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

搜索文档
当心私域直播坑老骗老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有人打着"银发经济"的幌子,利用"私域"直播间坑老骗老。这种骗局隐 蔽性极强,消费者想取证举报困难重重。"私域"直播以"非请勿进"的联络方式,让拥有200余名老年人 的微信群,成为一个个封闭的诈骗现场。有消费者的父母从"私域"直播间买来的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 上搜索不到,实际价格也远高出同类产品。要想破解困局,需织密立体防护网,构筑全民防诈共同体。 针对现行法律法规难以覆盖的"私域流量"消费场景,出台针对性监管法规,增设针对老年群体的特别保 护条款。还应升级科技防骗手段,开展常态化防诈培训等,多方合力营造健康安全的银发经济生态。 ...
兰亭科技终止上市:私域神话褪色后的双线困局 资本信心下滑、转型空间受挤压
新浪证券· 2025-07-28 11:53
公司战略转折 - 兰亭科技终止上市辅导 反映化妆品行业资本退潮期的集体境遇 公司从激进扩张转向战略调整 [1] - 公司曾以"M2C模式"引领私域风潮 五年内电商业绩激增数十倍 但过度依赖私域渠道流量红利 忽视品牌心智建设 [2] - 直播电商崛起导致消费者行为迁移 私域流量池加速枯竭 2020年后私域业务增长疲态显现 [2] 业务转型困境 - 公司全面押注公域平台(天猫 抖音) 但品牌缺乏差异化价值 被迫以"白牌"身份承受高昂流量成本 [2] - 直播间39 9元玻尿酸精华热销百万瓶 但毛利被推广费和坑位费侵蚀殆尽 子公司出现千万元亏损 [2] - 转型逻辑存在致命缺陷 用亏损换规模的模式不可持续 侵蚀企业发展生命线 [2] 资本市场反应 - 2021年股价高点至终止辅导前累计跌幅近90% 多家券商退出做市服务 显示资本预期看淡 [3] - 上市中断导致研发投入和渠道升级资金短缺 陷入"缺资金—难创新—业绩疲软—融资更难"循环 [3] - 二级市场退避可能传导至产业链上游 影响供应商授信与合作方信任 [3] 行业竞争环境 - 新规趋严 国际品牌加速下沉 新锐品牌抢占细分赛道 老牌企业面临"不进则退"压力 [3] - 私域体系老化导致用户复购率与客单价承压 公域战场陷入存量搏杀 高成本引流难以为继 [3] 潜在转型方向 - 卸下资本市场增长包袱 专注回归业务本质 做深私域用户价值取代流量收割思维 [4] - 重塑品牌差异化基因 告别低价血战 缩减低效公域投入转向精细化运营 [4] - 重构产品力与用户信任基石 将深层隐忧转化为破局重生契机 [4]
外卖大战背后:火锅店老板的流量困局与川菜馆的私域突围之战
第一财经· 2025-07-25 23:29
外卖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平台的低价补贴策略正在吞噬传统堂食的生存空间,部分顾客选择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后在店内用餐,导致堂食客流减少 [4] - 火锅等高价品类在外卖平台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与低价小吃、粉面等品类抗衡,且火锅更适合到店消费 [4] - 连锁品牌或生意好的大店尚能借力平台,而缺乏运营能力的小个体户或不适合外卖的门店在补贴大战中颗粒无收 [4] - 部分茶饮店在补贴大战中利润大幅下降,原价19元的饮品经过商家和平台补贴后,最终门店收入可能低至1.69元 [5] 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 部分餐饮企业通过构建私域流量池和自有配送能力,绕过平台高额佣金,重新掌控成本结构和客户关系 [9][10][11] - 一些品牌企业如星巴克和西贝未参与补贴大战,通过自有App渠道或直销模式降低对平台的依赖度 [14] - 部分地方餐饮行业协会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相关部门已约谈几大平台 [15] 外卖大战背后的商业逻辑 - 外卖平台通过低价补贴吸引客流,目的是将高频外卖流量转化为其他商品销售的引流渠道 [13] - 奶茶等低价关键品类被选为补贴重点,因其触及面广且单价低,类似大卖场送鸡蛋的促销逻辑 [13] - 平台主导补贴规则,商家议价权有限,部分连锁品牌设定底线机制以保护利润 [13] 行业长期趋势 - 纯外卖型门店未来可能与平台深度捆绑,而实体消费为主的商家将加强自身直销能力 [15] - 部分餐饮企业通过自建供应链保障品质,但在价格战压力下难以维持高成本运营 [6] - 外卖大战可能加速消费者教育,为细分品类提供市场机会 [6]
