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进驻中国空间站三个多月 看看神二十乘组最近干了啥?
央视网· 2025-08-04 06:33
空间站科学实验进展 - 神二十乘组已进驻中国空间站三个多月 按计划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试验 [1] - 完成随天舟九号上行的新设备安装等多项工作 [1] - 问天实验舱内启动新一轮植物栽培 安装最新植物高效培养技术试验装置 [3] - 核心舱内航天员进行细胞学实验 完成样本图像观察及回收保存 [3] 航天医学与物理科学研究 - 航天医学领域持续开展骨代谢交互调控 航天整合组学等研究 [5] - 航天员完成血液样本采集 离心处理及冷冻保存 [5] - 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上线 探索人机高效协作方法 [5] - 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相关实验按计划开展 [5] 空间站设备升级与健康管理 - 天舟九号上行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亮相 可开展恒定阻力训练预防肌群萎缩 [7] - 物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升级 实时记录物资消耗和位置变化 [7]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三个多月 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有序推进
央视网· 2025-08-03 20:20
空间站科学实验进展 - 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在轨三个多月 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有序推进 [1] - 问天实验舱内安装最新植物高效培养技术试验装置 启动新一轮植物栽培 [3] - 核心舱内进行细胞学实验 研究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地面大众健康问题 [3] - 航天医学实验持续开展 包括骨代谢交互调控、航天整合组学等多项研究 [3] - 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再次上线 与乘组共同开展实验探索人机高效协作方法 [3] - 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完成两相系统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实验模块拆装等工作 [3] 航天员健康管理 - 天舟九号上行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已安装 航天员可利用该装置开展恒定阻力训练 [5] - 锻炼装置旨在提高航天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 [5] - 站务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 空间站运行状态良好 [5]
机器人“小航”开工、“智能管家”升级、锻炼装置现真容 | 解锁神二十乘组精彩工作周记
央视网· 2025-08-03 13:41
空间站科学实验进展 - 神二十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三个多月 按计划开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试验 [1] - 问天实验舱内安装最新植物高效培养技术试验装置 启动新一轮植物栽培 [4] - 核心舱内进行细胞学实验 完成样本图像观察及回收保存 [6] - 航天医学领域持续开展骨代谢交互调控、航天整合组学等研究 完成血液样本采集离心处理及冷冻保存 [8] - 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相关实验按计划开展 [10] 空间站设备与技术升级 - 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上线 与乘组共同开展人机高效协作实验 [10] - 天舟九号上行核心肌肉锻炼装置投入使用 帮助航天员预防肌群萎缩并提高重力环境再适应能力 [14] - 物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再次升级 实时记录物资消耗和位置变化 提升在轨物资管理效率 [16]
在轨90天!神二十乘组的工作清单→
央视新闻· 2025-07-24 10:22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90天,任务进程过半,乘组包括陈冬、陈中瑞、王杰[1] -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5] - 神舟二十号乘组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7] 空间站科研工作 - 乘组在轨期间重点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9] - 完成交会对接、医疗救护、应急救生等专业训练及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11] - 常态化进行站内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及医学检查等工作[13][14] 舱外活动成果 - 5月22日完成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开展设备巡检[16] - 6月26日完成第二次出舱,历时6.5小时安装脚限适配器等设备[20] - 新安装设备预计可使后续出舱活动时间缩短40分钟[21] 货运飞船更替 - 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23] - 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运送6.5吨物资[25][27] - 物资包含两套舱外航天服、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及1.5吨190多种航天食品[27] 历史节点 - 问天实验舱发射三周年,指令长陈冬曾在轨见证[3] - 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关联耦合实施[18]
