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兴海
icon
搜索文档
连云区勇闯海洋经济“无人区”
新华日报· 2025-07-14 14:29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 连云区2024年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88.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8.3% [1] - 海洋渔业增加值达18.66亿元,较2020年增长154.6%,年均增速26.3% [3] - 传统海洋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开拓前沿技术和市场 [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连云港科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合作实现南蟹北繁,48只种蟹培育出200万尾优质苗种 [1] - 推广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养、三倍体牡蛎延绳式挂串平养等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 [2] - 近3年累计获得国家和省市立项项目17个,获财政扶持资金1913万元,省科学技术奖2项 [4] 新兴产业布局 - 仓潮智绘科技研发的M8无人船可在8级风4级浪下稳定作业,自主驾驶误差小于1米 [3] - 布局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 [3] - 引进江苏深蓝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全产业链 [2] 科技人才与平台建设 - 为9家企业精准匹配科技人才,新签技术合同122万元 [4] - 加强与涉海高校合作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5] - 重点突破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关键技术 [5]
如何锻造海洋经济“金引擎”
金融时报· 2025-07-08 09:4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模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2]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2] 产业结构与趋势 - 2024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6%(第一产业)、35.8%(第二产业)、59.6%(第三产业) [3] - 传统产业(渔业、船舶、油气等)持续发展,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快速崛起 [2] - 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引擎,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 数字经济催生海底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海洋产业数字化 [3] 金融支持与产品创新 - 海洋信贷总量规模较小,银行贷款主要覆盖传统海洋产业(如渔业) [4] - 银行业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海洋科技易贷等特色产品 [4] - 全国现有超10只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海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4] - A股海洋经济板块上市公司80%集中于主板,前十大市值公司占板块总市值70% [5] 金融体系完善建议 - 建议扩大海洋信贷质押物范围,实施税收减免、贷款利息补贴等激励政策 [6] - 提议成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初始资金由国家财政提供,后续依靠海洋资源税费等 [6] - 保险业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包括专业海洋保险机构、政府政策支持及"蓝色保险"共保体 [7]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18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2] - 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2] - 2016—202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1.4%,2024年指数为113.6,比上年增长1.2% [4] 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贡献持续增强 [2] 海洋空间规划与政策 - 广东省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 - 陆海联动布局"城、湾、岛、岸、堤",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 [2]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专项 - 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3] - 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 [3]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 [3]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16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平方千米 [3] - 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海湾,获评"和美海岛"7个,建成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3900平方千米 [3]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