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

搜索文档
16种食物自带胶原滤镜 吃出嘭嘭水光肌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6:46
皮肤健康与饮食 - 皮肤健康不仅依赖护肤品,饮食中胶原蛋白及相关营养素对保持皮肤紧实、光滑和弹性至关重要[1] - 年龄增长、压力及饮食质量下降会降低人体天然胶原蛋白生成能力[1] 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食物 动物源性食物 - 骨头汤富含胶原蛋白、明胶及必需氨基酸,易吸收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同时含钙、镁、磷等矿物质增强皮肤活力[2] - 多脂鱼(如鲑鱼、马鲛鱼)含欧米伽-3脂肪酸和海洋胶原蛋白,可减少炎症、提升皮肤弹性与水分[3] - 鸡蛋虽不含直接胶原蛋白,但提供脯氨酸和赖氨酸支持胶原合成,蛋黄中的维生素D和健康脂肪亦有益皮肤[4] 植物源性食物 - 柑橘类水果(橙子、柠檬)含维生素C稳定胶原分子,其抗氧化剂可防护自由基损伤[5] - 浆果(草莓、蓝莓)含维生素C及抗氧化剂,对抗氧化应激并减少炎症[6] - 绿叶蔬菜(菠菜、羽衣甘蓝)含维生素A/C/E及叶绿素,增加前胶原蛋白并防护紫外线[7] - 豆制品(豆腐、毛豆)含植物蛋白和异黄酮,改善皮肤弹性并抵御环境损伤[12] - 蘑菇(舞茸菇、香菇)提供植物性维生素D,辅助皮肤修复及胶原完整性[17] 其他关键营养素来源 - 坚果和种子(杏仁、奇亚籽)含欧米伽-3、锌及维生素E,维持皮肤水分并修复损伤[8] - 大蒜含硫元素和硫辛酸,促进胶原生成并修复纤维[9] - 番茄的番茄红素防护紫外线损伤,维生素C支持胶原合成[10] - 牛油果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C,增强皮肤保湿与抗氧化能力[11] - 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超橙子,辅助胶原稳定并改善肠道吸收[13] - 南瓜籽含β-胡萝卜素和锌,促进皮肤细胞更新[14] - 腰果富含铜和锌,维持胶原连接与弹性[15] - 彩椒(红/黄椒)维生素C含量高,β-胡萝卜素和辣椒素减少炎症[16]
为“中亚之泪”带来绿色希望——中国科学家助力破解咸海生态危机
新华社· 2025-06-15 15:41
咸海生态危机现状 -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已缩小90%以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1] - 生态危机导致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盐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联合国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2] - 干涸湖床土壤盐碱度升高,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叠加影响中亚国家生态经济 [2] 中乌合作治理措施 - 中国科研团队带来盐生植物种子(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和光伏技术,用于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 [1][2] - 已运输1.5吨盐生植物种子至塔什干,筹备共建盐生植物园 [4] - 实施"光伏+生态"项目,包括滴灌系统、光伏发电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4][7] 技术应用成效 - "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项目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同时降低成本和用水量 [7] - 光伏自动反冲洗灌溉系统与盐生植物种植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示范 [7] - 乌方提出扩大试验区面积并建立长期合作,认可中国技术实效 [7] 合作意义与前景 - 合作被视为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举措,有助于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 [8] - 联合科研项目(如节水棉田示范区)为咸海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 [2][7] - 乌方专家评价中国贡献"令人钦佩",强调绿色创新发展对区域未来的重要性 [8]
特稿丨绿色新风拂丝路——中国中亚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6-13 17:41
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引入盐生植物种子和光伏技术治理咸海生态危机,咸海面积已缩小90%以上,干涸湖床形成5万多平方公里荒漠 [2][3]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通过盐碱地治理、节水棉田示范区等项目探索咸海生态解决方案,种植盐角草、盐穗木等十余种盐生植物改善生物多样性 [3] - 中国科研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推进"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支持盐生植物灌溉系统 [3] 绿色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乌兹别克斯坦布卡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57万兆瓦时,减少碳排放44万吨,显著改善当地供电状况 [6] - 中哈共建图尔古孙水电站,年均发电量79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水电领域首个重点项目 [6] 绿色交通与新能源汽车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口中亚,占比持续增加,通关时间从20多小时缩短至10小时内 [5] -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计划在9月1日前将所有出租车更新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当地司机接受度较高 [5] 绿色科研平台 - 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与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构建可持续发展科研平台,集中调配资源并推动数据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 [7] - "中国-哈萨克斯坦时空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发"西格玛应急指挥车"及多款软硬件产品,覆盖洪水预警、生态治理、无人驾驶农机等领域 [7][8]
快来看会飞的种子,最远能飞1公里
长江日报· 2025-05-18 08:43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种子的力量:传承·创新·未来",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第21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主题活动 [5] - 共展出52种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种质资源植物的种子,吸引3000余名游客参观 [5] - 展览分为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区和重要种质资源植物展区 [5] 展品内容 - 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区展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中国特有物种,如坡垒、苏铁、大果人面子、云南金钱槭等 [5] - 重要种质资源植物展区展示野大豆、扁桃、野蕉、木油桐等作物近缘种及特色经济植物种子 [5] - 龙脑香科植物种子自带两片形似直升机螺旋桨的"翅膀",可在空气中旋转降落 [9] - 木蝴蝶种子长有薄如蝉翼的"翅膀",最远能飞行1公里 [9][12] - 其他奇异种子包括绒苞藤、坛腺棋子豆、猫尾木、马槟榔等 [20] 种子特性与价值 - 木蝴蝶种子因薄膜结构层层叠叠,别名"千张纸" [13] - 木蝴蝶的花和嫩果可食用,焯水后炒食或腌制酸菜,口感脆爽 [13] - 植物种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 展览目的 - 揭示植物种子的科学利用、经济开发与文化价值 [5] - 唤醒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