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用钢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齐头并进!钢铁行业力稳基本盘
搜狐财经· 2025-10-18 14:45
政策目标与行业展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未来两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 - 方案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目标是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3] - 行业信心充足,支撑因素包括供需关系优化(供应端压减规模大于需求下降)、原料成本下降(铁矿石价格同比下降)以及“两新”政策带来的1400万吨以上粗钢增量需求 [3] 增长内涵与驱动因素 - 本轮“稳增长”更侧重“效益平稳与回升”,核心体现在工业增加值的提升上,其中利润增长是核心驱动,而非单纯的销售规模扩张 [4] - 实现路径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并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4] - 2024年国内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国内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4%以上 [6] 产业结构优化 - 2024年成为钢铁品种结构的转折年,中厚宽钢带产量突破2亿吨,首次超过钢筋(产量跌破2亿吨) [5] - 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占比首次实现“五五开”,此变化由房地产行业调整与工业升级共同推动,趋势不可逆转 [5] - 相较于峰值时期,国内钢铁需求已减少1.6亿吨,未来中国粗钢产量将逐步回落,预计2030年降至8.8亿吨,2035年为8.2亿吨,这是结构优化的结果 [6] 技术进步与创新 - 中国钢铁已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全球首发钢铁产品排名前五的企业累计发布153种新品 [7] - 技术突破依靠自主研发,例如太钢集团的笔尖钢从立项到研发落地仅用数月 [7] - 部分高端钢材仍需进口主要出于性价比和市场规律考量,并非技术能力问题 [7] 绿色发展与环保投入 - 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显著,环保排放水平已居全球之首,标准要求严于其他国家 [8] - 超低排放改造投入巨大,吨钢投入达474元,改造后吨钢运行成本达218元,形成了“环保促发展、发展反哺环保”的良性循环 [8] - 目标在2025年底前完成80%以上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看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8] 企业转型案例与成效 - 沙钢提前10年布局板材生产,2024年以来螺纹钢产量相比高点下降90%,成功转向电工钢、海洋工程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10] - 华菱钢铁上半年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开发75个新产品,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上半年毛利率为9.85% [10] - 南钢股份上半年先进钢铁材料销量增至133.72万吨,占总销量29.77%,毛利率达20.26%,同比增加2.32个百分点 [11] - 宝钢股份积极拥抱AI,2025年上半年新增AI场景落地超150个,关键工序AI覆盖率突破85%,工序优化累计降本超2.3亿元 [11]
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齐头并进 钢铁行业力稳基本盘
证券时报· 2025-10-18 03:21
政策目标与行业展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未来两年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 - 方案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目标是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2] - 行业专家对实现增长目标信心充足,支撑因素包括供需关系优化、原料成本下降以及“两新”政策带来的1400万吨以上粗钢增量需求 [2] 增长内涵与驱动因素 - 本轮“稳增长”更侧重“效益平稳与回升”,核心驱动是工业增加值中的利润增长,而非销售规模扩张 [3] - 实现目标需深化供给侧改革避免无序竞争,并扩大有效需求,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3] - 2025年钢铁消费需求虽下降,但供应端压减规模更大,且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为盈利释放空间 [2] 产业结构调整 - 2024年成为钢铁品种结构转折年,中厚宽钢带产量突破2亿吨,首次超过钢筋(产量跌破2亿吨) [4] - 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占比首次实现“五五开”,此趋势由房地产调整与工业升级共同推动,不可逆转 [4] - 传统建筑用钢集中地区如河北、山东、江苏正逐步退出螺纹钢产线,转向新建板材等工业用钢材生产线 [4] 供需与产能现状 - 受房地产建设下降影响,国内钢铁需求较峰值时期已减少1.6亿吨 [4]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国内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4%以上 [4] - 预计未来10年钢铁总需求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持续大幅下降,但普通钢材需求占比下降是长期趋势 [5][6] 长期产量预测与发展方向 - 预测显示中国粗钢产量将逐步回落:2030年降至8.8亿吨,2035年为8.2亿吨,2050年仍在6亿吨以上 [6] - 产量下降是结构优化的结果,行业未来将更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规模领先”转向“质量引领” [6] 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 - 中国钢铁已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如航母甲板钢、特种用钢等高端产品相继落地并实现全球领跑 [7] - 截至2025年,全球首发钢铁产品排名前五的企业累计发布153种新品,主要依靠自主研发 [7] - 部分小众高端钢材仍需进口主要出于性价比和市场规律考量,并非技术能力问题 [7] 绿色发展与环保投入 - 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显著,环保排放水平已居全球之首,标准严于其他国家 [8] - 超低排放改造吨钢投入达474元,改造后吨钢运行成本达218元,形成“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管控、清洁运输”三位一体体系 [8] - 目标在2025年底前完成80%以上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看目标完全能够实现,形成良性循环 [8] 企业转型案例与成效 - 沙钢提前布局板材生产,2024年以来螺纹钢产量相比高点下降90%,成功转向制造业用钢 [9][10] - 华菱钢铁产品适配制造业高端化需求,上半年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开发75个新产品 [10] - 南钢股份聚焦“卡脖子”领域,上半年先进钢铁材料销量占比29.77%,毛利率达20.26%,同比增加2.32个百分点 [10] 智能化与AI应用 - 宝钢股份启动“2526”工程作为AI转型顶层设计,2025年上半年新增AI场景落地超150个,关键工序AI覆盖率突破85% [11] - 在AI驱动下,工序优化累计降本超2.3亿元,AI技术已在废钢价格评估等领域应用并出口海外 [11]
山钢济南钢城基地已成为国内海洋工程用钢主要生产基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2:25
公司研发与创新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 占比4%以上 [1][3] - 组建济南精品钢产业技术研究院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4项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9项 [3] - 成立18个联合研发机构 成功研发海工钢 风电钢 高强耐磨钢等特色产品 Q500MPa风电钢板实现全球首发 [3] 生产基地与产能 - 公司运营济南钢城和日照岚山两大生产基地 现有钢铁产能2140万吨 [3] - 济南钢城基地成为国内海洋工程用钢 工程机械用钢 风电钢的主要生产基地 [1][3] 智能化建设 - 全面实施信息化提升改造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智慧工厂 [4] - 5G智能料场 无人行车等数智化项目投运 生产基地获评省级智能工厂 [4] - 成立AI数智部 编制AI+钢铁行动方案 策划22项应用项目 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项AI场景落地 [4] 绿色发展与环保 - 累计投资140多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其中钢城基地投资60多亿元 [4] - 在全国较早实现全域环保绩效A级 管线钢产品获国家级绿色产品认证 [4] - 构建五大循环链 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