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明阳天成号
icon
搜索文档
CWP 2025举办 风电行业携手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环球网· 2025-10-21 20:22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之 一。10月20日—22日,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 本届大会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全球风电领域专家、来自20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全产业链近千家企业全面展示风电全产业链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创新剧场"则继续吸引风电企业 发布最新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开启一场关于风电未来、能源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对话。 风电在绿色转型中具有巨大合作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风电装机容量正在迅速增长,成本大幅下降。陆上风电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拥 有广泛的全球供应链和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将迅速增长,深远海风电可以在向 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戴伟恩介绍,基于在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运营方面的能力,挪威建立了世界领先的海上 供应链,可以提供全面、有竞争力和高质量的服务。 绿色转型是挪威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出口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风电被确定为实现增长的关键领域。风电是 ...
142.1亿元,中国风电巨头落“子”英国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8:44
投资计划概述 - 公司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为1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42.10亿元 [1] - 资金将用于建设海上与漂浮式风电机组制造工厂 [1] - 该投资有利于公司打造一个服务于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推动公司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2] 全球化战略与运营模式 - 欧洲市场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点方向,相关战略规划已非常清晰 [2] - 公司正推进全新的全球化战略,聚焦"属地化运营",包括使用当地人才团队、深耕当地市场需求、依托当地供应链体系、联合当地科技力量 [2] - 通过与当地产业生态的深度绑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 全产业链项目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期建设先进的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 [4] - 第二期扩建生产线,加速英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4] - 第三期进一步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 [4] 技术优势与市场适配性 - 公司凭借在漂浮式风电领域的技术积累,研发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可在水深100米以上海域稳定运行,能有效抵御北海复杂海况 [4]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 [8] - 公司未来旨在构建以漂浮式技术、半直驱机型、深远海开发及场景化应用为核心的比较竞争力 [10] 英国市场机遇与政策支持 - 英国政府《2030年清洁电力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该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需达到43-50GW [4] - 公司已就该投资计划与英国政府和苏格兰政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与多家英国国家能源及金融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商业磋商 [5] - 今年9月11日,公司与英国最大电力供应商章鱼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推动英国陆上风电加速开发,开发至多6GW的本地可再生风电装机容量 [6] 行业前景与机构预测 - 根据GWEC预测,2025—203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有望累计达到126GW,对应年均新增海风装机量达到12GW以上,是2020—2024年年均装机的4倍以上 [11] - 国金证券分析,公司"两海"战略稳步推进,随着海外订单持续落地,有望在中长期贡献较为可观的业绩弹性 [10] - 国海证券分析,欧洲海风资源丰富,在"净零排放"与"能源独立"目标推动下,欧洲对海风开发意愿不断增强 [10]
明阳智能抗台风海上风机获海外关注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7:36
公司表现与产品技术 - 明阳智能生产的16种机型、超1300台海上风机成功抵御了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桦加沙”,没有出现设备受损 [1] - 公司开发的“明阳天成号”浮式平台采用双风机独特设计,叶片并排反向旋转使风速加快,发电量相比单台风机提升4.29% [2] - “明阳天成号”平台基座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四倍,可承受超过115兆帕的压力 [2] - 该平台通过单点系缆与海底连接,使结构能灵活调整方位迎风,以最小化台风负荷 [2] - 2024年9月,“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抵御了十年一遇的强台风“摩羯”,当时风速高达133公里/小时 [3] 行业趋势与发展战略 - 中国正全力开发新一代风电场,这些设施不仅能抵御热带气旋,还能利用其能量 [1] - 行业主要企业通过开发先进材料、增强气象预报能力以及升级风机控制系统等综合策略提升风机抗灾能力 [1] - 对于海上风电而言,风机具备抗台风能力尤为关键,因为台风在海上强度更大 [1] - 中国沿海地区虽每年多次遭受台风侵袭,但拥有最优质的近海风能资源,行业核心挑战在于建造能捕获台风能量的风电场 [3]
乘“风”破浪! 明阳智能二十年向海逐梦深蓝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7:56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树根科技) - 公司使命为“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致力于以数据驱动中国制造业升级 [1] - 公司连续6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成为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代表企业 [1] - 业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于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并优化工业设备运营 [1] - 公司最初以三一重工的制造场景为试验田,专注于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2] - 业务范围从“后市场服务”拓展至智能生产及企业智能决策,旨在打造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 - 根云平台可兼容超1100种工业协议,连接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协议类型超5000种 [3] - 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应用根云平台,实现8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的智能化,日产生数据超30TB [4][5] - 平台帮助某汽车厂批量级质量缺陷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7800小时 [5] - 公司服务领域从重工业拓展至物流、养殖等行业,实现跨行业数据应用 [5] - 2024年9月发布售后维修Agent和柔性智能产线生态平台,致力于解决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6] - 公司通过“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纳思达)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的打印机品牌,2010年发布中国首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奔图” [4][10] - 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A3激光复印机,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4] - 公司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4] - 从耗材生产转向整机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打印机业务于2018年实现盈亏平衡 [10][11] - 芯片子公司极海微电子2024年利润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11] - 极海微电子拥有600余人研发团队,累计获1333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100项 [11] - 芯片业务从打印机耗材延伸至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11] 明阳智能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能) - 公司用20年时间参与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3][17]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位列第二,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 [13][19]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订单1.68GW,稳居全球风电企业前列 [19] - 自主研发的16.6MW“明阳天成号”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年发电量约5400万度 [15][20] - 平台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采用抗压能力115兆帕以上的混凝土浮式基础 [15][20] - 陆上风机装机价格从2022年的6200-6800元/千瓦降至2000-2500元/千瓦,海上风机降至3000元/千瓦 [14][18] - 攻克离岸100公里、水深100米的深水区作业难题,参与国内5台漂浮式示范工程中3台的研发 [8][20] - 公司从风机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打造覆盖发电、储能、用电的能源生态链 [9][21] - 在海南文昌推进百万吨级深远海绿色电氢氨醇项目,包括风电、制氢及甲醇装置 [9][21] - 与阿里巴巴在河北张家口合作绿电与算力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年发电7.97亿千瓦时 [21]
根的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1:46
树根科技 - 公司连续6年入选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达成此成就的企业 [3] - 公司使命为“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致力于为中国参与全球工业竞争提供底层能力支撑 [3] - 根云平台已连接全球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兼容超1100种工业协议,协议类型超5000种 [3][4] - 业务发展从设备远程监控起步,逐步拓展至智能制造及企业智能管理,目标打造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4] - 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的应用中,平台连接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机器人,每日产生超30TB数据,实现9大工艺、32个场景的智能化 [5] - 公司服务已拓展至天津港、奶牛养殖、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在汽车厂应用后实现批量报废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超7800小时 [6] - 近期发布售后服务智能体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旨在解决制造业全球化服务难题和突破国外焊接系统技术封锁 [6] - 公司正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构建“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以提升管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7] 纳思达 - 公司已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通用耗材芯片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7] - 2010年发布中国第一台自主核心技术激光打印机,2024年发布首台自主可控A3激光复印机,填补国内空白 [7][12] - 公司发展历经从耗材生产到整机制造的战略转变,打印机业务直至2018年才实现盈亏平衡,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元 [9][11] - 芯片子公司极海微2024年芯片销量达6.15亿颗,同比增长26.01%,其中非打印耗材芯片销量同比大幅增长42% [12] - 极海微已成功研发量产多款高端32位通用MCU芯片,2024年净利润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09.97% [13] - 极海微拥有600余人研发团队,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累计获1331项集成电路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50项 [13] - 公司将芯片业务视为“第二个长征”,正将其技术拓展至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更广阔赛道 [12][13] 明阳智能 - 公司2024年有超1300台海上风机成功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考验,未出现设备受损 [15] - 在全球前5大风电整机厂中,中国企业占据3席,全球新增风电装机超50%来自中国 [16] - 公司稳居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第二,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订单1.68GW,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 [17] - 国内陆上风机装机价格从2022年的6200元–6500元/千瓦降至2000元–2500元/千瓦,海上风机价格降至3000元/千瓦 [16] - 公司投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16.6MW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叶轮扫风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年发电量约5400万度 [15][18] - 公司深度参与国内已建成5台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中的3台,攻克离岸100公里、水深100米的深水区作业难题 [18] - 公司正从风机制造商向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型,布局包括绿电制氢、绿色甲醇在内的能源生态 [19] - 与阿里巴巴在河北张家口联合打造绿电与算力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200MW风电装机和储能系统,预计年发电7.97亿千瓦时 [19]
