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热管理平台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瑞纳智能接受投资者调研 聚焦智慧供热与半导体业务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19:11
公司业务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公司定位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具备自动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全栈自主核心技术 已取得24项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专利 [2] - RUNA - STORM AI智慧供热系统融合多项先进技术 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云为中心构建多元化智慧供热平台 [2] - 具备全链条自主化能力 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助力国家碳减排战略 [2] 半导体业务进展 - 全资子公司布局第三代半导体SiC业务 8英寸碳化硅衬底长晶技术经过调整优化 可保证晶体稳定生长和加工 [3] - 碳化硅粉料已符合标准并实现量产 电阻式双温区长晶炉经过优化升级 具备量产能力 [3] 经营模式与财务表现 -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主要经营模式之一 向供热企业提供供热节能服务并分享收益 该模式受到供热企业肯定 [4]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63% 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 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 [5] - 财务表现受供热行业季节性影响 项目实施和回款集中在第四季度 客户多为国有热力公司且财务状况良好 [5] 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 针对磁悬浮热泵机组 智能物联平衡阀等产品加大研发投入 融合AI技术提升产品性能 [6] - 深耕传统优势区域并拓展新兴区域 暂未计划向其他工业领域延伸 也无开拓新节能环保业务领域的计划 [6]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 作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过优化数字孪生平台和完善智慧供热平台持续技术创新 [7] - 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出发点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 打造完整产品体系覆盖供热系统核心环节 [7] 数据与AI应用策略 - 积累的供热数据目前仅用于为热力公司提供节能降碳服务 确保合规性 暂无数据市场化计划 [8] - 构建多维度AI技术应用体系提升供热效率与节能效果 暂未计划将AI技术拓展到其他能源管理领域 [8]
瑞纳智能(301129) - 301129瑞纳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08:52
财务业绩与增长驱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9.63%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入确认 该类项目合同周期长且具有持续性 [1] 商业模式与市场反馈 -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为政策鼓励模式 供热企业无需提前出资且风险小 [2] - 公司通过节能收益分享模式开展业务 实现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 - 商业模式通过自主投入软硬件产品及节能方案设计 助力供热企业降本增效 [1][2] AI技术效能与影响因素 - AI算法可降低热耗与碳排放10%-30% 降低电耗30%-50% [3] - 能耗优化效果受四大因素影响:客户运维水平、硬件产品性能与兼容性、数据质量与完整性、设备老化程度 [3] AI产品体系与技术应用 - 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与协同智能算法群(含热网负荷预测、多热源联动等50种以上模型) [4] - RUNA AI智能体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 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 [4] - STORM AI算法涵盖8大类行业专用模型 [4] - RUNA数字孪生平台集成BIM+GIS引擎 实现动态可视与智能调控 [5] - 智能硬件产品包括磁悬浮热泵机组、模块化热泵机组及AI数字智能热力站 [6] AI能力具体体现 - 精准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控制优化能源分配 [6] - 设备故障预判与辅助决策支持降低维护成本 [6] - 智能交互服务(含7×24小时AI客服)与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6] 战略规划 - 公司目前聚焦主业 暂未制定并购计划 [6]
国家电投河北公司AI赋能供热数智化转型
环球网· 2025-08-28 09:53
智慧供热体系建设 - 构建智慧调控、智慧安防、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供热体系,2024—2025年采暖期获全市供热企业综合排名第一 [1] - 自2018年率先启动智慧供热系统建设,覆盖热源—换热站—热用户三级智能调控体系,调度周期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内 [3] - 智慧供热平台接入2座热源厂、470座换热站、370公里管网,服务面积达3911万平方米,惠及30余万户居民 [4] 节能降耗与效率提升 - 实施换热站三步节能控制,2024-2025采暖季热耗同比降低1.1瓦/平方米,单耗指标实现六连降 [3] - 在960万平方米二次管网加装智能混水装置、调节阀及分户智能阀,节热8%、节电10%,根治59座换热站冷热不均问题 [3] - 242座自管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人力成本显著降低 [3] 数据驱动与AI应用 - 平台整合热量表、温度传感器等终端设备,依托AI负荷预测模型与气象信息,预测准确率超95% [4] -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与动态健康评估,构建智能管理系统,风险响应速度提升80%,累计预警14次,主动防控降损200余万元 [7] - 智能巡检机器人对泄漏、破损等识别率超85%,大幅提升巡检安全性与成本效率 [7] 安防体系与应急响应 - 打造换热站—区域中心站—调度中心三级联动应急指挥体系,集成防水淹、管网监测等多重预警功能 [8] - 从发现隐患到现场处理的响应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8] - 结合北斗定位、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水浸、井盖移位等多类风险 [7] 用户服务与体验优化 - 为30余万户家庭部署1.4万余台室温采集装置,通过一户一策动态调节模型,精准控制室温在18℃以上 [9] - 连续6年在石家庄市大型供热企业投诉率正向排名第一,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9] - 构建用户数字画像体系,整合用热偏好与服务记录,实现精准服务匹配 [9] 服务渠道与响应机制 - 派出88支供热管家团队入驻小区,打造15分钟服务响应圈,提供上门检修、测温等点对点服务 [9] - 整合智能客服机器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元服务入口,智能客服机器人应答准确率达95% [10] - 计划完成AI+供热客服系统搭建,实现用户诉求精准识别与自动化处理 [10]
实验室成果加速落地生“金”
辽宁日报· 2025-08-03 09:40
科技成果转化 -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历经4000多轮试验完成转化,终端产品可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 - 陶瓷铝制动盘产品在链博会展出,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的特点 [1] -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54.3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1] - 全省557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1] 产学研合作 - 大连海事大学与大连热电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年减少热损失55万吉焦,节省热费2750万元 [2] - 通过"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首批800多名特派员已奔赴生产一线,4支青年创新突击队深入服务创新 [2] - 建立科技成果库,收录4449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匹配供需 [3] - 发布首批重点成果榜单121项、技术需求榜单77项,涉及智能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3] 中试基地建设 - 沈阳清洁燃烧与储能技术中试基地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30余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年产值突破亿元企业4家 [4] - 全省系统梳理53家省级中试验证平台公共服务事项195项,加速科技成果熟化验证 [5] - 研究制定《辽宁省中试基地和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差异化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5] 科技服务机构 - 组织开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年度绩效评价,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 - 指导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对接路演活动200余场,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桥梁 [5] 政策支持 - 上半年支持省内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77项,金额2888万元,实施奖励性后补计划激发企业积极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