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百业
搜索文档
【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深耕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陕西日报· 2025-10-28 07:12
行业整体表现与目标 - 行业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为目标,深耕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1] - 上半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81%,战略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1] - 前三季度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预计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15.82% [1] - 年初部署的52项重点工作任务已完成超85%,省级11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6.62% [1] 产业链群发展详情 - 规上玩具企业从45家增加到52家,安康毛绒玩具产业集聚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5亿元 [2] - 348家非遗工坊中产值超3000万元的有28家,累计带动14.5万余人就业 [2] - 出版发行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408家,三家链主企业营收实现增长,其中新华出版营收54.29亿元,同比增长26.87% [2] - 乡村旅游产业群拥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名镇171个 [2] 产业活力与创新业态 - 70余个旅游演艺项目每天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观看,持续释放文旅消费乘数效应 [3] - "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累计服务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收入7.2亿元 [3] - 15家合作银行今年向产业链群适用企业发放贷款11.93亿元,金融赋能渐成体系 [3] - 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规模不断扩大,看演出、品美食等成为旅游新潮流 [3] 市场表现与消费拉动 - 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入境游客58.4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9.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61%、79.04% [3] - 53场大型营业性演出带动景区、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32亿元 [4] - 春节等4个假期共计19天,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总花费分别占前三季度的19.01%和12.51% [4] - 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消费者1.02亿人次、营收12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20.65% [4] 项目投资与营商环境 - "四个一批"入库项目1713个,其中新开工244个、投产95个,项目平均转化率等指标均超预期 [1] - 行业推出16项举措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文博场馆开放夜场、增加门票数量 [4] - 白鹿原影视城、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4]
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沈举办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为更好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蓬勃发展,现场启动了"跟着名著去旅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发 布"跟着名著去旅行"计划,推出"十大特色名著线路""十大青少年研学专线""一部微综+十部微短剧"。 其间,中国旅游报社与非凡领越签署助力"跟着赛事去旅行"宣传推广合作协议。现场还发布了《2025中 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报告》,揭晓了"2025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副省长楚天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月16日,第十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沈阳举办,以"展望'十五五'——新起点 新机遇 新作 为"为主题,旨在为产业融合、行业交流、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拓展空间,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 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年会现场,有关专家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振兴中国入境旅游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十五五'时 期城市旅游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等作主题演讲;与会代表就"海洋旅游发展的战略路径探索"等展开对 话。 ...
刘敏:抓住“文旅+百业”发展契机
经济日报· 2025-10-14 08:34
假日文旅消费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8天长假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假日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7天假日增加1081.89亿元 [1] - 假期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选择,假日经济走热带来文旅消费需求极大增长及关联产业发展 [1] 假日经济驱动因素 - 5G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和消费新场景出现,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与消费需求同频共振形成良性循环 [1] - 高铁网络覆盖超95%以上的热门旅游城市,数字化服务与交通网络持续升级 [2] - 部分航线"空空中转"机票价格比直飞机票低30%以上,为大众出行创造条件 [2] - 经营主体创新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细分场景,文旅融合型景区、科技赋能型街区、多元业态商圈是重要发力点 [2] 夜间经济与消费新业态 - 夜经济推动体验型消费升级,运用无人机、水幕、全息投影、功能型机器人等技术重构夜间视觉体验 [2] - 博物馆夜游延时成假日常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持续火爆 [2] - 夜食、夜娱、夜购、夜游、夜养协同发力 [2] 行业现存问题与挑战 - 热门景区和小众目的地客流突破承载上限,出现基础设施不足、植被受损、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生态破坏问题 [3] - 部分互动式体验式文旅消费项目流于表面,如非遗技艺展示局限为摆摊售卖,中小城市时节性实景演出产品存在内容同质化、浅层化、粗糙化问题 [3] - 部分文化地标堆砌商业业态,"消费刺客""诱导购物"等市场乱象仍然存在 [3] 行业优化与发展方向 -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网络,热门景区通过分时段预约、弹性开放等方式调控流量 [3]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将影视、游戏、非遗、演艺等文化资源与旅游场景深度转化,推动康养慢游、研学营地等深度融入假日经济 [3] - 用好"跟着IP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通过"百城百区"行动等促消费政策引导资源向县域与新兴目的地倾斜 [3] - 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商家信用档案,对"消费刺客""诱导购物"等行为实施跨区域联合惩戒 [4] - 释放入境消费政策红利,有序拓展免签范围与停留时长,配套开发精品线路与离境退税"无感申报"服务 [4]
从“小城烟火”看地方文旅市场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4:53
稍走两步,中国证券报记者就被丹东历史文化体验馆吸引了目光。走进体验馆一楼,朝鲜族汤饭香气四 溢、特色咖啡馥郁醇香、文创产品"软萌"可爱,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在文创展示区选购百余 种当地特色产品。 "我喜欢的明星是丹东人,上综艺节目时经常推介丹东,所以我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来丹东打卡。明天 启程回家,走前除了来这儿买些海鲜公仔,还买了一些冰箱贴和开瓶器,既有地域特色又精美好玩,打 算作为伴手礼送给朋友。"游客王女士拿着刚入手的一袋子文创产品说。 文旅消费一头连着民生幸福,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文旅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热门景区 周边不断涌现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馆、温泉酒店等业态,也激活了烤海鲜、烤冷面等地摊经济。 丹东文旅产业的蓬勃脉动,背后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握指成拳、同向发力的生动写照。 以丹东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安东老街建设为例,工商银行丹东分行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根 据安东老街入驻商户小且散的经营特点,根据商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未来经营方向,为商户提供个性化 的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商户扩大经营规模、更新设备等,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丹东市政府有关部门此前表示,2025年丹东市 ...
