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气象局答21:高温来袭电力吃紧,气象预警“撑伞”保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00
在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正式开启迎峰度夏气象服务,组建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班,与能源电力部门建 立实时交流反馈机制,针对高温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重要天气和能源电力影响提示,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 度降低天气对能源保供的影响。截至7月23日,已经制作发布《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6期。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入汛以来(3月15日至7月22日),全国平均气温高,高温出现早、日数创新高。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8.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平均气温(16.8℃)为历史同期次高,陕西、河南、山 东、湖北、四川、新疆等6省(区)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陕西兴平(43.1℃)、湖北巴东(42.9℃)等 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在降水方面,我国雨季进程总体偏早,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局地强降水频发,全国共有 15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其中湖北咸丰(358.3毫米)等11站突破历史极值。7月以来 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 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发布会上表示,尤 其是华东、华中、新疆南部等地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出现阶 ...
“发展中国家气象水文行政官员高级研修班”“全球发展倡议下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研修班”结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2 17:13
中国气象局现承担世界气象中心、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区域培训中心等27个全球或区域中心职责,迄今已向 近40个国家提供气象装备和技术援助,通过短期培训、学位奖学金和访问学者项目等累计培训各国专业人员逾1.5 万人次。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徐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培训 处处长吴俊儒出席并致辞。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曾沁,人事司副司长石雪峰,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相华, 干部学院(国合中心)院长于玉斌、副院长吴晓鹏也出席了结业仪式。 冈比亚气象局局长拉明·麦·图雷、南非马古苏托理工大学高级讲师隆迪韦·多卡斯·姆布伊西萨作为研修班学员 员代表致辞。结业仪式由干部学院(国合中心)国际培训部主任陈金阳主持。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刘文璋)由商务部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国合中心)承办的"发 展中国家气象水文行政官员高级研修班""全球发展倡议下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研修班"联合结业仪式日前在京 举行。 "发展中国家气象水文行政官员高级研修班"结业合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学院供图 本次两期研修班既是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精心设计发起的重要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项目,也是中 ...
“量子科技+气象”赋能精准预报 气象服务从“基础支撑”向“经济引擎”跃迁
央视网· 2025-07-19 13:32
气象经济发展现状 - 我国气象经济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 [3] - 全国有1万多家企业与气象相关 [3] - 气象服务从公共服务"基础支撑"向多领域"经济引擎"跃迁 [1] 量子科技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 量子计算可使短期临近降水预测误差指标降低10% [4] - 祖冲之三号量子芯片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超级计算机60亿年才能完成的特定计算任务 [4] - 量子化改造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模型在预测精度指标上表现显著优势 [3] 量子技术提升气象监测能力 - 采用量子技术的气象雷达大幅提升监测范围 [4] - 双光子量子技术使温湿度探测高度从1.5公里突破至10公里 [4] - 单光子探测技术实现一机多能 设备重量仅为传统设备的四分之一 [4]
辽宁省地方标准累计总量达2215项
辽宁日报· 2025-07-19 09:43
标准强省战略实施进展 - 二季度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32项 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84项 累计总量达2215项 [1] - 标准发布集中在林草产业6项 污染防治5项 气象服务5项 体育事业4项 [1] - 标准覆盖现代农业 商贸流通 文旅产业等10个领域 满足地方特色需求并补充国家标准 [1] 重点标准经济效益分析 - 《联合耙压机作业技术规程》预计使作业质量合格率提升15-20个百分点 亩均增产10%-20% [1] - 该标准可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 减少土壤失墒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 工业与环保标准升级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置16类污染物指标 新增无组织排放限值及移动源监管要求 [2] - 标准涵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和非正常工况管理 助力钢铁企业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 [2] 新兴领域标准突破 -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指南》填补省级标准空白 推动农产品物流配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 - 《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防灾操作性 [2]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启幕 政产学研共话气象经济发展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4
