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制氢

搜索文档
重庆:拟适度超前规划加氢站 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4:49
重庆市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 - 核心观点:重庆市发布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适度超前规划加氢站,系统推进储运设施建设布局,就近利用工业副产氢,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建立与需求分布相适应的加氢站整体布局 [1] 规划思路 -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重点突出"的思路规划加氢站 [1] - 秉持"依法依规、高效集约"原则,支持依托现有加油(气)站及综合供能服务站场地改扩建加氢站 [1] 技术发展 - 强化核心技术攻坚,聚焦制加一体站、高压储运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 [1] 氢能来源 - 就近利用工业副产氢 [1] - 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1]
势银研究 | 电价占LCOH 70%,“ALK+PEM“组合制氢成本有望逼近灰氢
势银能链· 2025-08-08 11:02
氢能产业政策与定位 - 氢能被列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3] - 氢气平准化成本(LCOH)是国际通用的绿氢经济性评价指标 LCOH数值越低代表竞争力越强 [3] 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 - ALK制氢与PEM制氢是当前两大主流技术 部分项目采用ALK+PEM联合制氢方式应对风光波动性 [3] - 50MW绿氢项目模型配置20%PEM电解槽(10MW)时LCOH为28元/kg 纯ALK系统LCOH可降至26.57元/kg [3][5] - PEM系统成本高的主因:设备价格高且寿命仅10年(需全系统更换) 增加投资和维护成本 [5] 制氢成本结构分析 - 制氢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运行成本占比79% 其中电费占运行成本的70% [7] - 电价对LCOH影响最大 当风光电价降至0.1元/kWh时 绿氢成本可接近灰氢15元/kg水平 [7] - 设备电耗是第二关键因素 当前ALK/PEM电耗分别为5.0-5.5kWh/Nm³和4.8-5.3kWh/Nm³ [9] 技术发展趋势 - 国际能源署目标:电解水制氢电耗降至4kWh/Nm³以下时 LCOH有望降至25元/kg [9] - ALK与PEM制氢系统总电耗已显著下降 技术迭代持续推动成本优化 [9] 企业动态 - 涉及氢能领域的企业包括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等 [12]
两部氢能领域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7-22 10:48
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牵头,联合30余家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校历时一年编撰完成,系统梳理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路线、核心装备及国内外发展水平,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 [1] - 报告预测了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冶金领域的发展趋势 [1] - 报告提出五项建议: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并强化全球知识产权布局、建立技术攻关长效机制并加强跨领域联合攻关、推进绿色氢基能源认证并提升全产业链绿色价值、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并提高国际产业链分工主导权、加强先进技术示范引领并推动试点项目落地 [1] 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报告 - 《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报告2024》聚焦"绿氢"产业化难题,提出四项政策建议:构建全国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财税激励措施、推动区域管理机制创新等 [2] - 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福建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氢能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氢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绿氢是建设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重要支撑 [2] 氢能公众传播倡议 -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发起《关于推动开展氢能公众传播的联合倡议》,呼吁各界共同打造权威易懂的科普矩阵,构建全场景信息触达网络、多方联动的传播生态,加强氢能知识的传播 [2] - 倡议书强调需通过跨界合作消除信息壁垒,助力氢能成为绿色转型的"新引擎" [2]
绿色甲醇“中国方案”首期交付 上海电气引领规模化新篇章
环球网· 2025-07-15 16:48
绿色甲醇行业概述 - 绿色甲醇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长时储能的重要载体 可作为载氢体解决氢能储运难题 并作为可再生油品燃料替代石油 [1] - 全球绿色甲醇产能接近50万吨/年 中国规划产能已超1000万吨 但现有技术路线难以实现大规模连续稳定生产 [3] - 绿色甲醇是国际海运业脱碳主要燃料之一 预计2050年全球需求达5亿吨 其中绿色甲醇需求超3亿吨 [8]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技术突破 - 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系统 单炉生物质处理量达300吨/天 具备低焦油低甲烷特点 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国际先进水平 [5] - 首次实现风电制氢与生物质气化耦合大规模生产绿色甲醇 解决新能源电力时空分布问题 形成"绿电-制氢-甲醇"全产业链闭环 [5][6] - 采用绿电耦合制氢 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净化 富CO2合成气合成甲醇等前沿技术 实现生物质能与风能高效协同利用 [6] 洮南项目运营规划 - 项目包含三部分 首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化工项目 配套67.2兆瓦风电 以及生物质收储加工 生物质储存量已超5万吨 [8] - 2025年将产出首桶绿色甲醇 通过陆海联运运抵洋山港加注 完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 [8] - 已获得生物质收储至绿色甲醇生产全流程ISCC EU认证 为国内首个取得该认证的供应商 [9] 商业合作与市场前景 - 与法国达飞集团 上港集团签署协议 将提供绿色甲醇中长期供应 形成"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10] - 首期5万吨项目验证经济性后 计划推进20万吨后续项目 未来绿色甲醇将作为航运燃料长期稳定发展 [9] - 公司已规划电解水制氢 绿氨 可持续航空燃料等系列应用 绿色甲醇还可作为绿色化工基础原料 [10]
