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问答
icon
搜索文档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文旅市场产品与服务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1 14:47
行业趋势 - “博物馆热”现象持续升温,公众需求从单纯“看文物”升级为“深度文化体验” [1] -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100%,博物馆演变为集教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4] - 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剧游等新颖形式丰富体验,使静态景点“活”起来,例如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解谜互动讲述120余年历史 [3] 服务优化与创新 - 多家博物馆推行免预约入馆政策以降低参观门槛,如上海自然博物馆优化票务系统后日均接待量提升近三成 [1] - 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为本地居民推出“刷身份证即入”服务,便利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游客 [1] - 全国多数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语音导览、VR/AR技术等数字化服务,如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 [2] - 博物馆针对特殊群体增设人性化设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增设无障碍坡道、盲文导览手册,南京博物院开设母婴室和儿童休息区 [2] - 博物馆提供精准化定制服务,如为学生设计研学课程,为老年人提供慢节奏导览,洞庭湖博物馆常设20余项免费便民服务 [3] 市场表现与影响 - 博物馆通过服务标准化、人性化、智能化方面的显著进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1] - 数字技术与光影艺术发展为夜游体验注入光彩,推动“夜经济”崛起 [4] - 博物馆以更开放、鲜活、贴心的姿态融入公众生活,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厚度 [4][5]
对话愉悦资本刘二海:AI处于基础设施投入期,看好中国企业“新全球化”浪潮 | 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10-17 20:04
AI发展阶段与投资逻辑 - AI技术发展目前处于基础设施投入期 投资主要集中在模型 算力和数据三大方向 [3] - 与互联网经济时代不同 智能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生产率的跃迁和双边重构 不仅重构流量端和用户端 也重构产品本身 [3] - 行业预测AI从应用到全面渗透各行各业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行业可能存在调整但未出现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迹象 [3] - 投资逻辑发生非常大变化 科技能力和商业化部署都重要 估值在当前并非最大问题 难点在于投资人需要具备前瞻性并提前布局 [5] AI领域投资策略 - 在AI领域投资时 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能力两者同等重要 且必须形成飞轮效应 [3] - 以智能驾驶为例阐述飞轮效应形成过程:部署越多安装基础越大数据越丰富 数据越多模型智能水平越高 智能水平提升用户更喜欢进而推动更多部署 [4] - 如果早期只有技术而无法快速商业化落地 技术优势会随竞争对手快速迭代而丧失 反之商业化能力强但技术根基不稳也易被更先进技术颠覆 [4] 退出路径观察 - 香港资本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对科技公司 港股市场正变得更加友好 [5] - 并购作为退出路径的价值在科技领域会比流量时代更高 因为技术的模块化特性使其更易被整合 [5] 中国企业全球化机遇 - 未来10到20年 伴随着电动化 智能化 中国企业引领的新全球化将是一大主线 [6] - 新全球化特点是生而全球化 充分利用数字和AI基础设施 并更加注重本地化利益 [6] - 中国研发能力 工程师红利和规模化研发管理能力支撑新全球化 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可能相当于北欧一个国家的总人口 [6] - 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 储能 机器人 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优势 使其有能力在海外市场掌握核心技术 品牌和产业链核心环节 [6] - 预测未来10年到20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次巨大浪潮 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的参与度将显著提升 [6]
金现代(300830) - 2025年6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8 23:02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时间是2025年6月18日,地点在公司展厅及会议室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中邮证券、和聚投资、新华基金等机构人员和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裁黎峰等 [2] AI技术研发布局 - 研究方向涵盖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已推出智能问答等AI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落地多个场景案例且持续增加 [2] - 设立研究院、产品部门作为研发机构,研究院下设平台与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数据产品中心等部门,各部门有不同职责 [3] AI对低代码开发平台影响及布局 - AI兴起强化低代码平台能力,是低代码平台发展关键趋势,公司重点推进 [4] - 融合AI自动编码工具,增加AI应用场景开发模块,构建低代码领域专有大模型,提升平台开发效率、易用性和竞争力 [4] 低代码平台投入策略 - 公司保持持续、高强度投入,因低代码平台可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有广阔市场空间 [4] - 能提高公司自有产品开发及项目交付效率,保障产品稳定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4] - 是公司核心技术主要载体,有助于获得大客户对技术实力的认可 [5] 业务拓展规划 - 实施横向拓展战略,将电力行业数字化经验拓展至石化、轨道交通等行业,尤其在制造业、航天军工行业发力提升营收占比 [5] - 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发展标准化、通用软件,拓展市场和客户群体 [5] 工业制造方面考虑 - 工业制造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市场庞大,部分细分领域存在依赖经验、决策效率低等痛点,可通过AI应用优化解决 [5] - 已组建两个AI细分团队,推动切入工业流程控制和工业质检场景 [5] 员工结构情况 - 2024年底员工总数约2000人,同比下降,因处于战略调整期,淘汰低端业务并优化人员结构 [6] - 管理人员、职能部门、销售人员合计200余人,其余为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分为基础技术及产品研发人员约500人、项目交付及实施方面技术人员约1200人 [6]
国新健康(000503)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记录
2025-05-12 18:16
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 围绕“1 + 3 + 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主线,探索商保一站式结算等数据服务体系 [2] - 推动“数智创新”战略,启动“AI in ALL”行动,构建医学知识库和主数据治理平台,打造湖仓一体数据处理体系,开发“三医”垂直领域行业级大模型 [3] - 业务分为基本盘(数字医保、数字医疗、数字医药)和创新盘(健康服务、商保服务、医药创新服务),基本盘传统业务有增长空间,创新盘为新增长点 [4][10] - 坚定围绕“三医协同、创新驱动、数字生态”战略规划,强化“三医”协同治理和服务体系,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大投入优化产品体系 [10][11][14] 营收与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约 35,689.64 万元,同比增长 8.11%,净利润约 -1,146.65 万元,同比减亏 85.72% [12] - 自 2020 年以来,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24 年度相较 2020 年度增长约 1.5 亿元,增长幅度约 72% [8] 市场与业务规模 - 在全国实施 DRG 支付方式改革地区中,已服务 70 余个地区;在全国推行实施 DIP 支付方式地区中,累积服务 40 余个地区,市场占有率领先 [8] 股东与股权相关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股东人数为 70199 人 [6] - 2025 年 4 月 8 日公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未来 6 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 1 亿元,不超过 2 亿元 [10][13] 行业前景与公司预期 - 在政策红利、技术积累、市场需求三重驱动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预期前景好,医疗健康数智化服务行业将保持增长 [7][8] - 积极响应国家并购重组政策,如有相关安排将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10] 其他业务情况 - 健康服务慢病管理中心运营业务方面,以慢病人群需求为基础打造服务体系,单县慢病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