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导览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海南日报· 2025-06-04 08:59
海南自贸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发力。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提升数据交易和应用价值。可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数据交易 中心,在数据合规流通、数据资产化交易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数据要素合理配置。数据市场化不仅意 味着数据可以作为生产要素进行交易,还包括建立数据产权制度、跨境数据流动机制等配套措施,以提 高数据要素的市场配置效率。可以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经验,推动数据确权、隐私保护、跨境流通等机制创新,为全球数据交易提供合规标准。在此基础上, 通过设立数据要素流通试点,推动数据资产化,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特定行业领域率先开展数据交 易试点。数据市场化改革不仅能增强海南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也能为全国数据市场化提供可复制经 验。为确保市场有效运行,海南还可以推动建立数据定价机制,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数据交易, 并提供法律支持保障数据资产权益。 顾小娟 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贸易为核心特征,正 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生产力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同,数字经济通过数据驱 动、智能化 ...
当购物中心变身艺术馆:亚洲商业体如何逆袭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6-01 16:25
在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一座融合装饰艺术风格与未来主义理念的商业综合体悄然崛起。这座占地 四万余平方米的滨水建筑群,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编织进商业脉络。200棵精心挑选的乔木沿 着波浪形步道延展,叶片在阳光下折射出翡翠般的光泽。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堪称艺术盛宴,洗手间的墙 面镶嵌着动态马赛克艺术装置,这些由意大利未来主义风格启发的作品,甚至成为本地艺术爱好者定期 举办沙龙的文化地标。 当北美传统购物中心在时代浪潮中逐渐褪色时,太平洋西岸正上演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商业变革。那些曾 被预言即将消亡的实体空间,在东方智慧与创新思维的碰撞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这种创新理念正在整个亚洲蔓延。首尔江南区的某大型商业体内,一座藏书五万册的立体书墙贯穿三层 空间,原木色阶梯式阅读区与透明玻璃穹顶构成知识圣殿。这里定期举办的作家见面会与诗歌朗诵,让 购物行为升华为文化体验。而在东南亚某旅游城市,占地八千平米的艺术主题商业空间将高棉传统纹样 解构成现代装饰元素,室内水景与绿植墙营造出都市绿洲的意境,本土手工艺人的作品与奢侈品牌陈列 相映成趣。 更令人瞩目的是某国际都会正在建设的滨水艺术商业区。这个酝酿十年的项目将生态建 ...
寻路未来旅游,深蓝智库2025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启幕
北京商报· 2025-05-28 23:19
为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业态加速融合、丰富优质旅游供给,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北京商报社主办 的"深蓝智库——2025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于5月28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本次大会以"寻路未 来旅游"为主题,汇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头部企业及跨界嘉宾,共同探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径,探寻行业新风口,重塑产业链生态。 2024年,旅游业在复苏中迎来结构性升级,而2025年将成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AI大模 型、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正成为推动行业突破的核心引擎:从智能导览到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AI技术 已深度渗透旅游业;低空经济则在政策加持下加速破局,随着亿航智能载人无人机试飞、峰飞航空 eVTOL飞行器商业化试点等项目落地,为旅游场景创新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带来主题演讲,《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新质生产力驱动旅游业 的高质量跃迁》,解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旅游业发展。马仪亮谈到,以知识生产为核心的新质生产 力,正在促使旅游业向专业化、生态化、轻量化提速。同时,旅游业需要突破传统景观供给模式,通过 知识赋能与场景创新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应重点关注游客 ...