全球首发!350Wh/Kg固态圆柱电池量产在即
DT新材料· 2025-07-08 23:32
天鹏电源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公司全球首发可量产350Wh/Kg固态圆柱电池 应用于具身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 e-Bike等领域 [1] - 采用NCMA Ni93超高镍三元正极和低膨胀硅碳负极 实现6100mAh标称容量 1C/3C充放电能力 [2][3] - 21700-60HES电芯能量密度达350Wh/Kg 常温循环寿命≥800次 工作温度范围-10℃至65℃ [3] - 已完成国外头部客户安全验证 量产验证预计2024年底完成 将从中试线转向全球市场 [4] - 计划2027年量产500Wh/kg以上全固态电池 采用硫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 [5] 天鹏电源产能布局 - 母公司为蔚蓝锂芯 专注圆柱电池研发生产 覆盖NCM NCA LFP技术体系 [6] - 国内3大基地位于江苏张家港(2处)和淮安 马来西亚基地投资2 8亿美元 规划年产能10GWh [6] - 马来西亚基地一期产能4亿支/年 18650 21700电芯稳定供货 将投产5 8Ah 6 5Ah高端型号 [6] 2025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 论坛概况 - 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探讨关键部材创新 绿氢项目应用趋势 7月10-11日在苏州举办 [10] - 设置PEM制氢技术研讨(邀请制) 供需对接 博世智能制造工厂参观等同期活动 [22][25] 技术亮点 - 清华大学展示4A/cm²高电密PEM电解水技术 膜电极性能达美国DOE2026目标 [30][34][58] - 深圳清华研究院突破电解海水制氢技术 开发兆瓦级系统并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发明一等奖 [35][37] - 中能建氢能探索风光氢氨醇一体化 实施松原氢能产业园等示范项目 [40][41] - 国氢科技推出"氢涌智氢岛"方案 实现ALK/PEM电解槽关键材料全自主化 [50] - 派瑞氢能展示碱性电解槽技术 参与国家863课题 获中船集团科技进步奖 [66][68] 材料创新 - Syensqo推出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 覆盖制氢 储氢 用氢全产业链材料解决方案 [51][55] - 元泰能材开发电解水制氢膜技术 实现23项软件著作权和9项发明专利 [79][80] - 赢创推出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 助力AEM电解槽降本增效 [85][87] - 合肥工业大学研发AEMemr®系列膜 解决阴离子交换膜耐久性瓶颈 [89][90]
国轩高科,增长79%
DT新材料· 2025-07-06 23:39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分析 - 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401.3GWh,同比增长38.5% [1][3] - 宁德时代以152.7GWh装车量保持全球第一,市占率38%,同比增长41% [3] - 比亚迪装车量70GWh排名第二,同比增长57%,市占率提升至17% [3] - 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合计市占率17.4%,同比下降4.5% [2] - 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表现突出,分别增长79%和110% [3]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论坛概况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江苏苏州举办,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4] - 主办单位为DT新能源,协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等 [5] - 特色活动包括PEM制氢技术研讨与对接会、供需对接和博世智能制造参观 [14][15][17] 技术主题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将探讨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 [21][23][24]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邝允教授将分享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 [25][27] - 中能建氢能源王潇羽将分析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实践与趋势 [28][30] - 双良节能王法根将介绍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研究 [35][37]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将讲解高性能低成本PEM电解水技术及发展 [46][48] 材料创新 - Syensqo胡君将介绍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在绿氢行业中的应用 [41][43][44]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将探讨碱性电解制氢新型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63][66] - 元泰能材李洋洋将分享电解水制氢膜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67][69] - 赢创工业顾忠民将分析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助力绿氢生产 [74][76] 系统集成 - 国氢科技张伟佳将介绍"氢涌智氢岛"推动绿氢全场景规模化发展 [38][40] - 派瑞氢能李海鹏将分析绿氢行业水电解制氢装备与技术 [57][59] - 特嗨氢能孙辉将探讨基于测试数据的氢能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提升 [60][62][63] 新兴技术 - 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将探索AEM耐久性提升的边界与潜力 [78][80][81]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将分享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进展与挑战 [82][84] - 浙江大学单冰将介绍新型阴离子交换膜用于工业电解水制氢 [85][87][88] - 华中科技大学肖军武将探讨从催化剂设计到膜电极结构调控 [89][90]
