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浓度最高的经济轴线“谋变”:沿沪宁9城加码“协同引擎”
第一财经· 2025-10-28 20:04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地位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从顶层设计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旨在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推进[1] - 该区域以全国0.3%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4%的人口,贡献全国超过10%的GDP,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3] - 2024年沿线9市GDP总量突破15.9万亿元,占全国11.8%,占长三角经济总量约48%[3] 创新联合体与产业协同 - 首批沿沪宁创新联合体正式亮相,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6] - 创新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由龙头企业或顶尖机构牵头,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并提升区域产业链安全与韧性[6] - 苏州大尺寸无银电池全链技术及装备创新联合体代表预期在2028年实现累计10亿元销售额,研发投入4000万元[7] - 扬州高端金属板材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代表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超7%[8] - 该公司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占比20%左右,预计到2030年提升至30%[8] 创新支持平台与金融配套 - 发布"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集成政策发布、资源共享、技术对接等六大核心功能[9] - 成立沿沪宁技术经理人联盟,汇聚74名技术经理人,现场开展2.3亿元的联合需求发榜[9] - 技术经理人联盟旨在提升技术、人才、市场等多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0] - 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发布"首批沿沪宁金融产品"并开展联合授信,构建三维服务生态支持科创产业[10] 城市智能与未来产业机遇 - 专家指出未来产业机遇在于通过"空间技术"和"城市智能",实现用十分之一的资源支撑城市发展[13] - "城市智能"被定义为"人工智能的皇冠",城市效率的微小提升将产生巨大经济价值[13] - 城市所产生的数据是驱动AI进阶的核心场景,发展"城市智能"是抢占未来AI产业制高点的关键[13] - 8名市长围绕产业跨区域协同展开探讨,并发布"沿沪宁协同创新三年行动倡议"[14]
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在沪启幕,镇江四企业参会共探沿沪宁科技产业协同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3:38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26日在上海普陀信泰中心举行 主题为沿沪宁城市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 [1] - 活动是响应世界城市日倡议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 [1] - 镇江市恒神股份 江苏天海 虹湾威鹏 长江三星能源4家企业代表受邀参会 [1] 协同创新平台 - 现场发布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 打造移动化协同枢纽 [3] - 平台集成政策信息发布 科创资源共享 技术供需对接 科技金融对接 科技人才交流 合作成果展示六大核心功能 [3] - 平台旨在实现创新要素一站汇聚与线上速配 为产业协同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3] 镇江产业基础 - 镇江坚持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战略 全面对标上海3+6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四群八链主导产业 [5] - 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航空航天 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5] - C919大飞机约90%的舱内饰件 50%的铝材 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 10%的零部件及通航运营等配套服务来自镇江 [5] 镇江创新资源 - 镇江拥有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等8所普通高校 [5] - 锚定876创新引领工程 连续多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 深入推进人才镇兴行动 [5] - 城市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44位 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5] 未来发展规划 - 镇江市发改委将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 共筑创新共同体 [7]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政策协同 推动产业联动 搭建人才平台 [7] - 未来将持续举办产学研合作大会等品牌活动 邀请兄弟城市交流对接 [7]
创新要素“一站汇聚”与“线上速配” 普陀区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经济地位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沿线9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2024年GDP总量突破15.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11.8%,占长三角经济总量48% [1] - 该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市科技公司集聚 [1] 创新联合体与产业协同 - 首批发布的创新联合体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由龙头企业或顶尖机构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高校院所 [2] - 普陀区推出“聚烯烃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体”,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企业,攻坚高端聚烯烃“卡脖子”技术 [2] - 南京的“长三角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创新联合体”汇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开发抗耐药感染防治创新药 [3] - 苏州的“大尺寸无银电池全链技术及装备创新联合体”联合同济大学等机构,致力于攻克大尺寸电池片高速高精度作业控制技术 [3] 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 - “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集成政策信息发布、科创资源共享、技术供需对接等六大核心功能,实现创新要素“一站汇聚” [3] - 平台试运行三个月以来,已累计征集有效需求553条,涵盖技术对接与融资等多方面,首批30个项目成功揭榜并达成合作,签约金额超过1600万元 [3] - 华东电力设计院和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平台共同承接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风光火储蓄运”一体化项目 [3] 技术转移与金融服务 - 沿沪宁技术经理人联盟首批汇聚74名技术经理人,将推动技术交流与联合攻关,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 [4] - 首届沿沪宁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吸引50余家企业、1000余人次参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达成估值800余万元的技术转让合作意向 [4] - 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正式发布“沿沪宁产业创新贷”,首期精准锚定“数智健康”产业赛道,为企业提供覆盖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全流程的定制化金融支持 [5] 区域合作倡议 - 沿沪宁八市一区及合肥、马鞍山、滁州三个协同创新观察员城市共同启动“沿沪宁协同创新三年行动倡议”,推动城市合作与产业创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