实地打卡!丹东因何“出圈”?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05:53
"生意火爆了!明显感觉来丹东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庆期间,我们卖现榨的石榴汁、甘蔗汁等, 每杯在10元—20元不等,出摊时间从晚上5点到10点半左右,平均每天能赚1000元左右。"在丹东鸭绿江 断桥景区附近卖现榨果汁的商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傍晚游船售票处景象 稍走两步,记者就被丹东历史文化体验馆吸引了目光。这座坐落于鸭绿江畔的文化体验馆,系统展现了 当地的历史变革、人文风情与特色物产,融合科技手段,为游客呈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国庆期间鸭绿江断桥景区游人如织 春可赏花观鸟,夏可漂流赶海,秋可登山摘果,冬可滑雪泡温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坐落于黄海之滨、鸭绿江畔的辽宁丹东素有"北国江南"的美誉。如今,在互联网 流量的加持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鸭绿江断桥、安东老街、虎山长城、天桥沟等丹东景区频频爆 火"出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据"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前6日,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超30%,旅游综合收入 同比增长超50%。事实上,文旅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领域,丹东正持续探索"文旅+百 业"的经济模式。 丹东文旅"人气爆棚" 秋日暖阳为鸭绿江镀上一层金辉, ...
中国年轻人出游“既要又要”带火沉浸式“串游”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06:49
旅游消费新趋势 -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激发多元玩法 中国年轻人沉浸式串游走红[1] - 省际交界游 国门游 边境游开始走红 其强度低于特种兵旅游但能一次旅途感受多地风情[1] - 昭通 贺州等省际交界城市迎大批游客 相关旅游平台显示省际交界城市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8%[1] 热门目的地与玩法 - 融合云南 贵州 四川风土人情的昭通及地处湖南 广东 广西交界的贺州成为热门目的地[1] - 超长假期激发文物游 考古游 观星游 高空游等多重玩法[1] - 从奔赴旷野草原森林大海到感受少数民族妆造习俗 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受年轻人欢迎[1] 行业分析与展望 - 打卡式旅游正逐步让位于沉浸式度假 反映年轻游客多元化深度化情感化出行偏好[2] - 年轻游客渴望在旅途中增进文史阅历建立情感共鸣 文旅加百业发展态势明显[2] - 该趋势将进一步助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驱动本地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供给业态提质升级[2]
西藏墨竹工卡: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17:01
9月28日晚,以"墨竹新章.甲子礼赞"为主题的2025墨竹工卡"松赞"文化旅游节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 镇幸福林开幕。本次活动为期5天,既是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也是该县以"文旅+百业"为抓 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据了解,2025墨竹工卡"松赞"文化旅游节还以"体验感"为核心纽带,实现传统与潮流、观赏与参与、文 旅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藏戏展演、锅庄舞大会等传统瑰宝与电子音乐会、荧光夜跑等潮流元素结合, 既用年轻化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又通过沉浸式设计打破"你演我看"模式,让参与者从"旁观者"变 为"体验者",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覆盖全年龄段客群。同时,以文旅活动为平台,借县歌发布塑 造"墨竹听觉名片",同时赋能"斯布牦牛"等特色农牧业和美食产业,拉动全链条消费,最终形成"文化 吸客、体验留客、产业创收"的闭环,实现"一节兴百业"的乘数效应。 "墨竹工卡,怎么玩?"活动现场,旅游达人通过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自己探访古迹、徒步高原草甸、 参与传统非遗技艺制作的难忘体验,还推荐了当地特色手工艺品市场和美食小吃,为大家游历墨竹工卡 县提供了详尽攻略。 "墨竹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藏文化 ...
