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能

搜索文档
三桶油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棋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09:22
行业转型与布局 - 中国石化与比亚迪合作建成国内首座兆瓦闪充站,后续计划建设4000座同类站点 [2][3] - 中国石油采用华为超充技术在上海投运首座超级充电站,配备600/720千瓦全液冷超充主机和56个充电车位 [4]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2024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万座 [2] - 中海油与蔚来合作共建换电站,计划打造"油+光伏+超充+换电"综合能源零碳示范服务区 [4] 技术合作与网络建设 - 中国石化深圳龙珠源加能站集成油品销售、加氢、充电、光伏发电等9种服务功能 [3] - 中国石油通过收购普天新能源获得2.1万台充电桩,计划完成全国充电桩战略布局 [6][7] - 中国石化已建成8400座充换电站覆盖370个城市,2024年自营充电量突破10亿度 [7] - 广汽能源与中国石油合作规划2025年在农村地区建成超100万个充电终端 [5] 战略规划与目标 - 中国石油2021年将新能源提升至与油气同级业务板块,成立多家新能源子公司 [6] - 中国石化计划2025年前建设5000座充换电站,完成5000座综合加能站改造 [7] - 三桶油探索"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在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5] - 中国石油联合多家企业投资40亿元成立捷能智电公司,切入电池租赁和换电领域 [6] 市场趋势与竞争 -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推动农村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企业加速布局充换电网络 [5] - 加油站面临燃油车销量下滑风险,转型充换电成为巩固市场地位的战略选择 [8] - 行业面临充电效率(快充15分钟vs加油5分钟)和家充低价电价的竞争挑战 [9] - 政策环境推动充换电市场发展,但技术路线选择和土地成本仍是关键变量 [9]
换电再迎利好!蔚来能源与沈阳中德开集团计划合作建设100座充换电站
格隆汇· 2025-05-20 16:22
合作签约 - 蔚来能源与沈阳中德开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计划在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100座充换电一体站 [1] - 签约仪式由双方高层共同见证 沈阳中德开科技公司执行董事佟铁男和蔚来能源产业合作总经理于希伟代表签约 [1] 合作内容 - 双方将在充换电站建设与运营 品牌合作 技术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 [4] - 以充换电站为核心应用场景 融合智能电网 数字孪生 虚拟电厂等技术 探索车网互动实践 [4] - 重点围绕城市交通枢纽 产业园区等场景开展充换电站建设 [4] 公司背景 - 沈阳中德开集团是沈阳市为推进中德园建设组建的大型国有公司 布局工业互联网 智慧城市 新能源等新领域 [4] - 蔚来能源换电站 充电桩建成数量领先行业 截至5月20日已累计建设3,319座换电站 [8] - 建成9纵9横14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 布局近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 连通全国超700个城市 [8] - 在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实现换电县县通 [8]
充电比换电还快?电动车主能靠谁
36氪· 2025-05-16 16:21
新能源汽车补能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但补能效率仍是行业最大痛点,节假日充电排队现象严重[3] - 行业形成超充与换电两大技术路线:超充派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换电派以蔚来、宁德时代为核心[4][11] - 车企补能策略分化:蔚来开放换电技术并组建联盟,特斯拉专注超充站建设,理想采用"超充+加油"混合方案[1][18] 超充技术突破与市场进展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系统,5分钟可补充372公里续航(35→407公里),充电速度媲美加油[7]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功率达1300千瓦,续航提升至800公里[7] - 800V超充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2%跃升至2024年1月的5.8%,价格下探至15-20万元区间[10] - 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广东规划274座、北京1000座超充站,深圳超充站数量已超加油站[10] 换电模式发展现状与挑战 - 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实现2分24秒补能,全国已建超3000座,单站日均60单可盈亏平衡[15] - 换电联盟形成:蔚来联合长安、吉利等7家车企及宁德时代,推进跨品牌电池互通[16] - 换电站建设成本持续下降,从一代300万元降至四代150万元,但标准化与规模效应仍是瓶颈[15] 技术路线对比与行业趋势 - 超充优势在于充电速度持续突破,但面临电网负荷(重庆超充设备全开将占7%用电量)和电池寿命问题[12][14] - 换电在严寒地区(如-40℃黑河)和特定场景(物流园)更具稳定性,能源效率更高(仅一次电力损耗)[14][12] - 行业共识认为超充与换电可共存:超充适合商务出行等高时效需求,换电适合通勤等便利性需求[17][19] 补能技术对燃油车的影响 - 加油站数量预计从11万座缩减至2030年9万座,五年内淘汰比例达20%[10] - 超充技术实现"油电同速"(5分钟补能400公里),直接冲击燃油车补能优势[6][7] - 行业观点认为超充与换电将共同加速燃油车替代进程[11][17]