电解水制氢的10大热点话题知多少?2025(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06 23:39
论坛概况 - 2025年7月10日-11日在江苏苏州举行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1] - 7月9日特设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邀请制) [1] - 主办单位为DT新能源 协办单位为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 支持单位为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 [3] 核心话题 - 探讨PEM设备高低电密竞争关系及高性能产品落地路径 [2] - 分析PEM快速降本路线(除提高电密外) [2] - 研究高电密PEM产品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措施 [2] - 讨论高电密趋势下降低催化剂负载与减少脱落的平衡方案 [2] - 优化电解槽内部流道和气体扩散层设计 [2] - 复合膜全氟磺酸树脂选择标准 [2] - 百微米以下质子交换膜增强材料选型与设计 [2] - 高压环境下高性能隔膜安全性保障技术 [2] - 新技术与现有产线融合及成本控制策略 [2] - 无标准情况下高性能产品测试标准界定方法 [2] 论坛日程 7月10日主题一 - 杨福源教授分享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 [11] - 邝允副主任介绍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 [11] - 中能建氢能源探讨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实践 [11] - 东北电力设计院分享绿色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经验 [11] - 双良节能分析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 [11] 7月10日主题二 - Syensqo公司展示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在绿氢中的应用 [11] - 张波教授讲解高性能低成本PEM电解水技术 [11] - 嘉庚实验室研究员汇报PEM电解水产业应用进展 [11] - 博世团队阐述电解槽测试技术对系统可靠性的赋能作用 [11] - 国家电投集团提出"氢涌智氢岛"全场景发展方案 [12] - 派瑞氢能分析绿氢行业水电解装备技术 [12] - 特嗨氢能探讨基于测试数据的安全性提升实践 [12] - 北京化工大学分享碱性电解新型电极材料产业化挑战 [12] - 元泰能材介绍电解水制氢膜技术创新应用 [12] 7月11日主题三 - 深圳理工大学研究碱性电解水制氢离子膜稳定性问题 [12] - 赢创公司展示阴离子交换膜对低成本高效生产的助力 [12] - 合肥工业大学探索AEM耐久性提升边界 [12] - 仙湖实验室汇报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挑战 [12] 同期活动 - 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参观(需审核) [8] - 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 [8] - 科技成果展示与资源对接 [8]
快报名!参观世界巨头博世BMG | 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
DT新材料· 2025-07-05 00:09
论坛概述 - 2025年7月10-11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2] - 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关键部材及系统工艺创新、绿氢项目应用趋势 [2] - 邀请行业顶级专家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交流 [2] 技术主题 - 主题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 主题二:碱性/PEM制氢关键部材及系统的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22] - 主题三:AEM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技术进展及趋势 [22] 同期活动 - 7月9日举行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邀请制) [22] - 7月11日下午组织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需审核) [3][22] - 同期举办创新产品与技术展览、科技成果展示及资源对接活动 [22] 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BMG-CN)成立于2004年,覆盖苏州和长沙 [4] - 全球累计交付超4000个装配及测试系统项目,提供符合欧美标准的非标设备 [4] - 在氢能领域布局制氢端至燃料电池全链条,提供定制化智能设备(如PEM/AEM电解槽测试台、制氢系统等) [5][6][8][10][12]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DT新能源 [17] - 协办单位: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 [17] - 支持单位: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 [17] - 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7]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样件下线
