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贷

搜索文档
北京企业贷款公司讲解企业融资真不难,这篇看完秒懂!
搜狐财经· 2025-07-09 18:21
政策环境与贷款现状 - 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和商户的贷款政策,当前银行贷款政策具有额度高、利息低的特点 [1] - 不同银行对贷款条件要求不同,企业资质和征信情况差异导致自行申请可能被拒或额度不足 [1] - 银行针对公积金客群提供"超低利率+高额度"信用贷款产品 [1] 企业贷款申请条件 - 营业执照注册时间需满1年以上,部分产品要求2年以上,未满需提供佐证材料 [3] - 股东、法人、经营地址等变更情况需备案,注册地址与经营地址一致性影响产品选择 [3] - 行业准入限制因银行而异,需评估企业类型、实体经营、库存设备等条件 [3] - 纳税开票记录、纳税等级、经营异常记录和行政处罚情况影响贷款审批 [3] - 股东与法人一致性、共同签字要求(占股20%以上股东需配合) [3] - 企业负债、经营流水、法人与股东征信均为核心审核指标 [3] - 科技型标签(如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专项科技贷 [4] - 收款码类型(银联/三方)、月均流水和使用时长影响贷款产品匹配 [4] 贷款申请人资质要求 - 婚姻状况影响双签要求,有限公司需法人与股东共签 [5] - 需全面核查法人/股东个人征信及企业负债(不含按揭房) [5] - 法人或配偶名下房产可作为产品匹配依据 [5] - 法人/配偶/股东的多渠道流水(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纳入评估 [5] - 年龄限制及涉诉记录(民事/刑事)为银行重要考量因素 [5] 贷款产品多样性 - 产品类型涵盖线上/线下商户贷、税贷、科技贷等十余种专项产品 [5] - 成功贷款需满足资质、征信、流水与银行产品的多维度匹配 [5] - 贷款中介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与银行产品 [5]
金融助闽特色农业升级 广发银行金融活水润茶香
新华网· 2025-07-03 16:14
银行业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10家主流媒体在福建开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活动,重点关注广发银行支持传统茶产业升级的实践成果 [1] - 广发银行福州分行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截至2025年5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达7 16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超11亿元 [2] - 该分行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企业春伦集团累计提供信贷支持3000万元,助力建设7000亩零化学农药茉莉花基地和农业碳汇交易平台 [2] 金融赋能传统产业转型 - 春伦集团作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传承者,拥有12项国家专利,其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3] - 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世界茶文化交流港",预计年增产值15%,成为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3] - 广发银行自2013年起与春伦集团合作,从最初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扩展到提供科技贷、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和碳汇平台建设 [3] 智慧茶园与科技创新实践 - 春伦集团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茶园环境,通过大数据优化施肥灌溉,将茉莉花产量提升30% [4] - 广发银行"科技贷"产品2周完成授信审批,专项服务方案解决了企业数字化改造资金瓶颈,支持智慧茶园物联网系统建设 [4] - 调研活动展示了银行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担当,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取得积极成效 [4]
践行金融使命,浇灌实体经济之花——中国银行扬州分行助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南时报· 2025-06-10 22:56
政策引领与金融服务 - 扬州中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重点支持制造业、绿色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77亿元,年度新增22亿元,绿色信贷规模突破180亿元 [2] - 成立"实体经济服务专班",建立"一企一策"对接机制,为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例如"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组合产品 [2] 小微企业支持 - 扬州中行通过"普惠金融进园区"等专项行动,为超900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180亿元,带动就业超50000人 [3] - 推出"无还本续贷"服务并给予利率优惠,帮助食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链断裂风险,放款效率达两天,利率低于市场0.5个百分点 [3]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扬帆贷"产品,帮助800余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并推出"产业链金融"模式,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供2.5亿元授信 [4] - 在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授信客户近2500户,授信金额超百亿元,创新"雅迪贷""民宿贷"等产品,支持20余个乡村发展项目,惠及农户近300户 [4] 民生工程与社会责任 - 扬州中行深度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累计投放资金42亿元,联合医保局推出"就近办"社银合作,提升社保服务效率 [6] - 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举办反诈宣传等公益活动20余场,针对老年客群推出"适老化"服务,全网点设立爱心窗口 [5]
上下五千年,这座城市从未令一把手失望过
前瞻网· 2025-06-04 09:59
总书记考察与制造业发展 - 习总书记在河南洛阳和郑州考察调研,强调坚持发展实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从依赖进口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 [1] - 洛阳作为中部老工业城市代表,成功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新质生产力快速孵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典范 [1] - 总书记在洛阳轴承智能工厂考察时指出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 [1] 洛阳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024年洛阳确定"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发展风口,细化为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17条产业链营收突破4600亿元,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为近5年最高 [3] - 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突破 [3]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部分产线提前投产,百万吨乙烯项目基础设计获批,累计带动66个配套项目落地建设,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3] - 新型耐火材料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电元器件、绿色建材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铝基新材料产业规模迈上千亿级,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营收两位数增长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洛阳大力推进新老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全市数字化转型指数达29.44,高于全省13.5% [3] - 1.8万家企业实现"上云",5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3] - 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96家,实现数量翻倍 [3] - 全市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6项,发布前沿技术产品11项 [3] - 全市23家科技产业社区已进驻企业超千家,营收突破90亿元 [3] 经济表现与历史背景 - 2024年一季度洛阳GDP总量1355.4亿元,同比增长5.9%,7个季度以来首次追上全省平均水平 [5] - 2022年洛阳重工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7.3%、85.4%、93.3% [5] - 2022年洛阳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58.2亿元,相较10年前下降近1/4 [7] - 洛阳曾连续7个月GDP增速落后于全省均值,被榆林、鄂尔多斯、襄阳、宜昌赶超 [7] 产业转型措施 - 洛阳围绕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条优势产业链,连续出台多项专项政策 [8]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洛阳系统梳理产业风口,完成多份专项规划报告,涵盖产业发展路径、政策扶持方向等内容 [8] - 洛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行"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创新科创金融体制机制 [12] - 搭建中西部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产业社区 [12]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洛阳新能源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明晰电池、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技术前沿与市场潜力 [12] - 协助洛阳精准对接优质技术资源与创新项目,加速新能源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15] - 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以市场机制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 [15] - 成立"洛阳智慧岛(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借由深圳发展自身创新力量 [15]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发展 - 实现宁德时代项目对接签约100天、落地100天、一期厂房9个月封顶的"洛阳速度" [15] - 引进百万吨乙烯、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等龙头项目 [15] - 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大产业集群,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 [16]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主办"深·洛"协同创新路演活动,牵头成立"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联盟" [16]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洛阳经济出现显著复苏态势,经济增速从一季度1.5%上升至全年4.9% [18] - 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5.2%、6.2%,均高于全国 [18]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5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过半达55.8% [18] - 2025年计划重点布局"四新一装备"领域,力争17条产业链营收增长10%以上 [18] - 通过"三化改造"专项行动,实施300个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与绿色制造标杆 [18]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携手共建科技金融生态联盟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9 20:07
活动概况 - 合肥新站高新区举办金融产品发布会暨科技金融生态联盟启动仪式,主题为"金融活水润科创 新站扬帆启新程",汇聚政府、金融机构及科创企业代表百余人,旨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1] - 活动由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主办,合肥新站高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科技金融生态联盟,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 联盟成立与成员构成 - 科技金融生态联盟首批吸纳7家理事单位和3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三大主体[4] -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作为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定位科技金融为"首位赛道",已服务安徽省超1.2万户科技企业,科技贷款余额突破560亿元,其中为新站高新区近500户企业提供45亿元融资支持[4]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推出"人才贷""研发贷""大院大所专属""线上兴速贷"等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产品,并组建专职审批团队[4] - 合肥新站高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发布"园区贷""科技贷""投保贷"三款担保产品,新站高新区科技创新办公室推出"新站科易贷""新站科创贷""新站科才贷""新站科大硅谷贷"四款特色产品[4] - 现场达成融资合作,合肥新站高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三家企业签约,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步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5] 后续规划与目标 -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计划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宗旨,携手联盟成员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双向奔赴,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6] - 联盟将通过银企对接专区实现融资需求精准匹配,串联"政银企担"四方力量,破解科创企业发展难题[6]
