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钢

搜索文档
美国考虑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行业反应不一
新浪财经· 2025-09-17 09:43
美国考虑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行业反应不一!美国商务部周二宣布,未来几周将基于国家安全 考量审议行业提出的对额外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的请求。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已对每年进口额超 过460亿美元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征收了25%的关税,但随后与部分国家达成协议,降低了相关关税。 美国商务部表示,国内汽车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以及任何行业协会均可申请对具有国家安全影响的额外 零部件征收关税。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400多种产品征收钢铁和铝关税,其中包括众多汽车零部件,这些产品的年 度进口总额达2400亿美元。涉及的零部件包括汽车排气系统、电动汽车所需的电工钢以及公交车用零部 件等。 周二,美国商会、代表美国及外国汽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多个行业协会共同敦促美国商务部停 止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避免不确定性加剧。这些团体在一封信中表示,近期关税范围的扩大未经充分 公示,给美国企业带来了重大的非预期成本、复杂性及不确定性。 商务部指出,汽车行业正处于各类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替代动力系统、自动驾驶功能及其他先进 技术领域。该部门认为,汽车行业需要有机会识别对国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及新兴汽车产品。 ...
中国四大巨头,净利润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5 12:25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知识局 ,作者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合作请联系:xiaobaibai_9999(注明品牌和需求)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在全球占比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产量榜TOP10中,中国 钢企独占6席。在产量这块,中国钢铁恐怖如斯。 这还是全国到处在抓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大环境下实现的。不过中国钢企也同时存在大而不够强、产量 多而不赚钱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净利润这块,中国最挣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的净利润加在一 起,却还没有日本排第一的日本制铁高。 ▼ 上世纪末,日本制铁也曾遇到过产能过剩的情况,2018年甚至出现严重亏损。但短短几年,日本制铁就成 功扭亏为盈、大赚特赚,还出资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钢铁(USS)。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3964万吨,而中国宝武集团的产能则高达1.3亿吨,但日本制铁的净利润竟然如此之 高,究竟是咋搞的呢? 日本之石,可以攻玉? 在战后的1946年,彼时的日本不说是回到石器时代,那也是彻底去工业化和城市化了。当年,日本钢产量 只有56.4万吨,而美国同期则高 ...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商业洞察· 2025-08-27 17:31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3.38%,连续五年成为十亿吨级钢铁大国 [3] - 全球产量前十的钢企中,中国占据六席,但存在大而不强、盈利不足的问题 [3] - 中国头部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3] 日本制铁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为3964万吨,远低于中国宝武的1.3亿吨,但净利润显著更高 [5] - 公司通过关停4座高炉、实施无薪假、重组生产线等措施降低成本,2019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一年内扭亏为盈 [14]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特殊钢),并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矿商签订长期低价铁矿石供应协议 [12][14] 高附加值产品与特殊钢战略 - 日本特殊钢产量占比达20.96%(2020年1743.62万吨),中国仅为12.31%(13107.16万吨) [17] - 高附加值钢材如"手撕钢"价格达150万元/吨,远高于普通薄板钢的2万元/吨 [15] - 日本钢企通过提高长期协议售价和出口占比消化产能,2021财年利润飙升至8409亿日元 [18] 铁矿石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铁矿石占炼钢成本的40-50%,日本制铁通过投资控股海外矿源保障低价长期供应 [12] - 中国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 [23] - 中国推进西芒杜铁矿项目(几内亚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25]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1.107亿吨,但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均价755.4美元/吨 [20][22] - 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突破技术壁垒(如LNG船用殷瓦钢、航母甲板钢等),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26] - 劳动效率待提升:日本制铁2015年人均粗钢产量约2000吨/人,较1992年677吨/人显著提高 [14]
首钢股份股价下跌2.56% 机构调研聚焦电工钢产量增长
金融界· 2025-08-27 04:03
股价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4.1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跌幅2.56% [1] - 当日开盘价4.31元,最高价4.31元,最低价4.16元,振幅3.48% [1] - 成交量51.33万手,成交额2.15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钢铁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冷轧、热轧板材及电工钢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领域 [1] - 公司为首钢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平台,具备完整产业链布局 [1] 经营动态 - 8月25日接待华创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 [1] - 上半年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0% [1] - 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增长14% [1] - 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增长37%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054.28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4192.75万元 [1]
多方面因素助力部分钢铁公司中报盈利改善
证券日报· 2025-08-27 00:40
