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力电缆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 2025-10-22 16:54
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发布4项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系列标准,涵盖通用要求、流程要求、功能要求和接口要求,适用于绿电交易电力区块链平台的业务设计、建设和应用[3] - 标准将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绿色电力交易体系,为绿色电力市场规模化发展筑牢基础,推动绿色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3] - 发布3项井工煤矿智能化系列标准,涵盖设计规范、安装要求和验收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和验收[4] - 标准为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建设、验收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和指导,规范智能化建设,支撑系统常态化稳定运行[4] - 发布《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技术规范》,适用于火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设计、实施与验收,规定系统构架、配置要求等技术要求[5] - 标准为火电厂在智能化安全生产领域开展设计、实施和验收测试提供指导,以智能化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5] - 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适用于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6] - 标准指导、规范风光发电、制氢和储氢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升氢电耦合项目经济性,促进项目实质性落地[6] - 发布《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技术规范》,适用于对组织、产品、活动、个人四类对象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评价工作[7] - 标准规范绿色电力消费评价相关工作,有效衔接绿证政策,为构建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制度提供基础,推动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7] - 发布《海底电力电缆运行规程》,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海底电力电缆,规定海缆线路运维的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巡视检查等要求[8] - 标准规范海缆本体、通道及附属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提高海缆线路运行可靠性,提升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等新技术的适用性[8] 规范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 发布《中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适用于10kV公共交流配电网改造工作,规定10kV架空线路及设备、电缆线路等相关技术要求[9] - 标准指导配电网增强新型源荷接纳能力,提高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促进配电网供电电压质量提升和节能降碳,保障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9] - 发布《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技术规范》,适用于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规定系统体系架构、功能等技术要求[10] - 标准为实现充电桩(群)的负荷聚合、功率调节及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提供依据[11] - 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基本要求》,适用于井工煤矿、露天煤矿及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修编,规定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12] - 标准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指导,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科学性、规范性,助力智能化系统迭代升级[12]
Equinor (NYSE:EQNR)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10-16 21:00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Equinor (EQNR) 是一家正在从石油天然气公司向更广泛的能源公司转型的企业 [21] * 行业涉及石油天然气(特别是挪威大陆架NCS)、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海上风电)、低碳解决方案(如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电力领域 [21][36][58] 核心观点和论据 **战略与转型** * 公司战略保持稳固:始终安全、高价值、低碳 [21] * 公司目标到2030年将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50% [21] * 能源转型仍在进行中,但步伐比之前预期的要慢,因此调整了碳净强度目标 [21] * 公司正在从石油天然气公司演变为更广泛的能源公司 [21][65] **挪威大陆架活动与投资** * 公司计划将挪威大陆架的产量维持在每天120万桶直至2035年 [23] * 未来十年,公司计划每年在挪威大陆架投资60亿至70亿美元 [23] * 未来十年计划的活动包括:钻探250口勘探井、600口提高采收率的生产井、3000次干预作业、200口井的封堵以及75个海底回接项目 [24][27][42] * 钻井和井作业中80%的工作由供应商完成 [24] **项目组合** * 已获批项目:包括Bacalhau和Johan Castberg等三个主要绿地开发项目已启动,Haja和Rosebank项目正在执行中,还有大量海底回接和电气化大型棕地项目 [34][35] * 未获批项目:包括低碳机会(如蓝氢、CCS,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政治支持)和电气化项目(需要支持以降低二氧化碳足迹,目标是将排放量较基线减少45%) [37][38] * 特定项目更新:Wisting项目仍在进行,目标在今秋进行概念选择;加拿大Bay Du Nord项目已选择合作伙伴 [40][41] **成本与竞争力挑战** * 成本水平不可持续,需要打破成本曲线,特别是对于边际项目(如小型海底回接) [44][68] * 自2019年以来,海底和海上安装成本上涨了90%,受材料成本、通货膨胀、利率、工资以及生产率和高活动水平影响 [69][70] * 解决方案包括:简化技术要求和规范、标准化、再利用、提高生产率以及内部效率 [45][46][71][72] **可再生能源** * 目前正在同时建设三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Empire Wind, Baltic two and three, Dogger Bank),完成后可为约800万户家庭提供绿色电力 [51][55] * 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安全表现不够好,事故和未遂事件发生率大约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两倍,需要改进 [52][53] * 可再生能源的平准化能源成本目前高于基础电价,需要政府差价合约或支持机制 [58] * 公司正在采取更综合的电力方法,将所有电力资产和团队整合到新的电力领域,以应对能源消耗增长和间歇性挑战 [58][59] **合作与安全** * 安全是首要任务,公司推行"I'm Safety"路线图,其四大支柱是:主动的领导力和文化、安全与设计、从正常工作和事件中学习、合作与伙伴关系 [6][7][8][9][10] * 公司相信供应商主导的安全工作,并与供应商积极合作以管理和改进安全措施 [11] * 合作对于解锁未来机会至关重要,需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当局共同努力 [71][74][7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提及2024年9月在Mongstad炼油厂发生的一起供应商员工死亡的悲剧事故,强调安全警钟长鸣 [15][16][19] * 项目安全绩效:过去12个月,平均每天有27,000名员工为公司项目工作,发生了9起损失工时事故,这是项目有史以来最好的安全结果,但严重事件仍然存在 [31][32] * 供应商沟通建议:潜在供应商可通过公司供应商门户网站或通过与公司主要供应商合作来接触公司 [94][98] * 技术创新例子:在Johan Sverdrup三期项目中,使用人工智能优化海底模板布局,节省了约1.5亿美元 [91] * 数字化与简化:探索3D打印、人工智能、数字化工具以及文档重用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83][85][104][107]
Prysmian wins 460 mln euros power cable deal connecting Italy to Tunisia
Reuters· 2025-09-26 19:43
公司业务动态 - 意大利电缆制造商Prysmian获得一份海底电力电缆建设合同 [1] - 该合同涉及建设一条连接意大利与突尼斯的互联电缆 [1]
研判2025!中国海底电缆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领航、需求破浪,海底电缆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8 09:0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底电缆行业作为跨海域电力联网与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 涵盖通信与电力两大核心类型 在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下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从2024年230亿元增至2030年700亿元 呈现高端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 同时国内竞争格局高度集中 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并加速全球拓展[1][12][13][1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 铺设于海底 用于传输电力或通信信号的线缆系统 被誉为水下生命线和信息高速公路[2] - 主要分为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两大类 前者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 承载全球绝大多数国际数据流量 后者使用绝缘保护的导体传输电能 可细分为交流电缆和直流电缆 用于海上风电和跨海电网互联[3] 政策环境 - 中国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为引领 结合系列政策组合拳 从能源结构转型 海洋经济升级和未来产业布局三大战略维度构建立体化支持体系 明确将深远海风电开发 跨海能源通道互联和海洋物联网基础设施共建作为核心抓手 为行业注入全方位政策动能[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衔接 上游以铜杆 铝杆 聚乙烯等原材料供应为核心 中游聚焦电缆制造与集成 由中天 亨通 东方电缆等头部企业主导 下游包括安装运维及应用市场 涉及国家电网和海上风电投资方等终端用户[8] -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带动高压直流海缆需求激增 成为核心增长点[8] 市场需求驱动 - 海上风电是核心驱动力 2020-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从900万千瓦跃升至4127万千瓦 年复合增长率达46.33% 2025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容量249万千瓦 累计并网规模4420万千瓦 同比增长15.8% 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7.7%[10] - 2025年30GW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催生超8000公里动态海缆需求 其中66kV及以上高压柔性直流电缆占比有望达65%[12] - 海洋能开发为重点需求市场 截至2024年底总装机容量突破1.2万千瓦 位列全球第四 2030年目标装机规模40万千瓦[11] - 深远海项目推动单GW海缆价值量翻倍至30亿元以上[1][1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约230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2030年跃升至700亿元量级[1][12] - 新兴场景如深海矿产开发 海底数据中心互联和海上能源岛持续拓展市场边界[1][12] 技术发展现状 - 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形成涵盖交流 直流及柔性直流等多种技术的完整体系 电压等级覆盖220kV至500kV 单根无接头长度突破90公里[12] - 成功应用于海南联网 舟山柔直 江苏如东海上风电等重大工程 国产海缆在全球电压等级 输送容量和应用规模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2] 竞争格局 - 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 第一梯队由东方电缆 中天科技 亨通光电主导 三者合计市占率达87%[13] - 第二梯队包括汉缆股份和宝胜股份 合计市占率约11% 第三梯队为新进入者 市场份额不足2%[13] - 国际巨头如普睿司曼 耐克森主导全球高端市场 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 非洲等新兴市场加速渗透[13] 重点企业动态 - 东方电缆具备500kV交流海缆与±535kV直流海缆研发与量产能力 截至2025年8月12日在手订单总额约196亿元 其中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板块达110亿元 同比增长273%[15] - 南方电网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中 中天科技与东方电缆分别以约9.06亿元和8.99亿元中标 该项目创新性敷设单回±500千伏直流海底电缆[13]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端加速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突破 动态海缆 柔性直流输电及AI运维系统支撑深远海风电开发 可降解材料与低碳工艺满足全球碳中和需求[16] - 市场端形成国内深耕加全球拓展双轮驱动 深远海风电与跨国光缆主导国内增长 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通过本地化布局贡献超30%海外收入 海底数据中心互联等场景开辟千亿级增量空间[17] - 生态端构建材料-设备-运维全链条协同 国产化率提升与标准输出强化供应链韧性 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推动毛利率提升 目标全球市场份额从25%提升至4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