直面超强台风“桦加沙”!明阳超1300台海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6 16:42
台风事件概述 - 2025年9月24日17时前后 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 该台风维持超强级别时间超过3天 巅峰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 被称为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 [1] - 明阳智能旗下超1300台海上风机直面本次台风挑战 包括广东 海南 广西等中国南海海域在运的1345台机组 [1][2] 风机抗台风表现 - 1345台明阳海上风电机组直接或间接受台风波及 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 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机组"三峡引领号"及风渔融合装备"明渔一号" 所有机组均未出现设备受损情况 [2] - 广东揭阳 汕尾及惠州区域最大风速达50m/s 该区域超400台明阳机组成功抵御冲击 [3] - 台风登陆地阳江最大风速超70m/s(相当于17级风力)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现360°自适应偏航 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 [3] - "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设计环境条件 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保障了装备及养殖鱼安全 [6] 抗台风技术积累 - 公司自2007年研制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兆瓦机组 2016年MySE3.0兆瓦海上风机经历68.5m/s极限风速考验 2021年推出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风机 2024年"明阳天成号"应对超强台风"摩羯" [7] - 基于30款机型 40次台风 100个风场测试数据 形成全耦合高精度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 优化结构性能与安全性 [11] -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通过暴风算法与机器学习预测风速变化 动态优化功率与转速 实现台风能量高效捕获 [11] 应急响应机制 - 2025年3月启动年度抗台风专项准备 台风形成后迅速召开专项会议 针对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方案 [12] - 分区域成立沿海抗台风工作小组 技术团队在登陆前48小时抵达现场核查 采用远程启停备用电源应对失电风险 [12] - 使用自主研发"先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全部海上项目工况 精准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 机舱校准等操作 [13]
直面超强台风“桦加沙”!明阳超1300台海上风机通过考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6 12:28
核心观点 - 明阳智能海上风电机组成功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考验 超1300台机组无一受损 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和风渔融合装备"明渔一号" [1][3][5] - 公司抗台风技术领先 通过创新设计使漂浮式平台极限载荷降低40% 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3][5][11] - 公司拥有18年抗台风技术积累 形成全耦合仿真分析平台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实现台风能量高效捕获 [8][9][11] 台风应对表现 - 1345台海上风电机组直面台风挑战 覆盖广东揭阳/汕尾/惠州等区域 其中400台机组经历50m/s最大风速 [1][3] - 阳江海域最大风速超70m/s(17级)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现360°自适应偏航 [3] - "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设计标准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保障装备与养殖鱼安全 [5] 技术优势 - 抗台风历史追溯至2007年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MW机组投运 2016年MySE3.0MW机组经受68.5m/s极限风速考验 [8] - 基于30款机型/40次台风/100个风场数据 形成全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 [11] -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通过暴风算法与机器学习预测风速 动态优化功率与转速设定 提升发电效益 [11] 应急预案 - 针对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专项方案 分区域成立抗台风工作小组 [13] - 采用远程启停备用电源应对线路掉电风险 智慧算法精准调转机舱转向 [14] - 通过"先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全部海上项目 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机舱校准等操作 [14]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居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1][2]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同比增长7.5%[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2]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跃居全国第一[2] - 建成集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等首创性科技成果落地[2] 海洋能源融合创新 - 全球单体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平台"伏羲一号"投放鱼苗,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运行6年[3] - 形成风、渔、旅融合新业态,延伸出"能源—养殖—冷链—文旅"发展轴线[3] -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3] 产业合作与项目签约 - 中广核新能源与深圳港集团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3]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 - 华润电力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3]
数读南部海洋经济圈:2.5万亿蓝色产业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30