一线调查 | “五一”高速充电量创新高!充电桩增加,补能多元化,高速充电更“丝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7:49
这或许与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加速完善、补能方式日益多元灵活、相关部门统筹调配能力逐步提升密切相关。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最新数据显 示,从5月1日至5月4日,该平台的充电总量突破了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1%。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3068万千瓦时,比去年 同期增长28%,创历史同期新高。 充电桩增加,补能方式多元化 5月4日,正值"五一"小长假自驾返程高峰期,记者在沪陕高速江都服务区(上海方向)准备给车辆充电时看到,江都服务区共有12个快速充电桩,可同时为 20辆车提供充电服务。记者到达时,充电车位虽已满,但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进入排队等候区,约10分钟左右便顺利充上电。 两年前,记者曾在节假日期间同样在江都服务区停车充电,但彼时需要排队等待半小时以上。 "以前只有6个充电桩(可同时充8辆车),节假日车多就会排很长的队,现在又增加了6个,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如果遇到排队着急的情况,也可以开到对面 服务区,那里有空位可以直接充电,从地下通道开过去很方便。"江都服务区充电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2:50 n 201 198 8 r 73 C 3 STANK 1 3 PA 11:3 PA ...
快充产业链专题报告:快充已成大势所趋,产业链迎发展机遇
东莞证券· 2025-04-30 14: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充电桩供需缺口大,快速补能需求凸显,高压快充推广条件成熟,产业链需求将快速放量,建议关注相关受益环节领先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充电桩仍存较大缺口,快速补能需求凸显 1.1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充电桩供需缺口较大 -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渗透率 40.9%;2025 年 Q1 销量 307.5 万辆,同比增长 47%,渗透率 41.16% [1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3140 万辆,同比增长 53.85%,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达 8.9% [16] - 2024 年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 557.5 亿度,同比增长 54.99%,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7.66% [16] -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 1281.75 万台,同比增长 49.11%,车桩比下行至 2.4:1 [22] - 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50 万辆,同比增长 28%,年底保有量将达 4446 万辆;预计 2025 年新增充电桩 465.7 万台,同比增长 10.3%,年底保有量将达 1747 万台,车桩比为 2.5:1 [26] 1.2 亟待解决补能焦虑,大功率快充桩占比有待提升 - 补能焦虑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的核心障碍之一,充电时长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28] - 公共充电桩主要分为交流充电桩(慢充桩)和直流充电桩(快充桩),直流充电桩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公共交流充电桩 211.4 万台,占比 54.2%,公共直流充电桩 178.5 万台,占比 45.8% [30][32] - 大功率快充是解决补能焦虑的最重要方式,全国公共充电桩市场呈现“低功率主导、快充渗透不足、超快充萌芽”的格局,未来需加速推动高功率快充桩布局 [35][36][37] 1.3 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城际公共区域等场景打造快充网络,支持大功率快充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40] 2. 