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动STAR1

搜索文档
星海图、它石智航、星动纪元……具身智能融资热情再发酵,宁王美团们持续抢滩
36氪· 2025-07-09 19:26
行业投融资动态 - 截至6月23日,年内具身智能行业投资事件达91起,超2024年全年77起,总投资金额110.37亿元 [1] - 截至7月3日,投资事件增至114起,显示资本持续加码 [3] - 宇树科技完成近7亿元C轮融资,银河通用机器人获宁德时代领投11亿元融资,创单笔最大融资纪录 [1] - 7月星海图、它石智航、星动纪元和云深处科技等多家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今日资本、美团龙珠、米哈游等知名机构 [1]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6G、量子科技等并列未来产业 [4] - Statista预估2024年全球AI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9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30年将超350亿美元 [4] - 花旗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预测潜在市场规模60万亿美元 [4] - 行业处于早期导入期,国内企业正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小批量试点落地 [4] 资本布局特点 - 头部资本主导,高瓴创投、启明创投、红杉资本等顶级VC/PE,以及腾讯、美团龙珠、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高频次现身 [5] - 地方基金积极扶持,验证赛道战略意义,顶尖项目融资规模常超原定额度数倍且供不应求 [8] - 宇树科技投后估值超120亿元,银河通用11亿融资由宁德时代领投,星动纪元获近5亿元A轮融资 [6] - 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云深处获近5亿元融资 [7] 企业技术与商业化进展 - 它石智航创始团队来自华为、百度、大疆,CEO陈亦伦曾任华为自动驾驶CTO,成立不足半年即创天使轮融资纪录 [9][10] - 星海图专注"一脑多形"具身智能,团队含清华、UCL背景成员,已研发矢量控制底盘X1和机械臂产品A1 [12][13] -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为清华助理教授,产品已在工业物流和零售服务领域落地,累计交付超200台,50%订单来自海外 [14][15] - 云深处发布全球首款轮足机器人山猫M20,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领域居赛道第一,2025年预计出货量达几千台 [15][16][18] - 宇树科技年度营收超10亿元并连续5年盈利,银河通用计划2025年进入100家无人零售门店 [18]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行业技术密集、资金门槛高,处于从0向1突破阶段 [5] - 投资门槛被拉高至数亿人民币,中小机构难以参与,商业化可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 [17] - 部分企业已通过场景裂变实现三级跳:从科研市场到工业场景再到消费服务场景 [19]
再获超5亿融资,“伯克利”机器人大牛领衔,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超200台!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8 00:23
公司融资与投资方 - 星动纪元完成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资本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襄禾资本、丰立智能等跟投,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追加投资 [1] - 融资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运转 [2] - 公司累计完成4轮融资,包括2024年10月近3亿元Pre-A轮融资(清流资本、元璟资本、阿里巴巴领投)、2024年1月超亿元天使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2023年10月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世纪金源领投) [3]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2025年3月与海尔智家旗下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智慧家庭场景服务机器人,并发布联合研发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星动Q5 [4] - 2025年6月与北自所达成战略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搬运、分拣、扫码等) [20] - 海尔集团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自研团队,国内外科技大厂如谷歌、OpenAI、蚂蚁集团、京东、美的、VIVO等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7]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于2023年8月创立,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技术源于姚期智院士团队孵化 [8] - 创始人陈建宇为UC Berkeley博士,师从MPC算法奠基人Masayoshi Tomizuka,具身智能领域成果显著,与吴翼、许华哲、高阳并称"UC Berkeley归国四子" [8][9] - 全栈自研能力覆盖机器人本体、驱动器、关节电机、模组及灵巧手,支持乐高式模块化构建 [1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4年8月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号称"地表最强机器人",兼具大运动能力与精细操作 [12] - 2025年6月推出轮式仿生机器人星动Q5,配备7轴拟人手臂和11自由度灵巧手,单手负载达10kg [14] - 2024年H1提出机器人快慢系统VLA架构,2024年H2发布融合世界模型的VLA算法框架PAD及VPP,首创强化学习训练具身大模型框架iRe-VLA [16][17] - 2024年12月推出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可统一控制全谱系机器人产品,支持语音命令完成复杂操作 [17] 商业化与市场表现 - 2025年已交付超200台产品,上百订单量产中,海外订单占比50% [18] - 产品被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除特斯拉外)试用,并成为开发者市场首选 [18] - 物流与零售场景率先落地,星动Q5已在商场进行导购训练 [20]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分化为"硬件派"(如宇树科技)和"软件派"(如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星动纪元),后者以AI能力为核心壁垒 [21] - 大模型技术决定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成为企业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21] - 行业面临商业化挑战,实际有价值场景仍处POC阶段,技术壁垒和量产能力待验证 [22] - 特斯拉Optimus供应商"砍单"事件影响行业信心,量产计划搁置 [22]
具身智能赛道加速发展: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行业融资热潮持续