江苏职教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0万名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让热爱技术的人不迷路
新华日报· 2025-05-25 07:37
"职业教育须从产教融合痛点破题,用实证思维探索规律,借跨界协同构建生态。"射阳中等专业学 校校长乐伟认为,职业院校既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需求,又要保持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感知,将人才红利 转化为发展动能。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斩获114个金 奖,中职、高职金奖数均居全国第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上,江苏16所高职院校揽获24 金,金奖总数领跑全国。 5月13日,在苏州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路演展示现场,智能制造设备、具身机器人等展陈吸引众多观 众驻足,动态呈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表示,苏州正落实推进 《苏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同频共 振"、与企业"双向奔赴",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输送更多高技能人 才。 5月14日,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医养结合人才需求发布暨产教融合基地授牌活动在江 苏护理职业学院举行。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达600万名,而实际从事该职业的人 员仅有约50万名,缺口巨大。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 ...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河南日报· 2025-05-18 07:14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 - 新技术如智能导览、直播云游、VR虚拟现实、沉浸式展示等正融入博物馆各领域,使文物以更丰富鲜活的方式呈现 [1] - AR导览眼镜可让文物"跃出"展柜,VR大空间沉浸体验让游客探索"全新世界",数字化技术在各环节带来惊喜 [1] - 郑州博物馆通过虚拟信息与实物实景融合,让观众化身"时间旅人"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 [1] 博物馆技术类型与效果 - VR、AR、裸眼3D、AI机器人、全息投影、智能AR导览眼镜等技术普遍使用,使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体验 [2] - 数字技术应用激发观众兴趣和探索欲,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 [2] -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博物馆管理和运行、藏品管理等方面 [2] 区域博物馆数字化实践 - 殷墟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引导观众穿越3000多年与商王武丁"对话" [2]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4D影院用全息技术重现商汤祈雨历史场景 [2] - 濮阳博物馆推出"AI智能馆员濮小慧"讲解导览,科技加持让观众从"打卡式"看展走向"沉浸式"体验 [2] 数字技术对文物的影响 - 数字技术普及使文物以丰富姿态"活起来",提升文物修复保护和传播利用水平 [2] - VR、AR、MR、3D等技术提供更丰富深入的观展体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云游"博物馆 [2] 数字化应用原则 - 采用智能数字技术的核心目的是守护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历史文明,需坚持"以物说话" [3] - 数字技术应用需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度使用,同时深入挖掘文物信息以再现真实历史 [3]
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25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广东主会场活动汇聚全国500余名博物馆 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大会、"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博物馆 之夜、主题特色展览等多元化活动,展示我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大湾区的观众送上年度 文博大餐。 "博物馆需要突破传统边界,通过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介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3年来共举办25个展览,其中访客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亿港元。当 下,越来越多年轻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博物馆需要以更多新角度、新形式参与文化传承,做 更多的跨界合作,让传统文化的影响变得更广、更远、更深。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谈到,当前,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正在重塑博物 馆形态。"我们很高兴看到,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始终走在创新前沿——AI导览让文物'开口说话',VR技 术重现历史场景,智慧博物馆建设惠及千万观众。" MR眼镜、VR沉浸式体验、多国语言智慧导览机……众多科技企业纷纷亮相发展大会,将VR互动、AI 导览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搬"到现场,展现大湾区文博产业的 ...
统筹10亿资金,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5-13 05:07
聚焦13个重点领域 李殷婷济南报道 加速释放人工智能现实生产力 记者从吹风会上获悉,山东产业基础坚实,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化工、医药、冶金、轻工、机械等行业 产值均居全国前3位,46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为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推进方案》 从产业发展、生活消费、政务服务3个方面,聚焦13个重点领域,逐一明确赋能应用方向、具体目标和重点 模型支撑,加速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选择化工、铝业、钢铁、矿山开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6个产业领域,作为推进重点。 这些领域是山东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基础、有需求、有潜力,亟需通过规模化 应用进行产业重塑,巩固提升发展优势。 在生活消费方面,选择家居、出行、医疗、文旅4个领域,作为推进重点。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培育新型消 费热点、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以文旅领域为例,《推进方案》提出,加大全息投影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重 现儒家文化、齐文化等传统文化礼仪场景,实现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质变升级;同时,在泰 山、曲阜三孔等热门景区引入人工智能导览、智能售票、人流监控等技术,显著改善游客旅游体验,持续 擦亮"好客山东"金字 ...
