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蚝
搜索文档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开业,文旅助力沙井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10-03 11:22
项目概况 -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前海冰雪世界在深圳正式开业,成为当地新晋热门景点[1] - 项目坐落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是全球规模最大、纬度最低、垂直落差最大、单道最长的室内滑雪场,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室内滑雪中心”认证[3] - 滑雪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配备5条专业雪道,最大垂直落差达83米,单道最长距离463米,符合国际滑雪联合会赛事标准[3] - 场内打造4000平方米冰雪乐园,设有14项冰雪游乐项目,包括极地探险之旅、雪上卡丁车等[3] - 配套2万平方米暖区商业,引进多家华南及深圳首店滑雪生活品牌[3] 业务与运营 - 项目具备训练教学与大众娱乐双重功能,覆盖初、中、高级不同水平滑雪爱好者需求[3] - 国庆期间推出“国庆湾区冰雪嘉年华”活动,通过教练表演、趣味积分赛等低门槛互动内容推动冰雪运动大众化[6] - 商业区结合露营、市集、音乐、街舞等多元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娱乐需求[6] 战略定位与区域发展 - 前海冰雪世界是深圳加快建设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的重要举措[1] - 沙井街道将“大力发展冰雪经济”视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方式[4] - 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北接海上田园,南邻国际会展中心,西靠规划中的海洋新城,未来将融合周边优势资源联动发展[4] - 沙井正以“冰雪+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8] 行业与市场影响 - 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在大湾区落地生根[1] - 文旅产业正成为推动沙井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4] - 项目的建成开放标志着全球冰雪文旅新标杆的树立[1]
深圳:扩大深圳农业无人机、农业AI、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品牌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9-13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市印发工作措施 旨在通过“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以扩大农业科技品牌影响力并擦亮地方特色产业品牌 [1] 政策举措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持续刊发“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1] - 分类梳理一批深圳的涉农典型企业 开展深圳企业产品及技术宣传推广 [1] - 梳理深圳本土农产品、农业科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涉农产业名录 [1] - 鼓励媒体开展“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项目共建 [1] 重点发展领域 - 擦亮大鹏“旅游+”、南山荔枝、沙井蚝、远洋渔业等产业品牌 [1] - 扩大深圳农业无人机、农业AI、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品牌影响 [1]
深圳出台“媒体+”行动方案,多举并措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核心观点 - 深圳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 推动媒体与农业深度融合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出口出海 [1][2][3][4] 消费市场优势 - 依托深圳强大消费市场能力 组织采购商深入产区开展对接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 [9][30] - 支持企业参与"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 [10][30] - 聚焦中秋 国庆 春节等节庆消费热点 发展节庆经济 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深销售 [10][11][31] 企业服务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组织参加文博会 食博会等重点展会 [32] - 系统梳理深圳农业科技 无人机 AI 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 推动"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共建 [13][14][15][32] - 持续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分类梳理涉农典型企业 开展产品及技术宣传推广 [13][32] 新媒体推广 - 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 举办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打造"土特产"系列品牌 [16][17] - 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 推动抖音 快手 淘宝等平台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 [17][18][33] - 支持媒体给予流量支持和创作辅导 引导创作者围绕美食特产 文化习俗等进行宣传 [33] 科技人才支撑 - 拓展AI在农业中的应用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农业大模型等产品技术输出 [19][33] - 开设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帮助经营主体提升营销能力 [20][33] - 加强乡村经营人才培养 开展数字营销基础技能培训 [20][33] 农文旅融合 - 挖掘乡村文创资源 融合传统工艺和时尚元素 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23][34] - 建设产业强村 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打造数字营销示范村 [24][34]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发展集食宿游赏 科普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载体 [24][35] - 开发城乡旅游线路 打造山水游 海滨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4][35]
深圳再添离境退税口岸!打造离境退税标杆城市
证券时报· 2025-07-31 16:37
深圳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情况 - 深圳是全国首批实施离境退税的城市之一,已实现"海陆空"离境口岸全覆盖,7月31日新增罗湖口岸为离境退税陆路口岸,使总数达6个,显著提升旅客消费便捷性[1] - 罗湖口岸离境退税办理点窗口数量为深圳陆路口岸最多,2023年上半年该口岸出入境旅客3370万人次(同比+11.7%),占全市25.9%,客流规模居全国前列[1] 离境退税业务增长数据 - 2023年上半年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和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160%和390%,大疆、华为等国货潮品占退税业务34.5%(全国第一)[2] - 深圳现有退税商店超1000家,"即买即退"商圈12个,离境退税口岸数量与类型均为全国最全[2] - 深圳创新推出"一单一包"模式使单笔业务时长缩短50%以上,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退税款秒到账[2] 政策对消费经济的推动作用 - 离境退税成为拉动入境消费关键抓手,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多口岸枢纽条件,正加速向"消费目的地"转型[2] - 政策优化重点包括提升服务细节(如非遗产品纳入退税商品)、消费创新力展示,而非单纯追求游客数量增长[2]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圳计划推广"一单一包"至全市,优化退税云平台,引入退税代理机构竞争机制[3] - 将持续扩大退税商店规模,在境外旅客聚集区增设门店,推动红木家具、沙井蚝等本土非遗产品进入退税商品目录[3] - 将研究新增陆路口岸离境退税点,优化口岸管理机制,强化深港"双向奔赴"的消费联动效应[3]
深圳再添离境退税口岸!打造离境退税标杆城市
证券时报· 2025-07-31 16:26
深圳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 深圳成为全国首批实施离境退税城市之一,并实现"海陆空"口岸全覆盖,7月31日新增罗湖陆路口岸后总数达6个,显著提升旅客消费便利性 [1] - 罗湖口岸设置最多退税窗口,上半年出入境旅客3370万人次(同比+11.7%),占全市25.9%,客流基础庞大 [1] 离境退税业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160%,业务量同比+390%,增速显著 [2] - 大疆、华为等国货品牌占退税业务34.5%,占比全国第一 [2] - 退税商店超1000家,"即买即退"商圈12个,规模居全国前列 [2] 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全国首创"一单一包"模式,单笔业务办理时长缩短50%以上 [2] - 上线退税"云服务"平台,实现退税款"秒到账",罗湖案例显示几分钟完成流程 [2][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深圳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红利推动向"消费目的地"转型,重点提升入境游客体验 [2] - 计划推广"一单一包"模式全覆盖,优化云平台,引入退税代理竞争机制 [3][4] - 将扩大退税商店至境外旅客聚集区,新增非遗类商品如红木家具、沙井蚝等特色品类 [4] 行业影响 - 政策优化释放高质量旅游开放信号,深圳通过口岸扩容和服务创新强化消费枢纽功能 [2] - 离境退税成为深港"双向奔赴"重要抓手,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