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

搜索文档
“小计量”撬动大产业
消费日报网· 2025-07-21 10:59
计量行业政策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聚焦10个重点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解决全链条计量问题 [1] - 国家持续加强计量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全国计量行业主要企事业单位从业人数达6.3万人 [1] 计量产业发展现状 - 湖南衡阳从传统"衡器制造"向现代精密计量转型,涌现出"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2] - 衡阳钟表产业园集聚140多家上下游企业,可完成机械表100多个零部件和1000多道工序的生产 [2] - 衡阳智能计量产业拓展至智能穿戴设备精密计时器件,2024年钟表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亿元 [2] 区域计量中心建设 - 河南平顶山推进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解决产业"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痛点 [3] -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自主研发测量装置和标准样品 [3] -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拓展计量校准能力22项 [3] 计量行业未来方向 - 计量将深度融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主战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动力 [3] - 计量将发挥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4]
两部门:开展毫米波、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快讯· 2025-07-09 14:56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1] - 方案聚焦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创新和重大应用场景需求 [1] - 目标推动短板突破和实现国产替代 [1] 高端计量仪器技术研究 - 开展毫米波、太赫兹电子仪器仪表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1] - 研究重点包括在线智能测量质谱仪、高精度原子重力仪、高精度超大力值测量装置 [1] - 解决中高端产品基础工艺、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及整机核心技术指标等计量测试需求 [1] 仪器仪表产业能力提升 - 提升典型中高端仪器仪表产品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1] - 加强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能力建设 [1] - 以计量技术水平提升支撑典型仪器仪表产品技术创新 [1] -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 [1]
一眼万年,滨松技术工程师铃木健吾和量子效率仪器的20年“情缘”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核心观点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通过铃木健吾团队25年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绝对量子效率测量仪Quantaurus-QY系列,该产品已成为全球3000家实验室的行业金标准[1][14][30] - 产品开发遵循"需求驱动创新"逻辑:从学术合作原型机C9920-02(2004年)到一体化Quantaurus-QY(2011年),再到针对中国市场上转换材料需求的Quantaurus-QY PLUS(2016年)[26][24] - 技术突破关键点包括:通过多篇高影响力论文(总引用超1000次)确立绝对法测量标准,推动IUPAC制定全球测量指南[13][14] - 中国市场策略成功要素: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累计销售超200套设备,针对中国特有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17][19][24] 技术研发历程 - 2000年铃木健吾加入公司时,滨松已在光电探测器领域享有盛誉,但其选择挑战全新的光学设计领域[4] - 2004年与九州大学安达教授合作开发初代系统C9920-02,解决有机EL薄膜材料测量空白,测得90%量子效率引发学术界震动[6][7][9] - 2008-2009年连续在《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发表论文,系统性验证绝对法可靠性,引用超1000次[9][13] - 2011年推出高度集成的Quantaurus-QY,将多通道光谱仪、积分球等组件整合为单一机箱[17][26] 中国市场拓展 - 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面临认知障碍,客户对绝对法原理接受度低[17] - 实施"In China, for China"战略:建立本土应用方案库(覆盖OLED/钙钛矿/量子点等材料),优化服务体系降低总拥有成本[18] - 针对中国研究人员对上转换材料的迫切需求,2016年开发Quantaurus-QY PLUS,创新性解决近红外激发下的测量难题[23][24] - 截至采访时,中国区累计销量突破200套,成为科研机构"科研利器"[34] 产品技术演进 - 测量精度突破:初代系统C9920-02对有机EL材料测得90%量子效率,经多所大学团队验证确认[9] - 系统集成度提升:从分体式C9920-02(2004年)到一体化Quantaurus-QY(2011年),操作便捷性显著改善[17][26] - 特殊场景适配:Quantaurus-QY PLUS针对上转换材料优化光路设计,实现近红外激发下的高精度测量[24] - 新产品开发:高动态范围光谱仪OPAL-Luxe(动态范围250万:1)和microLED检测装置MINI-PL(效率提升20倍)已进入测试阶段[31] 行业影响 - 技术标准确立:推动IUPAC制定全球发光量子效率测量指南,方法被写入《Phosphor Handbook》权威教材[14][30] - 应用范围扩展:从最初有机EL材料扩展到钙钛矿、量子点、稀土荧光粉等全材料体系[19][30] - 客户覆盖广度:服务全球超3000家实验室,包括诺奖得主研究组和中国顶尖高校[14][30] - 产业赋能价值:Quantaurus系列加速了从基础研究到显示行业产业化的技术转化进程[30][34]
预算近1亿,华中科技大学采购大量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06-16 14:16
