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统筹布局 深圳三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深圳商报· 2025-07-03 01:01
科技创新与海洋强国建设 - 科技创新被视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深圳正通过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项目推动海洋科技发展[1] - 深圳积极探索多方位人才培育及引进模式,推动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并瞄准国际海洋前沿领域[1] 一体化建设项目进展 - 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三个项目统筹布局,设施用房共建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2] - 深圳海洋大学部分工程于2023年7月20日开工建设,东校区(生活区)预计2024年底封顶,主校园(一批)2026年12月建成[2] - 海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25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动工,聚焦"深海+科技"展示海洋硬科技前沿成果[2] 深海科考中心建设 - 深海科考中心实验办公楼一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纳入海洋大学一批工程,预计2026年底建成[3] - 深海科考码头建设工作正在进行深化论证,结合国家深海保障基地需求统筹推进[3] 海洋科研平台与政策支持 - 深圳市2023年5月印发《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构建"1+X+N"海洋高校教育体系及人才引进机制[4] - 2023年11月出台《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安排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4]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2024年展览面积达9.5万平方米,吸引445家单位参展,其中国际展商31家[5] - 深圳2024年新增获批两项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包括"智慧立方iCUBES"和"提升公民海洋素养"计划[5] - 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成立并实体化运行,首批18个成员国签署协定,成为全球滨海湿地治理枢纽[5]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沿海14城推动"蓝色经济"版图清晰化 [1] - 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领先,2024年生产总值分别达4979亿元和5409亿元 [1][4] - 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成为广深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及政策焦点 [1][4] 广深海洋经济核心数据 - 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25%,单位岸线产值33亿元/公里(全国第二),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同比+8%) [4] - 深圳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14.7%(同比+5.8%),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同比+10.1%),旅游业增加值+11.6% [4] - 广深集聚全省超3万家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同比+2%),年专利公开数1.76万件 [4][6] 海洋新兴产业突破 - 广州交付首艘深远海科考船、"极地"号破冰船、"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等高端装备,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全国第一梯队 [5] - 深圳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海上风电制氢,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及国内首个LNG冷能养殖项目 [5]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年均+12%),重点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5] 县域经济转型动态 - 沿海县域推动海洋渔业升级,如饶平县突破花鲈鱼种苗技术(累计产苗8000万尾),2024年渔业总产值近60亿元 [8][9] - 企业加速布局:海发公司计划2025年投放500+深水网箱及10个大型养殖平台,预计年渔获产值超10亿元 [10] - 饶平县临港工业签约40+项目(总投资160亿元),2024年总产值172亿元(+14.34%),规划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 [11] 省级战略规划 - 广东提出打造1-2个千亿级海洋未来产业(海洋物联网、海水制氢等),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2][6] - 省级层面布局100+涉海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突破天然气水合物、深远海科学等领域核心技术 [6] - 实施"港产城联动"策略,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发展 [2][11]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五海并举”发展海洋经济|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广东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广东海洋经济概况 - 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五分之一,占地区生产总值七分之一 [1] - 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港湾优良、滩涂广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已形成门类较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有6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3] - 近五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4.7% [3]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超6800亿元,同比增加7.5% [3]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20亿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产业发展策略 - 提质增效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建设"粤海粮仓"和"海上油田",加速发展万亿级海上牧场和海上油田 [3] - 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专项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 广东省委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 [5] -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合理布局"城、湾、岛、岸、堤" [5] - 形成"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5] 海洋产业要素协同 - 发挥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压舱石"作用,带动海洋船舶、海洋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快速发展 [6]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小巨人"企业203家 [6]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广东批准用海2.75万公顷,同比增长78% [6] - 开展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海砂开采市场化出让、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等创新制度 [6] - 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建成7个"和美海岛" [6] 海洋科技创新 - 建成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方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三大省级海洋实验室 [7] - 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广东 [7]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18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2] - 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2] - 2016—202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1.4%,2024年指数为113.6,比上年增长1.2% [4] 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贡献持续增强 [2] 海洋空间规划与政策 - 广东省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 - 陆海联动布局"城、湾、岛、岸、堤",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 [2]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专项 - 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3] - 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 [3]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 [3]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16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平方千米 [3] - 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海湾,获评"和美海岛"7个,建成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3900平方千米 [3]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