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朋友圈
icon
搜索文档
每天1.2亿人发朋友圈,为何你却感觉“无人分享”?
搜狐财经· 2025-10-16 15:55
朋友圈用户活跃度 - 每天有7.8亿用户访问朋友圈,1.2亿用户发布内容,用户基础庞大且活跃度稳定[3] - 朋友圈的推荐逻辑始终按时间排序,没有算法干预,保持了信息分发的简单性[3] 产品设计理念与功能 - 朋友圈明确不会推出访客记录功能,以避免增加用户的社交压力[3][5] - 朋友圈不会推出二次编辑功能,旨在维护其作为真实生活记录编年史的定位[5] - 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账号,特别是逝者账号,微信不再回收,使其朋友圈成为永恒的纪念,体现了数字人文关怀[5] 用户行为变化与挑战 - 用户好友数量增多导致朋友圈内容被稀释,形成“信息茧房”,是用户感觉“没人发朋友圈”的原因之一[4] - 社交关系的复杂化(如同事、家人、陌生好友的涌入)显著降低了用户的分享意愿,分享前需进行内容筛选[5] - 用户通过分组可见功能发布不同版本的内容,或选择从分享者变为沉默的围观者,反映了真实的自我被隐藏[5] 行业趋势与产品定位 - 在算法泛滥的行业背景下,朋友圈坚持时间线逻辑,抵抗了过度复杂化的趋势[6] - 朋友圈被定位为记录生活、连接朋友的场所,而非表演的舞台,其设计哲学旨在引导用户回归分享的本质[5][6]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账号已不再回收
齐鲁晚报· 2025-10-16 10:03
微信产品功能与理念 - 微信朋友圈明确不会增加访客功能,旨在避免增加用户的社交压力 [3] - 朋友圈不太可能推出二次编辑功能,因其产品逻辑定位为记录个人不可篡改的历史 [3] - 自2024年9月起,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的账号已不再进行回收处理,改变了此前对不活跃且无零钱账号的注销策略 [3][4] 微信用户与生态数据 -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在2025年第一季度达14.02亿,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 [6] - 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账户数从2018年初的1亿以上增长至2022年的5亿以上,交易规模从5000亿元以上增长至约10万亿元 [6] - 微信(含WeChat)月活跃账户在2013年达3.55亿,2014年达5亿,2018年突破10亿大关 [5][6] 微信生态发展历程 - 微信生态圈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和微信小店 [6] - 微信小店于2014年5月推出,2020年7月被微信小商店取代,并于2024年8月重新变更为微信小店 [6] - 微信关键产品推出时间点为:2011年1月推出微信,2012年4月推出朋友圈和WeChat,2013年推出微信支付 [4][5]
好友互删后朋友圈所有互动会被清除?微信回复“一直都是这样”……网友:挺好的,相忘于虚拟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10-14 10:41
微信产品功能更新 - 微信更新至8.0.64版本,互删好友后双方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将被删除 [1] - 新版本允许用户在删除好友时选择保留聊天记录 [1] - 微信员工澄清互删好友后朋友圈互动不可见是长期存在的逻辑,并非新版本特性 [1] 微信账号管理与数据安全 - 微信客服回应账号长期未登录(通常超过一年)可能被系统回收 [8] - 账号被回收后所有内容将被清空且无法恢复,包括朋友圈、头像、个性签名等 [10] - 客服建议用户定期登录账号保持活跃,并将重要数据备份至外部存储设备 [10] 微信用户规模与生态发展 - 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14.02亿,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 [10] - 微信生态圈主要包括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和微信小店 [10] - 小程序日活账户数从2018年初的1亿+增长至2022年的5亿+,交易规模从5000亿元+增长至10万亿元左右 [10]
朋友圈折叠以后,活人会回来吗?
虎嗅· 2025-06-06 21:00
微信朋友圈折叠功能 - 微信推出新功能,在数小时内同一用户发布的多条朋友圈会被折叠显示为一条,用户需点击“余下几条”方可查看全部内容 [3][5] - 该功能旨在优化用户体验,针对频繁发送广告营销内容的行为进行折叠,用户无法自行选择开启或关闭此功能 [14][26] 功能推出的背景与行业竞争态势 - 过度营销内容导致部分用户关闭朋友圈功能,用户分享行为迁移至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其他平台 [19][20] - 据QuestMobile数据,2023年微信用户日均停留时长首次被短视频平台反超 [24] -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腾讯财报中不再披露微信用户日均停留时长,转而强调“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此举被业界解读为数据承压的信号 [24] 对微信平台的影响与战略意图 - 朋友圈生态恶化导致用户互动减少,进而影响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内容分发效果 [21][22] - 该功能是平台为夺回用户注意力、防止高价值用户流失的防御性措施,核心目标是提升普通用户的浏览体验以增强用户黏性 [25][26] - 通过挤压低效营销,可以提升优质广告位的稀缺性,可能推高信息流广告的竞价,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CPM(每千次展示成本)约为20至50元 [26][27] 对商业生态的潜在影响 - 功能直接影响了依赖频繁发布进行营销的群体,如受公司要求批量转发的员工以及微商 [6][7][10] - 平台意图倒逼商业账号提升内容质量或转向付费广告渠道,以实现商业生态与用户体验的再平衡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