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商品

搜索文档
潘多拉们不香了!中国市场加速转向国牌
金投网· 2025-08-26 14:15
公司动态 - 潘多拉宣布将中国关店计划从50家扩大至100家 [1] - 潘多拉中国区销售额从2019年峰值19.7亿丹麦克朗(约3.0573亿美元)持续下滑至去年4.16亿瑞典克朗 降幅超过75% [1] - 品牌产品定位与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保值需求存在差异 且因泰国生产受关税影响多次涨价 [1] 行业趋势 - 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从2012年66%上升至2024年76% [2] - 外国快时尚品牌(GU、Zara)、美妆品牌(Aesop、Decorte)及零售连锁(沃尔玛、永旺)均出现关店或退出区域市场现象 [2] - 无印良品因定价高于产品实用价值而关闭系列门店 本土品牌如名创优品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等品质商品 [2] 消费行为变化 - 中国消费者偏好从"炫耀性消费"转向"务实理性"产品 7月CPI同比持平且生产者通货紧缩持续 [2] - 消费决策首要考虑因素转变为保值属性 与注重美观多功能性的国际品牌形成战略错配 [1][2]
无印良品在中国商标诉讼确定败诉
日经中文网· 2025-08-25 16:00
商标诉讼结果 -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驳回良品计划再审请求 公司就24类商标无效申请诉讼彻底败诉 [4] - 诉讼始于2019年 公司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24类商标无效未获认可 2020年提起行政诉讼 [4] - 2021年一审和2023年二审均未支持公司诉求 2024年7月公司提出再审申请但最终未获支持 [4] 商标使用限制 - 公司仅能在24类商品(毛巾/床罩等家居纺织品)使用MUJI商标 禁止使用中文"无印良品"商标 [2][4] - 24类以外商品仍可继续使用中文"无印良品"商标 当前MUJI商标使用对销售几乎无影响 [4] 商标权属背景 - 中国企业率先注册无印良品中文商标 良品计划针对该注册商标提起无效宣告程序 [2] - 该诉讼涉及商标类别为第24类 主要覆盖纺织品类商品 [2]
MUJI无印良品三里屯老店“闭店优惠”!被隔壁自家新店抢生意?
北京商报· 2025-08-15 15:03
门店关闭情况 - 北京世茂工三店因盈利下降及与三里屯新店距离过近将于2025年8月31日关闭 [2] - 济南、武汉等地门店2025年相继撤场 [9] - 闭店门店提供退换货转移至北京世贸天阶店等34家同城门店服务 [2] 闭店促销活动 - 北京世茂工三店闭店期间当季商品提供6到8折促销并叠加会员折上折优惠 [5][8] - 指定服装品类在现有折扣基础上可享2件及以上额外10%折扣 [5] 门店调整战略 - 闭店系基于经营效率对商圈人流下降及经营效益不佳门店的正常调整 [9] - 公司坚持每年在中国新开约40家门店 2025年3月1日后已新增15家店铺 [9] - 2025年在成都、大连、苏州、武汉等十余座城市同步推进新店开设或门店重装 [9] - 北京新增中海大吉巷、三里屯太古里、双井京东Mall及朝阳大悦城等门店 [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上涨21.3%至1976亿日元 [11] - 营业利润增长58.2%至219亿日元 中国大陆市场贡献超预期增长动力 [11] - 电商销售表现强势 通过营销策略与库存管理推动同店及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10% [11] 战略转型方向 - 关闭低效店铺以减轻财务负担 集中资源发展高坪效旗舰店 [9] - 从规模扩张转向盈利优先的战略调整 [9]
朱啸虎:我当年为什么那么早就投了小红书?
