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

搜索文档
日照港“十四五”蝶变:科技筑智慧标杆 绿色拓发展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4:22
智慧港口转型 - 依托"北斗+5G"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装卸作业[1] - 1人通过远控系统操控10台轨道吊 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1] - 破解传统码头改造升级和无人集卡"去安全员"等世界级难题[1] - 采用顺岸开放式方案降低改造成本 实现集卡车自由通行[2] - 通过"5G+北斗"精准定位与车路协同 彻底取消安全员岗位[2] - 实现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全国产全自主 实时对接前端智能子系统[2] 运营效率提升 - 翻车机自动摘钩机器人作业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 作业效率提升12%[3] - 实现200余条作业流程全自动化贯通 全员劳动生产率较改造前提高3倍[3] - 全国产自动化粮食卸船机达到国际领先卸船效率 单位能耗大幅降低[4] - 通过物联网和GIS技术搭建环保管理平台 实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4] 产业协同发展 - 临港产业产值占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23年80%提升至2024年85%以上[3] - 培育形成先进钢铁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粮油加工等临港优势产业集群[3] - 建成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高能级平台[3] - 深度服务中储粮等企业 通过物流整合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3] 财务与治理表现 - 现金分红占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从16.67%提升至40.39%[5][6] - 连续多年制定股东回报规划 明确稳定增长股利政策[5] - 连续多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6] - 货物吞吐量稳步提升 铁矿石 大豆等货种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5]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采用永磁直驱滚筒与全封闭负压除尘系统 有效减少年碳排放量[4] - 垛位色彩管理系统实现抑尘措施可视化管控[4] - 通过"云港通"平台让货主实时查询货物状态 实现物流链条透明化[2] - 自主研发调度系统 逐步引入国产化轻量化轨道吊和智能导引运输车[2]
“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系列报道 | 日照港“蝶变”:科技筑智慧标杆 绿色拓高质量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19:58
科技创新与自动化转型 - 公司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厘米级精度装卸 依托"北斗+5G"技术和国产码头操作系统TOS [1][2] - 自动化轨道吊单机效率提升50% 一人可远程操控10台轨道吊 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2] - 无人集卡车通过"5G+北斗"精准定位与车路协同 彻底取消安全员岗位 实现完全无人化运营 [2] - 翻车机自动摘钩机器人作业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 作业效率提升12% 实现200余条作业流程全自动化贯通 [3] - 全员劳动生产率较改造前提高3倍 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全国产全自主 实时对接前端智能理货 智能闸口等子系统 [3]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创新采用顺岸开放式方案降低改造成本 让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 集卡车自由行 大幅降低新建全自动化码头成本 [2] - 通过"云港通"平台实现物流链条透明化 货主和物流伙伴可实时查询货物状态 全面感知全品类货物作业过程 [3] - 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核心部件100%国产化 卸船效率达国际领先水平 单位能耗大幅降低 [4] 产业协同与临港经济 - 临港产业产值占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23年80%提升至2024年85%以上 深度服务中储粮等企业 [4] - 培育形成先进钢铁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粮油加工等临港优势产业集群 建成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4] - 通过物流整合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推动港口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从"前港后厂"升级为"港口+园区+集群"模式 [4]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运营 - 采用永磁直驱滚筒与全封闭负压除尘系统 有效减少碳排放 实现绿色环保作业 [4] - 通过物联网和GIS技术搭建环保管理平台 实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 远程控制高压雾炮与堆场喷淋系统 [5] - 垛位色彩管理系统结合portGIS地图 将不同状态垛位以不同颜色标注 使抑尘措施落实情况一目了然 [5] 财务表现与投资者回报 - 货物吞吐量稳步提升 铁矿石 大豆等货种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7] - 现金分红占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从16.67%提升至40.39% 连续多年制定股东回报规划 [7] - 连续多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等荣誉 [7]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责任 - 通过1-2个月培训实现员工从传统岗位向远控操作员转型 后续可发展为技术专家 数据分析师或管理岗 [6] - 优化岗位配置推动人机协同 形成多元化员工职业发展路径 实现自动化带来的岗位平稳转型 [6] - 投身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 捐赠物资和善款 援建近50间"希望小屋" [6]
自2009年起,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6年蝉联全球货物吞吐量榜首,集装箱吞吐量常年稳居世界前三。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23
在全球港口前十版图上,中国港口早已占据半壁江山,但能连续16年保持绝对领先的,唯有宁波舟 山港。 这座由宁波港和舟山港整合而成的港口巨无霸,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翻开中国海岸线地图,宁波舟山港的位置堪称上帝视角的杰作,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恰好落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左手挽着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集群,右手连着 太平洋主航道的全球贸易网,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更难得的是大自然的馈赠,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万吨级巨轮可自由进出港,40万 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既是中国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又是世界上少有的深水良港。 "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惟庆元(宁波旧名)得受而遣焉。"回溯历史,宁波港曾 是中国最古老繁忙的港口之一,南宋时更被钦定为江南唯一连通国内外商贸的枢纽。 如今,这份历史荣光被赋予新的内涵。 2015年,宁波港与舟山港正式一体化整合,打破两港此前因腹地重叠、功能相似陷入的同质化竞 争。通过科学规划,两港形成错落有致的分工体系,在"同频共振、各司其职"中释放出"1+1>2"的能 量,2017年便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 ...
