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核保

搜索文档
险企秋招揽新全面铺开 哪些人才受欢迎
北京商报· 2025-09-04 19:20
从政策要求来看,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 见》,明确要求增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营销服务、风 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招聘大季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秋季招聘一般是以国内毕业生为主力军的招 聘。近年来,险企缩减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成批注销等话题备受关注。保险公司的招聘是否缩编?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仅有中国人保公布了招聘人数,今年释放超6300个岗位,较上年释放的超 6500个岗位小幅减少。 金融科技人才受青睐 在招聘需求中,除保险大类业务、销售营销类岗位需求旺盛外,各大险企纷纷侧重金融科技类、健康管 理类人才的招募,特别是"科技人才热"依然延续。如平安人寿管培生招聘计划中,互联网科技类排在首 位,首要需求为人工智能方向,众安保险的秋招计划中,算法类岗位是去年的两倍。 人才的需求,往往能反映出公司的发展方向。业内普遍认为,险企招聘金融科技人才符合保险行业重点 布局人工智能的趋势。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指出,保险公司对人工智能类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主要源 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 ...
险企秋招揽新全面铺开,哪些人才受欢迎
北京商报· 2025-09-04 19:04
"金九银十"招聘季来临,新一轮的险企秋季校园招聘大幕已然火热开启。9月4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平安人寿、中国 人保、众安保险、中邮保险、和谐健康等多家险企发布2026届秋季校招计划。与往年相比,今年保险行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科技型人才成为各大机构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秋招人才大战启幕 在招聘需求中,除保险大类业务、销售营销类岗位需求旺盛外,各大险企纷纷侧重金融科技类、健康管理类人才的招募,特别是"科技人才热"依 然延续。如平安人寿管培生招聘计划中,互联网科技类排在首位,首要需求为人工智能方向,众安保险的秋招计划中,算法类岗位是去年的两 倍。 人才的需求,往往能反映出公司的发展方向。业内普遍认为,险企招聘金融科技人才符合保险行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的趋势。奥优国际董事长张 玥指出,保险公司对人工智能类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主要源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险企优化业务流 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并支持创新产品开发。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核保、理赔自动化、风险预测、个性 化定价以及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等。这些应用不 ...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第二序红利?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7-28 10:11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投资的最大赢家可能不是直接构建AI技术的公司,而是那些将AI深度融入业务流程、提升效率和利润的传统企业,即"第二序赢家"[1][2][7] - AI技术革命的核心红利属于能够借助技术变革重构商业效率与基础设施的企业[2][7] - 相比于估值高涨但变现能力尚不明朗的"造AI"公司,已经将AI深度嵌入生产运营流程的企业更具投资价值[7][9] 历史案例对比 - 20世纪初汽车行业发展中,最大赢家不是福特等整车厂商,而是像Gulf Refining和标准石油等下游服务企业[1][2] - 石油企业通过布局加油站网络,抓住了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刚需,获得规模性效率和利润回报[2] AI在企业的应用效果 组织效率提升 - AI帮助企业实现从线性、层级式人力组织模式向智能化流程整合的跨越[3] - Shake Shack通过AI和自动化技术将套餐制作时间从11分钟缩短至6分钟,人力成本从3.30美元降至2.40美元[3] - Shake Shack在提高员工时薪至24美元(较最低工资高100%)的同时,将门店利润率从20%提升至25%[3] 供应链与服务重构 - Ecolab通过AI替代50%高自动化概率岗位,释放数亿美元人力成本,显著提升税前利润率[4] - 京东物流"智狼"系统使拣货效率提升3倍,上架效率提升5倍,分拣准确率达99.99%,昆山园区日处理量超450万件[6] - 中国平安实现93%寿险保单秒级核保,闪赔占比56%,AI坐席年服务量18.4亿次,覆盖80%客户服务总量[6] 优质AI应用企业的特征 - 主营业务劳动密集,可通过AI大幅降本[7] - 业务流程规则明确、重复性强,容易实现AI替代[7] - 具备项目管理与推广能力,能将试点转化为规模应用[7] - 所在行业具有市场议价能力,AI带来的成本节省能转化为利润[7] 宏观经济影响 - 高盛预计到2030年,生成式AI将推动中国GDP增长约8%,美国增长约15%[8] - AI正在重塑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金融、零售等领域的应用将创造可观经济增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