经济观察网· 2025-07-07 16:53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继续加码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高速运转 [2]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已与全球市值前十名科技巨头中的9家达成合作 [2] - 2025年累计交付超200台产品 海外订单占比超50% 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交付中 [2][3] 商业化布局与客户合作 - 业务布局覆盖"科研—工业—服务"三大领域 工业领域携手北自科技布局物流万亿产业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1已进行工厂实训 [3] - 服务领域与海尔智家、联想、世纪金源合作 轮式服务机器人Q5提供接待、导览等个性化服务 [3] - 客户包括MIT、Stanford、UC Berkeley、字节跳动机器人实验室等顶尖研究机构 [3] 核心技术突破 - 模型侧开发VLA模型ERA-42 整合视觉、理解、预测、行动功能 支持语音命令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 [4] - 本体侧自研人形机器人性能逼近人类 作为"通用接口"扩展数据来源至互联网视频 解决数据稀缺问题 [4] - 实现单一模型控制全身灵巧操作 全球仅特斯拉、Figure、1X等少数企业达成同类技术 [4]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 宇树科技C+轮后估值达130亿元 银河通用获宁德时代领投11亿元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 [5] - 初创公司如它石智航、原力灵机成立数月即获亿元级融资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及腾讯、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加速布局 [5][6]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环境感知能力、硬件稳定性、数据积累和成本控制等瓶颈 大规模商业化需突破技术、生态和标准化限制 [6] - 政策层面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6]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 头部企业如星动纪元、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持续获资本加持 中小公司生存门槛升高 [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验证" 需解决复杂场景需求、硬件耐久性、数据稀缺性、标准缺失及高成本等系统性挑战 [7] - 成功依赖产学研协同 头部企业攻关核心技术 创业公司深耕垂直场景 资本保持战略耐心 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7]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客户已覆盖全球市值TOP 10科技巨头中的9家
IPO早知道· 2025-07-07 12:41
融资与公司背景 - 公司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由鼎晖资本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持续加码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运转 [2]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坚持软硬一体技术路线 [2] 商业化进展 - 2023年已交付超200台产品 另有上百订单量产交付中 [3][4] - 全球市值TOP10科技巨头中9家为公司客户 [3][4] - 海外市场占比已超过50% [4] - 完成科研-工业-服务业务布局 在科研市场成为全球开发者市场首选 服务MIT、Stanford等顶尖机构 [4] - 工业领域与北自科技合作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1已在工厂进行搬运、分拣等任务实训 [4] - 服务领域与海尔智家、联想等合作 轮式服务人形机器人Q5正在实训接待、导览等服务 [4] 技术突破 - 模型侧提出VLA模型ERA-42 将视觉、理解、预测、行动等功能统一到端到端模型 通过语音命令可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 [6] - 本体侧自研人形机器人性能逼近人类身体 将可用数据从真机数据扩展至互联网视频数据 解决数据稀缺瓶颈 [8] - 产品STAR1实测最高跑步速度达3.6m/s 打破全球人形机器人跑步速度记录 [10] - STAR1全身55个自由度 搭载灵巧手XHand1 能完成上千个灵巧动作 单手可拎起24kg重物 [10] - 2025年CES被英伟达选为全球14强人形机器人之一 摩根士丹利报告列为全球16强 [10] - 全球仅特斯拉、Figure、1X等少数公司能实现一个大模型控制全身灵巧操作 [10] 行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了物理世界AI"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 通过统一架构解耦复杂性 以数据规模兑换智能度 [11] - 锚定大产值行业、高价值场景 推动技术从科研走向工程、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演化 [14] - 投资机构评价公司具备"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自研人形本体+全身灵巧操作"的三角闭环 [13] - 创始人陈建宇博士被评价为行业中为数不多同时精通算法和硬件的稀缺人才 [13]
宇树科技,落子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20:27
公司动态 - 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万元,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等 [1] - 宇树科技对外投资4家公司,包括杭州宇树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灵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高羿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为100%,注册资本均为10万元人民币 [2][6] 行业热点 - "人形机器人"和"宇树科技"相关概念爆火,带动相关概念股股价上涨 [3] - 多家上市企业回应与宇树科技的合作细节,普遍表示合作对业绩影响很小,如德邦科技提供热界面材料,国脉文化探索会展应用场景 [3] - 部分上市企业澄清与宇树科技无合作关系,如博思软件、中科磁业、雪龙集团 [4][7] 机器人企业技术展示 - 《机器人群侠传》视频展示多款机器人,包括四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激光割草机器人、无人机、月球车和人形机器人 [9] - 工业机器人来自埃夫特(白色涂装)和上海发那科(黄色涂装),后者被上海电气以30亿元收购 [10] - 四足机器人来自宇树科技(银色)和上海镜识科技(黑豹2.0) [12] - 激光除草机器人由内蒙古八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水下机器人来自鳍源科技的"FIFISH"系列 [13][14] - 人形机器人来自宇树科技和星动纪元,后者的小星MAX机器人已商业化,并获得超亿元人民币融资 [15] 企业融资与技术进展 - 星动纪元成立一年左右,获得超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和近3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自主研发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 [15] - 鳍源科技CEO张翀为前富士康资深研发主管,公司在水下拍摄和科研领域有较高知名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