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储能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统一标准打通了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16
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 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1] - 标准制定解决产业链互联互通难题 如芯粒互联接口规范实现不同供应商芯粒的互联互通 充电协议标准使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1][2] - 标准从技术规范演变为竞争利器 企业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提升技术信誉度和内部工艺水平 实现降本提质[3] - 龙头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如徐工制定182项标准吸引新能源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闭环[4][5] - 部分关键领域仍存在标准短板 如芯粒互联可靠性 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及加氢站建设标准需重点突破[6] - 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 通过国际检测认证互认降低出口合规成本 目标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7] 产业链标准制定进展 - 泰州市标准化院起草生物医药和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标准图谱及体系 促进上中下游标准衔接[1]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充电机器人及无线充电领域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1] - 发布《芯粒互联接口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项芯粒互联接口规范国家标准 完善集成电路标准体系[1] - 江苏省90%公共充电桩完成协议互通改造 实现跨品牌充电[2] - 苏州制定《叉车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规范》团标 完成超1.1万台叉车数字化改造 服务超6800家企业[5] 标准实施成效 - 芯粒互联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机制和接口协议 解决不同供应商 工艺节点芯粒互联互通难题[2] - GB/T 27930标准实现与比亚迪 蔚来等100余家车企协议互通 充电成功率提升至99.7%[2] - 企业参与10余项氢燃料电池标准制定 形成技术实力金字招牌 赢得客户信任并倒逼技术工艺更新[3] - 徐工主导制定18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明确上下游交付规范 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夯实基础[4] - 标准实施吸引弗迪 玖行 睿控等新能源配套企业落户徐州 完善地区新能源产业链[4] 标准短板与挑战 - 芯粒间互联接口 兼容性 可测性与可靠性等标准需重点突破 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6] - 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零部件接口 智能化分级定义 二手设备评价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6] - 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标准 加氢站建设标准仍是产业发展瓶颈[6] - 需加快加氢核心装备国产化 推动技术降本 明确加氢站安全监管部门 统一区域标准[6] 标准化战略方向 - 越南国家标准中心与质量研究院签署检测认证互认协议 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合规成本与周期[7] - 推动技术标准转化应用 打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全链条标准化建设[7] - 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7] - 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 专利 标准联动创新[7] - 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7]
海得控制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4.32% 新能源业务为业绩增长驱动力
全景网· 2025-08-22 21: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15.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6.09万元,同比增长234.32%,实现扭亏为盈 [1] - 营业利润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力 [1]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4.42% [1] - 工业信息化业务收入1.84亿元,同比下降7.54%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64.58%,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 [1]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业务通过优化市场策略和内部管理实现显著增长 [1] - 变流器业务在"加量不加价"市场压力下通过费用优化保持稳定 [2] - 储能业务主动收缩集中式储能投入,聚焦优质客户与项目 [2] - 工商储业务商业模式探索初见成效 [2] - 通过研发运营端资源整合实现费用大幅减少和利润增长 [2] 主营业务定位 -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为设备制造商提供自动化与智能化产品解决方案 [2] - 工业信息化业务为工厂及基础设施领域提供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2] - 新能源业务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为源网荷储提供专用设备及系统 [2]
信濠光电拟转让安徽信光回笼资金 聚焦两大核心业务首季净利亏损逾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6-24 01:03
资产剥离交易 - 公司拟转让全资子公司安徽信光100%股权给关联方立讯精密 [1] - 安徽信光成立于2022年,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储能设备研发与生产 [1] - 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立讯精密实际控制人之一兼副董事长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1] 交易背景与目的 - 安徽信光业务与公司主业协同性较弱 [1]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整体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05亿元 [1] - 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优化产业布局 [1] 业务战略调整 - 剥离安徽信光后,公司将集中资源发展玻璃防护屏主业与混合储能调频电站项目 [1] - 在玻璃防护屏领域,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供应商之一,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 [2] - 2024年公司玻璃盖板业务收入增长11.99%,毛利率提升至17.57% [2] 新能源业务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拓展新能源市场 [2] - 未来将依托玻璃防护屏业务的现金流优势,持续投入储能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 [2] - 形成"主业+新能源"双轮驱动的格局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87亿元,同比减少2.72%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53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21亿元,同比下降3.57% [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05亿元,同比下降270.31% [2]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19亿元,同比下降254.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