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管路

搜索文档
华金证券:首次覆盖凌云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7-24 18:55
公司概况 - 公司主业为汽车零部件及塑料管道的生产及销售,主导产品包括车身安全结构产品、新能源车电池产品、汽车管路系统等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37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现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3.77% [2]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43.39亿元、同比增长0.92%,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略降2.91% [2] 客户资源与订单情况 - 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客户涵盖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TSL、Stellantis、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长城、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 [3] - 塑料管道系统领域主要服务于港华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新奥燃气、首创环保、华衍水务、中国水务、北控水务等下游头部企业 [3] - 2024年累计新获订单510亿元,汽车金属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350亿元,优质客户定点占比超97% [3] - 汽车管路板块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150亿元 [3] - 成功进入小鹏汇天低空飞行项目配套体系,汽车管路在新能源储能领域新项目订单量大幅增加 [3] - 市政管道海外市场取得新突破,成功中标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油田注海水主体工程 [3] 新业务布局 - 传感器业务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完成了拉压力传感器批量样件送货和小规模产线布局,六维力传感器设计任务进行中 [4] - 与相关单位联合共同开发的流体传感器完成车规级认证和装车路试 [4] - 电池封装系统等5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均进入样件和市场推广阶段 [4] - 汽车热管理系统完成台架测试、夏季路试,成功获得北奔小批量生产订单 [4] - 新能源电池BMS及封装系统完成首台电池包系统封装和测试,初步具备系统设计、封装产线设计规划能力 [4] - 汽车流体控制系统获得上汽大通认证使用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94.77亿元、204.33亿元、214.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4.9%、4.8%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4亿元、9.24亿元、10.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2%、13.5%、11.3% [5] - 对应EPS分别为0.67元、0.76元、0.84元 [5]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8.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3.17 [5]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9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6.26 [7]
川环科技荣获2024年度“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
证券日报网· 2025-05-21 11:48
公司荣誉与投资者关系管理 - 公司入选2024年度"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名单 [1] - 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沟通体系,包括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电子邮箱及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1] - 2024年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考核A级评价 [1] 业务发展与市场拓展 - 主营业务汽车管路系统持续增长,同时加大数据服务器和储能领域液冷管路研发力度 [1] - 服务器液冷管路系统通过美国UL认证,首次获得某服务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6万套订单 [1] - 未来将保持"汽车+服务器"管路系统双赛道协同发展 [2]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22.88%,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5.15% [1] - 2024年派发中期现金分红3027.17万元,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5989.47万元,合计超过9000万元 [2] - 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达44.48%,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6.1亿元,为IPO募集净资金的2倍以上 [2] 未来发展战略 - 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服务器和储能液冷管路市场 [2] - 深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更透明、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2]
江苏南京:攀“高”逐“新”,产业强区再进阶
南京日报· 2025-05-12 08:20