南部海洋经济圈总体表现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25310.4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地区经济4.6%的增速 [1] - 近五年海洋生产总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0068.4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39.7% [1] 海洋产业结构 - 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增加值位居前三,合计占海洋产业增加值70.3% [1]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2.2% [1] - 海洋工程建筑业增速21.3%,海洋船舶工业增长21.1% [1] 广东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20022.5亿元,名义增速5.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9% [2] - 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3% [2]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6.7% [2]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215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一 [2] 广东省政策与新兴产业 - 2018年起连续7年安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近20亿元 [3] - 海洋新兴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3.7%,2024年增加值411亿元 [3] - 2025年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3] 海南省海洋经济 - 2022-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从2009.3亿元提升至2707亿元,年均增速16.1%,位居全国第一 [4] -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4.1% [4] - 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3%、67%、66.7% [4] 海南省发展规划 - 目标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40%,2030年突破6000亿元,2035年突破1万亿元 [4] - 2025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4%,在风电装备、航空维修等领域突破 [4] - 2027年目标海洋旅游接待游客量超1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2580.9亿元,同比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9% [6] - 海洋旅游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四大产业增加值1074.3亿元,增长7.1% [6]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8.6% [6] 北部湾港发展 - 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901.52万标箱,首次突破900万标箱,增长12.38% [6] - 连续8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6]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从2017年178列增长到2024年10018列,增长55倍 [7]
向海而兴!解码广东重塑海洋经济版图的三大新动能|海上新广东系列报道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正通过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与石化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三大新动能重塑海洋经济版图,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5][12][14] 海工装备制造 -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抗风能力达12级台风,静态养殖100%使用清洁能源 [18][20][21] - 全球最大江海两用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在江门下水,当地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9.7% [22][24][25] - 广州制造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吨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实现核心装备全国产化,创下主船体搭载成型仅41天的速度纪录 [30][32][34] - 广船国际实现半潜船交付量世界第一、灵便型液货船交付纪录中国第一、破冰运输船建造纪录中国第一 [41][42] - 2024年广东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99.9亿元(同比增长22.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53.2亿元(同比增长6.8%) [45][131] 海上风电与石化产业 - 阳江建成和在建海上风电项目装机13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明阳天成号"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可抗17级狂风 [51][57][4] - 珠海桂山岛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突破450万千瓦时 [59][60][61] - 全球规模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平台"伏羲一号"实现能源100%绿色自给,开创"海上风电+渔业养殖"立体用海新模式 [63][64][71] - 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全国每三台风机中有一台为"广东制造" [80][81] - 揭阳惠来港形成"风渔结合"与"石油转化"双轮驱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高端化产业链落地 [84][86][87] - 广东形成广州、惠州、湛江、茂名、揭阳五大石化基地,2024年海洋原油产量达2068.1万吨(同比增长3.5%) [92][95][133] 海洋生物医药 - 中山大学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新型抗血栓候选药物ISE,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可满足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求 [98][101][102] - 南方医科大学研发"自粘性心肌贴片"实现微创植入心脏,避免传统开胸手术创伤 [106]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从3500米深海底分离放线菌,经改造后产量提升36倍,为抗结核新药提供候选物质 [107][108] - 广东医科大学从麒麟菜中提取抗肺纤维化十六肽EZY-1,以500万元专利转让实现产业化,惠及全球超5000万肺纤维化患者 [110][111][112] - 广东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100个,2024年海洋药物及生物产业专利公开数达1211项(同比增长21.3%) [115][117][13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广东省财政连续7年安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近20亿元,支持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产业 [10][11][138] - 资金支持带动产业产值252亿元,攻克超260项关键技术,超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超20项技术国际领先 [138] -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船舶工业,支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发展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