太空“快递”准时达  星河探索再蓄能(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并于8时52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 [2] - 天舟九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四艘货运飞船,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航天员运送物资的任务 [2] - 飞船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该方案集成了2小时方案的"快"和6.5小时方案的"可靠"优势,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最优解 [3] 货运能力与技术特点 - 天舟九号上行物资重量约6.5吨,创空间站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 [2] - 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通过优化流程在天舟八号发射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 [2] - 搭载两项新型空间技术试验载荷,持续开展在轨试验 [3] - 采用46台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包括10台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和36台高精度姿轨控发动机 [6] 航天员生活保障升级 - 上行2套新舱外服和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实现对全身主要肌群更精准防护 [4] - 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新增菜肴类食品近30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 [4] - 首次运送新鲜桃子等时令水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食品质地、风味和营养 [7] 科学实验与研究 - 上行23项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 [8] - 开展3项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研究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及干预肌萎缩新策略 [8][9] - 将脑类器官芯片送入空间站,研究微重力对人血脑屏障和脑功能的影响机理 [9] 测控通信系统 - 应答机、遥控设备和遥测设备协同工作,确保飞船状态正常并精准对接 [5] - 应答机建立天地通信链路,遥控设备解析地面指令,遥测设备采集飞船工作参数 [5]
“送货量”创新高、鲜桃首次上天、舱外服上新——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看点详解
新华社· 2025-07-15 17:59
新华社海南文昌7月15日电 题:"送货量"创新高、鲜桃首次上天、舱外服上新——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 射任务看点详解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陈凯姿、黎云 据了解,在载货量、载货空间、物资运输效率等方面比较,天舟九号在世界货运飞船领域的优势同样突 出,也是目前全球单次载重量最高的货运飞船。 7月15日,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又一次向空间站派送"太空快递"。 5时34分,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在晨曦中成功发射,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 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送上太空。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货运补给任务,这次发射任务有哪些看 点? 看点一:"送货量"创新高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太空货车",肩负着为空间站运送货物和补给推进剂、保障空间站在轨 稳定运行的使命。 此次发射的天舟九号,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上行物资重量约为6.5 吨,比天舟八号提升了约500公斤,成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物资装载重量最高的货运飞船。 据介绍,天舟九号上行的航天员生活物资、锻炼装置和医监用品等,将全面保障航天员在轨生活;航天 员出舱保障物资、平 ...
中国空间站迎“最重太空快递”!天舟九号货运飞船6.5吨物资装了啥?
央视网· 2025-07-15 10:13
发射任务概况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7月15日5时34分成功发射 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1] - 飞船装载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1] 物资装载与创新 - 上行物资重量约6.5吨 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1] - 航天食品总量超1.5吨 新增菜肴类食品近30种 总数达190余种 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8] 舱外航天服升级 - 上行两套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 设计使用寿命由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3] 科学实验样本 - 上行三项新细胞学实验样本: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骨质流失)、心衰心脏细胞(研究疾病治疗方案)、人源化血管类器官模型(研究抗衰老)[5] 航天员健康保障 - 上行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可开展恒定阻力训练 预防深层肌群萎缩 提高重力环境再适应能力[6]
新款航天服、健身器材……天舟九号“太空包裹”里装了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5 08:45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技术改进 - 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上行物资重量约为6.5吨 [1] - 货物装载量大是天舟九号飞行任务的重要特点,是天舟六号以来装货量最大的一次,货仓已被堆满 [3] - 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可在三个月之内应急发射到空间站 [5] - 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比最初2天和6.5小时大幅缩短时间,节省燃料并提高可靠性 [7] - 中继终端可自主捕获并跟踪天链中继卫星,实现从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实时信息双向传输 [7] 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 - 