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电极

搜索文档
耗材集采密集来袭,双联盟搅动千亿市场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12
低值耗材集采 - 辽宁省牵头24省联盟启动缝合线、注射器、泵用输液器、吸氧管、真空采血管5类低值耗材集采 覆盖超2/3省份 采购规模超千亿元 [1][2] - 注射器协议采购量218733.68万支 按单支0.3元测算规模超65亿元 真空采血管及配套针采购量超12亿支规模约30亿元 整体采购规模预计突破百亿元 [2] - 集采规则按采购需求量分A、B组 需求量≥1%或排名靠前进入A组 设置复活机制和价格纠偏 报价不高于复活价即可拟中选 但需调整高于现行最低价的中选价 [4] - 行业集中度有望从30%提升至60%以上 威高、康德莱等头部企业因年产能大且原材料采购成本低15%-20%更易胜出 中小企业可能3年内逐步退出 [5] - 基层医院采购价可能下降30%-40% 因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流通成本 此前基层耗材价格常比三甲医院贵 [5][6] 高值耗材集采 - 黑龙江省牵头22省联盟启动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两类高值耗材信息维护 覆盖超10亿人口 [7] - 腔静脉滤器用于拦截深静脉血栓预防肺栓塞 消融电极用于肝脏、甲状腺等实体肿瘤热消融 临床需求稳定庞大 [7] - 集采规则优化价差计算标准 不再只看最低价 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价格合理性且不能低于成本价 避免低价低质风险 [11] - 国产企业在腔静脉滤器领域市占率提升 先健科技Aegisy滤器2021年市占率达56% 归创通桥Octoplus滤器带动上半年收入增31.1% [10] - 2023年中国微波消融市场规模38.7亿元同比增长29.87% 预计2024年达50.7亿元 为国产替代提供空间 [9][10] 行业影响 - 医用耗材行业从分散议价转向联盟协同 市场规则与企业竞争逻辑深度调整 [1] - 低值耗材流通环节原有加价常达100%-200% 集采倒逼企业比拼成本控制能力 [5] - 高值耗材集采推动国产替代 鲁晋冀豫联盟集采后基层滤器使用率从30%升至55% [11] - 外资品牌如美敦力、强生在消融电极领域靠精准温控占高端市场 但需调整价格策略或加快本土化生产保份额 [10][1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缺乏竞争力企业加速退出 技术深耕、质量严控企业留存 [11]
今日启动!两大耗材联盟采购
思宇MedTech· 2025-08-11 17:08
核心观点 - 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启动腔静脉滤器及消融电极类医用耗材信息维护工作,涉及20多个省(区、市),规范行业集采流程[2] - 信息维护工作对医疗器械企业至关重要,关系到产品市场准入、定价和竞争力[2] - 全国价格联动机制下,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价格或将进一步探底并辐射全国市场[2] - 集采推动市场重塑,促使行业走向透明与高效的价格体系[17] - 企业需采取精细化布局应对集采,包括产能评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调整[18] -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集中度提升[19] 腔静脉滤器市场 - 2023年国内肺血栓栓塞症登记患者超过1.7万例,美国每年有症状病例达57~63万[9] - 2022年鲁普冀豫联盟集采中,腔静脉滤器均价从2.3万元降至9000元,降幅58%[10] - 中国每年腔静脉滤器植入量约6万个,先健科技Aegisy产品市场占比56%[11] - 已获批进口腔静脉滤器8款,国产17款,市场竞争激烈[11] - 国产产品多为中低端水平,回收期短于进口产品(国产14天vs进口165天以上)[14] - 进口产品回收成功率可达97.3%,国产产品有较大进步空间[14] 消融电极市场 - 消融电极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肿瘤治疗和疼痛管理等领域[15] - 2023年豫南片区联盟集采中,消融电极(针)平均降幅53.86%[15] - 亿高医疗射频等离子消融电极价格从6000元降至2480元,降幅58.7%[15] - 2024年安徽省集采中,微波消融针平均降幅65.48%,射频消融针平均降幅31.01%[15] - 2024年全球一次性消融电极市场规模21.42亿元,中国6.48亿元[16] - 已获批进口消融电极8款,国产近200款,国产替代空间巨大[16] 企业策略 - 企业需精准评估产能,确保中标后供应[18] - 成本控制成为关键,需优化生产工艺、降低采购成本[18] - 积极参与集采规则制定,争取有利规则[18] -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性能、低副作用产品[19] - 通过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19] - 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份额向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倾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