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它西普(RC18)
icon
搜索文档
荣昌生物“最具争议BD案”,资深BD专家的利好解读来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4:23
荣昌生物与Vor Bio合作交易分析 交易结构与创新性 - 交易总对价达42.3亿美元(1.25亿美元首付款+认股权证+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1] - 采用"现金+深度股权绑定"模式 首付款中现金占比仅36%(4500万美元) 股权部分8000万美元[5] - 引入认股权证金融工具 使公司未来可获得额外收益和股权增值潜力[4] - 合作方Vor Bio背后有RA Capital、Forbion、Venrock等顶级医疗基金支持 构建"隐形资源网络"[1][5] 首付款争议与商业化潜力 - 市场认为1.25亿美元首付款低于预期 但交易结构差异导致直接对比不合理(康方生物AK112授权为纯现金5亿美元首付)[5] - 里程碑付款总额41.05亿美元与康方生物相当 反映风险后置趋势[5] - 跨国药企当前倾向降低首付款占比 行业背景为多家中国药企遭遇出海合作终止事件[5] 股权绑定与战略控制 - 行权后将持有Vor Bio 23%股份 成为第一大股东(原大股东RA Capital持股不足10%)[7] - 通过董事会席位和股东大会影响重大决策 实质掌握泰它西普全球开发主导权[7] - 联合战略委员会为实权机构 比传统大药企合作模式更易操控[7] Vor Bio背景与资本运作 - Vor Bio合作前裁员95% 转型为"净壳公司" 仅保留8名员工[8] - 通过私募融资(PIPE)募资1.75亿美元 投资者包括RA Capital等顶级机构[9][11] - 新任CEO Jean-Paul Kress为赛诺菲独立董事 具有生物技术公司并购专长[9] 投资机构实力 - RA Capital管理资产超90亿美元 2024年主导49起投资事件 总额56亿美元[11] - Forbion管理约50亿欧元资金 累计完成129笔投资[12] - Venrock为洛克菲勒家族风投分支 曾投资苹果、英特尔、吉利德科学等[12]
港股医药新股增发规模破纪录,资本涌入下是业绩潮还是减持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6:05
科伦博泰融资与业务动态 - 公司宣布配售591.8万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4%,配售价331.8港元,募资净额2.5亿美金(约17.96亿元),刷新今年港股生物医药新股增发规模记录 [1] - 2023年7月公司以60.6港元/股登陆港交所,募资净额12.5亿港元,成为首家将自主研发ADC药物授权给全球前十MNC的中国公司 [2] - 2022年与默沙东就9款ADC药物达成协议,潜在交易总额达118亿美元,但2023-2024年有三款临床前ADC药物被退回,同时默沙东以3750万美元首付款行使一款双抗ADC药物权利 [3] - 2024年公司完成三轮融资累计28.94亿元,包括5月配售募资5.41亿港元(约4.95亿元)、年底控股股东认购6.03亿元内资股及本次2.5亿美金配售 [4][5] - 公司2024年总营收19.33亿元中96.38%来自许可收入(18.63亿元),药物销售及研发服务收入仅6997.4万元 [3] - 现有3款商业化产品及30多款在研管线,超10款处于临床阶段,涵盖肿瘤、免疫等领域 [4] 医药行业融资趋势 - 2024年港股/A股药企再融资升温,荣昌生物募资7.96亿港元,百利天恒拟募37.64亿元,微芯生物等企业抛出9.5-18.48亿元融资计划,资金集中流向创新药研发 [6] - 中国制药研发投入2022年达326亿美元(占全球13.5%),预计2030年将达675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9.5% [6] - 5月起创新药领域BD交易密集,包括辉瑞以12.5亿首付+60.5亿总额拿下三生制药双抗,再生元以8000万首付+19.3亿里程碑款获得翰森制药GLP-1/GIP双激动剂 [1] 行业专家观点 - 医药行业从"全面冰封"进入"结构性解封",具备真正创新力的企业开始获得融资,但同质化管线仍面临困难 [2] - BD交易打破传统现金回流模式,通过license-out可在研发阶段实现资金回笼,缩短回报周期并验证创新价值 [2] - 中国创新药资产估值与临床价值存在错配,近期BD大单和临床突破驱动价值回归,但需持续优质数据支撑预期 [8] - BD交易估值需考虑研发进展、风险承担和竞争格局,早期交易价格偏低是风险回报平衡,同类靶点交易可作定价参考 [8][9] - 里程碑付款占BD交易重要部分,后期研发项目里程碑达成概率提升后,交易价格对企业估值锚定性更强 [9]
荣昌生物配售求生录:58%营收增长难掩14亿元亏损的资本困局
华夏时报· 2025-05-23 19:18
融资计划 - 公司启动H股配售计划,拟以42.44港元/股的价格配售1900万股新H股,预计净筹资约7.96亿港元 [2] - 配售股份占现有H股的10.02%,若全额认购,公司H股流通盘将扩大近一成 [2] - 配售所得净额主要用于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的核心适应症拓展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2]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激增58.54%,但归母净亏损仍高达14.68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59.17%;归母净利润亏损2.5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4] - 公司有财务记录的七个年份中,已有六个年份利润亏损 [2] - 2024年一季度销售3.30亿,二季度环比增长24.48%,三季度环比增长13.56%,四季度环比增长8.75%,2025一季度环比增长3.54%,增速明显放缓 [6] 核心产品表现 - 公司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药物有两款:泰它西普(RC18)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 [5] - 2021年泰它西普收入约4730万元,维迪西妥单抗收入约8400万元,当年公司营收同比暴增46753.31%,成为唯一盈利的完整财年 [5]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7.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83亿元增加58.54% [5] 研发投入与资金压力 - 2024年全年研发费用支出为15.4亿,2025一季度研发费用保持在3.29亿元的高位 [8]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7.62亿元,2025年一季度下滑至7.22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短期借款高达11.31亿元,长期借款为10.6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8] - 2024年3月推出25.5亿元A股定增预案未果,2024年7月将定增募资额下调至19.53亿元,但仍未落地 [9] 行业背景 -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行业特性,使得公司研发支出长期处于高位 [8]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企将迎来PD-1、ADC等药物Ⅲ期临床集中爆发期,企业需大量资金支持研发 [10] - 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不断投入资金推进管线项目,争夺市场份额 [10]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根据一般授权发行H股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4:27
