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工钢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齐头并进!钢铁行业力稳基本盘
搜狐财经· 2025-10-18 14:45
政策目标与行业展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未来两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 - 方案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目标是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3] - 行业信心充足,支撑因素包括供需关系优化(供应端压减规模大于需求下降)、原料成本下降(铁矿石价格同比下降)以及“两新”政策带来的1400万吨以上粗钢增量需求 [3] 增长内涵与驱动因素 - 本轮“稳增长”更侧重“效益平稳与回升”,核心体现在工业增加值的提升上,其中利润增长是核心驱动,而非单纯的销售规模扩张 [4] - 实现路径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并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4] - 2024年国内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国内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4%以上 [6] 产业结构优化 - 2024年成为钢铁品种结构的转折年,中厚宽钢带产量突破2亿吨,首次超过钢筋(产量跌破2亿吨) [5] - 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占比首次实现“五五开”,此变化由房地产行业调整与工业升级共同推动,趋势不可逆转 [5] - 相较于峰值时期,国内钢铁需求已减少1.6亿吨,未来中国粗钢产量将逐步回落,预计2030年降至8.8亿吨,2035年为8.2亿吨,这是结构优化的结果 [6] 技术进步与创新 - 中国钢铁已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全球首发钢铁产品排名前五的企业累计发布153种新品 [7] - 技术突破依靠自主研发,例如太钢集团的笔尖钢从立项到研发落地仅用数月 [7] - 部分高端钢材仍需进口主要出于性价比和市场规律考量,并非技术能力问题 [7] 绿色发展与环保投入 - 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显著,环保排放水平已居全球之首,标准要求严于其他国家 [8] - 超低排放改造投入巨大,吨钢投入达474元,改造后吨钢运行成本达218元,形成了“环保促发展、发展反哺环保”的良性循环 [8] - 目标在2025年底前完成80%以上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看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8] 企业转型案例与成效 - 沙钢提前10年布局板材生产,2024年以来螺纹钢产量相比高点下降90%,成功转向电工钢、海洋工程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10] - 华菱钢铁上半年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开发75个新产品,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上半年毛利率为9.85% [10] - 南钢股份上半年先进钢铁材料销量增至133.72万吨,占总销量29.77%,毛利率达20.26%,同比增加2.32个百分点 [11] - 宝钢股份积极拥抱AI,2025年上半年新增AI场景落地超150个,关键工序AI覆盖率突破85%,工序优化累计降本超2.3亿元 [11]
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齐头并进 钢铁行业力稳基本盘
证券时报· 2025-10-18 03:21
政策目标与行业展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未来两年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 - 方案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目标是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2] - 行业专家对实现增长目标信心充足,支撑因素包括供需关系优化、原料成本下降以及“两新”政策带来的1400万吨以上粗钢增量需求 [2] 增长内涵与驱动因素 - 本轮“稳增长”更侧重“效益平稳与回升”,核心驱动是工业增加值中的利润增长,而非销售规模扩张 [3] - 实现目标需深化供给侧改革避免无序竞争,并扩大有效需求,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3] - 2025年钢铁消费需求虽下降,但供应端压减规模更大,且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为盈利释放空间 [2] 产业结构调整 - 2024年成为钢铁品种结构转折年,中厚宽钢带产量突破2亿吨,首次超过钢筋(产量跌破2亿吨) [4] - 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占比首次实现“五五开”,此趋势由房地产调整与工业升级共同推动,不可逆转 [4] - 传统建筑用钢集中地区如河北、山东、江苏正逐步退出螺纹钢产线,转向新建板材等工业用钢材生产线 [4] 供需与产能现状 - 受房地产建设下降影响,国内钢铁需求较峰值时期已减少1.6亿吨 [4]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国内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4%以上 [4] - 预计未来10年钢铁总需求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持续大幅下降,但普通钢材需求占比下降是长期趋势 [5][6] 长期产量预测与发展方向 - 预测显示中国粗钢产量将逐步回落:2030年降至8.8亿吨,2035年为8.2亿吨,2050年仍在6亿吨以上 [6] - 产量下降是结构优化的结果,行业未来将更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规模领先”转向“质量引领” [6] 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 - 中国钢铁已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如航母甲板钢、特种用钢等高端产品相继落地并实现全球领跑 [7] - 截至2025年,全球首发钢铁产品排名前五的企业累计发布153种新品,主要依靠自主研发 [7] - 部分小众高端钢材仍需进口主要出于性价比和市场规律考量,并非技术能力问题 [7] 绿色发展与环保投入 - 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显著,环保排放水平已居全球之首,标准严于其他国家 [8] - 超低排放改造吨钢投入达474元,改造后吨钢运行成本达218元,形成“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管控、清洁运输”三位一体体系 [8] - 目标在2025年底前完成80%以上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看目标完全能够实现,形成良性循环 [8] 企业转型案例与成效 - 沙钢提前布局板材生产,2024年以来螺纹钢产量相比高点下降90%,成功转向制造业用钢 [9][10] - 华菱钢铁产品适配制造业高端化需求,上半年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开发75个新产品 [10] - 南钢股份聚焦“卡脖子”领域,上半年先进钢铁材料销量占比29.77%,毛利率达20.26%,同比增加2.32个百分点 [10] 智能化与AI应用 - 宝钢股份启动“2526”工程作为AI转型顶层设计,2025年上半年新增AI场景落地超150个,关键工序AI覆盖率突破85% [11] - 在AI驱动下,工序优化累计降本超2.3亿元,AI技术已在废钢价格评估等领域应用并出口海外 [11]