行业盈利表现 - 22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12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 但其中11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1] -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248.88亿元同比减少5.81% 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加160.36% [1] - 行业利润改善主要由于原料成本显著下降 利润空间扩大 行业自律控产稳价 产品结构优化与高端化转型 [1] 原材料价格变动 - 上半年铁矿石价格下跌 62%澳粉指数报93.55美元/干吨较年初下跌7.28% [2] - 焦炭价格指数跌幅达31.46% 低硫主焦煤下跌19.70% [2] - 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带动成本下滑 为钢价提供支撑 [2] 产品结构优化 - 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35%至40% 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至5% [1] - 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5%至20% 占汽车用钢总需求的40%以上 [1] - 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低库存运营效率 实现利润扩大 [2] 行业发展趋势 - 产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2] - 下半年钢铁市场预计价格高点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但行业整体有望迎来转机 [2] - 行业走出困境取决于产量控制效果及国内制造业需求复苏力度和持续性 [2] 企业竞争优势 - 在降本增效 结构优化 产品升级 绿色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方面领先的企业将占据更有利位置 [2] - 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受益 实现更好的盈利表现 [2]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地球知识局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49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2] - 全球产量前十钢企中中国独占6席,但存在大而不强、产量多但盈利不足的问题 [2] - 中国四大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2]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日本钢铁产业1946年产量仅56.4万吨(美国同期6600万吨),1973年达峰值1.19亿吨 [6][7] - 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广场协议和泡沫经济破裂后,2003年前曾出现产能过剩 [9] - 企业经历多次合并重组:1950年日本制铁拆分为八幡和富士制铁,1970年合并为新日本制铁,2012年与住友金属合并后于2019年更名为日本制铁 [7] 日本钢铁企业盈利提升策略 - 深度介入铁矿石资源投资控股,与必和必拓、力拓(04年)、淡水河谷(06年)签订长期协议控制原料成本(铁矿石占炼钢成本40-50%) [14][15] - 集中资源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如电工钢、镀锌板),减少低附加值建筑用钢产能,特殊钢占比达20.96%(中国同期为12.31%) [17][30] - 政府通过《特安法》《产购法》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内部通过技术共享消除竞争 [18] 日本制铁具体改革措施 - 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关停4座高炉、安排无薪假、重组生产线,员工数从1992年3.73万人缩减至2015年1.43万人,人均粗钢产量从677吨/人提升至2000吨/人 [20][25]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150万元/吨的手撕钢 vs 常规薄板2万元/吨),并与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售价 [27][31] - 改革后1年内扭亏为盈(113亿日元),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 [33][34]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进展 - 2024年钢材出口1.107亿吨,均价755.4美元/吨,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34] - 铁矿石进口依赖度极高: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 [36][37] - 积极拓展海外资源(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探明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38] - 技术突破案例包括宝武LNG船用殷瓦钢、太钢圆珠笔钢、鞍钢航母甲板钢等高端材料 [38]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虎嗅· 2025-08-26 21:16
全球钢铁行业产量格局 - 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18.826亿吨 中国产量10.05亿吨 占全球总产量53.38% [1] - 全球产量前十钢企中中国占据六席 宝武集团以1.3亿吨产能位居世界首位 [1][10] - 日本制铁粗钢产量3964万吨 不足宝武集团三分之一 [10] 企业盈利能力对比 - 中国四大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0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企业 [3] - 日本制铁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1104亿元人民币 同期中信特钢净利润51.26亿元 南钢股份22.61亿元 华菱钢铁20.32亿元 [6][8] - 日本制铁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约402.75亿元人民币) 较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实现大幅逆转 [30][45] 日本钢铁产业转型策略 - 通过投资控股海外铁矿资源 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达成长期供应协议降低原材料成本 [23][25] - 关停4座高炉并重组生产线 员工规模从1992年3.73万人优化至2015年1.43万人 人均粗钢产量从677吨提升至2000吨 [31][34] - 提高特殊钢产能占比至20.96% 重点发展电工钢/镀锌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26][42] - 通过《特安法》《产购法》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行业内部实行技术共享 [28][29]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 2024年出口钢材1.107亿吨 平均单价755.4美元/吨 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48][52] - 特殊钢产量占比仅12.31% 低于日本20.96%的水平 [42] - 铁矿石进口依存度极高 2024年进口12.37亿吨 均价106.9美元/吨 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 [53][54] - 宝武集团参与西芒杜铁矿项目 预计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57] 技术突破与发展方向 - 宝武集团实现LNG船用殷瓦钢国产化 太钢突破圆珠笔钢技术 鞍钢具备航母甲板钢生产能力 [59] - 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转型 借鉴日本钢铁产业升级经验 [58]
首钢股份(000959) - 2025年8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7:30
电工钢产品 - 2025年上半年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0% [2][3] - 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14% [2][3] -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7% [2][3] - 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3% [2][3] - 2025年电工钢预计总产量220万吨 [2][3] - 首发两款取向电工钢产品应用于高能效变压器领域 [2][3] - 8月首发两款无取向高磁感产品用于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 [2][3] 汽车板业务 - 汽车板销售价格总体平稳 [5] - 行业反内卷政策改善钢材价格和盈利状况 [4][5][6] - 钢协倡导"三定三不要"原则维护市场秩序 [4] 中厚板产品 - 风电用钢产量同比增长约33% [7] - 海洋风电用钢占比创历史新高 [7] - 管线钢产量同比增长约67% [7] - 容器钢产量同比增长17% [7] - 实现15万立方米储油罐万吨级供货 [7] 低碳战略与技术创新 - 迁安钢铁公司为全球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钢铁企业 [8] - 迁钢和京唐公司连续五年获环保绩效A级 [8] - 长流程技术实现产品碳排放降低40%以上 [9] - 新建160吨电炉可实现降碳70%以上 [9] - 电炉项目预计2026年一季度投产 [9] - 完成10份产品环境产品声明(EPD)发布 [9] - 与沃尔沃共建废钢闭环回收体系 [9] - 推动27家供应商开展碳足迹认证 [9] 研发与产能建设 - 开展电炉控氮技术、流场模拟及工艺耦合研究 [10][11] - 对废钢来源实施精准分级管控 [10][11] - 开展电炉模拟冶炼试验与客户端评价 [10][11]