外卖大战背面故事:举步维艰的火锅店与倔强反抗的川菜馆
第一财经· 2025-07-25 21:31
外卖补贴大战的核心逻辑 - 平台通过低单价关键品类(如奶茶)大幅促销吸引客流 底层逻辑与大卖场送鸡蛋吸引顾客相同 [1] - 补贴大战旨在将线下客源引至线上购物 通过高频外卖为商品销售引流 [11] - 奶茶被选为补贴核心品类因其触及面广且单价低 类似鸡蛋的引流效果 [11] 餐饮商家的经营困境 - 火锅等高价品类在外卖平台难获优势 客单价高导致优惠力度不足 更适合堂食 [3] - 部分茶饮店单杯19元饮品经补贴后商家仅获1.69元 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 [4] - 不参与平台活动则曝光率下降 形成单量减少→排名下滑→客源流失的恶性循环 [3] - 部分商家被迫采用低成本原材料维持利润率 品质成为价格战首要牺牲品 [4] 商家突围策略案例 - 上海川菜馆通过微信私域流量接单 绕开平台佣金 重获定价权与客户关系 [6][7] - 新店验证私域模式有效性 3000名微信顾客通过朋友圈广告直接下单 [8] - 星巴克与西贝未参与补贴大战 前者依赖自有App"啡快" 后者拒绝平台定价权剥夺 [12] 平台与商家权力博弈 - 补贴规则完全由平台主导 商家无议价权 连锁品牌需设定利润底线叫停亏损合作 [11] - 行业出现类似在线旅游价格战历史 部分酒店曾通过开拓直销渠道夺回定价权 [11] - 多地餐饮协会呼吁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监管部门已约谈主要平台 [12] 行业长期趋势 - 纯外卖型门店将与平台深度捆绑 堂食为主商家将强化直销能力 [12] - 构建私域流量与自有配送体系成为可持续生存路径 典型案例已验证可行性 [8][13] - 平台经济下中小企业需平衡借力与独立 核心能力掌控是关键安全感来源 [13]
微商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雷峰网· 2025-07-25 20:41
微商行业发展历程 - 早期微商通过朋友圈打造虚假繁荣景象,如伪造转账记录和好评截图营造生意火爆假象,部分从业者三个月仅收入499元却需投入3999元成本[2][4] - 2014年前后行业鼎盛期,微商通过豪车合影(如宝马3系)、名人合照(甚至包括奥巴马)等营销手段塑造成功形象,成为三线城市现象级创业热潮[5][11] - 行业爆发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2011年微信推出后降低信息发布门槛,熟人社交链和朋友圈功能成为关键增长引擎[13][14][15]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采用多级分销代理制,头部代理商通过发展下级(如10人×10人模式)可实现日躺赚1000元以上,但底层代理商常面临囤货积压风险[16][25] - 目标人群精准定位宝妈和学生群体,利用其空闲时间与社交资源,同时下沉市场高增长(2010-2018年三四线城市家庭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8%)助推规模扩张[18][19][21] - 部分产品存在50倍价格倍率,三无面膜等商品通过添加激素短期见效但造成长期健康损害,行业口碑持续恶化[22][27] 监管与转型 - 2016年微信平台明确禁止三级以上分销,违者封号处理,2019年《电子商务法》实施强制要求微商办理执照[29][30][32] - 头部品牌如韩束通过40天销售破亿后转型传统渠道,招股书刻意回避微商标签;白小T等品牌转向私域运营积累80万粉丝[37][40] - 从业者分化明显:部分转战抖音直播(如水晶手串),部分加入微信推客模式(无需囤货自动结算佣金),少数早期获利者退出行业[41][43][44] 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 微信推客模式成为新方向,标杆平台"知买"已吸引600+品牌入驻,通过商品卡分销和短视频切片实现流量重构,85%微信用户尚未开发潜力巨大[44][46] - 行业从无序走向规范,平台通过慢节奏筛选优质商家,推客模式继承社交基因但升级盈利方式,形成可持续的熟人交易生态[50][51][53] - 微商从业者核心优势保留:私域运营经验(如社区团购团长)、商业嗅觉和用户资源沉淀,成为社交电商重要参与者[43][47]
云姨夜话丨这么“热”,“户外”市场有多大?