多地端出文旅大餐 释放双节消费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48
假期出行规模 -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9月29日至10月10日12天运输期)[1] 文旅活动规模 - 云南推出32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289场文旅艺术展演、约2900场群众文化活动及105场博物馆公益展览[1] - 四川组织六大主题1300余场文旅活动[1] - 北京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1] 消费补贴措施 - 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总减免额度不低于2500万元(2025年下半年)[2] - 广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放文旅消费券[2] -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各地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2] 出行需求特征 - 国内机票搜索热度前十城市为北京、成都、上海、重庆、昆明、广州、深圳、西安、贵阳、杭州[2] - 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速达73%(截至9月22日)[3] - "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3] 消费行为趋势 - 游客追求情绪价值与性价比 减少非必要项目花费[3] - 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模式吸引游客延长停留时间[3] - 自驾游、自由行、高铁游成为热门出行方式[3]
美团旅行“00后”新玩法:打卡国境线、荡高空秋千、乘矿车下井
齐鲁晚报· 2025-09-23 17:40
国庆旅游预订趋势 - 2025年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 [1] - 出游高峰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 [1] - 00后年轻游客占比达62% [1] 高星酒店需求增长 - 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115% [1] - 山东五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速超130% [1] - 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和丽江万豪万枫推出文化体验套餐 [11] 区域旅游热度分化 - 山东国庆文旅订单量增速50% [1] - 新疆国庆文旅订单量增速103% [3]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旅增速达114% [3] 国门及口岸旅游兴起 - "国门景区"搜索量同比上涨40% [3] - 黑河国庆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73% [6] - 云南磨憨口岸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417% [7] 文旅融合新业态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成为新趋势 [1][8] - 洛阳博物馆附近酒店搜索量上涨超700% [8] - 西夏陵博物馆搜索量同比上涨114% [10] 县域及小众目的地爆发 - 曹县等山东县域目的地搜索量攀升 [1] - 乌恰县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35% [3] - 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70% [14] 跨境旅游联动效应 - 对俄免签推动黑河酒店搜索量上涨325% [6] - 黑河市美食搜索热度上涨336% [6] - 俄罗斯游客涌入黑河国际早市 [9][10] 文旅消费创新模式 - 美团推出国庆酒店券包及小团游福利 [15] - 工业旅游带动多业态融合 [10][15] - 景区结合VR/4D技术提升体验 [10]
【省文化和旅游厅】链群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融合满足群众需求
陕西日报· 2025-09-12 06:48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基本实现省有三馆 市县有两馆 乡有一站 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1] - 创新打造新型文化空间2700余个 逐步形成十五分钟文化便民圈[1] - 全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由2021年1.4次提升至2024年3.47次 增长147.86%[1] - 2021年以来戏曲进乡村演出58371场 平均每个乡镇超过9场 线上观众达2076.3万人次[2] - 连续四年发放文化惠民补助2.6亿元 建成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提供数字服务[2] - 培育40个省级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24年举办四季村晚1752场[2] 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 重点文旅产业链群上半年总营收4299.59亿元 同比增长14.24%[3] - 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151.46亿元 带动超百万人就业[3] - 旅游演艺活跃度居全国第一 21万余户经营主体覆盖景区 旅行社 酒店等领域[3] - 上半年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5.11% 总花费增长46.76%[4] - 国内游客接待量4.6亿人次 总花费4139.0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03%和8.10%[4] - 实施文旅+百业工程 汉服国潮 文创潮玩 精品民宿成为消费新热点[4] 政策与创新举措 - 出台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推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4] - 统筹省级旅游专项新增资金支持高品质酒店 数字文旅等七大领域[4] - 推出入境旅游便捷支付服务 协调重点场馆延长旺季开放时间[4] -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红黑榜制度 实施16项贴心举措提升游客满意度[4]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 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总量[5] - 依托西安—延安 西安—十堰高铁开通优势 打造陕北陕南特色旅游线路[5] - 举办交旅融合 科技赋能 金融助力系列活动 支持链主链群企业项目建设[5] - 面向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 补齐链群企业短板弱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