天舟九号装载两套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在建造阶段舱外服飞行验证基础上实施优化改进 [7] - 基于21次出舱活动、42人次航天员执行任务数据及地面实验验证,首次创立舱外航天服寿命评估体系 [9] - 性能指标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11] - 未来将研发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新一代"望宇"登月服,具备月球表面实时作业等功能 [11]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 随天舟九号上行一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高1.7米、宽1米、重130公斤,将安装在问天舱舱壁 [13] - 针对长期飞行导致的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问题,补充现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装备 [15] - 通过气体阻力源实现阻力调控,可进行卷腹、转体、俯卧撑等动作,锻炼深层次核心肌肉 [17][19] - 为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增强航天员姿态稳定性和运动能力控制 [21]
中国航天人用星辰写下“逐梦太空”答案 天舟系列不止“送快递”那么简单→
央视网· 2025-07-13 09:40
天舟九号发射准备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计划近日择机发射 [1][3] - 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托举下缓缓驶出总装测试厂房,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 [3][4] 天舟九号货运任务 - 将上行约6.5吨补给物资,包括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个飞行乘组所需生活物资 [4] - 携带2套全新飞天舱外服(设计寿命从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和1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5][7] - 搭载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实验等科学载荷和实验样品 [5] 空间站设备升级 - 新增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完善"太空健身房"配置,航天员每天需锻炼1-2小时对抗微重力影响 [9] - 空间站现有锻炼设备包括:天和核心舱太空跑台、问天实验舱太空自行车功量计、梦天实验舱微重力抗阻装置 [9] 天舟系列发展历程 - 天舟一号(2017年)实现中国太空运货从零到一突破,验证6大核心技术 [12] - 天舟二号(2021年)运送6.8吨物资支撑空间站建造 [14] - 天舟五号(2022年)创造2小时对接记录 [18] - 天舟六号起载货量提升500公斤,货舱扩容20% [18] - 天舟七号起发射频次优化为2年3次(原1年2次) [20] 技术突破与未来规划 - 交会对接时间从天舟一号的近2天压缩至天舟五号的2小时,最终确定3小时为最优方案 [24] - 载货能力从天舟一号6.5吨提升至7.4吨,货舱容积22.5立方米,载货比0.53 [24] - 计划2025年首飞"轻舟"货运飞船(一体化单舱构型)和可复用"昊龙"航天飞机 [26]
天舟九号将于近日择机发射,各系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央广网· 2025-07-13 00:38
天舟九号发射任务准备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完成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1] - 船箭组合体保持竖直姿态转运是为了保证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状态基本一致,减少后续操作流程,转运过程耗时2个多小时完成3公里路程 [1] - 火箭进场后已完成垂直总装、分系统测试、匹配测试、总检查测试、船箭对接、船箭接口匹配测试等工作,并完成发射区设备设施性能指标测试和特燃特气的筹备 [4]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技术参数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和补加推进剂,并将空间站废弃物带回大气层烧毁,同时支持空间站姿轨控和开展空间科学试验 [4] - 天舟九号计划上行约6.5吨重的补给物资,用于保障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在轨正常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物品 [7] - 本次任务将上行两套全新的飞天舱外服,性能指标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同时将上行一套全新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和两套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装置 [7]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火箭总长53.1米,直径3.35米,捆绑4个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 [7] - 长征七号火箭全箭使用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采用YF-100发动机和YF-115两款液氧煤油发动机 [7] - 此次发射是长征七号火箭的第十次发射,也是第八次执行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任务 [7]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采用全三维数字化手段设计的火箭,设计阶段实现三维设计和三维下厂,绝大部分生产制造依据使用三维数字模型 [7] - 三维数字设计使各系统可并行设计,三维实时协同,大幅提高效率并压缩研制周期,同时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发展出数字火箭,用于结构装配和飞行仿真等工作 [8] - 三维数字化装配可实现火箭各系统间及与发射场等大系统接口的数字模装验证,提前发现不协调项目,生产制造效率大幅提高 [8] 高精度入轨技术 - 长征七号火箭可在飞行过程中不断规划最佳飞行路径,实现高精度入轨 [9] - 天舟货运飞船需要进入的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约5400秒,长征七号可将入轨精度误差范围控制在4秒以内 [9] - 高精度入轨可减少推进剂消耗,满足货运飞船交会对接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