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系统

搜索文档
慢病科普如何提质?专家开出跨界协同“良方”
人民网· 2025-06-24 13:52
科技赋能 优化科普传播效率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马长生分享说,未来AI技术或将承担95%的科普标准 化输出任务,医生更应聚焦人文关怀工作。他呼吁同行拥抱技术红利,将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转而深耕机器无法替代的领域, 如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医疗科普服务。同时,他建议医生专注复杂病例处理与医患情感沟通,形成"科技+人文"的互补模式。 为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普及慢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6月21日,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与人民健康共同发起 的"2025慢病防控优质科普传播推广行动"启动。在两场围绕慢病科普主题设置的圆桌对话中,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多方共建 科普生态、协同促进内容提质,才能真正筑牢慢病防控的"知识防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文艺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打破传统科普的时空限制。他举例说,通过AI分析患 者健康数据,可生成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如针对高血压患者推送定制化饮食运动建议,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科普。此外,智 能问答系统能24小时响应公众咨询,显著提升科普覆盖面与效率。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何林蓉提出,结合专业媒体平台与AI ...
UU Holo随身AI全球首秀:多模态交互重构“所见皆可问”智能体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8 13:26
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盛大举办。作为多模态世界模型与空间智 能引领者,考拉悠然携三款最新多模态AI创新成果,亮相成都馆"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展区。大会汇聚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界企业、行业专家及公众共同探讨前沿科技如何赋能日常生活,点亮未来城市。 展会现场,城市交通视频语义解析和悠然智擎多模态城市中枢同样值得关注。依托自研的悠然远智全模 态AI应用平台,城市交通视频语义解析可对海量离线视频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改变了传统 视频检索的繁琐模式。其全要素自动解析能力,能生成视频概述、环境分析、人物行为等结构化结果; 多模态智能问答系统支持自然语言提问、视频联动RAG问答乃至上传截图进行精准识别与追问,深度 挖掘信息,理解复杂查询意图。用户通过关键词实现秒级跨视频检索,彻底告别了逐帧查看的苦差。 不止于数据挖掘,悠然智擎多模态城市中枢,更在于构建智慧城市的"智能神经",精准服务于城市运行 及安全监测的"一网统管"场景。该系统实现了全场景高精准(覆盖13大类100余种事件,综合准确率 90%+)、规模化高效率(全流程秒级响应,日均处理百万级事件)、本地化易开发(快速生成新场景 ...
访谈|安永陈剑光:AI不会简单“取代”人类 而是一种增强工具
中国经营报· 2025-06-10 15:09
以审计、咨询、税务等领域为例,陈剑光认为,作为一项专业性高且复杂的业务,AI可以高效处理重 复性任务,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极快。"此外,AI基于数据做出的客观决策,也减少了人为偏见与错 误。不仅如此,通过机器学习算法,AI系统还可以不断优化回答质量、预测用户意图等内容,从而更 贴合个性化需求。" 尽管如此,但在需要创造力、情感理解、人际沟通等复杂能力的领域,AI目前仍以辅助角色为主。"比 如上面提到的审计、咨询、税务等业务,往往涉及大量法规、个体差异与业务判断。相比AI,人类具 备更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人类也更善于理解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与背景。" 在陈剑光看来,一些复杂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其还涉及信任、价值判断和心理安抚,这是当前AI难 以胜任的。"更重要的是,相比AI,人类能够处理未知或非结构化的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解决。" 不过,AI的广泛应用,对目前的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认为AI不会简单'取代'人类,而是 会成为一种增强工具,总体来看,AI承担重复、耗时的基础工作,释放人力资源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决 策、创造与情感沟通。"陈剑光说。 中经记者杜丽娟实习记者朱会珊北京报道 从ChatGPT到Dee ...
中外学者热议人工智能对汉学和认知的影响
环球网资讯· 2025-06-07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德国汉学家施寒微在深圳参加世界汉学大会。中新网记者 陈楚红 摄 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表示,"多元汉学"(sinologies)不仅代表一门成 熟的学科,更折射出多重现代性条件下多边世界的兴起与实践。在此语境下,人工智能的架构必须尊重 任何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及其本质。这或许会催生一种双螺旋结构——作为适用于人类文化的人工智能的 必要前提。由此,人工智能需呼应历史中可被发现或探测的全部意义与立场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文化 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才能为所谓"第三轴心时代"奠定基础,助力构建全球公民社会。 华东师范大学吴原元教授认为,世界中国学的中国主体性之构建,一方面需要"走出西方",从中国自身 的历史逻辑出发思考和理解中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主体性知识";另一方面,不应陷入对"主体性"的 过度迷思,忽视"主体性"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表示,缺乏专业数据支撑的通用大模型,会存在较严重的幻觉问题。要避免这个问 题,就需要建设专业知识库,进行专业数据的训练。据徐永明介绍,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 心和杭州云四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云四库智能问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