齐鲁晚报· 2025-07-24 19:18
行业动态 - 中国户外装备市场2024年规模约为908亿元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86% 预计2025年将达到953亿元 [3] - 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户外运动兴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 [3] - 暑期旅游旺季带动踏青骑行 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热度上升 促进装备销售增长 [4] 公司动向 Nordisk - 丹麦高端户外品牌Nordisk与韩国K2集团 中国黑蚁资本成立合资公司 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2] - 产品线涵盖帐篷 睡袋 地垫 炉炊具 桌椅水具及背包等 定位高端市场 [2] 安踏集团 - 完成对德国专业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狼爪业务的收购 现为安踏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2] CAMEL骆驼 - 旗下专业户外品牌"喜马拉雅"在ISPO SHANGHAI 2024首次亮相 产品覆盖登山 高海拔攀登 滑雪等多场景 [2] - 与梦饷科技合作超品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其中反季清仓单品超200万元 [2][3] - 超品日活动上线1800款产品 新品占比超40% 覆盖防晒衣 速干衣裤 露营装备等核心品类 [3] 伯希和 - 被称为始祖鸟平替的品牌伯希和赴港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 需说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问题 [3]
既要平台流量,更要自主话语权,外卖大战下半场的突围之道
搜狐网· 2025-07-21 11:37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业务每月亏损幅度高达45%,部分茶饮店单笔订单利润不足0.2元 [1] - 一份46.9元的订单,扣除11.55元补贴、7.2%佣金和配送费后,商家最终到手仅27.83元 [2] - 平台通过流量分配强制商家参与补贴,不参与活动客流量影响更大 [2] - 配送服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商家对此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2] 平台依赖的风险 - 玩具反斗城因过度依赖亚马逊平台,最终申请破产保护 [4][5] - 外卖平台正通过自营项目扩张业务边界,并可能利用商家数据扶持新兴竞争者 [6] - 平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压缩餐饮品牌生存空间 [6] 餐饮行业的应对策略 - 建立自有私域流量池和掌握配送自主权是核心战略 [8] - 瑞幸咖啡通过社群精细化运营与私域用户分层管理提升复购率 [8] - 麦当劳、肯德基依托会员APP与小程序搭建私域生态 [8] - 第三方即配服务商如顺丰同城帮助商家实现多渠道履约 [10] 未来发展方向 - 餐饮品牌需要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点 [12] - 将平台作为精准引流渠道,同时依靠私域流量维持稳定客源 [13] - 聚焦产品口味、服务体验与品牌价值,推动行业回归健康竞争 [13]
网上创业项目推荐:运用官方折扣政策赚取八万元利润
搜狐财经· 2025-07-18 10:36
AI视频行业成本优化机会 - AI视频生成工具使用成本较高 单次生成费用约2-3元 反复调试会显著增加成本 [3] - 可灵AI存在批量采购折扣政策 大客户采购可获得最低五折优惠 形成显著价格差 [5] - 二级市场出现兑换码转售渠道 价格较官方渠道低35% 验证了套利空间存在 [3] 商业模式分析 - 核心模式为利用团购政策获取低价兑换码 采购规模达10万可享35%折扣 50万以上可获五折优惠 [6] - 转售定价策略为六五折至七折 利润率可达15%-20% 25万投入预期回报7-8万 [6] - 销售渠道包括闲鱼/淘宝等平台 更倾向私域流量运营 通过内容引流提高转化率 [8] 市场可行性评估 - AI视频行业需求旺盛 用户降本需求明确 但项目需要10万以上启动资金门槛 [9] - 兑换码存在一年有效期限制 要求快速周转 考验销售能力和库存管理 [11] -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存在整合机会 规模采购可形成定价优势 [13] 项目本质与风险 - 本质为利用信息差和渠道差的套利模式 需资本/渠道/运营能力综合支撑 [14] - 建议采用小规模测试验证模式 确认销售通路可行后再扩大规模 [14]
