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曲线控制(YCC)

搜索文档
管涛:日本经济停滞终结不能说是量宽的胜利
第一财经· 2025-09-14 21:01
为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资产泡沫破灭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央行逐步下调利率至零附 近,到1999年9月更是将政策目标利率降至零。2000年8月,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日本央行 小幅加息至0.25%,但2001年初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破裂和美国经济衰退,连续两次降息至零并正式引入 QE操作,开启了央行资产购买。 2006年7月,日本央行加息并短暂退出QE操作,但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又连续两次降息至 零附近并恢复QE。2013年4月,日本央行将货币政策进一步拓展为量化质化宽松(QQE),在扩大央行 资产购买的规模和范围的同时,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和以刺激民 间投资为中心的产业政策构成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2016年2月,日本央行将政策目标利率降 至-0.1%并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开启了负利率时代,直至去年3月才退出这两项安排。 引入QE乃至QQE操作对于推升日本通胀的效果并不理想。1991~2000年(资产泡沫破灭后、实施QE 前),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核心CPI年均分别增长0.8%和0.9%。其中,2000年CPI和核心 ...
贝森特“敲打”美联储:要有“人民性”,QE仅限紧急时刻,首次点名适度长期利率 (附本森特文章全文)
美股IPO· 2025-09-07 08:17
美联储政策转向 - 美联储需回归三大法定职责:最大就业、稳定物价和适度的长期利率 [2][8][14] - 非常规政策如量化宽松仅限真正紧急情况使用 且需与联邦政府协同 [1][2][8] - 政策调整或预示金融抑制措施 如重启量化宽松或收益率曲线控制 [3][9] 政策批评与影响 - 超常规货币政策加剧财富不平等 资产所有者受益而低收入群体受损 [4][12] - 企业部门分化 大公司通过廉价债务繁荣 小企业受利率上升挤压 [4][12] - 住房市场扭曲 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保护房主 年轻家庭被高房价排挤 [4][12] 央行独立性与职能问题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边界模糊 央行干预资本分配削弱独立性 [7][12] - 监管过度扩张 集监管与货币政策职能于一身导致利益冲突 [7][13] - 建议恢复专业分工 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主导银行监管 [7][13] 经济预测与模型缺陷 - 美联储预测反复失准 2009年预测2011年实际GDP增长4% 实际仅1.6% [11][12] - 两年累计高估实际GDP超过1万亿美元 忽视供给侧效应 [11][12] 市场影响与资产配置 - 政策转向可能利空美元 利好黄金、白银、铜等大宗商品 [3][9] - 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或成潜在受益者 [3][9]
贝森特“敲打”美联储:要有“人民性”,QE仅限紧急时刻,首次点名适度长期利率
华尔街见闻· 2025-09-06 12:52
核心观点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批评美联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策 要求其回归法定职责 包括最大就业 稳定物价和适度的长期利率 并指出非常规政策的过度使用加剧了贫富分化和机构臃肿 威胁央行独立性 [1][6][8] -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可能为重启量化宽松或收益率曲线控制等金融抑制政策铺路 若实施将对美元构成利空 同时利好黄金 白银 铜等大宗商品及A股和港股市场 [2][7] 政策批评 - 贝森特将美联储政策形容为危险的"功能增益"实验 指出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自2008年以来加剧财富不平等 使财富向资产所有者高度集中 大型企业通过廉价债务繁荣 而小型企业和年轻家庭受到挤压 [3][10] - 美联储预测存在严重失准 例如2009年预测2011年实际GDP增速为4% 但实际仅1.6% 两年累计高估超过1万亿美元 凸显模型缺陷和忽视供给侧效应 [9] 职能越界与独立性风险 - 美联储职能扩张模糊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边界 通过资产负债表政策直接影响资本流向特定行业 并与财政部债务管理纠缠 造成货币政策迁就财政需求的印象 [4][10] - 监管过度扩张 under《多德-弗兰克法案》使美联储成为主导金融监管者 但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暴露监管与货币政策集于一身的利益冲突 建议由FDIC和OCC主导银行监管 [5][11] 政策转向要求 - 贝森特要求美联储缩减经济扭曲 回归三大法定职责 包括新增"适度的长期利率"作为重点 暗示特朗普政府压低长期融资成本(如房贷利率)的优先任务 [1][6][12] - 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政策应仅限"真正紧急情况"并与联邦政府协同使用 同时呼吁对美联储货币政策 监管 沟通等进行全面独立审查 [6][11] 市场影响解读 - 财政部长罕见公开批评美联储 结合白宫官员进驻美联储的先例 显示行政部门对货币政策影响力增强 "适度的长期利率"提法与降低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表态呼应 [7] - 潜在政策转向可能推动金融抑制政策 人为压低利率 导致美元走弱 利好黄金 白银 铜等大宗商品及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 [2][7]
低利率时代系列:欧美日流动性陷阱启示
东吴证券· 2025-08-04 13: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与经济下行周期中陷入流动性陷阱,政策应对路径各异,为中国在利率下行压力下制定宏观对策提供参考,中国应借鉴经验,采取“快、准、狠”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并推进结构性改革,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当经济体陷入“流动性陷阱”时的特征 - 核心特征:接近零的名义利率、通货紧缩、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投资意愿低迷、货币政策传导失效 [18][19][22][23] - 传导机制:负面事件重创经济后,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流动性陷阱中失效,导致经济陷入政策失灵局面 [24][25] 海外经济体陷入流动性陷阱情况 欧盟 - 政策转变及经济表现:2008 - 2016年应对及时但常规且不果断,后经济增长动能减弱,2020年疫情冲击后虽复苏但面临通胀挑战 [2][31][33] - 核心特征:政策利率长时间接近零下限或为负值且稳定,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投资意愿低迷 [37][40][43] 日本 - 政策转变及经济表现:1990 - 2023年经历“失去的三十年”,2024年逐步走出流动性陷阱 [49][52] - 核心特征:政策目标利率长期极低,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投资意愿低迷,货币政策传导受阻 [56][60][64] 美国 - 政策转变及经济表现:2008 - 2013年应对及时、果断、迅猛,2018年阶段性走出流动性陷阱 [68][69] - 核心特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等长期低位,经济低通胀、低增长、就业市场波动,投资意愿受冲击 [72][76][80] 中国流动性风险评估分析 - 当前政策环境: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边际效用递减,需探索精准有效政策组合 [86] - 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政策利率有操作余地,但GDP增速波动、房地产影响、消费意愿弱等存在风险 [91][92][95] - 政策建议:坚持“快、准、狠”货币政策,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推进结构性改革 [9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