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云平台
搜索文档
点“数”成金!树根科技以数据驱动制造业升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7:58
公司成就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6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达成此成就的科技企业[1] - 公司使命为“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致力于为中国参与全球工业竞争提供底层能力支撑[1] - 公司服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超过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为数十个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支撑[1] 发展历程与战略演进 - 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初衷是为重工业解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效率提升的痛点[2] - 早期以三一重工的制造场景为试验田,专注于设备远程连接,业务随后从后市场服务拓展至智能制造(2017-2018年)及企业智能管理(2022年)[2] - 公司战略方向是打造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经过复杂场景验证的技术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2] 核心技术平台与能力 - 根云平台通过兼容超过1100种工业协议、连接超250万台设备、支持超5000种协议类型,旨在打破行业壁垒和信息孤岛[3] - 平台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应用,实现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的智能化,工厂内遍布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全联网机器人,每日产生超过30TB数据[4] - 工业数据中台将设计、制造与服务环节数据无缝衔接,构建实体工厂与虚拟工厂实时同步的数字孪生体系[4] 业务拓展与应用案例 - 公司服务从重工业拓展至多个行业,案例包括天津港的智能调度系统、奶牛养殖场的AI智慧管控系统,以及在汽车厂应用后实现批量报废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超7800小时[5] - 近期推出售后服务智能体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旨在解决制造业全球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和突破国外高端焊接系统的技术垄断[5] 未来方向与行业趋势 - 公司正致力于推进工业智能领域的创新探索,认为跨行业、跨领域服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5] - 公司借助海量数据资产构建“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以推动企业管理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并助力传统制造业降低成本、加速创新[6]
乘“风”破浪! 明阳智能二十年向海逐梦深蓝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7:56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树根科技) - 公司使命为“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致力于以数据驱动中国制造业升级 [1] - 公司连续6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成为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代表企业 [1] - 业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于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并优化工业设备运营 [1] - 公司最初以三一重工的制造场景为试验田,专注于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2] - 业务范围从“后市场服务”拓展至智能生产及企业智能决策,旨在打造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 - 根云平台可兼容超1100种工业协议,连接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协议类型超5000种 [3] - 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应用根云平台,实现8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的智能化,日产生数据超30TB [4][5] - 平台帮助某汽车厂批量级质量缺陷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7800小时 [5] - 公司服务领域从重工业拓展至物流、养殖等行业,实现跨行业数据应用 [5] - 2024年9月发布售后维修Agent和柔性智能产线生态平台,致力于解决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6] - 公司通过“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纳思达)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的打印机品牌,2010年发布中国首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奔图” [4][10] - 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A3激光复印机,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4] - 公司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4] - 从耗材生产转向整机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打印机业务于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 [10][11] - 芯片子公司极海微电子2024年利润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11] - 极海微电子拥有600余人研发团队,累计获1333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100项 [11] - 芯片业务从打印机耗材延伸至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11] 明阳智能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能) - 公司用20年时间参与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3][17]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位列第二,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 [13][19]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订单1.68GW,稳居全球风电企业前列 [19] - 自主研发的16.6MW“明阳天成号”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年发电量约5400万度 [15][20] - 平台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采用抗压能力115兆帕以上的混凝土浮式基础 [15][20] - 陆上风机装机价格从2022年的6200-6800元/千瓦降至2000-2500元/千瓦,海上风机降至3000元/千瓦 [14][18] - 攻克离岸100公里、水深100米的深水区作业难题,参与国内5台漂浮式示范工程中3台的研发 [8][20] - 公司从风机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打造覆盖发电、储能、用电的能源生态链 [9][21] - 在海南文昌推进百万吨级深远海绿色电氢氨醇项目,包括风电、制氢及甲醇装置 [9][21] - 与阿里巴巴在河北张家口合作绿电与算力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年发电7.97亿千瓦时 [21]
根的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1:46
树根科技 - 公司连续6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达成此成就的企业 [3] - 公司使命为“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致力于为中国参与全球工业竞争提供底层能力支撑 [3] - 根云平台已连接全球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兼容超1100种工业协议,协议类型超5000种 [3][4] - 业务发展从设备远程监控起步,逐步拓展至智能制造及企业智能管理,目标打造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4] - 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的应用中,平台连接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机器人,每日产生超30TB数据,实现9大工艺、32个场景的智能化 [5] - 公司服务已拓展至天津港、奶牛养殖、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在汽车厂应用后实现批量报废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超7800小时 [6] - 近期发布售后服务智能体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旨在解决制造业全球化服务难题和突破国外焊接系统技术封锁 [6] - 公司正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构建“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以提升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7] 纳思达 - 公司已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7] - 2010年发布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可控A3激光复印机,填补国内空白 [7][12] - 公司发展历经从耗材生产到整机制造的战略转变,打印机业务直至2018年才实现盈亏平衡,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 [9][11] - 芯片子公司极海微2024年芯片销量达6.15亿颗,同比增长26.01%,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2% [12] - 极海微已成功研发量产多款高端32位通用MCU芯片,2024年净利润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09.97% [13] - 极海微拥有600余人研发团队,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累计获1331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50项 [13] - 公司将芯片业务视为“第二个长征”,正将其技术拓展至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更广阔赛道 [12][13] 明阳智能 - 公司2024年有超1300台海上风机成功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考验,未出现设备受损 [15] - 在全球前5大风电整机厂中,中国企业占据3席,全球新增风电装机超50%来自中国 [16] - 公司稳居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第二,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订单1.68GW,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 [17] - 国内陆上风机装机价格从2022年的6200元–6500元/千瓦降至2000元–2500元/千瓦,海上风机价格降至3000元/千瓦 [16] - 公司投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MW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年发电量约5400万度 [15][18] - 公司深度参与国内已建成5台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中的3台,攻克离岸100公里、水深100米的深水区作业难题 [18] - 公司正从风机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布局包括绿电制氢、绿色甲醇在内的能源生态 [19] - 与阿里巴巴在河北张家口联合打造绿电与算力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200MW风电装机和储能系统,预计年发电7.97亿千瓦时 [19]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12
服务型制造的定义与背景 - 服务型制造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生产经营中服务要素的比重,促使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从生产、销售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具有全周期、定制化、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 [1] - 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从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延伸,形成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模式 [1] -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但面临全球价值链位势不高、绿色转型压力增大、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需以服务型制造为转型升级方向 [1] 服务型制造的优势 - 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通过在生产、销售、售后环节中嵌入服务,将利润环节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显著提高利润率,避免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 [2]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实现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贯通与全产业链运营流程优化,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 [3] - 利于营造创新生态:要求企业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多领域技术,倒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降低创新成本与门槛 [4] - 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会设计更耐用且易于维修的产品,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还可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生产服务,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 [4] 服务型制造的实践案例 - 三一重工通过"根云平台"对工程机械进行智能管理,提供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和备件供应等服务,提升客户设备利用率并降低维修成本 [2] -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趋势指引,在订单峰值期间将订单自动分配至最优产线,提升产能错峰利用率 [3] - 小米公司构建米家生态链,为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提供品牌、市场、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中小公司创新门槛 [4] 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建议 - 加强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设立专项资金等手段支持企业转型,打造示范标杆并推动产业链整体转型 [5]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与门槛 [5] -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跨制造技术、服务设计、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