海外独立站建设要怎么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41
电商平台政策变化与行业趋势 - 亚马逊升级虚假评论整治力度 违规卖家将面临更严厉处罚 过去依赖操纵评论提升销量的策略将失效 [1] - 主流电商平台流量增长放缓 广告点击成本两年内上涨30%-50% 热门产品关键词点击费达5美元 但转化率持续下降 [1]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流量焦虑 外贸企业需寻找新增长点 独立站建设成为破局关键路径 [1][4] 独立站核心价值与优势 - 独立站为企业自有域名网站 不受平台规则限制 可自由定制设计和运营策略 [4] - 品牌建设优势显著 通过独立站可完整传递品牌调性 避免在第三方平台被淹没 [4] - 数据获取能力全面 可追踪用户行为路径 包括浏览时长 产品偏好 转化率等关键指标 助力精准营销 [4] - 支持多渠道营销整合 通过SEO SEM 社交媒体等组合引流 构建私域流量池 用户黏性比公域流量高50%以上 [5] 独立站建设实施框架 前期规划 - 需明确建站核心目标 区分市场开拓 品牌提升或销量增长等不同方向 [8] - 必须精准定位目标市场 研究消费习惯 文化背景及竞争对手情况 [9] 技术平台选择 - Shopify适合中小企业 操作简单模板丰富 可快速上线 [10] - WooCommerce定制化强但需技术基础 适合多样化需求 [10] - Magento功能全面但复杂度高 适合中大型企业 [10] 用户体验设计 - 页面需简洁美观 布局清晰 符合目标市场审美 避免文化禁忌 [11] - 必须优化移动端适配 海外移动用户占比超60% [11] - 需完善购物功能 支持信用卡 PayPal等国际支付方式 配备智能客服系统 [12] 独立站运营与引流策略 搜索引擎优化 - 通过关键词优化 内部链接建设 内容更新提升自然搜索排名 [14] - 获取外部权威网站反向链接可提高权重30%以上 [14] 付费广告投放 - Google Ads可实现精准投放 需持续优化关键词出价和广告内容 ROI提升空间达200% [15] 社交媒体运营 - Facebook适合品牌主页运营 结合促销活动 [15] - Instagram侧重视觉展示 可对接购物功能 [15] - TikTok短视频传播效率高 爆款内容转化率超行业均值40% [15] 内容营销体系 - 需持续产出专业内容 包括行业博客 视频教程 电子书等 优质内容可使流量留存率提升35% [16] - 邮件营销需分群运营 针对性推送新品和优惠 点击转化率比群发高3倍 [17]
不做KTV,做娱乐新物种:星聚会的逆势增长方法论
36氪· 2025-07-02 20:39
行业现状与公司定位 - 中国KTV行业自2015年起已倒闭超7万家门店 成为资本遗忘的赛道 [3] - 星聚会成立14年逆势扩张 国内门店超900家且无一亏损倒闭 投资回报周期短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娱乐社交空间"而非传统KTV 主打"多巴胺生意"的社交属性 [6][9] - 传统KTV商业模式因重资产结构(大面积/高租金/高人力)面临崩溃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 [7][19] 商业模式创新 - 收入模型从单一包厢租赁升级为"空间+时间+内容消费"复合模式 客单价提升30%以上 [11][14] - 包厢功能多元化改造 覆盖K歌/蹦迪/剧本杀/商务会议等12种场景 营业时间延长至全天候 [13] - 餐饮服务突破传统界限 提供正餐如嵊州小笼包/小龙虾等 创造额外消费场景 [13] - 独创"4+1"流量运营法则 通过商户联动/大客户服务/精准营销实现私域转化 [16] 运营效率优化 - 门店面积压缩至300-800㎡(传统为2000-3000㎡) 租金成本仅为餐饮业态的1/4 [21] - 人力配置精简至6-10人/店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标准化运营 [23] - 单店投资控制在200万内 回报周期1-3年 疫情期间保持90%员工留存率 [24] - 累计投入1亿研发中央管理系统 覆盖点歌/收银/供应链等全流程数字化 [34] 扩张战略与竞争优势 - 国内计划3年达2000家店 重点布局一二线并向大众市场下沉 上海目标翻倍至140家 [31] - 海外以日本为起点(目标100家) 同步拓展东南亚/欧美/澳洲 香港两店已启动 [32][37] - 构建三大护城河:核心商圈独家入驻优势 复杂审批流程壁垒 自主研发的中央系统 [34] - 加盟商二店率达83% 证明单店模型可复制性 现有100余家加盟商排队等待选址 [24][30] 资本关注与增长潜力 - 公司首次开放融资即获十余家机构争投 因轻资产模式打破传统KTV估值逻辑 [29] - 单店回报周期媲美头部茶饮品牌 收入来源扩展至IP周边/互动广告等创新领域 [29] - 系统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形成迭代优势 与经验管理的传统KTV拉开代际差 [35] - 全球扩张逻辑基于中国完备供应链+先进营销体系 创造而非争夺存量需求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