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数据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路径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13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国家数据局联合各部门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模式、新路径 [1] -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规则尚待完善,发展路径有待探索 [1] - 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部署开展"数据要素×"试点,破解行业内数据汇聚、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堵点、卡点、难点 [1] 气象数据应用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累计向130万多用户提供13PB气象数据 [2] - 气象数据支撑20余个行业和领域创新开发应用 [2] - 气象数据适用场景广、应用潜力大,与经济社会千行百业息息相关 [2] 文物数据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2] -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收审15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3.8TB [2] - 稳步推进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建设,持续扩大文物基础数据规模 [2] 资本市场数据应用 - 深圳证券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风险数据共享,为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2] - 湖南股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借助区块链推动多维数据应用,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数据要素跨行业价值 - 数据要素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模式、提升气象服务精度、激活文化遗产价值、优化中医药诊疗体系等 [3] - 数据要素在千行百业释放特有的要素价值 [3]
中国气象局:加大数据资源供给,先后开放100余种气象数据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2:08
气象数据资源供给 - 中国气象局构建了覆盖全球、区域、局地的数据产品体系,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 [1] - 累计向130万多用户提供13PB气象数据,支撑20余个行业和领域创新开发气象数据 [1] - 启动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示范计划,公开发布12种气象行业高质量数据集,14家大模型使用气象数据 [1] - 去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超过20%的获奖项目融合利用了气象数据 [1] 气象数据应用场景 -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中,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众创平台"荣获气象赛道一等奖 [2] - 中国气象局遴选两批23个"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深度融入12个行业领域 [2] - 典型案例包括重庆数字防汛、杭州城市韧性规划、四川地质灾害预警、宁波港航调度、广西蔗糖生产管理等 [2] - 重庆市沙坪坝区"数字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融合12个部门数据,提前6天预测涨水气象风险,提前1天预测洪峰过境时间及流量 [2] 气象数据安全流通与身份标识 - 中国气象局推进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托上海、广东、贵州、广西等试点省份探索众创利用、授权运营、数证管理、跨境流通 [2] - 推动"数据要素×"优秀案例中的新产品、新工具、新模式进入数据市场流通 [2] -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明确气象数据身份标识要求 [3] - 已发放气象数据身份证超过90万张,实现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监测和权益保护 [3]
央行:将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 - 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出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文件[1] - 全面实施2022-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9] - 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项目[2] 金融数据安全管理 - 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指导机构依法保障业务数据安全[9] - 实施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行业标准 落实金融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安全管理策略[10] - 推动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 明确数据共享、隐私保护、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10] 资本市场数据要素应用 - 中国证监会评选出第一批11个"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项目 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领域[17] -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等3个案例入选行业典型案例[18] - 规划证券期货行业未来三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标 推进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19] 气象数据要素开发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 累积服务130万用户并提供13PB数据[13] - 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众创平台"获2024年大赛气象赛道一等奖[12] - 构建气象数据身份标识体系 已发放标识超过90万张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14] 文物数据资源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21] - 敦煌研究院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平安石窟"管理模式 故宫博物院构建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22] - 全国7046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 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2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国家中医药局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 建设215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 -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发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浙江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31] - 开展127个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 加强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等智慧应用[24] 数据要素大赛赛题设置 - 金融服务赛道设置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等4大赛题 聚焦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26] - 文化旅游赛道以"保护-利用-共享"为核心 设置文物数字化保护等3个方向赛题[27][28] - 气象服务赛道突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等方向 鼓励融合5G-A基站、智能汽车等新型数据源[34][35]