DT新材料· 2025-07-05 00:09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新型固态电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规划5GWh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和高集成自动化生产线 [2] - 生产工艺革新:将传统锂电池11道工序精简至5步,采用正负极干法制造技术,固定投入降低30%,能耗节省20% [3] - 产线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可无缝切换三元、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多种电池产品生产 [3] 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核心议题 - 聚焦ALK/PEM/AEM三大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探讨关键部材创新与系统集成 [6] - 设置PEM制氢闭门研讨会,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管、学术带头人进行技术对接 [16] - 组织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展示电解槽测试平台及生产解决方案 [18] 电解水制氢技术创新 - PEM电解槽技术突破:清华大学团队开发4A/cm²高电密制氢技术,膜电极性能达美国DOE 2026目标 [23][51] - 碱性电解槽降本路径:双良节能聚焦电极材料与槽体结构优化,派瑞氢能推出2000mm大尺寸电极 [40][69] - AEM技术产业化进展:聚石氢友实现阴离子交换膜量产,合肥工业大学突破5000小时耐久性测试 [81][83] 绿氢系统集成应用 - 中能建氢能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在松原、通辽等地实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 [33] - 国氢科技"氢涌智氢岛"解决方案已在可再生能源制加氢一体化项目中完成验证 [43] - 中电工程东北院开发绿色氢氨醇油联产技术,实现化工与能源跨领域耦合 [36][37] 关键材料研发突破 - 质子交换膜:Syensqo推出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复旦大学团队开发超薄增强型复合膜 [48][52] - 催化剂技术:北京化工大学研制镍基复合电极,活性提升3倍;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非贵金属析氧催化剂 [69][90] - 膜电极组件:嘉庚创新实验室实现500标方PEM电解槽国产化,深圳氢致能源突破海水制氢电极腐蚀难题 [54][30]
负债超30000亿!工信部, 光伏再发声
DT新材料· 2025-07-03 21:38
光伏行业负债情况 - 光伏行业总负债规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8.36%,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3.24%,同比增长2.65个百分点 [2] - 光伏企业负债排行榜显示三峡能源以2533.58亿元总负债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2.41% [3] - 通威股份总负债1510.37亿元,同比增长41.78%,增速最快 [3] - 阳光电源总负债787.66亿元,同比增长47.88%,增速排名第二 [3] - 立新能源总负债127.77亿元,同比增长83.63%,增速最高 [4] - 光伏行业资产负债率排行榜显示*ST嘉寓(退市)以324.97%的负债率居首 [7] - 亿晶光电资产负债率达92.81%,同比增长20.55个百分点 [7] - 爱旭股份资产负债率85.97%,同比增长11.08个百分点 [7] 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江苏苏州举办,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 [11] - 论坛将探讨制氢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关键部材及系统工艺创新、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 [11] - 同期活动包括PEM制氢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研讨与对接会、供需对接和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 [21][22][24] - 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将分享4A/cm²以上高电密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探索 [27][29][30]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邝允教授将介绍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 [31][33] - 中能建氢能源王潇羽将分析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实践与趋势 [34][36] - 双良节能王法根将探讨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研究 [41][43] - 复旦大学张波教授将讲解高性能低成本PEM电解水技术及发展 [52][54] - 北京化工大学唐阳教授将分享碱性体系电解制氢新型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72] - 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光福将探讨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进展与挑战 [88][90] 制氢技术发展 -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因高电流密度、快速启停响应等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技术 [58] - 电解水制氢技术正朝着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需突破材料瓶颈和工程化挑战 [30][54] - 海水制氢技术已实现千瓦级到兆瓦级系统研发,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3] -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成为氢能应用重要方向,多个示范项目正在推进 [34][36][39] - 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技术接近商业化,但耐久性和成本仍需提升 [87] - 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是AEM电解水技术突破关键,多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 [86][9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