郑州银行:深度践行使命担当,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2:21
公司战略定位 - 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 [2] - 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截至2024年12月末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达70287户,同比增加1644户 [1] - 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紧跟区域战略规划,支持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2] 业务发展举措 - 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落地11个地市40个"白名单"项目 [2] - 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和"三个一批"项目加强清单化管理 [2] - 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推出12款普惠金融产品,审批流程优化至5个工作日内 [3] 科技金融创新 - 创新推出"研发贷"、打造"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优化8款科创类产品 [4] - 重点扶持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材料等科技型企业 [4] - 制定《科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办法》构建科创能力评价体系 [4] 数字化转型 - 与华为技术、郑好融征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数字化创新场景落地 [5] - 以数字化思维优化业务及管理模式,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经营体系 [5] - 秉承"对外客户体验第一、对内效率第一"的数字化转型理念 [5]
金融业全链条协同 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09:40
科技服务业的作用与政策意义 - 科技服务业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创新孵化、检测认证等多元化专业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全链条支撑,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 - 科技服务业以其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特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长,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1] - 科技服务业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和供给,为区域创新体系和高端产业集聚营造良好环境,孕育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1] - 《实施意见》的出台体现国家对科技服务业战略价值的高度重视,为行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是对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及时响应 [2] 科技服务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 科技服务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数智化转型 [2] - 科技服务业促进上下游企业更密切的联系,推动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发展 [2] - 科技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特点,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润和税收,随着产业化和规模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 [2] - 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其发展能够吸引相关企业和人才,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 金融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协同关系 - 金融业务与科技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金融为科技企业精准滴灌,科技服务业为金融转型升级赋能 [2] - 信息技术领域与金融行业息息相关,在支付结算、存贷款以及投融资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 金融科技咨询服务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指导,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实施全流程赋能 [3] - 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场景广泛应用,提升金融决策智能化水平并降低成本 [3] - 智能投研、量化交易、供应链金融科技等创新服务快速兴起,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新思路 [3] 科技服务业的区域实践与发展挑战 - 北京、上海、深圳和江苏等地区在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集聚高地 [4] - 行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挑战 [4] - 需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力度,优化政策环境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 金融支持科技服务业的优化建议 - 完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链条,构建覆盖估值、流转、处置的全周期管理体系 [5] - 强化长期资本供给机制,政府引导基金需强化对社会资本的虹吸效应 [5]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通融资"堵点""痛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 - 构建科技服务业信用评价体系,将服务能力、知识产权、人才团队等纳入评价指标 [7] - 开发适合科技服务业特点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包括订单融资、未来收益权融资等创新产品 [7]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 2025年科技服务业将迎来深度变革,从传统的技术支持角色向创新生态的核心枢纽转型 [8] - 科技应用将深度嵌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和新的产业链形态 [9] - 服务模式向智能化、定制化升级,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推动科技服务向智能解决方案转型 [9] - 科技服务业将深度嵌入制造业、金融、医疗、教育等实体行业,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升级 [10]