六合区工业经济表现 - 六合区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7% [1][4] - 19个市重大实施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38.6%,超序时进度13.6个百分点 [6] - 156个区重大实施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29.3%,超序时进度4.3个百分点 [6]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一季度产值超3亿元,同比增长38% [1] - 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管路、轨道交通类橡胶制品及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产品,部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 - 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项目配套比亚迪、奇瑞、长城等整机厂,订单持续增长 [3] - 公司发布新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空调管总成,配套比亚迪海豹DM-i车型 [3] - 2024年目标销售收入增长25%,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在5%以上,拓展数据中心、新能源等新领域 [3] 南京大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专业生产五轴及以上联动的PCB数控钻孔机、成型机,覆盖5G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 [6] - 一季度销售额超1亿元,同比增长50% [6] - 二期近3万平方米恒温恒湿厂房进入扫尾阶段,为产能扩张提供支撑 [6] - 2024年全年销售额目标超6亿元 [6] 六合区产业政策支持 - 六合区出台《2025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行动方案》,构建"1+10+5"组织体系 [4] - 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活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4]
凌云股份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凌云股份及其子公司(雅达汽车管路、WAG、WEG、WEG 德国子公司、墨西哥公司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 - 2024 年度收入 188 亿元,同比增长 0.72%;归母净利润 6.55 亿元,同比增长 3.77%;每股收益 0.7 元,同比增长 2.9% [3]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 43.4 亿元,同比增长近 1%;归母净利润约 2.2 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2][3] - 2024 年订单总额 510 亿元,金属零部件板块 350 亿元占比 97%,汽车管路板块订单从 100 亿增至 150 亿 [3] 2. **业务板块情况** - **金属板块**:2025 年预计收入 5 亿人民币,主要客户有特斯拉、福特、通用汽车和亚普股份;特斯拉结构件和宝马 G7X 量产扩量,2024 年收入 3 亿,2025 年达 5 亿多 [2][7] - **汽车管路板块**:雅达 2025 年销售预计 3 亿人民币,部分生产线迁至墨西哥,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2][8] - **传感器项目**:进展顺利,与英仕、舍弗勒、小米等合作,产品拓展至扭矩和六维力传感器,上海人行揭榜挂帅类传感器 2025 年实现样件生产 [2][10] - **线控转向领域**:中央研究院具备研发能力,与华为等交流推广,预计 2030 年渗透率 10%,市场规模约 300 亿 [4][19][20] - **动力电池外壳领域**:布局广泛,2024 年电池壳收入约 35 亿,红旗和长安的今年量产,沈阳宝马的预计 2026 - 2027 年量产 [21] 3. **市场表现与影响因素** - **墨西哥市场**:表现略有增长,金属结构件和亚达木汽车公司增长,汇率影响减小,对公司整体效益有积极影响 [4][13] - **国内业务**:2024 年微亏损,多家亏损公司已盈利,预计 2025 年效益和利润指标提升 [14] - **欧洲市场**:新能源车销量下降影响 WAG 和 WEG 收入,WAG 一季度收入下降,WEG 一季度亏损,预计未来亏损收窄 [24][25] 4. **扭亏规划** - 目标 2026 年实现 WAG 报表扭亏,2025 年控亏目标 1,000 万欧元,欧洲汽车销量影响亏损情况 [2][10] - WEG 德国子公司 2025 年目标控制亏损在 1,000 万欧元左右 [30] 5. **客户与订单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北美特斯拉销量欠佳,收入从 2.8 - 2.9 亿降至约 2 亿,但小米、奇瑞、比亚迪、一汽红旗等客户增长弥补影响 [34][35] - 摩洛哥项目已获约 13 亿元订单,汽车管路板块每年订单收入达几千万 [36] 6. **投资与资金情况** - 摩洛哥金属板块投资额 1 亿美元,注册资本 2 - 3 亿美元;汽车管路板块注册资本 760 万欧元,资金缺口由当地进出口银行支持 [37] - 公司通过灵活调整注册资本、银行贷款和内部委贷解决资金需求,在香港建立海外投资平台 [38] 7. **分红政策** - 2024 年底分红比例 43%,加上中期特别派息总分红比例达 57%,未来分红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30%,预计变化不大 [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4 年公司在涿州总部受洪灾影响的保险理赔 1.66 亿元已全部到位 [3] 2. MVG 裁员从 1,043 人降至 720 人,计提 780 万欧元裁员费用;墨西哥公司因比索贬值汇率差约八九千万美元,合计影响利润约 1.5 亿欧元 [11] 3. 公司目前具备每班生产 3,000 台机器人能力,三班倒每年产能 1 万台,研发投入预计 5,000 万元左右,计划提升产能至 5 万台 [28] 4. 公司借助北美平台与人形机器人国外客户沟通,倾向本土化配套 [29] 5. 从墨西哥发货到北美,美国客户上门取货,关税影响小,2025 年初与客户达成由客户承担增加关税影响 [31] 6. 2025 年一季度国内材料补偿约 4,000 多万,国外补偿约 600 多万欧元,较去年减少 [33] 7. 公司基因技术热成型工艺销售收入占比 10% - 13% [34] 8. 金属板块约 120 亿元(电池壳约 35 亿,热成型及防撞系统等约 25 亿),汽车管路部分约 50 亿元,市政管道部分约 11 亿元 [39] 9. 与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机器人项目,具体分工及利润分配涉及商业机密,2025 年底前需满足工信部要求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