青岛港跌1.48%,成交额3.93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9-04 15:55
股价表现 - 9月4日股价下跌1.48% 成交额3.93亿元 换手率0.84% 总市值560.83亿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各类货物的装卸和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装卸及相关业务56.72% 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36.96% 港口配套服务-销售油、电及其他3.25% 港口配套服务-租金收入1.95% 港口配套服务-工程等劳务1.13% [6]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4.34亿元 同比增长4.04% 归母净利润28.42亿元 同比增长7.58% [6] - 近三年累计派现56.87亿元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8.18亿元 [7] - 最近3年股息率分别为4.80%、4.74%、3.45% [2] 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百年老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以及世界第七大港青岛港区的唯一综合运营商 [2] - 青岛港区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及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中心地带 占有东北亚港口沿线的中心位置 [2] -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 离韩国距离很近 中韩自贸协议的签署给青岛港带来利好 [2] 技术合作 - 华为与青岛港签合作协议 在国内主要大港加速拓展智慧港口业务 [3] 资金流向 - 9月4日主力净流出424.75万元 占比0.01% 行业排名19/35 [3] - 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出1.02亿元 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3] - 主力持仓未控盘 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主力成交额1.35亿元 占总成交额9.3% [4]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57万户 较上期增加14.46% [6]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2262.29万股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928.39万股 较上期增加2.01万股 [8] 技术分析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7.97元 近期有吸筹现象但力度不强 [5] - 股价靠近压力位8.72元 若突破可能开启上涨行情 [5]
“智慧大脑”赋能亿吨港 通航效率提升30%——专访曹妃甸海事局|海洋脉动
华夏时报· 2025-09-03 23:09
港口运营效率提升 - 曹妃甸港区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05个 年进出港商船近4万艘次 吞吐量突破5亿吨大关[2] - 船舶智能交通组织系统使港口整体通航效率提升30% 航道转换时间缩短15% 锚地待命时间缩短11.6%[8] - 系统实现人工作业负担减少30% 船舶靠离泊作业衔接时间平均缩短35%[8] 海事管理创新措施 - 单船迎检时间节省35分钟 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2.5小时 为船方节省成本3-4万元/艘[1] - 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117天压缩至73天 效率提升38%[1] - 创新构建集海事端 地方港航端 码头端于一体的智能指挥中枢 实现计划智能化收集和自动审核[4] 数据系统整合建设 - 系统全面整合港口内部堆场数据 船舶靠离泊计划 生产调度信息等关键港航数据[4] - 构建涵盖船舶 代理 码头 引航 拖轮 海事等九大主体的高效协同作业网络[8] - 实现标准化数据接口 计划申报 作业确认 动态跟踪全流程无缝衔接[8] 气象监测与预警挑战 - 港区年均大风总时间达29天 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雾日年均出现总时间达9天[9] - 极端天气导致港口年停航时间超过900小时[9] - 气象预报对强对流天气预警平均提前量仅30分钟 东区航道缺乏实时浪高监测设备[17] 差异化管控方案 - 将全港划分为五大类功能区实施差异化管控 包括开敞水域 深水航道 半封闭港池等[12] - 建立四级响应机制 根据气象灾害严重程度实施差异化管制措施[12] - 构建"岸边自动站+海上浮标站+雷达遥感+无人机补充"的观测网络 实现四大核心要素全域覆盖[16] 技术研发与合作 - 研发船舶交通组织安全通航动态推演模型算法 综合考量12项关键因子[5] - 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完成《曹妃甸港区区域化 精准化预警预控研究》[13] - 牵头组建"曹妃甸辖区气象联盟" 整合5家单位资源 实现26项数据的实时交互[15]
天津港无人码头引上合记者团惊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22:28
核心观点 - 天津港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和100%绿电自产自足 运营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2][3] 运营效率 - 20000TEU级集装箱船舶作业仅需28小时 包含进口4000箱和出口3000箱作业量 [1] - 创出历史最高生产效率 在泊船时效率达329箱/小时 峰值船时效率达416箱/小时 [2] - 2024年1至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1% 集装箱吞吐量993.1万标箱同比增长3.7% [2] 技术特点 - 全部采用无人作业方式 涵盖自动化集装箱岸桥和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 [1] - 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 [2] - 通过"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实现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2] 国际影响 - 作为国际枢纽港与全球众多国家保持密切航运往来 包括马来西亚等上合组织成员国 [3] - 外国记者高度评价其零碳排放和高度自动化水平 认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2][3] - 中国通过此类项目展示科技实力和经济活力 促进区域交流合作 [3]
天津港以“智慧零碳”码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中国青年报· 2025-08-31 15:29
