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质押

搜索文档
北数所数据交易年均增长超200%
搜狐财经· 2025-06-27 07:22
交易规模与增长 - 累计数据交易规模达2250TB,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200% [1] - 高频数据交易调用规模突破1亿次,引入567个高质量数据集,171个已达成交易 [1] - 七大新兴领域高质量数据场内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2] 市场主体与行业覆盖 - 吸引超2500家各类主体参与场内交易,覆盖医疗、交通、能源等20多个关键行业领域 [2] - 央国企、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超80%,10多家跨国企业参与 [2] - 业务范围从传统风控核验和精准营销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医疗诊断、科研创新等前沿领域拓展 [2] 人工智能合作与数据供给 - 与超半数头部人工智能模型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提供覆盖32个行业的475个数据集 [3] - 交付数据量达1814TB,数据来源涵盖媒体出版、医疗健康等13个重点领域 [3] - 显著提升金融风控、工业质检等20余个产业场景的模型应用能力 [3] 数据资产价值挖掘 - 342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登记,获得533个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4] - 24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入表金额超1亿元 [4] - 推出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标准化产品,助力10多家企业完成近3亿元贷款 [4] 跨境数据流动与国际合作 - 引入"一带一路"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家企业征信数据 [5] - 实现二手车辆历史记录数据跨境交易,调取数据超5万辆 [5] - 构建标准合同备案、数据跨境托管等跨境流动服务能力 [5]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数据产权、流通等全流程制度体系,制定人工智能数据集、数据产品价格等标准 [5] - 聚焦工业制造、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拓宽数据应用场景 [5] - 加强与企业合作研发行业垂类大模型,强化医疗、工业等领域数据供给 [5]
北数所数据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长超两倍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00
数据交易规模与增长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数据交易规模达到2250TB,近三年年均增长超过200% [1] - 高频数据交易调用规模超过1亿次,高质量数据集引入567个,已达成交易171个 [3] - 数据交易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文本对等多种模态 [3] 参与主体与行业分布 - 2500多家各类交易主体参与场内交易,覆盖医疗、交通、能源、工业、金融及人工智能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3] - 央国企、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超80%,并有10多家跨国企业参与交易 [3] 数据资产价值与应用 - 342家企业在北数所完成数据资产登记,取得533个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4] - 24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入表金额超1亿元 [4] - 10多家企业利用高价值数据资产完成质押贷款,总计发放贷款金额近3亿元 [4] 数据交易应用场景扩展 - 数据交易从风控核验和精准营销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医疗诊断、科研创新等领域延伸 [3] - 北京市属医院在医疗影像数据、手术数据等领域实现开放应用,合作模式推广到天津、吉林等地 [4] - 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场景完成工业标准、运力监控等数据交易,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4]
科创助力金融服务 门头沟首家绿色支行挂牌成立
新京报· 2025-05-29 13:31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 北京银行门头沟绿色支行正式挂牌"科技特色支行",门头沟区科技金融服务全面升级 [1] - 门头沟区推进"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科技金融作为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1] - 发布《门头沟区推进科技金融京西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围绕5个方面加强政策支撑引领 [1] - 重点支持驻区"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发展 [1] - 采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政府引导、企业全生命周期覆盖、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1] 资金支持与投资布局 - 依托京西产业引导基金,筹备设立2只投资基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 [2] - 通过"以投带引"模式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发展 [2] - 全国首笔自然景物暨门头沟区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案例落地 [2] 人才服务与生态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人才提供资产配置、消费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 [2] - 建立专业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支持人保财险设立科技保险属地服务团队 [2] - 实施"京西聚智计划"、高新产业青年人才"三个一"支持计划,构建完善的人才发展生态体系 [2] - 从职业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吸引年轻人扎根门头沟 [2]
华中金融深一度丨华中四省12家城农商行2024年财报全景扫描: 分化加剧下的区域银行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49
华中四省银行业整体表现 - 12家样本银行(9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城商行整体优于农商行 [1] - 9家城商行中8家营收正增长,7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长沙银行以259.36亿元营收和79.09亿元净利润领跑 [1] - 3家农商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武汉农商行和长沙农商行净利润分别下滑50.46%和31.62% [2][9] 城商行经营数据 - 长沙银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11467.68亿元),营收259.36亿元,净利润79.09亿元,稳居第一梯队 [3][7] - 上饶银行和赣州银行营收增速显著,分别达33.69%和12.81%,展现中小银行成长潜力 [1][5] - 9家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长沙银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实现利息与非息收入双增,非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34.45%/17.44% [6] - 资产质量向好,5家城商行不良率下降,赣州银行不良率最低(1.55%),汉口银行最高(2.87%) [8] 农商行经营挑战 - 武汉农商行总资产4788.04亿元(+7.25%),但净利润下滑50.46%至6.58亿元,不良率升至2.96% [10][11][12] - 长沙农商行营收44.16亿元(-2.85%),净利润8.73亿元(-31.62%),逾期贷款增长35.64% [11][12] - 三家农商行利息收入占比仍达70%-90%,转型步伐缓慢 [13] 区域经济与金融联动 - 长沙银行深度绑定工程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链,2024年新增信贷投放211.4亿元(+20.45%),服务4776户产业链客户 [14] - 赣州银行通过"数据资产质押"等创新业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完成首笔2500万元数字资产融资 [15] - 农商行业务结构与区域发展战略错配,如武汉农商行53.42%贷款集中在传统行业,与政府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方向不符 [15][16]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城商行应立足地域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如科技贷/绿色债),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18] - 农商行需强化在地性,通过扶持新兴产业/拓展非息收入/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实现转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