服役与劳动力市场缺乏技术工人形成矛盾 [15] - 经济学教授认为军费支出的“财政乘数”最高仅0.5左右,即每投入1欧元军费,经济活动仅增加约50欧分的价值,而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的乘数往往是军费的两到三倍 [16] - 军工项目周期长,新建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需数年,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对就业带动有限 [16] - 军事科研成果若能有效转化为民用,可成为推动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国防工业产业链能带动钢铁、电子、材料等基础行业和高科技领域发展 [16]
德国国防部:我们想订购6艘护卫舰,但公司已通知我们存在延迟。
快讯· 2025-07-11 17:45
德国国防部护卫舰订单延迟 - 德国国防部计划订购6艘护卫舰 [1] - 相关公司已通知德国国防部存在交付延迟问题 [1]
中东战云密布 土耳其投身军备竞赛加速导弹部署
智通财经网· 2025-06-17 19:58
地缘政治与国防工业发展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下令加快中远程导弹生产计划,旨在强化本土国防工业体系,以应对伊朗与以色列持续交火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1] - 土耳其正积极投身全球军备竞赛,计划将中远程导弹库存提升至具备威慑力的水平 [1] - 土耳其已具备生产战斗机、坦克、高空无人机和护卫舰的能力,导弹研发成为新的重点目标,既满足国内需求也瞄准出口市场 [1] 土耳其国防工业国际合作 - 土耳其国防巨头Baykar与意大利国防公司莱昂纳多(FINMYUS)签署联合开发无人机技术的协议,显示其拓展国际合作的战略 [1] - 俄乌冲突持续以及美国对乌克兰支持态度的不确定性,为土耳其国防工业提供了贸易机遇 [1] 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紧张 - 埃尔多安警告中东地区面临"以色列侵略行为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敌意",土以关系自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持续恶化 [2] - 以色列4月对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的空袭加剧两国紧张,这些地点靠近土耳其计划建立的军事基地 [2] - 土耳其民族行动党领袖将以色列在伊朗的行动称为对土耳其的安全威胁 [2] 土耳其导弹技术发展 - 埃尔多安强调快速提升导弹产能的目标,计划建立"令任何国家都不敢挑衅的防御能力" [2] - 2022年土耳其致力于将国产"台风"导弹射程从560公里进一步提升,并计划在索马里建立远程导弹和太空火箭试验场 [2]
印尼考虑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
券商中国· 2025-06-06 09:55
印尼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可行性评估 - 印尼政府正就采购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进行可行性评估,旨在提升空军现代化作战能力并兼顾国防预算性价比 [1] - 印尼国防部副部长道凡托指出,歼-10在印巴冲突中的表现是重要考量因素,且其价格较西方同类战机更具竞争力 [1] - 印尼重点审查歼-10与现有国防系统的兼容性、售后维护支持及具体采购条款,采购范围可能扩展至中国制造的舰艇、护卫舰等装备 [1] 印尼军事现代化进程 - 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持续推进军事现代化,2022年与法国签署81亿美元协议订购42架"阵风"战斗机,首批6架预计2026年交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