丰富多元假日消费 折射内需多层次活力
央广网· 2025-05-07 21:11
旅游消费数据 - 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 [1] - 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消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 [1] - 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 [1] 文旅新业态 - 沉浸式演出、智能导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4] - 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者情绪价值 [4] - 文化深度体验超越传统"吃喝玩乐",如背诵《滕王阁序》打卡滕王阁等 [4] - 本地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延展消费链条 [4] 反向旅游趋势 - 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5]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居民成为"反向旅游"主力军 [5] - 平台酒店预订遍布全国1230个县 [5] - 重庆荣昌5天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卖出卤鹅29万只 [5] 新能源汽车出行 - 全国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159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8% [6] - 景区充电桩功率提升至原先三倍 [6] - 600千瓦液冷超充技术实现10分钟补能500公里 [6] 文旅产业融合 -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理念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 [6] - 创新举措从场景、服务、体验、融合等多维度展开 [6]
应收账款比营收还多!风语筑2024年亏损1.35亿元,牵手“小孩哥”松延动力押注具身智能|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30 15:01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3.76亿元,同比暴跌41.44%,归母净利润亏损1.3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3166.79万元 [2][4][5] - 完工项目数量大幅减少是营收下滑的直接诱因,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单位,易受国内宏观经济影响 [2][5] - 分业务看:城市数字化体验空间业务收入4.49亿元(同比-46.83%),文化及品牌数字化体验空间业务收入8.73亿元(同比-37.40%),数字化产品及服务业务收入5478.60万元(同比-51.12%) [5] - 毛利率整体下降6.90pct至22.98%,其中城市数字化业务毛利率减少11.89pct,文化及品牌业务减少2.49pct,数字化产品业务增加14.29pct [5][6] 2025年一季度业绩改善 - 2025年Q1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29.81%,归母净利润4027.44万元(同比+368.25%),扣非净利润3967.93万元(同比+362.57%) [2][6] - 业绩改善主因完工项目增加带动收入利润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43.96万元(同比+110.64%) [6]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13.92亿元(占营收101%)降至2025年Q1末12.74亿元,但仍处高位 [6] 具身智能战略布局 - 公司将"具身智能"列为五大经营计划之一,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与松延动力达成战略合作 [3][7] - 合作聚焦新文旅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提供场景入口及数据资源,松延动力提供人形机器人产品及控制技术 [7] - 技术应用方向包括:智能导览机器人、情感交互虚拟角色、多语言讲解机器人、仿生历史场景复原、AI眼镜AR导览等 [8][10] - 行业专家预计商业化周期需3-5年,短期内收入贡献有限 [9][10] 未来发展战略 - 围绕国家"全面扩大内需"战略,布局"文化+科技+消费"新三元融合场景,开拓新文旅消费业务 [2] - 推出"内容动态更新"服务,利用AIGC技术实现展览内容实时迭代 [10] - 深化"IP+科技+运营"模式,推动传统展览馆向沉浸式体验空间转型 [10]
入境游需做好“微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4
优化服务温度是关键变量。旅游体验感好与坏,往往取决于服务的细节以及城市的温度。如今,入境游 市场蓬勃发展,需要在更多看似微不足道实际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上提升服务。如在酒店推出特色文化体 验活动,让游客在休息之余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借助科技的力量,开发智能导览系统,根据游 客的兴趣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这些都要求旅游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增强 服务意识。 文旅事业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语言沟通到深度体验,从基础设施到人文关怀,只有全方 位提升旅游品质、做好"微服务",才能让更多城市成为海外游客心之所向的"必游之地"。 "五一"假期将至,不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外国游客的"流量入口",不少二三线城 市由于其风景人文等独特魅力,也将迎来入境游热潮。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西太原入境 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32%,成绩喜人。当"来得了"已不再是难题,如何让外国游客"玩得好",将短期热 度转化为持久吸引力,就成为考验二三线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与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突破语言关是基础门槛。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专业人工讲解服务需求增长了95倍。尽管不少景区已配 备多语种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