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零售

搜索文档
深夜美股三大指数下挫,中概股逆势飘红,小鹏汽车大涨超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3:43
记者丨吴斌 向秀芳 编辑丨李莹亮 和佳 金珊 8月21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截至23:25,跌幅均有所收窄,道琼斯指数跌0.21%,标普500指数跌0.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16%。 |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 | | --- | 零售巨头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盈利未达预期,股价一度跌超5%。 中概股逆势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43%。 热门个股方面,BOSS直聘涨超8%,蔚来、名创优品涨超7%,哔哩哔哩跌近7%,小马智行跌超3%。 此外, 小鹏汽车大涨超13% 。 消息面上,据香港交易所公告,小鹏汽车称其董事长、CEO兼控股股东何小鹏于8月20日至8月21日期间,以平均每股80.49港元,购入了310万 股A类普通股。何小鹏通过其全资拥有的Galaxy Dynasty在公开市场购入上述股份。 此次交易后,何小鹏持有公司约18.9%的股份。 8月19日晚,小鹏汽车公布了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为人民币182.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25.3%,并较 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15.6%,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全球市场紧盯杰克逊霍尔 鲍威尔能否顶住压力 金融圈一年 ...
无印良品多地关店,公司回应:基于经营效率正常调整,同步开新店
新浪财经· 2025-08-15 12:14
8月15日,据媒体近日报道,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多地门店相继宣布闭店。 有世茂工三店店员告诉媒体,这家店一开始很盈利,但后来不那么盈利了,三里屯新开了一家店,因为 两家距离太近,公司决定关闭这家。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称,MUJI无印良品在北京的世茂工三店将终止营业。据网友晒出门店张贴的"闭店通 知"显示,闭店时间2025年8月31日,退换货服务请往MUJI北京世贸天阶店,"很遗憾通知大家,MUJI 世茂工三店即将关闭,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我们在这个城市还设有34家门店,诚意邀请您 到店选购。" 目前,店内当季商品普遍6到8折促销,还有闭店特惠,指定款服装折扣商品现有折扣基础上再享2件及 以上10%折扣。 还有媒体报道,位于济南市中区振华商厦一层开业11年的MUJI无印良品门店将于8月31日闭店;长沙泊 富国际广场的MUJI无印良品门店8月底将正式闭店。今年以来,无印良品还在济南、武汉等地相继撤 场。 据潇湘晨报,在关闭长沙泊富国际广场门店同时,长沙荟聚将迎来MUJI无印良品华中最大的门店,共 两层,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开业的时间。 据新浪财经,MUJI无印良品官方向《B ...
清仓! 无印良品多地关店,官方回应! | BUG
新浪财经· 2025-08-15 08: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BUG》栏目 闫妍 近日,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闭店潮",上海、苏州、烟台、长沙等多地门店相继宣布 闭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品牌还在济南、武汉等地陆续撤出了多个商业点位。 其中,无印良品世茂工三店也受到了此次"闭店潮"的波及,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该门店将于8月 31日终止营业。《BUG》栏目实地探访发现,店内已启动闭店清仓活动:当季商品普遍以6-8折促销, 并设有多处特价专区。 一位店员确认了8月底即将闭店的消息。谈及闭店原因,该店员表示,"一开始这边挺盈利的,但后来不 那么盈利了,加上三里屯那边新开了一家店,两家离得太近互相影响,公司就决定关闭我们这家了。" 对于上述消息,《BUG》栏目向MUJI无印良品官方进行求证,对方表示,"个别的闭店只是MUJI基于 经营效率进行的正常调整,面对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战,MUJI会对经营效益不佳的门店做出取舍。 MUJI中国目前坚持每年开40家左右门店,3月1日至今MUJI新开了15家店铺。" 全国多门店宣布关闭,已开启最后清仓 近日,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掀起 ...
名创优品:接入淘宝闪购日增超2万订单 新客占比超7成
证券日报· 2025-08-04 17:49
公司表现 - 名创优品7月份订单量环比淘宝闪购上线之初增长超4倍,1600多家门店成交翻倍 [1] - 7月5日当天订单量突破6万单,成交额突破历史峰值,超7成订单来自新用户 [1] - 日均订单增长超2万单,在淘宝闪购百货类目增速居于前列 [1] - 5-6月份出行品类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10%,一次性旅行用品增长112%,胸贴增长243% [2] - 美妆品类成交翻倍,假睫毛增长240%,面部彩妆增长196% [2] - 玩具IP品类表现突出,常规毛绒公仔增长106%,泡泡玩具增长458% [2] - 日动销门店数增长超1000家,4500家门店全面接入淘宝闪购 [5] - 成都市春熙路36号店月订单量环比增长72%,新顾客增长75%,复购用户增长110% [5] 行业趋势 - 淘宝闪购创造独特消费场景,用户更看重便利性和即时体验 [2] - 即时零售本质是用户及时间、空间的扩充,帮助线下门店扩大经营效率 [2] - 需求峰值在晚间9-12点,品类从应急类向非应急转移,包括日常居家、礼赠、IP上新等需求 [2] - 即时≠应急的心智显著,应急类与悦己满足类并存,提供差异化增长机会 [2] - 淘宝闪购以技术和商业创新驱动"大消费平台"升级,以巨大流量反哺线下商业和服务业 [6] - 7月份淘宝闪购新入驻品牌数环比6月份增长110%,新上线非餐品牌门店超12000家 [6] 战略与运营 - 公司基于用户变化强化商品力,开发符合即时用户需求的商品如猫砂、行李箱等 [5] - 线上带动线下良性循环,线上新客户后续会到店体验 [5] - 未来将持续深度运营淘宝闪购,借助质价比商品及场景匹配提升转化及留存 [5] - 淘宝闪购消费券上线首周,3724个非餐饮品牌订单数对比平台上线之初实现翻倍增长 [5]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报告测算外卖优惠券预计撬动近7000亿元消费增量 [5]