中美印钢铁产量差距断崖:美国7950万吨,印度14960万吨,中国呢
搜狐财经· 2025-10-01 19:07
全球粗钢产量概况 - 2024年全球粗钢总产量为18.39亿吨,同比微降0.9% [2] - 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占全球总量半壁江山 [27] - 印度粗钢产量为1.496亿吨,同比增长6.3%,稳居全球第二 [13] - 美国粗钢产量为7950万吨,同比下降2.4% [5] 中国钢铁行业 - 行业正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制造业用钢比例显著攀升至50% [27]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钢材如电工钢、汽车板、特种合金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 [29]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轻量化钢材解决方案和2GPa超级抗氢脆钢等创新产品 [31] -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业策略包括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海外本地化生产,以及发展氢冶金等绿色低碳技术 [34] - 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产业链韧性增强 [31] 印度钢铁行业 - 政府2017年颁布《国家钢铁政策》,目标到2030年将粗钢产能提升至3亿吨 [15] - 政府推动"印度制造"战略,修公路、建港口、搞城镇化,带动钢铁需求快速增长 [18] - 人均钢消费仅百公斤左右,远低于中国,城镇化和基建空间广阔 [24] - 本土产能增长滞后于消费扩张,高端钢材领域依赖进口,中国是主要供应国,2024年对印出口超过300万吨,占其总进口三成 [17] - 针对部分钢铁制品开征12%的临时关税以保护本土企业,但技术与管理水平未能同步提升,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 [20][22] - 考虑放宽中国投资限制,试图借助外力提升产业链 [22] 美国钢铁行业 - 粗钢年产量已被中印日三国反超,产业缩水明显,相比20世纪初占全球三分之二的辉煌历史大幅下滑 [5] - 生产结构已转向以电炉短流程为主,占比超60%,依赖废钢回收,导致产业抗风险能力下降,成本居高不下 [8] - 本土铁矿石产量有限,仅能满足国内钢铁产业约20%的需求,且品位低,平均含铁量只有33%,每年需大量进口 [9] -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短期钢价上涨,产能利用率从75%升至80%,但下游制造业成本飙升导致超过14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8] - 二战后技术更新缓慢,平炉炼钢未换,而日欧普及氧气转炉,到1970年代日本全员生产率反超美国43%,连铸技术普及率是美国的3倍 [11] - 电炉炼钢占比高,绿色转型有一定基础,但企业更关注短期利润,政府习惯用关税保护本土企业 [1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全球钢铁业未来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低碳、高端、智能化成为关键词 [37] - 中国有望在绿色钢铁和材料解决方案上引领趋势 [37] - 印度若能在技术和管理上突破,或成下一增长极 [37] - 美国若能重启技术革命,也未尝不能焕发第二春 [37] - 贸易保护不是长久计,开放合作、良性竞争才是正道,各国在低碳技术、标准互认等方面加强协作有望实现共赢 [37]
首钢股份:未来公司将坚持“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9:41
公司发展战略 - 坚持技术领先和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 [1] - 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服务优势 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1] - 重点推进电工钢 汽车板 镀锡板等高端产品开发 结合新兴产业需求 [1] 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 持续提升钢铁材料制造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益 [1] - 践行低碳行动规划 促进公司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1]
美国考虑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行业反应不一
新浪财经· 2025-09-17 09:43
政策行动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基于国家安全考量审议对额外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请求[1] - 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已对每年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的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1] -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400多种产品征收钢铁和铝关税 其中包括众多汽车零部件 年度进口总额达2400亿美元[1] 政策背景与考量 - 商务部指出汽车行业正处于各类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包括替代动力系统 自动驾驶功能及其他先进技术领域[1] - 商务部认为汽车行业需要有机会识别对国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及新兴汽车产品[1] - 涉及的零部件包括汽车排气系统 电动汽车所需的电工钢以及公交车用零部件等[1] 行业反应 - 美国商会及多个行业协会共同敦促美国商务部停止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 避免不确定性加剧[1] - 行业团体表示近期关税范围的扩大未经充分公示 给美国企业带来重大的非预期成本 复杂性及不确定性[1] - 国内汽车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以及任何行业协会均可申请对具有国家安全影响的额外零部件征收关税[1]
