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搜索文档
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如何建
经济日报· 2025-09-16 09:02
原标题: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如何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 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 总体要求,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并把"着力 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 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启动 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系统阐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 进、取得阶段性突破,城市服务质量、治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山东临沂是10个智慧城市时空信 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构建"一网、一库、一图、一端、一平台"的智慧治理体系,打造34个智慧 城市管理特色应用场景,实现了"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治理"。山西大同秉 持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数据一网共享、 ...
2025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欧美赛区)初赛路演在比利时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5 09:59
中比科技园董事总经理罗玉成在致辞中指出,园区作为中比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中欧 科技创新要素双向流动的"绿色通道"。他强调,武汉光谷在研发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 中比科技园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中欧人才、技术和资本深度对接。 人民网布鲁塞尔9月15日电 (记者牛瑞飞)2025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欧美赛区)初赛路演 9日在比利时中比科技园举办。来自欧美的15个创新创业项目同台竞技,7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复赛。 本届大赛由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东 湖高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局)主办,武汉光谷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比科技园协办。 作为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的核心赛事,自2015年创办以来,大赛已成功举办十届,形成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品牌。今年大赛以"聚光谷,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 新材料与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及欧美设立分赛区,构 建"4+4"全球汇聚网络。 欧美赛区作为十周年的重要国际分赛区,吸引了众多高水平团队报名。经过遴选,15个项目在初赛 路演中集中亮相,涵 ...
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网· 2025-09-13 16:32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会接连举行,持续唱响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释放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的鲜明信 号。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全球跨境投资面临挑战。何处寻觅发展新空间?何以激活增长新引擎? 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各国企业纷纷用脚投票——要"牵手"而非"筑墙",开放就是最大的风口。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黄韬铭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以24个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 球第一,"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第一……中国的创新生态优势在一场场经贸盛会中集中呈现。以5G、 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既是跨国投资中国的新热点, 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新优势。 "保持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对于维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位美国商协会代表道出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共 同心声。 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唯有 ...
海外华商聚焦服贸会:为中外服务贸易注入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3:56
海外华商聚焦服贸会:为中外服务贸易注入新动能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徐文欣)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正在北京举行。多 位与会华商表示,服贸会在推动规则对接、展示创新成果、搭建合作桥梁上持续发力,为中外服务贸易 合作注入新动能。 本届服贸会共有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其中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主题展设展。 巴西巴中经贸交流中心中国区代表姚红辉指出,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分量渐重,在数字经济、电商等 新业态迭代背景下,各国对规则对接、营商环境优化、标准统一需求迫切。服贸会搭建的专业平台,为 解决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提供契机。"服贸会不仅助力参与者了解各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合规规则, 还能以包容性机制弥补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三次参加服贸会的中非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张华谢表示,服贸会是交易平台,也是中国数字技术与创新 能力的展示窗口。云计算、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数字服务释放着服务贸易活力,对海外华商来说是一次 角色升级的机遇。 荷兰科技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吕绍蔚表示,服贸会正从"展示窗口"升级为"交易平台+场景枢纽",其"文 商旅体+夜间经济"的融合模式,让参会者获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 ...
路演企业市场估值增23.6%,大湾区文投会成“超级合伙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50
南方财经记者彭敏静 横琴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两年发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约250亿元。2023年意向投资签约金额20亿 元,1年内实际融资金额15.1亿元;2024年大会意向签约金额56亿元,到目前实际融资金额63.87亿元。 路演企业市场估值平均增长23.6%。"9月12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秘书长谢晓平 在作推介时举例,杰森动漫参会半年后,估值提升了3.7倍,从不到6亿元上升到20亿元。 当天,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简称"大湾区文投会")横琴推介座谈会在横琴国际科技创 新中心举行。此次推介会走入横琴,向一众投资机构、文化企业、产业园区抛出"橄榄枝",邀请共谋文 化产业未来,共话投资新机遇。 在谢晓平看来,大湾区文投会受大家关注有三个原因。"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投资未来。投资文化产 业就是投资未来。大湾区文投会,将围绕推动'政策包'落地实施,重点关注代表未来生活方式、未来生 产方式的投资领域,不作传统文化领域的投资,让未来先一步到来。" "文旅消费领域的投资与硬科技投资相比,文化产业的投资周期更短,也更容易落地,投的是未来生活 方式应用场景,而且能拉动城市GDP ...