气象经济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开幕 主题为"气象融入新经济 携手共创好未来" [1] - 博览会汇聚气象 新能源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20多个领域百余家企业 打造国家级综合性交流平台 [1] - 展区覆盖1万平方米 包含成果展示 专题研讨与产业对接活动 [2] 气象经济战略意义 - 气象经济处于全新历史起点 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 气象减灾理念需从被动救援转向主动防控 精准预报和行业协同是关键 [1] - 气象是基础性生产要素 与经济的融合创新正成为传统产业倍增器和新领域新引擎 [2] 行业应用案例 - 海南发展特色气象经济 包括热带农业精细化种植和商业航天协同 [2] - 气象数据支撑生态保护修复 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决策 [2] - 华风气象发布全球天气风险产品 为大宗商品产业链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博览会活动亮点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 联合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前沿项目落地 促进人才 技术与资本融合 [3] - 举办20余场专题研讨 涵盖人工影响天气 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热门议题 [3] 参展行业范围 - 涵盖新能源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交通旅游 健康农业 金融保险等20多个行业 [3] - 全面展示气象技术在不同行业的深度嵌入与协同创新 [3]
墨迹天气试图让AI参与气象决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0:2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从"提供天气服务"向"智能决策辅助"的战略转型,致力于将气象服务从"预报天气"提升至"决策输出" [1][7] - 公司采取to C与to B双轮驱动的策略进行转型,to C端提升功能体验如高精度气象信息和专业气象服务,to B端将气象数据商业化 [4] - 公司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多语言适配,进入能力验证阶段,计划将智能决策能力推向全球 [7] 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商业化气象服务仍属新兴市场,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3000亿元,远低于2015年欧洲的2600亿美元和美国的1600亿美元 [5] - 气象领域存在两大发展难题:数据量大但价值力度低,预报及时性和精准度之间存在发展瓶颈 [6] - AI技术能融合多元数据,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助力气象服务实现高质量服务目标 [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是早期智能手机用户的必备装机应用,2013年用户数过亿户,在天气类App市场国内领先 [3] - 公司组建企业服务团队,商业气象服务发展为新方向,典型场景包括外卖、航空、轨道交通等 [4] - 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构建气象服务平台,用AI预测技术提前预报风险点并匹配防汛方案,已与多地地铁合作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2016年起公司面临挑战,手机自带天气服务体验提升导致第三方天气App需求下降,同时面临工具类App商业痛点 [3] - 公司2019年A股上市申请失败,因存在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进行商业化变现、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 [4] - 现代产业对精准、高效、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与运营决策需求迫切,传统气象服务模式难以满足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能高效处理海量、多元、异构数据,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提高数据价值力度 [6] -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AI可以训练端到端的深度模型,直接得到高时空分辨率的预报,降低成本并提高精准度和时效性 [6] - 公司通过智慧决策能力将气象服务从标准化产品变成定制服务,实现千行千面的定制化 [7]
城市24小时 | 中部大省“出分”,湖北暂时领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9 00:14
中部六省上半年经济表现 - 湖北省上半年GDP达29642.61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净增2296.16亿元 [1] - 河南省GDP为31683.80亿元(增速5.7%)、湖南省26166.50亿元(5.6%)、江西省16719.6亿元(5.6%),均超全国平均增速5.3% [1] - 湖北"三驾马车"表现突出:社零总额13073.93亿元(+6.9%)、固定资产投资(+6.5%)、出口2927.9亿元(+38.5%),分别高出全国1.9/3.7/31.3个百分点 [1] 湖北省经济驱动因素 -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50%以上,同比增长26.8%,鄂州因花湖机场带动进出口增长273.9%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家电类零售额增长30.8%,家具类增长63.0% [2] - 交通基建投资659.1亿元,占年度目标32.96%,总量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2] 区域经济对比 - 河南与湖北GDP差距从2024年同期的3884.99亿元缩至2041.19亿元 [3] - 广东上半年GDP68725.40亿元(+4.2%),三产增加值40487.69亿元(+4.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 [4] 政策动态 - 天津支持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通过并购重组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5] - 湖北拟设省级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 [6] - 湖南出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管理规章,要求建立分类分级数据汇交机制 [7] 消费与外贸数据 - 商务部预计2024年社零总额突破50万亿元,服务消费占比达46.1% [8][10] - 五大外贸省市(粤苏浙沪鲁)进出口占全国64.1%,贡献出口增量近60% [11] 居民收入 - 全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5.3%),上海(46805元)、北京(45144元)、浙江(37813元)居前三 [12][15]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合肥启幕,三大亮点赋能“气象+”产业
