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机具

搜索文档
冀凯股份涨2.12%,成交额512.3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30 09:5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30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12%,报8.18元/股,成交512.38万元,换手率0.19%,总市值27.81亿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1.66%,但近期表现分化,近5个交易日上涨4.20%,近20日下跌10.70%,近60日下跌1.56%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1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9日,当日龙虎榜净卖出3887.26万元,买入总额4657.69万元(占总成交额10.20%),卖出总额8544.95万元(占总成交额18.72%)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冀凯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成立于2003年5月16日,于2012年7月31日上市 [1] - 公司是矿山装备专业供应商与服务商,主营业务涉及支护机具、安全钻机、掘进设备和运输机械等矿用机械装备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运输机械63.07%,安全钻机24.27%,支护机具7.92%,采掘装备2.80%,其他(补充)1.93% [1]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QFII持股、中俄贸易概念、一带一路等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9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87万,较上期减少1.16%,人均流通股11725股,较上期增加1.18% [2]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减少13.50%,归母净利润为-3013.89万元,同比减少676.01% [2] 分红历史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86.0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38.00万元 [3]
冀凯股份(002691) - 002691冀凯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19:17
财务表现与风险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1.5% [4]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8.53% [4] - 公司否认存在触发ST或退市风险的情形 [2] 业务现状与产品 - 主营四大矿用机械装备:支护机具、安全钻机、掘进设备、运输机械 [1] - 产品独立使用,分别用于支护施工、探水探瓦斯、掘进和煤炭运输 [1] - 受煤炭市场行情影响,煤机市场竞争加剧 [4] 战略与发展规划 - 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保持技术优势 [2][4] - 维护老市场并开发新市场,拓展优质新客户合作 [2][4] - 优化产业布局和经营管理,实施降本增效 [2][4] 对外合作与拓展 - 暂未参与雅江水电站建设工程 [2] - 暂未加入华为矿鸿OSV生态 [4] - 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如西部开发),追踪市场需求 [3] 投资者关注焦点 - 否认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计划 [1] - 对收购机器人公司建议仅作礼节性回应 [2] - 强调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4]
冀凯股份:4月2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9 00:1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94.6万元,同比上升70.28% [9]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9.09万元,同比下降691.13% [5][9]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8268.78万元,同比增加13.62%,主营业务收入37441.90万元,同比增加14.44% [7]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44万元,同比增加1.12% [7]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858.1万元,同比上升9.99%,负债率24.34% [9]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 [1] - 公司坚持"生产一代、改进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梯次研发模式 [1] - 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1] 业务拓展与市场战略 - 在智能煤机制造、安全技术装备、3D打印大型铸造等业务板块积极拓展 [1] - 计划维护老市场、开发新市场,拓展与优质新客户的战略合作 [1] - 加强国际市场调研,推动出口业务稳定发展 [1] - 目前没有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暂无影响 [3] 子公司表现 - 冀凯河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 [2] - 公司将做大做强煤炭机械设备制造主业,提升管理效率 [2] 股东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股东人数为26207 [2] - 目前暂未有回购股份计划 [4] 行业前景 - 煤炭开采效率及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提高,带动智能化开采装备需求增加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支护机具、安全钻机、掘进设备和运输机械等矿用机械产品 [9] 盈利改善措施 - 积极拓展市场,加强产品推广力度 [4][7] - 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增加产品多样性 [4][7] - 推行降本增效,实行精细化管理 [4][7] - 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增强盈利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