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味黄酒

搜索文档
黄酒:改革蓄力,升级振兴
2025-08-11 09:21
黄酒:改革蓄力,升级振兴 20250809 摘要 黄酒行业面临消费群体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和江浙沪地区,以及商务宴请 和礼赠场景中社交属性较弱等挑战,导致人均消费量低于白酒和啤酒。 主流价格带集中在 10~30 元,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头部企业通过优化口味和包装(如气泡黄酒、果味黄酒)、拓展新的消 费场景(如会稽山一日一鲜)以及跨界联名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并 推出高端产品(如古越龙山国酿 1,959)以提升品牌力,同时进行缓步 提价。 为解决消费区域集中的问题,头部企业通过全国化培育活动(如古越龙 山"御行天下")和发力线上渠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接触更多全国消 费者,从而推动全国化扩展。 2023 年黄酒行业规模约为 210 亿元,实现微增,但规模以上企业收入 整体下降。头部企业表现优于行业,22 年至 24 年复合增速达到 9%, 其中量价分别为 3%和 6%,板块盈利持续改善。 抖音等新渠道不仅带来收入增长,还能作为流量平台宣传企业,推动全 国化扩展。头部企业通过渠道端和产品端改革,促进行业发展。 Q&A 黄酒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黄酒是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酒类,具有悠久的历史。黄 ...
国泰海通研究|一周研选0524-0530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30 17:31
宏观 -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源于国际信任基础变化 去美元化进程缓慢但持续 黄金长期牛市具备历史性支撑 [3] - 美国经济纠偏能力仍存 但中短期需关注美元信用下降风险 美债利率与通胀预期存上行压力 日元欧元或升值 [3] - 中国2025年5%增长目标需政策加码 预计下半年财政边际发力 7月后或全面降息 [3] - 美国减税法案隐含三大风险:美债供给压力(融资风险) 收入分配失衡(经济风险) 国际税收冲突(信任风险) [6] 资产策略 - 贸易摩擦缓和期资产价格规律:股市汇率敏感度高 债市影响弱 黄金配置价值随摩擦持续上升 [7] - 转债市场或迎供需错配牛市 需求端受低利率环境驱动 供给端受科创债挤出效应压制 高价品种配置时机临近 [9] - 债市短期票息策略占优 Q3可布局久期 关注科创债/REITs等新资产及债基ETF轮动机会 [12][13] - 指数调样套利策略历史表现显著 2019年来单次调样多空收益达23 89% 年度超额收益33 47% [15] 行业 - 快递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2025年1-4月单票收入同比降8 3% 但监管约束下仍属良性竞争 龙头份额集中趋势明确 [18] - 3D DRAM技术或成端侧AI下一代趋势 海外大厂布局NPU协处理器+3D架构组合方案 [20] - 纺织服装行业运动赛道与家纺板块具结构性机会 电商流量向头部品牌倾斜加速分化 [22][23] - 黄酒行业龙头推动高端化改革 24年收入/净利同比+10 0%/27 7% 气泡黄酒等新品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25] - 券商自营转型聚焦固收交易能力与跨境配置 财富管理业务受益公募基金差异化发展政策 [27] - AI ASIC芯片需求多元化驱动增长 博通/Marvell等全球龙头已实现业绩放量 国内厂商依托本土化优势崛起 [29][30] 市场动态 - IPO市场改革深化 2025年新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性预测5亿规模A类账户打新增厚收益2 23% [16][17] - 智能眼镜产业链迎催化 豆包视觉通话模型落地或加速AR设备普及 [32]
国泰海通|食饮:改革蓄力,升级振兴——黄酒行业专题报告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28 23:01
行业概况 - 黄酒行业需求端整体承压 23年黄酒企业销售收入同比+2 1%至21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同比-15 9%至85亿元(18-23年CAGR为-12 6%)[2] - 黄酒消费区域集中 22年浙江/上海/江苏市场规模分别为37/31/13亿元[2] - 行业集中度提升 23年CR3达42 8% 头部酒企表现优于行业[2] - 政策支持加码 24年浙江省政府出台行动方案强化产业宣传培育[2] 龙头酒企改革举措 - 产品结构高端化 22-24年头部酒企吨价持续提升 25年开启新一轮提价推动价值回归[3] - 开拓年轻消费群体 创新推出气泡黄酒/果味黄酒/无糖黄酒等产品 强化夏日冰饮/秋日佐蟹场景[3] - 新兴渠道拓展 加大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 通过达人直播/明星合作/短视频投流提升认知 线上渠道收入高速增长[3]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4年黄酒上市公司收入同比+10 0% 扣非净利同比+27 7%[3] - 预计产品结构升级与提价将进一步提振板块盈利能力[3] 核心观点 - 黄酒龙头通过高端化转型/年轻化创新/线上渠道突破实现改革突围 带动行业价值回归[1][2][3] - 行业基本面调整充分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4年扣非净利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