星环科技累亏14.74亿元拟赴港上市 第二大股东套现6835万元又拟减持3%
长江商报· 2025-09-10 15:14
核心事件 - 腾讯旗下林芝利创拟减持星环科技不超过363.39万股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3% [1] - 林芝利创当前持股933.34万股 占比7.71% 为第二大股东 [1] - 此次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安排 [1] 股东背景与历史持股 - 林芝利创为腾讯旗下企业 成立于2015年10月 对外投资48家企业 涵盖互联网、动漫、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1] - 星环科技IPO时林芝利创持股8.77% 位列第二大股东 [2] - 林芝利创所持股份于2023年10月18日解除限售 此前已减持125.93万股(占总股本1.04%) 套现约6835万元 [2] 公司融资历程 - 2014年4月至2022年10月完成七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林芝利创、产业基金、云友投资、方广资本、启明创投、恒生电子、中金祺智、深创投、TCL等 [1] - 2020年12月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获中金资本等机构约3.01亿元投资 [1]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3亿元 同比增长8.82%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43亿元 同比减亏25.24% [3]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4.74亿元 尚未实现盈利 [3] 核心团队与技术背景 - 创始人孙元浩曾担任英特尔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CTO 为英特尔Hadoop发行版创始人 [3] - 执行董事吕程、董事朱珺辰等核心成员均具有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任职经历 [3] 资本运作动态 - 公司于2022年10月18日登陆A股市场 [2] - 2025年8月1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4] - 9月1日公告备案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4]
贵州大数据集团于数博会期间与联通、华为、360、人民网等签约
格隆汇APP· 2025-09-02 16:44
战略合作签约 - 贵州大数据集团与贵州移动在智算、大数据、云、政企业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标杆示范项目 [1] - 与深信服公司聚焦云服务、网络和数据安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并探索发展新模式 [1] - 与360数字安全集团在政企网络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市场推出技术产品 共建安全运营中心及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服务平台 [1] - 与华为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协作 推动贵州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产业数字化转型 [1] - 与贵州联通共同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云计算、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领域融合创新 构建"数据+通信"生态 [1] - 与人民网在大数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 - 与博彦科技聚焦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业务板块开展深度合作 [1] 合作领域覆盖 - 合作范围涵盖智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 [1] - 多项合作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生态构建 包括打造"AI+安全"融合标杆及数据服务创新平台 [1]
马来西亚代表团通过亚洲商学院全球领导力项目 深入洞察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10:52
腾讯数字创新应用 - 腾讯在物联网、大数据、5G和AI领域取得最新突破 通过数字创新赋能农业经济、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 [3] - 数字化技术推动社会与产业深度变革 塑造未来商业格局 [3] 比亚迪新能源技术突破 - 比亚迪展示前沿刀片电池技术 呈现智能电动汽车舞蹈秀 [3] - 公司凭借长期战略与持续创新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领导者 实现突围发展 [3] 优必选机器人工业应用 - 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工业应用领先企业 其产品应用于制造业、危险作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5] - 研发团队专注于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工作安全问题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5] 医疗数字化升级 - 前海泰康国际医院采用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与数字化患者管理系统 提升运营效率并优化患者体验 [5] - 数字化助力更高效配置医疗资源 激发医疗创新 [5] 溢达集团可持续转型 - 溢达集团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型战略 推动技术升级和工艺革新 [5] - 公司通过赋能行业科技创新 引领无水染色技术突破以减少环境负担 [5] - 将员工为本作为核心经营理念 在园林式生产园区践行绿色制造 [5] 中国经济专题研究 -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绿色金融领域存在最新趋势和实践成果 [7] 中马产业交流合作 - 马来西亚代表团与中国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产业趋势、创新发展、商业模式和可持续战略展开深度交流 [8] - 跨界对话促进对中国创新生态体系的全面认知 为跨境合作奠定基础 [8]
济南起步区四年蜕变为黄河北岸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0:05
核心发展成就 -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四年发展实现"五年成形"目标 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1] - 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在工业经济提质 产业集群培育 科技创新突破 数实融合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 - 比亚迪济南基地一期2022年投产 已生产8款车型 累计贡献产值近1000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将开工建设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 金固车用低碳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3] - 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3]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累计建设5G基站1792个 实现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3] - 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3] - 为3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3]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 以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载体 依托比亚迪 京东等链主企业 [3] - 孵化服务电商 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中小企业近700家 [3] - 新动能加速集聚 [3] 制造业项目推进 - 推动23个在建制造业项目快投产快见效 包括山科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产业园 [4] - 推进7个拟建制造业项目快开工快建设 包括工业母机产业园 [4] 未来产业规划 - 规划建设5200亩山东未来产业园 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空间载体 [4] - 围绕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空间 未来能源3大产业方向 [4] - 构建核心科研区 孵化转化区 联动落地区的空间布局 [4]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快人工智能 空天动力与装备 氢能 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产业项目导入 [6] - 建立未来产业项目储备库 加大应用场景创新和开放力度 [6] - 引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构建未来产业企业矩阵 [6] - 超常规引入产业紧缺人才 突破前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6]
用电量增长看产业结构的三重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8-25 11:32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月度关口[1] - 前7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保持平稳增长[1] - 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近六成 7月达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增速较6月提高1.5个百分点[1] 工业用电结构变化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前7个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6% 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5.7%[2] - 四大高载能行业(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合计用电量仅增长0.9%[2] 数字经济用电表现 - 前7个月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3]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驱动[3] - 数字经济成为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变量[3] 居民用电与负荷创新高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0% 受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新高影响[4] - 迎峰度夏期间应对15.08亿千瓦历史最高用电负荷 未实施有序用电[4] 能源结构转型进展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于3月底历史性超过火电[4]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于5月底首次突破60%[4]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40% 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量之和[4]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