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转运服务

搜索文档
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1 13:53
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 云南省急救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云平台和"120"急救专网,实现全省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缩短急救半径 [2] - 昆明主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从2020年的17分钟缩短至12分钟 [2] - 南京市急救中心实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六个统一",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等,提升急救效率 [3] - 南京市急救中心在下班高峰期拥堵路段通过联动122协调交警开道,仅用13分钟将患者安全送达转入医院 [3] 急救资源配置 - 昆明地区共有220辆救护车,覆盖近850万常住人口 [2] - 救护车和车上设备实行统一配置和发放,包括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肺复苏仪等 [8] - 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增配,如妇幼、儿童等特殊需求 [8] 长途医疗转运现状 - 跨省市长途医疗转运体系仍有待完善,很多省份的"120"救护车不提供跨省、跨市转运服务 [4] - 私营救护车缺少设备和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无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5] - 长途转运中患者病情变化和氧气不足是最常见问题,需提前规划最优路线并计算携带氧气量 [7] 长途转运服务探索 - 云南省急救中心安排车辆和医护人员陪同,32小时完成从云南到上海的转运 [6] - 南京市急救中心在普通监护型救护车基础上增加氧气瓶柜改造,加装2到4套氧气接口 [8] - 配备定位系统和车内监控系统,指挥调度中心可随时掌握车辆行驶路线和患者状态 [8] 非院前急救服务需求 - 非急救服务需求客观存在,包括转院专业护送、出院回家途中护送等 [6] - 现有资源难以满足非院前急救服务需求,车辆、人员资质及收费标准需进一步规范 [9] - 建议开通非院前急救转运专线,与"120"急救进行一体化管理 [9]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医疗长途转运制度化,明确医院职责和规范流程 [9] - 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将医疗转运服务纳入医保或发展相关商业保险 [9] - 建议建立城市间接力转运机制或跨区域供氧支持体系,推动氧气接口标准统一 [10] - 建议完善高值耗材和相关服务收费政策,保障急救工作可持续性 [10]
“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面对众多问题——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人民日报· 2025-07-17 08:16
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 云南省急救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云平台和"120"急救专网,实现全省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缩短急救半径[2] - 昆明主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从2020年的17分钟缩短至12分钟,覆盖近850万常住人口,配备220辆救护车[2] - 南京市急救中心实行"六个统一"运行模式,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等,提升急救效率[3] 急救效率提升案例 - 云南省急救中心调度系统1分钟内完成求救电话响应与车辆派送,12分钟抵达现场[2] - 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过联动交警"金陵铁骑"在下班高峰期仅用13分钟完成跨院转运[3] - 急救流程标准化: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绿色通道开通等操作形成规范流程[2][3] 长途医疗转运痛点 - 跨省转运服务供给不足,多数省份"120"救护车不提供跨省服务,患者需依赖私人救护车或高速口交接[4] - 私营救护车缺乏ECMO、呼吸机等专业设备及资质医护人员,存在安全隐患[5] - 非急救需求(如转院、出院护送等)缺乏标准化服务,资源难以满足需求[6][9] 地方实践经验 - 云南省急救中心提供长途转运服务,32小时内完成昆明至上海跨省转运,配备1医1护2驾驶员,收费透明[6] - 南京市急救中心改造救护车硬件,增加氧气接口至4套,配备定位与监控系统保障跨省转运安全[8] - 建立病情评估机制:提前联系转入医院、规划氧气用量、制定紧急预案[7] 行业规范化建议 - 建议开通非院前急救转运专线,与"120"一体化管理,规范车辆、人员资质及收费标准[9] - 推动氧气接口标准化,建立跨区域供氧支持体系或城市间接力转运机制[10] - 完善高值耗材(如ECMO电极片)收费政策,保障急救服务可持续性[10]
救护车收费2.8万 江西通报未解公众关切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6:36
非急救转运服务行业现状 - 医疗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推动非急救转运及跨省转运场景增加,服务体系亟待完善[1][4] - 中国公立系统救护车主要服务于属地化院前急救,非急救转运多由民营机构运营[3] - 现行制度下公立救护车受《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限制,难以覆盖跨省转运需求[3] 江西救护车收费事件分析 - 800公里跨省转运危重患儿使用ECMO设备,收费2.8万元引发争议,江西省卫健委认定收费不合理但未公布具体标准[2] - 事件暴露监管缺失:费用转入司机个人账户且无票据,民营机构服务流程不规范[4] - 公立医院缺乏合规跨省转运救护车,家属在紧急情况下议价能力薄弱[3][4] 行业制度与改革方向 - 国家卫健委2023年提出对急救与非急救服务分类调派管理,多地探索建立规范化非急救转运体系[4] - 行业核心问题包括责任界定、流程标准化和费用透明度,需通过强化正规服务挤压灰色市场[4] - ECMO等高端设备使用成本及跨省转运特殊要求尚未形成明确收费依据[3][4]
救护车收费2.8万 江西通报未解公众关切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6:30
事件概述 - 江西一位父亲投诉救护车转运重症患儿800公里收费2.8万元 江西省卫健委认定收费不合理并责令退回费用 暂停涉事医院医疗转运服务 [1] - 患儿4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紧急救治 因病情危重需连夜转运至上海 医院无符合跨省转运条件的救护车 家属通过医生联系赣医医院救护车 [1] - 转运过程配备两名医护人员及ECMO等抢救设备 从4月8日19时20分至4月9日5时完成转运 患儿转危为安 [1] 舆论争议 - 舆论对2.8万元收费分歧明显 部分认为过高且可能涉及回扣 部分认为配备ECMO的移动ICU收费合理 且家属事先知情同意 [2] - 江西省卫健委通报未明确不合理收费的具体金额及标准 未说明ECMO是否包含在费用中 公众期待更详细的调查结果 [2] - 通报提及"就诊医院无符合跨省转运条件的救护车" 引发公众对医疗转运服务体系短板的质疑 [3] 行业现状 - 中国救护车服务分为院前急救和非急救转运 院前急救由公立系统负责 多为属地化管理 很少用于跨省转运 非急救转运多由民营机构运营 [3] -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公立系统救护车不得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旨在保障辖区内急救资源 [3] - 江西事件凸显现行制度不足 患儿转运虽非院前急救 但命悬一线 如何平衡制度与个体需求值得探索 [4] 监管与规范 - 事件中家属将费用转入司机个人账户且未获票据 暴露监管缺失 [4] -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2023年5月提出对急救与非急救进行分类调派和管理 多地探索建立规范化非急救转运服务体系 [4] - 规范服务的核心是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费用透明 正规服务充足可挤压"灰黑救护车"生存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