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读码器

搜索文档
奥普特: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部分募投项目终止并将剩余募集资金继续存放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2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06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61,846.38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8,249.48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53,596.90万元 [2] - 募集资金已于2020年12月28日全部到位,并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2] 募投项目基本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承诺投入总额为153,596.90万元,已累计投入101,216.57万元,投资进度为65.90% [3] - 募投项目包括"华东机器视觉产业园建设项目"和"华东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3] 本次结项的募投项目 - "华东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结项,剩余募集资金3,211.84万元(含理财收益及存款利息)将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4][5] -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和费用,同时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收益 [4] - 待支付的工程施工合同尾款等款项将通过募集资金专户继续支付,后续剩余资金也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本次终止的募投项目 - "华东机器视觉产业园建设项目"因建筑许可获取延迟、市政配电管网不完善等原因进度延后,原定2023年7月完成调整至2025年7月 [5] - 下游产品需求品类扩展超出原项目规划范围,新能源领域收入占比提升带动硬件需求增加,3C电子、半导体及汽车领域业务拓展进一步多样化需求 [8][9] - 公司产品线已从光源、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拓展至全系列自动化核心软硬件,原项目单一生产定位与多品类需求产生矛盾 [9] - 项目终止后剩余募集资金20,226.91万元(含理财收益及存款利息)将继续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 [6][10] 公司未来计划 - 公司将积极筹划新的投资项目,科学评估可行性,并同步评估现有募投项目是否存在追加投资需求 [10] - 未来使用募集资金时将履行审议及披露程序,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0] 内部审议程序 - 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独立董事发表同意意见,部分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1][12] - 监事会认为决策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且程序合法合规 [12] 保荐机构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公司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战略,履行了必要审批程序,符合相关规定 [12][13]
从2000元到2万元,小小“读码器”背后的科创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9:33
广东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 -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超过1900万户经营主体,占全国总量的1/10,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过四成 [3] - 广东积淀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开放网络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孵化出研祥、小鹏、大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3]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众多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设施构成的"超级聚合体"创新生态 [9]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广东"AI+"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占一半以上,例如美的洗碗机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 [10][13] - 广东已累计拥有10家"灯塔工厂",占全国总量的1/8,包括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海天味业高明工厂 [10] - 广东机器人产业"家底"雄厚,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24.86万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14] 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突破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等"黑科技"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5] - 深圳众擎科技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广东汇聚美的库卡、优必选等企业形成"广东机器人七剑客" [6] - 大湾区已成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D视觉系统、伺服驱动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在产生聚变反应 [14]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超6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其中综合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1200个 [19] - 广东专业技术人才达1042万人、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均居全国前列,148所技工院校拥有约66万在校生 [20] - 深圳形成创新基因的"代际传递",从50后的任正非到80后的汪滔,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2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一园两区"模式将香港高校基础研究与深圳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构建跨境创新协同网络 [21] -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衔接"消除创新合作制度性障碍,"湾区通"工程推进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 [21] - 广东探索"湾区研发+县域制造"模式,将产业链深度嵌入县镇村体系,开创"全域创新"新图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