中国四大巨头,净利润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5 12:25
全球与中国钢铁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18.826亿吨,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在全球占比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4] - 全球粗钢产量榜TOP10企业中,中国钢企独占6席 [4]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量达1.107亿吨,每吨平均价格为755.4美元 [26] 中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与挑战 - 中国最赚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0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排名第一的日本制铁 [4]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出口量高但总金额下降 [27] - 中国钢铁企业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2024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7亿吨,每吨平均价格为106.9美元,进口量高居世界第一 [28] 日本制铁的发展与战略 - 日本制铁2024年粗钢产量3964万吨,远低于中国宝武集团的1.3亿吨产能,但净利润远超中国领先钢企 [7] - 日本制铁在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4.5亿元),但通过改革在2020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利润达到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1亿元),2021财年利润飙升至84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2.75亿元) [18][23] - 日本制铁通过关停4座高炉、调整生产线、缩减员工规模(从1992年3.73万人降至2015年1.43万人)以及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降本增效 [18] 日本钢铁产业的成功经验 - 日本钢铁企业深度介入上游铁矿石资源投资与控股,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全球矿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控制原材料成本 [12] - 日本钢铁业集中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增产高附加值钢材,2020年日本特殊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约20.96%,而中国同期特殊钢产能占比仅为12.31% [14][21] - 日本政府通过《特安法》、《产购法》等法案帮助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龙头日本制铁通过内部消除竞争和技术分享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15] 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方向 - 中国钢铁企业正积极突破技术壁垒,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宝武的LNG船用殷瓦钢、太钢的圆珠笔钢、鞍钢的航母甲板钢 [31] - 为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为西非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的股东,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提高中国3~5%的高品位矿石自给率 [28][30] - 国家在钢铁行业推行供给侧改革,帮助企业在过剩产能环境下实现转型 [31]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商业洞察· 2025-08-27 17:31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3.38%,连续五年成为十亿吨级钢铁大国 [3] - 全球产量前十的钢企中,中国占据六席,但存在大而不强、盈利不足的问题 [3] - 中国头部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3] 日本制铁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为3964万吨,远低于中国宝武的1.3亿吨,但净利润显著更高 [5] - 公司通过关停4座高炉、实施无薪假、重组生产线等措施降低成本,2019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一年内扭亏为盈 [14]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特殊钢),并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矿商签订长期低价铁矿石供应协议 [12][14] 高附加值产品与特殊钢战略 - 日本特殊钢产量占比达20.96%(2020年1743.62万吨),中国仅为12.31%(13107.16万吨) [17] - 高附加值钢材如"手撕钢"价格达150万元/吨,远高于普通薄板钢的2万元/吨 [15] - 日本钢企通过提高长期协议售价和出口占比消化产能,2021财年利润飙升至8409亿日元 [18] 铁矿石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铁矿石占炼钢成本的40-50%,日本制铁通过投资控股海外矿源保障低价长期供应 [12] - 中国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 [23] - 中国推进西芒杜铁矿项目(几内亚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25]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1.107亿吨,但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均价755.4美元/吨 [20][22] - 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突破技术壁垒(如LNG船用殷瓦钢、航母甲板钢等),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26] - 劳动效率待提升:日本制铁2015年人均粗钢产量约2000吨/人,较1992年677吨/人显著提高 [14]
首钢股份股价下跌2.56% 机构调研聚焦电工钢产量增长
金融界· 2025-08-27 04:03