除非文义另有所指外,下列词汇具有以下涵义: ■ 一、配售事项 董事会欣然宣布,本公司于2025年5月22日(开市时间前)与配售代理订立了配售协议,配售协议主要 条款内容如下: 1、配售协议 证券代码:688331 证券简称:荣昌生物 公告编号:2025-025 港股代码:09995 港股简称:榮昌生物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根据一般授权发行H股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释义 日期:2025年5月22日(开市时间前) 订约方: 2、配售股份 根据配售协议条款及条件,本公司将发行19,000,000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的新H股。配售股份约占现有 已发行H股189,581,239股的10.02%,以及本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49%。假设从本公告日期起至配 售完成期间,本公司已发行股本除配售股份外无其他变动,配售股份约占经扩大后已发行H股的 9.11%,以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37%。配售股份的面值总额为人民币19,000,000元。 3、配售 根据配售协议条款及条件,本公司 ...
8亿!荣昌生物高位折让配售,股价为何能不跌反升?
金融界· 2025-05-22 20:33
港股市场折让配售案例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频现折让配售案例 涉及老铺黄金 小米集团 贝克微等多家公司 [1] - 荣昌生物拟配售1900万股H股 净筹约7 96亿港元 [1] - 5月22日荣昌生物H股低开高走 放量收涨5 44% A股收涨2 44% [1] 荣昌生物配售详情 - 公司与摩根士丹利 华泰国际订立配售协议 拟配售不超过1900万股H股 占现有已发行H股的10 02% [2] - 配售价每股42 44港元 较5月21日收盘价折让9 51% 预计净筹7 96亿港元 [2] - 配售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的核心适应症拓展及一般企业用途 [2] 公司研发管线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拥有超过十种候选药物 七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针对二十余种适应症 [3] - 维迪西妥单抗是中国首个原创ADC药物 获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 [3] - 泰它西普是全球首款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产品 8个适应症处于商业化或后期临床试验阶段 [4] 财务表现与资金需求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9%至17 10亿元 产品销售收入增长62%至16 99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9%至5 26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27%至2 54亿元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 19亿元 资金压力仍存 [7] 市场表现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逾240% 处于阶段性高点 [8] - 5月22日A H股低开高走 表现强于市场 显示资金对配售持积极态度 [8] - 西雅图基因曾以26亿美元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获得维迪西妥单抗海外授权 [4]
荣昌生物接待181家机构调研,包括淡水泉(北京)投资、银华基金、华夏基金、浙商医药等
金融界· 2025-04-1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1日荣昌生物披露接待调研公告,3月28日至4月11日接待181家机构调研,公司采用线上电话会议与投资者沟通,介绍2024年财务概况和核心管线开发进展 [1] 2024年财务概况 - 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58.5% [1][7] - 销售费用率为55.3%,较去年下降16.3个百分点 [7] - 研发费用为1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9% [7] - 综合毛利率80.4%,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7] - 截至2024年末,在手现金及等价物约10亿元,可用贷款授信额度充足 [1][7] 2024年核心管线开发进展 RC18中国 - 重症肌无力(MG)BLA申请已受理,获CDE优先审评资格,相关数据入选美国神经病学会年会报告,治疗24周后多项评分改善显著 [1][4] - 干燥综合征(pSS)Ⅲ期已完成入组,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 [4] - IgA肾病(IgAN)Ⅲ期已完成入组,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 [4] RC18海外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准备就绪 [1][5] - 重症肌无力(MG)Ⅲ期病人持续入组中 [1][5] RC48国内 - 尿路上皮癌(UC)联合治疗一线UC的Ⅲ期已完成入组,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 [6] - 胃癌(GC)联合治疗一线GC的Ⅲ期已启动,已开始入组病人 [6] - 乳腺癌(BC)单药治疗二线BC HER2阳性伴肝转移适应症BLA已受理,获CDE优先审评资格 [8] RC48海外 - 单药治疗二线UC的关键临床试验辉瑞推进中 [9] - 联合治疗一线UC的Ⅲ期正在入组中 [9] RC88 - 联合PD - 1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II期临床已完成入组,用药及随访正常推进 [10] RC148 - 单药临床探索已观察到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 正在开展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肺癌的Ⅱ期临床 [11] - 正在开展联合ADC治疗多瘤种的Ⅰ/Ⅱ期临床 [11] RC278 - 采用新一代偶联技术及毒素的ADC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 [12] RC28 - 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Ⅲ期临床已完成入组 [13] - 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Ⅲ期已完成入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