华中金融深一度丨华中四省12家城农商行2024年财报全景扫描: 分化加剧下的区域银行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49
华中四省银行业整体表现 - 12家样本银行(9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城商行整体优于农商行 [1] - 9家城商行中8家营收正增长,7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长沙银行以259.36亿元营收和79.09亿元净利润领跑 [1] - 3家农商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武汉农商行和长沙农商行净利润分别下滑50.46%和31.62% [2][9] 城商行经营数据 - 长沙银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11467.68亿元),营收259.36亿元,净利润79.09亿元,稳居第一梯队 [3][7] - 上饶银行和赣州银行营收增速显著,分别达33.69%和12.81%,展现中小银行成长潜力 [1][5] - 9家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长沙银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实现利息与非息收入双增,非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34.45%/17.44% [6] - 资产质量向好,5家城商行不良率下降,赣州银行不良率最低(1.55%),汉口银行最高(2.87%) [8] 农商行经营挑战 - 武汉农商行总资产4788.04亿元(+7.25%),但净利润下滑50.46%至6.58亿元,不良率升至2.96% [10][11][12] - 长沙农商行营收44.16亿元(-2.85%),净利润8.73亿元(-31.62%),逾期贷款增长35.64% [11][12] - 三家农商行利息收入占比仍达70%-90%,转型步伐缓慢 [13] 区域经济与金融联动 - 长沙银行深度绑定工程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链,2024年新增信贷投放211.4亿元(+20.45%),服务4776户产业链客户 [14] - 赣州银行通过"数据资产质押"等创新业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完成首笔2500万元数字资产融资 [15] - 农商行业务结构与区域发展战略错配,如武汉农商行53.42%贷款集中在传统行业,与政府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方向不符 [15][16]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城商行应立足地域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如科技贷/绿色债),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18] - 农商行需强化在地性,通过扶持新兴产业/拓展非息收入/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实现转型 [17]
与“宁”同行十八载,共绘浦江新篇章 ——写在宁波银行上海分行 18 周年行庆之际
第一财经· 2025-05-16 10:39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发展概况 - 公司于2007年5月18日在上海成立,专注服务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采用"门当户对"经营策略 [1] - 经过18年发展,已形成科技金融、普惠服务、数字转型三大业务支柱,成为长三角金融生态重要参与者 [1] 科技金融业务 - 设立科创审批中心和百人专家团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初创期推"科技贷""人才贷",成长期推"成长贷""伙伴贷",成熟期提供并购贷款和债券承销 [2] - 2024年累计为114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61亿元 [2] - "波波知了"平台服务587家央企及上市公司,助力工业产值提升 [3] 普惠金融业务 - 针对小微企业推出"快审快贷""转贷融""结算贷"等产品,实现线上全流程自动化审批 [5] - 累计服务超1.5万户小微企业,2024年发放普惠贷款超200亿元 [5] - 创新无还本续贷服务,累计为418户企业办理18亿元续贷,节省融资成本超1亿元 [5] 数字金融转型 - 打造"财资大管家"平台,包含10大场景500多项功能,服务1000+集团企业及政府机构,年交易量1.5万亿元 [7] - "外汇金管家"和"票据好管家"平台提供跨境结算、汇率避险等一站式服务 [7] - "美好生活"平台联合商户发放29万张优惠券,覆盖38万市民 [7] 战略布局与社会责任 - 服务上海自贸区和长三角一体化,2024年为263家企业提供11亿美元跨境融资 [8] - 重点支持民营经济,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服务 [8] - 布局养老金融,提供个人/商业养老金产品,优化适老服务设施 [9]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四大战略方向 [12] - 计划深化科创金融支持、加速数字化转型、拓展跨境金融合作 [12] - 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机遇,服务浦东引领区发展 [12]
政策东风叠加业绩韧性:郑州银行如何抢占重估先机?
格隆汇· 2025-05-08 16:42
政策组合拳影响 - 央行推出涵盖总量宽松、价格引导和结构优化的政策组合拳,核心目标是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1] -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并支持基建、制造业等领域[2] - 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2] 郑州银行政策受益 - 公司负债端高成本同业负债占比有望降低,优化资金结构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2] - 公司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同比增速44.50%,通过专属产品和评价模型支持本土科创企业发展[2] - 公司成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基因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新突破[3]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资产、存款、贷款、营收、利润"五增长",总资产突破7000亿元(+4.46%),存款4301.12亿元(+6.32%),贷款4002.36亿元(+3.24%)[4] - 营业收入34.75亿元(+2.22%),净利润10.16亿元(+4.98%),拨备覆盖率191.16%(提升8.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79%[4] 战略转型进展 - 零售转型战略推动个人存款2435.05亿元(+11.61%),占比提升至56.6%,负债端稳定性增强[5] - 个人贷款余额935.78亿元(+2.88%),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6] - 聚焦河南省"7+28+N"产业链,支持15个重大项目,形成资金本地循环的正反馈机制[6] 未来发展展望 - 政策红利与公司战略深度融合,科创、绿色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或成为领跑区域金融竞争的关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