股价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4.1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跌幅2.56% [1] - 当日开盘价4.31元,最高价4.31元,最低价4.16元,振幅3.48% [1] - 成交量51.33万手,成交额2.15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钢铁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冷轧、热轧板材及电工钢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领域 [1] - 公司为首钢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平台,具备完整产业链布局 [1] 经营动态 - 8月25日接待华创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 [1] - 上半年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0% [1] - 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增长14% [1] - 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增长37%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054.28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4192.75万元 [1]
多方面因素助力部分钢铁公司中报盈利改善
证券日报· 2025-08-27 00:40
行业盈利表现 - 22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12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 但其中11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1] -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248.88亿元同比减少5.81% 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加160.36% [1] - 行业利润改善主要由于原料成本显著下降 利润空间扩大 行业自律控产稳价 产品结构优化与高端化转型 [1] 原材料价格变动 - 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下跌 62%澳粉指数报93.55美元/干吨较年初下跌7.28% [2] - 焦炭价格指数跌幅达31.46% 低硫主焦煤下跌19.70% [2] - 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带动成本下滑 为钢价提供支撑 [2] 产品结构优化 - 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35%至40% 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至5% [1] - 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至20% 占汽车用钢总需求的40%以上 [1] - 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低库存运营效率 实现利润扩大 [2] 行业发展趋势 - 产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2] - 下半年钢铁市场预计价格高点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但行业整体有望迎来转机 [2] - 行业走出困境取决于产量控制效果及国内制造业需求复苏力度和持续性 [2] 企业竞争优势 - 在降本增效 结构优化 产品升级 绿色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方面领先的企业将占据更有利位置 [2] - 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受益 实现更好的盈利表现 [2]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地球知识局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49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2] - 全球产量前十钢企中中国独占6席,但存在大而不强、产量多但盈利不足的问题 [2] - 中国四大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2]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日本钢铁产业1946年产量仅56.4万吨(美国同期6600万吨),1973年达峰值1.19亿吨 [6][7] - 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广场协议和泡沫经济破裂后,2003年前曾出现产能过剩 [9] - 企业经历多次合并重组:1950年日本制铁拆分为八幡和富士制铁,1970年合并为新日本制铁,2012年与住友金属合并后于2019年更名为日本制铁 [7] 日本钢铁企业盈利提升策略 - 深度介入铁矿石资源投资控股,与必和必拓、力拓(04年)、淡水河谷(06年)签订长期协议控制原料成本(铁矿石占炼钢成本40-50%) [14][15] - 集中资源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如电工钢、镀锌板),减少低附加值建筑用钢产能,特殊钢占比达20.96%(中国同期为12.31%) [17][30] - 政府通过《特安法》《产购法》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内部通过技术共享消除竞争 [18] 日本制铁具体改革措施 - 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关停4座高炉、安排无薪假、重组生产线,员工数从1992年3.73万人缩减至2015年1.43万人,人均粗钢产量从677吨/人提升至2000吨/人 [20][25]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150万元/吨的手撕钢 vs 常规薄板2万元/吨),并与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售价 [27][31] - 改革后1年内扭亏为盈(113亿日元),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 [33][34]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进展 - 2024年钢材出口1.107亿吨,均价755.4美元/吨,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34] - 铁矿石进口依赖度极高: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 [36][37] - 积极拓展海外资源(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探明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38] - 技术突破案例包括宝武LNG船用殷瓦钢、太钢圆珠笔钢、鞍钢航母甲板钢等高端材料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