华中科技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核心观点:华中科技大学计划2025年4-9月采购25项高端科研设备,预算总额达9758万元,涵盖环保技术、光谱分析、数据中心、催化研究等领域[1][2] - 采购清单包括烟气净化系统、光谱仪集群、服务器等设备,凸显学校在碳中和、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布局[4] 环保技术设备 - 烟气深度净化子系统预算400万元,可实现粉尘/SO2/NOx协同控制,排放标准分别低于10/35/50mg/m³[4] - 烟气CO2直接富集子系统预算500万元,年捕集量100吨,效率达90%[6] - 堆叠式MEA电解槽装置预算450万元,可将CO2催化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6] 光谱分析设备 - 光谱仪一批预算569万元,包含高频率/低噪声/近红外等7类光谱仪,分辨率最高达3pm[4] - 高分辨扫描电镜预算550万元,分辨率0.7nm@15KV,配置EDS/EBSD等组件[10] 数据中心建设 - 购置45台服务器和4台存储器预算717万元,包含36台云计算服务器和9台存储服务器,配置20核CPU+512G内存[5] - 存储系统采用SAN/NAS统一架构,主存储裸容量≥1PB,电子书刊存储800TB[5] 催化研究设备 - 二氧化碳光电热催化子系统预算300万元,含气相色谱/光声光谱等6类仪器,可检测ppb级气体变化[7] - CO2热催化模块预算650万元,实现CO2加氢合成天然气/烯烃等产品,纯度>95%[8] 医疗科研设备 - 同济医院科研设备预算2240万元,含单分子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7类医疗研究设备[10] - 单细胞空间转录组试剂耗材预算198万元,空间分辨率达亚细胞级,检测≥1000个靶基因[9]
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19 15:46
浙江省产业计量体系建设 - 浙江省即将发布《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体系建设方案(2025年版)》,聚焦专用测量装备缺乏、关键参数测量方法缺失等问题,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 [1] - 浙江省计划推出10余个产业计量三年行动计划,覆盖绿色石化、磁性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安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浙江省已累计建设无人机等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4个,制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947项,具有校准测量能力7000余项 [2] - 浙江省建成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电能表实验室和民用"三表"等18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 [2] -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三年行动计划包含筹建国家/省级计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19个方面的任务 [3] 北京市计量创新进展 -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自主研发石墨烯相关测量装置和标准样品,助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石墨烯材料产业体系 [4] -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承担多项国家和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项目,拓展计量校准能力22项 [4] - 北京市高质量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汽车自动驾驶),实现自动化数据资产盘点和实时安全监测 [4] - 北京市20个案例获评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优秀案例、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之首 [4] - 北京市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等活动,共帮扶中小企业5006家,开展计量培训7852人次 [5] 安徽省产业计量发展 - 安徽省聚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三样"产业,规划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 [6] - 安徽省投入55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提升能力,正在申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4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先进测量实验室 [6] - 安徽省在全国产业计量"揭榜挂帅"活动中计量供需对接33项,位居全国第二 [7] - 安徽省各产业计量中心突破产业关键计量技术28项,研发产业专用测量设备32台/套 [8] - 安徽省梳理摸排产业计量需求661个,已解决526个,解决率79.6% [8] 内蒙古碳计量体系建设 - 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正在开展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核算法比对研究 [10] - 该中心首次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碳交易数据质量提升的NQI协同创新及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立项 [10] - 中心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6项,牵头地方标准43项、团体标准8项,发布全国首个省级《零碳产业园区计量评价规范》 [11] - 中心建成"碳达峰碳中和在线监测系统",初步实现部分行业碳排放数据的高效整合与精准监测 [11] 陕西省航空产业计量 - 中航西飞开展大尺寸部件多系统组网测量及校准技术研究,解决飞机装配过程中大部件的高精度测量问题 [14] - 研究建立了大尺寸测长标准系统、数据融合标准器组和高精度控制场等标准装置 [15] - 开发了相关测量规划系统及应用程序,实现多系统组网测量路径规划等自动化功能 [15] - 该技术成功入选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