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武夷山大红袍
icon
搜索文档
蜜雪冰城“连载小说”火上热搜,小票文学又翻红
36氪· 2025-10-11 09:32
蜜雪冰城“小票连载小说”营销事件 - 蜜雪冰城通过在小票上连载原创IP故事《雪王在古代卖咖啡》引发社交平台追更潮,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1] - 品牌将小说拆分为20个章节,自9月17日至10月6日以每天更新一章的节奏随机印在小票上,消费者购买任意饮品即可随机获得一章剧情 [3][6] - 活动激发消费者为拼凑完整故事线连续一周到店消费,并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自发搭建“换章互助站”交换章节,海外网友也参与讨论 [5] 小票营销翻红的核心原因 - 小票作为消费流程中的固有环节,无需增加额外物料即可将“成本项”转变为“营销项” [9] - 小票具备强场景优势,消费者拿到手后能即时感知创意,更容易激发随手拍、随手发的传播欲望 [11] 行业小票营销的新玩法 - **互动式内容创作**:茉莉奶白与蜜雪冰城均在故事结局处设置开放提问,如“故事的结局,由你决定”,激发网友创作热情,拉满参与感 [11][12] - **小票变身收藏品**:麦当劳中国在超7100家餐厅将自助点餐机小票升级为印有专属编号的七彩“麦麦岛探索证”,强化主题活动沉浸感并注入收藏价值 [14] - **情感共鸣传递**:沪上阿姨联合脱口秀演员推出系列金句小票,CoCo都可印上《我开始爱自己》等温情诗歌,借文字力量引发年轻人情绪共鸣 [16][18] 轻量化营销的行业启示 - 小票文学成本近乎可忽略,但通过有价值、有趣味、有温度的内容能与用户深度互动,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效果 [19] - 品牌在杯子、等餐小游戏、吸管、外卖袋等与消费者接触的小环节用心设计细节,均可成为传递品牌温度的“小窗口” [21]
一叶兴百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7 10:51
核心观点 - 武夷山市通过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及体制创新推进"三茶"统筹发展 实现从生态资源到产业价值的转化 形成百亿级茶产业链并显著提升居民收入 [2][3][18] 文化赋魂 - 系统性保护古茶园和传统制茶技艺 传承创新"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6] - 以"万里茶道起点"为基底推进茶文化整体性保护 突出茶文化交流属性 推动茶文旅融合与产品创新 [6] - 建立"武夷茶天下"官方传播矩阵 通过短视频、数字藏品、书籍及品牌活动展示茶文化价值 [6] 科技赋能 - 通过"种质保护—生态种植—数字赋能—精深加工"全链条技术革新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8] - 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 收集保存大红袍等名丛 成功驯化栽培八仙等优质品种 [9] - 运用5G通信、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高效绿色种植 构建覆盖数字茶园、工厂、溯源等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 [9][12] - 政企校协同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 为产业提供长效技术支撑 [12] 产业强链 - 政策引导培育规模化茶企 2024年规上茶企达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 税收超千万元茶企突破6家 [14] - 引进茶包装、茶机械等精深加工企业 合作开发茶含片、茶化妆品等衍生品 补全产业链短板 [14] - 打造"武夷岩茶"区域品牌及"武夷山大红袍"等公共品牌 建立全流程可追溯质量管控体系 [15] - 建成全国首个"茶产业数字孪生平台"覆盖14264家茶企 2023年抽检合格率达99.6% [15] 发展成效 - 茶园面积从2005年不足10万亩扩展至2024年14.8万亩 从业人员增长超10倍 [2][3]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 较2005年1亿余元实现百倍级增长 [2][3]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516元增至27189元 茶产业收入占比达49.2% [3] 体制创新 - 建立国家公园协同联动保护机制 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 [17] - 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打破条块分割行政模式 实现跨部门政策协同 [17] - 创新"生态茶基金"和碳汇交易机制 推出"生态茶贷"等金融产品支持生态保护企业 [18]
“920就爱你”再启航:以科技文化为帆,两岸电商共赴新航道
搜狐财经· 2025-08-23 10:01
活动概览 - 第六届海峡两岸电商科技文化节于8月20日开幕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 以科技+文化+电商深度融合为核心[2] - 活动持续至12月底 为期4个多月 包含两岸达人主题直播专场和台湾青年创业者/台商代表直播间场景化消费体验[4] - 活动从最初电商购物平台发展为集场景消费/产业协作/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 战略定位 - 旨在构建数字桥梁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台湾优质商品与大陆市场高效对接并走向全球[3] - 利用直播电商在时间效率/购物体验/内容场景方面的优势 作为推荐两岸好物的最佳选择[3] - 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优质平台 超越科技电商范畴 体现文化认同[4][5] 运营成果 - 首届活动总销售额超10亿元 第二届通过5家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1亿元[3] - 第三届邀请30多位两岸青年推荐100多家台企产品 粉丝覆盖量超2300万人次[3] - 第五届首场直播观看人数达133.2万人次 累计销售额突破2336.5万元[3] 社会影响 - 五年来持续增强对台商台企及台湾青年的吸引力与凝聚力[3] - 台湾青年通过活动结合台湾创意与大陆电商模式 打造特色电商品牌[5] - 大陆电商企业为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促进两岸青年共同成长[5] 文化融合 - 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直播场景/品牌叙事与互动设计 如非遗技艺产品和诗词歌赋解读茶文化[5] - 通过商品展示两岸文化共通性 如阿里山乌龙茶与武夷山大红袍/金门高粱酒与五粮液/台湾凤梨酥与云南鲜花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