公司运营与技术应用 -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于2021年落成 拥有3个20万吨级泊位 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全流程自动化 智能化集装箱作业 [6] - 码头装卸区域基本实现无人化运营 依托自动驾驶和5G等先进技术支持 [1] - 码头完成10万余个传感器安装及点位设施接入 打造全物联网集装箱平台 通过5G全网互联结合大数据与边缘计算技术 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升 [8] 绿色能源系统 - 码头采用"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 100%使用电能 电能100%为绿电 绿电100%自产自足 运营全过程实现零碳排放 [6] 港口基础设施规模 - 天津港陆域面积200余平方公里 拥有超过200个泊位 是全球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 [5] - 港口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拥有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和148条集装箱航线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天津港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1] - 港口通过创新技术重塑运营范式 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 [3]
中国“智慧”助力上合合作加速向“新” 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央视网· 2025-08-31 14:40
央视网消息:加强科技领域合作是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内容。作为2025年上合峰会的举办地,天津充分发挥科教资 源丰富等优势,加速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技术合作,共同开拓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不断凝聚科技领域创新合力。作为上合峰会举办地,天津也在积极推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技术合作。在 哈萨克斯坦,驻津央企承建的年产50万吨聚丙烯项目,是当地首个大型化工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由中国能建天津电建采用先进 燃机技术建设的锡尔河二期1600兆瓦联合循环电站,预计年发电量高达120亿千瓦时。 这是世界上综合性能领先的大比尺波浪水槽,可以模拟百年一遇的风浪场景。在水槽中正在开展的是阿联酋某港口防波堤抗浪实 验,实验人员按照1:5的比例,把实际的防波堤缩小建造出来,用于研究不同海况和水位组合下的防波堤的稳定性。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汉宝介绍,在阿联酋的港口建设里,它所面临的环境跟国内有所不同,有大量的 珊瑚和海草,他们既要保证它的安全性,还要保证它的生态友好。在这儿验证它的防灾减灾功能,还要来为它的结构和材料优化提 供依据,为生态港口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022 ...
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互联互通 从天津港这个智慧码头说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31 07:21
上合组织经贸合作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且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1] - 上合组织覆盖全球约50%人口和经济总量约占全球25% 2024年中国与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总额14.4% [3] - 近五年中国与上合成员国货物贸易额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 2025年前7个月贸易额超2900亿美元 [17] 天津港枢纽建设 - 天津港与全球18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往来 本周有11艘上合国家集装箱船舶靠泊 成为中外开放重要枢纽 [4][15] - 港口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通过自动化岸桥和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提升效率 缩短船舶停靠时间 [8][10] - 建成超220个高功率充电桩和近50套船舶岸电系统 作业码头岸电100%源自风光绿电 [14] 中欧班列与农产品贸易 - 陕西中欧(中亚)班列平均每80分钟一班 2025年前7个月中国通过陆路运输与上合成员国进出口额达6774亿元 增长7.4% [19][27] - 哈萨克斯坦面粉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西安爱菊集团在哈建成年加工20万吨面粉生产线 [21][23] - 陕西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总值28.2亿元 同比增长155.8% 上半年20多万吨粮油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抵西安 [25][27]
营收149亿元,净利润近26亿元,宁波舟山港股份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7: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9.15亿元,同比增长3.06% [1] - 归母净利润25.97亿元,同比增长16.37%;扣非归母净利润23.06亿元,同比增长6.62% [1] - 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0.3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5.84亿元 [1] 港口生产运营 - 完成货物吞吐量6.01亿吨,同比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2546.8万标箱,同比增长9.8% [2] - 液化油品吞吐量1581万吨,同比增长1.0%;汽车作业量27万辆,同比增长4.1% [2] - 南北两翼港口协同发展,嘉兴港务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达20.4% [2] 服务效率优化 - 全港集装箱船舶平均待泊时间同比下降7.32%,平均在泊效率提升7.46% [3] - 航线网络总航线达308条,净增3条,完成航线调整34条 [3] - 梅山港区、甬舟公司泊位能力提升,拓展靠离泊窗口时间 [3]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义乌国际枢纽港打造国内首个混行模式铁路场站自动驾驶示范工程 [4] - 鼠浪湖码头离岛远控作业效率达人工水平的85% [4] - 嘉兴港区独山码头获评全国首个四星绿色通用码头 [4] - 740TEU纯电动集装箱海船项目入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清单 [4] 全球布局与能力建设 - 设立新加坡和日本子公司,推进物流集团整合 [5] - 金甬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完成验收,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投入试运营 [5] - 梅山港口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大型设备到港安装 [5] 内部管理与战略规划 - 完善法律、合规、内控协同的"大风控"工作体系,推进ESG管理 [6] - 规范"A+A"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开展法律风险化解专项行动 [6] - 聚焦主业提升经营质量,强化枢纽功能与服务保障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