新京报· 2025-07-18 22:12
气象经济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开幕 标志着气象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与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1] - 博览会系统性呈现气象经济全貌 构建"大气象赋能大经济"认知体系 涵盖政策理念、产业应用、科技成果和市场化场景 [3] - 展会突出"气象+"新业态 成为传统产业"倍增器"和新领域"新引擎" 覆盖新能源、AI、低空经济等20多个行业 [1][4] 博览会三大核心亮点 - 气象科技全产业链首秀 集结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场景落地等环节 展示数十项创新技术 含多个全球/国内首发项目 [3] - 首创一站式交易平台 整合产业链、资本链与创新链 通过投融资引入、产业对接实现精准链接 拓宽"气象+"产业边界 [3]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 联合多所科研院所搭建转化桥梁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前沿项目 推动技术资本高效融合 [4][5] 产业协同与活动安排 - 形成"气象+"共荣格局 深度嵌入交通旅游、健康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 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 [4] - 配套20余场专题研讨 覆盖人工影响天气、商业航天气象等热门方向 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开展技术交流 [5] - 同步进行产品路演、企业走访等活动 构建全链条实效性交流平台 加速气象经济规模化发展 [5]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启幕 共绘“气象+”赋能千行百业新蓝图
央视网· 2025-07-18 15:42
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1] - 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多家行业协会及基金会协办和支持 [1] - 主题为"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汇聚20余个领域近百余家企业 [1] - 覆盖1万平方米展区,通过展示、研讨和对接活动推动气象服务从"基础支撑"迈向"经济引擎" [1] 开幕式与嘉宾观点 - 开幕式吸引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共1200余人参与 [2] -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强调推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5]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提出气象减灾应从"被动救援"转向"主动防控" [5] - 海南气候治疗和康养协会会长吴岩峻分享气象资源在热带农业和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经验 [5] -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指出气象数据对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气象经济与行业融合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称气象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推动"气象+"新业态 [6] - 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25%),2025年5月新能源装机16.5亿千瓦超煤电 [6] -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发布全球天气风险产品,为大宗商品产业链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6] 展会活动与产业联动 - 博览会聚焦"链接"理念,融合应用场景、科研成果、资本资源和产业生态 [7]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联合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7] -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产业链前沿项目,促进人才、技术与资本融合 [7] - 举办20余场专题研讨,涵盖人工影响天气、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热门议题 [7] 未来展望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迎来成立十周年,未来将继续推动气象经济从"隐形引擎"发展为"显性支柱" [8]
墨迹天气给航司装“气象大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2:23
墨迹天气业务转型 - 公司推出AeroMetis航空气象系统,可将航空公司返航备降减少10%,航班正常率提升8%,综合经济效益提升10%~15% [1] - 公司B端业务增长迅猛,非广告收入占比从5%提升至20%~30%,成为新业务支柱 [1] - 公司广告收入占比从95%降至70%~80%,正推动气象服务收入超越广告收入,转型全球气象企业 [2] 航空气象服务案例 - 为西藏航空定制拉萨机场分钟级雷雨预测方案,助其返航备降率降低5% [2] - 为四川航空提供降水风险调整建议,基于十年历史数据建模提前72小时预警 [2] - 航空公司表示每分钟延误损失数以万计,急需智慧气象预警系统优化运营 [1]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多语言适配,进入能力验证阶段 [1] - 瞄准海外更高付费意愿用户,但面临AccuWeather等国际成熟竞争对手 [4] - 国际化挑战包括海外数据获取成本与合规性问题,需破解数据壁垒实现本地化 [4] 技术能力与行业挑战 - 从"预报天气"转向"决策输出",将气象数据嵌入具体场景释放价值 [1][2] - AI模型依赖高质量数据输入,实际效果需市场检验,算法精度有待验证 [2][4] - 气象服务行业存在预测精度局限,需提供递进式服务应对天气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