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乌鸡

搜索文档
江西新增640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1 06:25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江西省新增67个地理标志产品包括马家柚、泰和乌鸡、景德镇瓷器和庐山云雾茶等 [1] - 新增640家企业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1] - 目前江西省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1136家 [1] 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 - 江西省将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构建"政策引导+精准服务+生态培育"全链条工作体系 [1] - 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申报和使用指导工作 [1]
土特产里的“因地制宜”之道(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江西高安市上湖乡将辣椒按辣度划分为5个产品系列("牛初乳""小美好""正青春""老腊肉""满堂红"),成为当地致富明星产品[1] - 江西樟树市通过融合"夜经济"发展中医药夜市,使传统中医药产业焕发新活力[1] - 江西泰和县将乌鸡深加工为口服液等产品,品牌价值达40.6亿元[2] 产业选择方法论 - 高安市选择辣椒产业基于三大优势:沙质富硒土土壤条件、40年种植技术积累、成熟市场渠道[3] - 樟树市发展中医药产业依托1800多年药业历史底蕴和"樟帮"传统炮制技艺[3] - 产业选择需通过比较视角识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3] 产业升级路径 - 高安市引进低辣度"赣椒19号"新品种以适应全国市场[3] - 樟树市企业开发中医药眼罩、香包、酵素饮品等年轻化产品[4] - 泰和县推出乌鸡阿胶糕、乌鸡肽饮品等便捷化产品应对快节奏生活需求[5] 产业拓展策略 - 高安市辣椒产业从传统销售转向电商直播,并与北京上海高端预制菜中央厨房建立合作[6] - 樟树市通过药交会等展会平台和数字交易渠道拓展药材市场[6] - 泰和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乌鸡保种育种技术研发[6] 产业发展成效 - 三地特色产业均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被从业者形容为"甜"——既指产品口感,也喻示发展成果[7][8]
活力中国调研行|勾勒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经济日报· 2025-07-13 14:48
农业产业发展 - 江西粮食总产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1] - 高安市上湖乡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种植辣椒已有40余年,全乡种植面积上万亩,但此前因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产业大而不强 [1] - 高安富硒辣椒产业园通过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和数字辣椒共享平台提升品质与产销效率,带动9687户种植户,每亩单产提高37.5% [1][2] 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 - 高安辣椒产业推行"八统一"模式(品种、育苗、农资、种植标准、农残检测、分级包装、收购销售、品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 - 江西聚焦134个优势特色产业,创建8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4个农业产业强镇,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132个 [2] 产业链延伸与科技创新 - 泰和县围绕乌鸡打造全产业链,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合作研发品种、饲料、加工技术,产品从单一品类扩展至八大类140多种 [3] - 乌鸡小分子肽提取技术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0%,企业建立14项标准并获得近百项发明专利 [3] - 赣州于都新长征富硒产业园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机制创造500多个就业岗位,脱贫户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7万余元 [4]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2024年江西涉农主体销售收入3672.2亿元,拥有8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1147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带动376万户农户户均增收4260元 [4] - 富硒果蔬加工成糖果饮品后身价翻倍,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4]
(活力中国调研行)解码泰和乌鸡产业:全程追溯强品质 林下养殖富村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0:48
泰和乌鸡产业概况 - 泰和乌鸡拥有2200多年养殖历史,集药用、营养、观赏三大价值于一体,是泰和县的亮丽名片[1] - 2024年泰和县乌鸡养殖量突破1220万羽,其中种鸡79.2万羽,商品鸡出栏量达1036万羽,销售乌鸡蛋7200万枚[1] - 2024年泰和乌鸡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0亿元人民币,带动全县71家规模养殖企业、20家加工企业协同发展[1] 全程追溯体系 - 泰和县建立了覆盖全部生产主体的乌鸡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可查询养殖、加工、运输等全链条信息[1] - 全流程透明化运作助力泰和乌鸡成功打入盒马鲜生等高端超市,并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专供渠道[1] 林下生态养殖 - 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农户在庭院、农田、果园中散养乌鸡,形成独特系统[2] - 2020年1月"江西泰和乌鸡林下养殖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 - 在泰和乌鸡发源地汪陂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庭院、林地、果园等资源建设散养鸡舍进行乌鸡养殖[4] - 林下养殖模式成为汪陂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