创业家· 2025-08-06 18:09
小红书早期投资案例 - 金沙江创投在天使轮投资小红书时,创始人尚未明确商业模式,仅基于旅游购物分享的初步尝试[3][4] - 创始人通过测试香港/日本购物指南PDF(下载量反馈良好)验证需求,最终转型为购物社区APP[6][7][8][9] - A轮融资遇冷,市场普遍认为APP缺乏技术壁垒,但核心优势在于用户洞察和产品迭代能力[10][11][12][13]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框架 -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制售一体化实现200亿规模[21]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商品[21]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实现36年收益双增长[21] - **细分大单品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至文化输出,拓展2000种SKU[21][30] - 资生堂通过分层品牌策略覆盖高端与下沉市场[22] -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经济泡沫后的平价生活方式[23]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件[31][32] 日本研学行程核心内容 - **7-11案例**:前CIO碓井诚分享数据驱动零售战略,PB商品开发人中山香织曾通过单品提升店铺业绩120%[26] - **企业参访**: - 神户物产SPA模式(1000+门店、340支PB商品)[29] - 龟甲万380年历史与多品类扩张[30] - **专家分享**: - 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解析生活方式研究[31] - 万代设计师高桥晋平拆解爆款玩具三角形策划模型[32] 中国消费市场启示 - 日本消费变迁预示中国未来10年趋势,需借鉴其应对低增长、少子化的产品生存智慧[19] - 关键学习点包括供应链效率提升、情绪价值变现、分层需求满足等[21][22][23]
“地派”创业者,一定要主动找钱
创业家· 2025-08-05 18:28
创业融资策略 - 地派创业者应主动寻求融资 合适的资本可加速企业成长 未融资可能导致上市时业务规模减半 [1]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价值 - 日本市场是中国消费品牌未来10年演化的"未来实验室" 其低增长 少子化 高龄化环境下仍孕育出多个行业领军企业 [2][6] - 日本品牌穿越周期的三大核心思想:供应链驱动PB产品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 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6][7][8] 供应链驱动PB产品案例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实现制售一体化 达到1000+门店200亿规模 [7][13] - 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 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7]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 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 [7][15] 细分大单品迭代案例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至酱油文化 开发2000种SKU 企业存续380年 [7][16]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策略 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7][14]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案例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经济泡沫后的生活方式 推出无logo平价商品 [8][18] - 万代专注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 累计销售335万件玩具 [9][18] 研学活动核心内容 - 6天5晚行程聚焦日本品牌经营密码 包含7-11 神户物产 资生堂 Nitori 龟甲万 无印良品 万代等企业深度参访 [2][6][11][13][14][15][16][18] - 特邀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带队 包含7-11前CIO 资生堂商品开发负责人 万代玩具设计专家等30+行业导师 [9][10][11][14][18] - 研学定价59800元/人 限额35名企业创始人 包含签证 住宿 集体餐饮等费用 [20]
日本经济衰退30年,为何仍有不少企业保持高速增长
创业家· 2025-07-31 17:52
中日消费经济对比 - 中国消费经济增速放缓,创业者关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经验,认为日本的过去是中国的现在,日本的现在是中国的未来 [2] - 日本过去25年国民资产显著提升,老年人平均持有3500万日元资产,但消费需求未充分释放 [3]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21年为19%,2035年将达30%,与日本老龄化趋势相似 [4]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养老消费领域:NIKKO TRAVEL公司专注老年人旅行服务,年销售额20亿日元,利润数亿日元,90%客户为60岁以上老人,复购率70% [5] - 低消费风潮受益者:优衣库和无印良品在经济衰退期保持高速增长,践行"消费者优先主义",注重价格与美学的平衡 [5][6] 日本观光业成功案例 - 主题公园:东京迪士尼是全球最赚钱的迪士尼,大阪环球影城是全球销售冠军,2019年入园人数均超1500万 [8][9] - 休闲度假:轻井泽成为全球著名度假目的地 [9] - 农文旅融合:MOKUMOKU农场等案例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满足"微度假"需求 [9] - 工业旅游:三得利、朝日啤酒等企业通过观光研学焕发活力 [9] - 文化赋能:越后妻有、濑户内海通过艺术介入成为世界级文旅目的地,茑屋书店成为超级IP [9] - 传统节庆:京都祗园祭等节庆活动年吸引大量游客 [10] - 音乐节:富士摇滚音乐节跻身全球十大音乐节 [10] - 动漫IP:大阪环球影城成功引进海贼王等IP,成为"世界最强娱乐旗舰店" [10] 消费趋势变化 - 中国经济从"开进桑塔纳开出奥迪"的重商时代转向需求变化的新阶段 [11][12] - 当前需要重构消费方法论,聚焦效率革命、需求重构和资本破局 [13][14]