Spire (SPI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5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GAAP收入为2390万美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220万美元,增幅10%;与2024年第一季度的3480万美元相比有所下降,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包含与太空服务客户的单笔履约义务相关的约960万美元收入 [22][23] - 2025年第一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为115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71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负79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负120万美元;第一季度成本较2024年第四季度有所改善但仍处高位 [23] - 2025年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使用1730万美元,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90万美元;截至4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6亿美元,无债务 [24]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在1800万 - 2000万美元之间,全年收入在8500万 - 9500万美元之间,其中包含出售海事业务的约1400万美元收入;预计2026年剩余业务收入较2025年增长约20% [29][30]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在1100万 - 1300万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在负650万 - 负850万美元之间;全年非GAAP运营亏损在3500万 - 4300万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在负1600万 - 负2400万美元之间 [30] - 预计2025年Spire资助的资本支出在800万 - 1000万美元之间;第二季度运营现金使用因交易成本将增加,下半年实现收支平衡或正运营现金流,年底资产负债表现金超1亿美元 [31]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每股亏损在负0.42 - 负0.49美元之间,全年在负1.51 - 负1.80美元之间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太空服务业务:通常在合同数据交付阶段确认收入,从合同签订到卫星部署需12 - 18个月,卫星发射表明接近数据交付阶段,发射与数据交付间有调试和在轨验证期;第一季度约20颗卫星发射,约一半含太空服务客户有效载荷,为下半年收入增长提供清晰指引 [25][27][28] - 数据和分析业务:第一季度发射的另一半卫星含支持数据和分析业务(包括天气数据)的有效载荷,提升天气数据质量和类型,支持当前和未来机会 [28] - 海事业务:4月完成战略出售,消除全部债务负担,资产负债表增强超1亿美元,为实现调整后EBITDA和自由现金流转正创造清晰路径 [14][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美国太空部队采购策略转变加速,4月美国政府发布行政命令推动国防采购创新,2026财年拟增加13%国防开支;公司入选太空测试实验平台计划,未来多年有望为参与公司解锁高达2.37亿美元资金 [7][8] - 国际市场:英国国防工业战略强调本地采购合作,公司凭借在苏格兰的小卫星制造和测试设施及现有政府合同,成为英国太空生态系统关键参与者;德国新政府将设立太空部,北约拟推出首个商业太空战略;美国有超200颗在轨监视卫星,欧洲少于20颗,公司在美、加、英、德有卫星制造能力,能为各国提供本地太空解决方案 [9][10][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调整:完成海事业务出售,调整组织结构和成本基础,裁员至约380人(2024年底约450人),关闭旧金山办公室,2026年年中关闭新加坡办公室,扩大博尔德和慕尼黑的制造能力 [14][18][19] - 发展方向:专注政府和商业客户的太空服务和数据业务,利用卫星发射和合同签订推动收入增长,预计2026年实现约20%收入增长;加强销售和营销投入,维护卫星网络和基础设施,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6][64][65] - 行业竞争:公司凭借技术能力、运营经验和多元化客户基础在太空和国防技术领域具有竞争力,受益于政府对商业解决方案的重视和国防预算增加 [7][8][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营环境:过去9个月公司面临财报重述、海事业务交易、领导层过渡、地缘政治紧张和经济不确定性等挑战,但业务模式展现出韧性 [15][16] - 未来前景:对下半年和2026年的收入增长充满信心,受益于政府需求增加、国防预算提高、商业伙伴关系拓展以及卫星发射带来的收入确认;预计下半年实现收支平衡或正运营现金流,逐步实现盈利目标 [34][36][20] 其他重要信息 - 卫星发射:第一季度约20颗卫星发射,约一半含太空服务客户有效载荷,另一半支持数据和分析业务 [27][28] - 关税影响:因卫星成本较低,预计关税对业务无重大影响,公司正努力降低美国发射活动相关影响 [28] - 合同付款:在合同太空前阶段收取款项用于卫星开发和建造,数据交付阶段开始确认收入 [2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2025年下半年收入增长的顺序增长率如何? - 公司预计下半年收入增长率在12% - 17%区间的中高端,即15% - 17%,将延续季度环比增长态势 [37] 问题: 能否在年底实现正调整后EBITDA,还是仅为年底运行率? - 公司目前预计接近2026年时实现收支平衡,调整后EBITDA将逐季改善,希望下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 [39] 问题: 对NOAA未来奖项的信心及能否提高奖项价值? - 管理层对NOAA业务有信心,认为政府重视购买数据以改善预测,预计NOAA预算将增加,无线电掩星数据采购量将从目前的每天3300个剖面增加到20000个 [40][41] 问题: Talos机会的最新情况? - 公司完成财报重述、出售海事业务和解决诉讼后,与泰雷兹关系良好,双方继续合作Uriallo项目,项目进展正常,但暂无更多细节 [43][44] 问题: 能否提供未来收入按业务用途或终端市场的大致细分? - 公司未提供各业务具体细分数据,称太空服务、太空侦察、气象气候和航空等领域均为重要增长领域,美国和欧洲客户占比较大 [48][49] 问题: 下半年收入增长中,已发射的20颗太空服务卫星和加拿大野火合同的贡献有多大? - 已发射卫星将开始产生收入,今年还有更多太空服务客户卫星发射计划,野火卫星合同正在实施,将为收入做出贡献;补充卫星舰队有助于提供太空侦察和气象气候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51][52] 问题: 能否提供中期利润率扩张框架,追求大型机会是否会影响EBITDA? - 公司预计下半年非GAAP运营利润率因收入增长和成本降低而扩张,但未提供中期利润率扩张框架细节,称将考虑该问题;追求大型机会已纳入公司预期,稳定的资产负债表和成本控制能力有助于把握机会 [54][56][58] 问题: 作为CEO,今年首要任务是什么? - 首要任务是完成海事业务交易,组建高管团队;确保利用市场需求,投资销售和营销,维护卫星网络和基础设施,实现盈利目标 [63][64][65] 问题: 收入指引在低端和高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收入指引的不确定性源于新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无线电频率地理定位(RFGL)需求及合同签订情况,以及NOAA无线电掩星数据采购量 [66] 问题: Uriallo项目进展和太空服务业务管道情况? - Uriallo项目完成关键设计审查阶段,正推进后续工作,预计有更多进展消息;太空服务业务管道良好,与商业和政府客户合作,项目通常从小规模开始,逐步扩大 [68][70][71] 问题: 能否量化未来一两年的业务管道,与去年相比如何? - 公司未提供业务管道具体数据,但表示市场需求良好,政府和商业客户需求均有增长,投资销售和营销将进一步扩大管道 [74][75][76] 问题: NOAA合同定价方式? - NOAA按每个无线电掩星探测收费,根据采购数量确定合同价格,公司需交付相应数量探测数据 [78] 问题: 380万美元NOAA合同9月到期后如何处理? - 合同到期后将重新谈判价格和采购数量 [82] 问题: 基于英伟达Earth 2数据的高清天气预报产品客户需求如何? - 产品发布一个月,团队正在拓展市场,商业和政府客户均有需求 [83] 问题: 2026年20%收入增长预期是否合理? - 管理层认为该预期合理 [84] 问题: NOAA无线电掩星探测数量增加时,收入增长情况如何? - 预计NOAA用于无线电掩星的预算将增加,价格将更稳定合理,探测数量增加将带来收入增长 [90][91] 问题: 今年和明年最大的增长驱动因素是什么? - 预计各业务领域均有增长,政府客户销售增长、太空侦察和无线电频率地理定位业务将是主要增长驱动因素 [93][94] 问题: 太空服务业务是否考虑垂直整合? - 公司目前专注有机增长,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暂不考虑垂直整合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