福然德: 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08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对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进行分析。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研究分析师,我将专注于解读公司的财务表现、业务发展和行业动态,为您总结关键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达52.15亿元,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53% [2]。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量增长和加工配送销售毛利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合计对外销售量105.14万吨,同比增长16.50% [5]。公司在汽车金属板材加工配送行业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市场占有率约11%,同时积极布局新材料、新工艺和机器人领域,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3][6][7]。 财务表现 - **收入与利润增长**:营业收入52.15亿元,同比增长2.25%;利润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3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30.53% [2] - **盈利能力提升**:基本每股收益0.31元/股,同比增长29.1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57%,同比增加0.79个百分点 [2] - **现金流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94亿元大幅改善,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 [9] - **费用结构变化**:管理费用3780万元,同比增长32.47%,主要系管理人员薪酬、折旧摊销等费用增长;财务费用-91万元,主要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9] 业务运营 - **销售量增长**:报告期内合计对外销售量105.14万吨,同比增长16.50% [5] - **产能布局**:在全国建有十一个加工基地(湖南娄底工厂在建中),配备50余条生产线,全年加工能力约250万吨 [8][9] - **新增产能**:安徽锶科铝挤压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芜湖福瑞德热成形和冷冲压生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试生产 [6] - **业务模式**:采用"多对多"网络式产业协作模式,整合上游钢厂、铝厂资源和下游终端用户需求 [3][4] 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表现**:2025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3] - **新能源汽车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 [3] - **行业趋势**:材料轻量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公司通过一体化铝压铸、铝挤压、激光拼焊等新工艺布局顺应趋势 [6] 战略发展 - **新材料布局**:从钢板延伸到铝板,从铝板延伸到铝合金,加工工艺从落料加工延伸到激光拼焊、热成形、冷冲压 [9] - **机器人领域拓展**:与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上海德普智擎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布局汽车产业机器人应用和材料轻量化 [7][12] - **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江苏常州、四川宜宾新加工基地建设,缩短客户订单响应时间 [6] - **投资布局**:参与复星智联新能(安徽)股权投资基金,认缴金额250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资750万元 [10]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业绩**:上海华汽钢营收7.89亿元,净利润2181万元;邯钢福然德营收2.71亿元,净利润786万元;安徽福然德营收6.19亿元,净利润104万元 [11][12] - **新设子公司**:上海德普智擎机器人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设立,从事机器人研发业务 [12] - **亏损子公司**:安徽优尼科净利润-1437万元;宁德福然德净利润-52万元;武汉福然德净利润-82万元 [11][12] 资产与负债 - **资产变化**:总资产85.9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29%;应收票据1.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12% [9] - **在建工程**:3.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02%,主要因芜湖福瑞德、湖南涟钢福然德在建工程增加 [9] - **负债结构**:长期借款2.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0.7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4.96% [9] - **受限资产**:货币资金8.45亿元、应收票据674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1.01亿元因质押受限,合计10.14亿元 [9]
首钢股份:上半年扣非净利润6.82亿元 同比增长150.28%
中证网· 2025-08-23 16:5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5.71亿元同比下降7.35% [1] - 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增长66.45% [1] - 扣非净利润6.82亿元同比增长150.28% [1] 战略方向 - 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益制造、精准服务战略 [1] - 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 [1] - 聚焦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三大高端产品研发生产 [1] - 致力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上市公司 [1] 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 - 取向电工钢首发两款产品解决低铁损与低噪声兼顾的技术瓶颈 [2] - 报告期内获得专利授权208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 [2] - 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上线构建算力+模型+平台+场景四层架构 [3] - 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开展8个AI应用场景建设 [3] 高端产品产能与结构优化 - 电工钢总产量同比增长约30% [2] - 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同比提高14% 其中0.20mm及以下超薄规格产品国内领先 [2] -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增长37% 其中新能源汽车用产品增长33% [2] - 汽车板产量同比增长6% 镀锌/高强/外板高端产品分别增长13%/28%/1% [2] 客户与市场拓展 - 为全球及国内销量前十新能源车企稳定供货 [2] - 新能源汽车客户供货量同比增长41% [2] - 核心主机厂数量与供货量稳中有升 [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为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国内第3家 [3] - 京唐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3] - 推进智新电磁数字化转型、物流一体化管控平台、智慧碳管理等项目 [2] - 建成基于数据驱动的一核四级多元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