名创优品执行副总裁窦娜:与泡泡玛特客群有重叠 正积极探索发展自有IP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21:05
公司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致力于打造"超级品牌",具体拆分为五个维度:超级符号、超级品类、超级IP、超级门店和超级用户 [5] - 通过IP联名策略、极致单品开发及全球门店网络布局突破快消零售品牌的地域壁垒 [5] - 目前线下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覆盖不同国家和地区 [5] - 将流量分为心智流量、内容流量和线下流量三种类型,其中心智流量最为重要,通过沉淀消费者心智资产推动主动购买 [5] 产品与营销策略 - 公司提供实用价值+情绪价值的产品组合,与泡泡玛特存在客群重叠但价值比重不同 [1] - 与中美欧日韩等地的顶级IP合作,同时积极发展自有IP [1] - 内容型流量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刺激需求,线下自然流量通过性价比和场景化氛围实现转化 [6] - 强调持续推出爆品的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而非阶段性单一爆品 [6] 海外业务发展 - 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达15.9亿元,同比增长30%,超过集团指引上限 [7] - 海外开店采用直营与代理结合模式,重点市场优先直营,代理门店采用类直营管理方式 [7] - 选择代理商时注重零售专业背景,要求配备商品、营销、渠道等团队,并与总部协同工作 [7] -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强调可控性,需根据本地化情况构建全链路体系,避免单一产能集中 [8]
上海、深圳又在出现3大怪现象,开始逐步蔓延,值得每个人深思
搜狐财经· 2025-05-21 16:47
一线城市经济结构分化现象 核心观点 -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豪宅与贫民窟共生、人口加速外流、奢侈品消费降级三大经济结构分化现象 [1][3][5][8] - 财富分配马太效应加剧导致社会阶层割裂 [11] - 高运营成本迫使实体产业外迁 写字楼空置率突破30% [12] 房地产行业极端分化 - 上海前滩豪宅单价突破25万/㎡ 与城中村6元炒粉形成冰火两重天 [3] - 核心区房价收入比达100:1 普通打工人需100年才能购房 [3] - 城市运营模式导致"豪宅区吸血 贫民窟造血"恶性循环 [3] - 2024年法拍房数量激增35% 中产阶层资产快速缩水 [9] 人口流动趋势变化 - 202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23.8万 户籍人口增加16.6万 [5] - 一线城市降低落户门槛(如上海双一流本科直接落户)但人口仍外流 [5] - 制造业外迁与金融业裁员导致蓝领岗位减少 加速人口逃离 [6] 消费市场结构性转变 - 深圳Costco开业单日会员开卡超14万 爱马仕周销量创三年新低 [8] - 恒隆广场Gucci关闭 5元专区单日营业额破百万 [8] - LVMH中国区客单价下降35% 但购买频次提升20% [12] - 新生代消费观念转向性价比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成主流 [12] 产业经济困境 - 深圳南山区写字楼空置率超30% 物业费持续上涨 [12] - 金融从业者年薪百万与底层服务人员月薪不足6000元形成悬殊差距 [12] - 城市发展红利被特定利益集团获取 普通劳动者上升通道受阻 [12]
在“失去的三十年”,日本如何避免中产返贫?
虎嗅APP· 2025-05-19 18:22
日本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 - 平成时代(1989-2019)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名义工资从1990年463万日元降至2018年433万日元,实际收入因物价上涨进一步下滑 [1] - 终身雇佣制瓦解,2020年非正规就业比例女性超50%,男性超20%,年轻一代面临"努力未必有回报"的就业环境 [1] - 社会从"一亿总中产"转向"格差社会",相对贫困率从1980年代10%升至2012年16%,位列G7国家第二高 [3] 消费与收入结构演变 - 家庭消费能力显著下降,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代末20%反弹至2022年26.6%,食品支出占比超四分之一 [3] - 养老金替代率持续下滑,从1986年68%降至2019年61.7%,老龄化加剧中产阶层收缩 [4] - 自我认同中产比例保持稳定(1990年90% vs 2024年89%),但实际中等收入群体(⑤⑥等级)从1999年27%降至2019年24% [4][5] 社会保障与再分配机制 - 社保支出占GDP比重达25.12%(2023年),通过介护保险、老人医疗补贴、儿童现金补助等政策维持基尼系数稳定在0.38左右 [7][8] - 消费税从1997年引入后逐步升至10%,主要用于社保系统,未来可能上调至15%-20%以维持财政可持续性 [9] - 初次分配基尼系数从1990年0.43升至2021年0.57,但再分配后净基尼系数30年仅上升0.02,贫富分化程度低于欧美 [7] 消费行业变革与商业模式 - 优衣库、无印良品、大创等平价品牌在通缩期(1995-2013年)崛起,家庭服装支出从1990年月均15300日元降至2020年9800日元(降幅36%) [11] - 日本企业通过Kaizen(持续改善)和JIT(准时生产)实现极致效率,而非压榨供应链或劳动力 [12] - 商业票据支付异常率极低(2023年56万张中仅129张异常),48%劳动者仍受终身雇佣制保护,商誉体系支撑品牌长期发展 [13] 社会协同履约与文化适应 - 消费领域坚持"履约"文化,不单纯追求低价而牺牲品质,形成精密工艺与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 [15] - 对比中国:日本1990年家庭金融资产占比36%(中国当前权益类资产占比偏低),住房贷款余额仅占GDP8.9%(中国33.9%),抗风险能力更强 [16] - 日本通过制度化分配"效率剩余"维持社会共识,而中国资源更易向优势群体集中,面临零和博弈风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