无印良品商标权之争迎最新进展 MUJI、北京棉田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22:57
最高法院裁定结果 - 最高法院驳回MUJI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的再审申请,维持北京棉田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的合法有效注册状态 [1] - MUJI无印良品表示该裁定仅涉及极个别商品商标问题,不影响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领域继续合法使用"无印良品"商标 [1] - 北京棉田董事长马涛认为这不是案件结束,而是新一轮商业大战的开始,最终目标是划定各自经营边界 [1] 双方经营现状 - 北京棉田目前主要经营家纺领域,拥有近300家线上门店和200多家线下门店,预计2024年无印良品家纺领域规模达40亿元 [1] - MUJI无印良品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营20年,商品类目涵盖服装、纺织品、家具、美妆、食品等 [3] - 北京棉田旗下品牌在线上使用"无印良品"中文名称,线下部分门店增加"Natural Mill"标识以增强区分度 [4] 消费者混淆情况 - 天猫平台存在四家不同企业运营的"无印良品"相关旗舰店,工商信息和法人代表各不相同 [1] - 微信平台有"无印良品NaturalMill"小程序,运营方为无印良品(杭州)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获北京棉田授权使用24类商标 [2] - 线下商场存在"无印良品Natural Mill"或"无印工坊Natural Mill"快闪店,外观与MUJI无印良品相似,使用红底白字招牌 [2] 商标历史纠纷 - 纠纷始于2000年前后中国商标审查宽松时期,类似案例包括"迈克尔·乔丹"与"乔丹体育"等 [3] - "无印良品"商标(注册号1561046)最早由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2000年注册,2004年转让给北京棉田 [3] - 日本良品计画在中国大多数商标类别注册了"無印良品"商标,但第24类因被抢先注册而未能获得 [5] 官方销售渠道 - 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有10个官方授权线上销售渠道,包括自有商城、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 [5][6] - 官方店铺均使用"MUJI無印良品"名称,与北京棉田旗下使用"无印良品"中文名称的店铺形成区分 [5]
在“失去的三十年”,日本如何避免中产返贫?
虎嗅APP· 2025-05-19 18:22
日本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 - 平成时代(1989-2019)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名义工资从1990年463万日元降至2018年433万日元,实际收入因物价上涨进一步下滑 [1] - 终身雇佣制瓦解,2020年非正规就业比例女性超50%,男性超20%,年轻一代面临"努力未必有回报"的就业环境 [1] - 社会从"一亿总中产"转向"格差社会",相对贫困率从1980年代10%升至2012年16%,位列G7国家第二高 [3] 消费与收入结构演变 - 家庭消费能力显著下降,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代末20%反弹至2022年26.6%,食品支出占比超四分之一 [3] - 养老金替代率持续下滑,从1986年68%降至2019年61.7%,老龄化加剧中产阶层收缩 [4] - 自我认同中产比例保持稳定(1990年90% vs 2024年89%),但实际中等收入群体(⑤⑥等级)从1999年27%降至2019年24% [4][5] 社会保障与再分配机制 - 社保支出占GDP比重达25.12%(2023年),通过介护保险、老人医疗补贴、儿童现金补助等政策维持基尼系数稳定在0.38左右 [7][8] - 消费税从1997年引入后逐步升至10%,主要用于社保系统,未来可能上调至15%-20%以维持财政可持续性 [9] - 初次分配基尼系数从1990年0.43升至2021年0.57,但再分配后净基尼系数30年仅上升0.02,贫富分化程度低于欧美 [7] 消费行业变革与商业模式 - 优衣库、无印良品、大创等平价品牌在通缩期(1995-2013年)崛起,家庭服装支出从1990年月均15300日元降至2020年9800日元(降幅36%) [11] - 日本企业通过Kaizen(持续改善)和JIT(准时生产)实现极致效率,而非压榨供应链或劳动力 [12] - 商业票据支付异常率极低(2023年56万张中仅129张异常),48%劳动者仍受终身雇佣制保护,商誉体系支撑品牌长期发展 [13] 社会协同履约与文化适应 - 消费领域坚持"履约"文化,不单纯追求低价而牺牲品质,形成精密工艺与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 [15] - 对比中国:日本1990年家庭金融资产占比36%(中国当前权益类资产占比偏低),住房贷款余额仅占GDP8.9%(中国33.9%),抗风险能力更强 [16] - 日本通过制度化分配"效率剩余"维持社会共识,而中国资源更易向优势群体集中,面临零和博弈风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