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汉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大华股份(002236):营收实现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国元证券· 2025-08-19 13: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行业成长空间和公司业务的持续成长性 [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81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24.76亿元,同比增长36.80%,扣非归母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1.91% [1] - 半年度毛利率41.61%,环比一季度上升1.48pct,同比上升0.69pct,主要受益于汇率正面影响、项目筛选机制和成本管控策略 [1] - 调整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至335.03、356.72、377.9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5.13、33.54、35.91亿元 [4] 业务表现 - 国内业务营收75.53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政府业务18.51亿元(+4.68%),企业业务42.19亿元(+8.17%) [2] - 海外业务营收76.28亿元,同比增长1.91%,发达国家及地区市场回暖 [2] - 创新业务营收30.23亿元,同比增长22.83%,汽车电子、热成像、消防、机器视觉增长显著 [2] 研发与技术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4.37% [3] - 更新星汉大模型2.0版本,构建语言、多模态、视觉三大能力的智能体形态,推出全栈大模型系列产品 [3] - 相关解决方案已在城市治理、电力等行业落地 [3]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EPS预测为1.07、1.02、1.09元/股,对应PE为17.02、17.83、16.65倍 [4][7] - 2025年预计ROE为9.23%,毛利率38.64%,净利率10.49% [7][9] - 2025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36.6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1.98亿元 [9]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8.19元,52周最高/最低价分别为19.86元和13.03元 [6] - 流通市值384.89亿元,总市值597.86亿元 [6] - A股流通股2115.96百万股,总股本3286.76百万股 [6]
大华股份(002236):国内2B/2G开始恢复增长 海外业务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8-18 18: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81亿元,同比增长2.12%,扣非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1.91% [1] - 单Q2收入增长2.76%,扣非净利润增长2.5%,均符合市场预期 [1] - 非经常性损益6.80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85亿元,主要来自华橙网络股权出售 [1] 业务结构 - 境外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1.9%,占比超过50% [1] - 境内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2G业务增长4.7%,2B业务增长8.2% [1] - 创新业务同比增长22.8%,大幅超过整体收入增速,主要来自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热成像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1] 运营质量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74亿元,同比增长8.8%,经营性净现金流6.4亿元,去年同期为-5亿元 [2] - 应收账款158亿元,较2024年底170亿元明显下降 [2] - 毛利率41.6%保持稳定,境外毛利率47.6%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境内毛利率35.6%同比微降0.24个百分点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展 - 星汉大模型在2024年深入部分行业核心业务,推出问数、天系大模型一体机、文搜NVR、荧光2.0等新产品 [2] - 一体机算法货架覆盖能源安全、电力、煤矿、应急管控等行业,满足边缘场景碎片化需求 [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一体机将在行业客户中加速销售 [2] 未来展望 - 维持2025-2027年收入预测340.13亿元、371.15亿元、415.35亿元 [3] - 维持2025-2027年利润预测33.77亿元、36.69亿元、41.79亿元 [3] - 基于海外业务稳定性和国内2B/2B业务复苏,维持增持评级 [3]
从数字经济引领看大华股份数智化战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新华网财经· 2025-07-08 11:03
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76%,占GDP比重达42.8%,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加速器" [1] - 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协同赋能"和"要素赋能"的隐性痛点,需社会层面加大支持力度以实现深层转型 [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技术穿透型企业持续深耕大视频技术,重构生产力并探索智慧物联领域 [1] 大华股份的核心竞争力 - 公司以视频和AI能力为核心,深度融合传统行业业务,成功打开智慧物联万亿级市场空间 [3] - 视觉数据占整体感知数据量80%以上,信息价值无可替代,构筑了竞争壁垒 [5] - 从安防赛道延伸出的场景化能力与技术沉淀形成智慧物联领域的护城河 [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将约13%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成立五大研究院构建深厚的学习创新能力 [6] - 布局行业大模型,打造更贴近行业需求的解析式大模型,推动AI从技术概念走向规模化商用 [8] - 为宁波交警打造的行业大模型构建四维赋能体系,助力交管警务模式智能化升级 [10]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智慧物联行业面临场景碎片化、业务落地门槛高及AI成本控制难等挑战 [6] - 公司通过"五全"能力基座和AI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应用 [14] - 在低空经济领域研发自动充电库,解决无人机续航痛点,已在森林防火等场景落地应用 [15] 智慧物联的生态重构 - 智慧物联生态深度重构产业逻辑,推动城市治理、交通交管、能源生产等领域的数智化跃升 [16] - 公司从硬件供应商升级为全场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彰显中国科技企业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担当 [16] - 以年营收10%以上投入技术研发,通过创新业务超前布局获取未来话语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