高压快充推广条件渐趋成熟,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2.1 大功率充电标准落地助推快充技术应用 - 我国“ChaoJi”充电标准于 2023 年 9 月正式发布,为产业化奠定基础,有望助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布局 [45] - ChaoJi 充电标准在增强充电安全性、提升充电功率、提高用户体验、完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有望成为具有全球兼容性的通用标准 [46] - 2021 年版 ChaoJi 充电标准支持的最高充电电压可扩展到 1500V,最大充电电流达 600A,最大充电功率可达 900kW,设计目标是未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 5 分钟续航 400 公里 [47] 2.2 高压快充引领快速补能主流趋势 - 实现大功率快充有大电流快充技术和高压快充技术两条路线,大电流快充技术推广程度低,高压快充技术已成为主流选择 [48][49] - 高压快充技术具有高效充电 SOC 区间更大、充电功率峰值更高、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可控等优势 [49] 2.3 高压平台车型和大功率快充网络加速布局 - 国内外主流车企加快推出高压快充车型,高压快充车型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率持续上升,2022 年 800V 高压快充车型在 B 级及以上车型的市场渗透率为 5%左右,2023 年上升至约 15%,2024 年预计超过 30% [51][55] - 高压快充技术逐渐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未来 2 - 3 年高压平台将成为中高端电动汽车的标配,并向主流市场持续渗透 [56][58] - 新能源头部车企、电池龙头企业和充电运营商等积极推进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网络建设,兆瓦级超充技术崭露头角 [59] 2.4 电池企业积极布局快充技术 -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码超快充技术,推出快充电池解决方案,目前动力电池快充技术已进入 4C - 6C,并持续向 8C - 12C 的更高倍率突破 [62][63] - 2025 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均推出兆瓦闪充电池,未来 4C + 快充电池将加速放量 [63] 3. 高压快充发展驱动产业链系统性升级 3.1 高压快充产业链 - 上游为充电桩设备零部件、高压快充材料以及相关零部件等;中游为直流充电桩、快充动力电池、高电压平台等;下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 [67] 3.2 高压快充促进桩端和车端核心部件升级 - 高压快充对桩端和车端提出更高要求,相关材料体系和核心部件的替换升级将带来整体价值增量 [70] - 桩端主要体现在对大功率充电模块的需求增加以及对大功率充电时的热管理要求更高,未来大功率液冷充电模块、液冷充电枪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71][75] - 车端主要体现在对高压组件提出更高要求,整车高压架构主要部件迭代升级体现在 SiC 功率器件替代 IGBT 趋势、高压系统零部件安全性能升级、电池材料体系迭代升级等方面 [76][77]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高压快充产业链相关受益环节,桩端关注盛弘股份(300693)、沃尔核材(002130);车端关注宁德时代(300750)、天奈科技(688116)、宏发股份(600885) [81] - 盛弘股份提前进入大功率模块时代,2024 年实现营收 30.36 亿元,同比增长 14.53%,归母净利润 4.29 亿元,同比增长 6.49% [81][82] - 沃尔核材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产品有电动汽车充电枪等,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已实现批量销售,2024 年实现营收 69.27 亿元,同比增长 21.02%,归母净利润 8.48 亿元,同比增长 21% [83] - 宁德时代快充电池技术领先,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携手构建国内最大的超充网络平台,2024 年实现营收 3620.13 亿元,同比下降 9.7%,归母净利润 507.45 亿元,同比增长 15.01% [84] - 天奈科技是全球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企业,单壁及相关复合产品已有百吨订单,2024 年实现营收 14.48 亿元,同比增长 3.13%,归母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下降 15.8% [85] - 宏发股份在新能源汽车快充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全球龙头地位,产品能满足 800V/1000V 高压平台性能要求,2024 年实现营收 141.02 亿元,同比增长 9.07%,归母净利润 16.31 亿元,同比增长 17.09% [86]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
理想冲击 2000 站,每天至少要建 16.1 个充电站
晚点LatePost· 2024-10-31 20:03
充电站建设目标与进展 - 公司2024年充电站建设目标为2000座,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1000座,过去10个月平均每天建成2.4座,剩余两个月需每天建成16.1座才能完成目标 [5] - 公司国家级高速干线里程覆盖率从去年的40%提升至目前的62%,计划今年达到70%,明年目标为90% [7] - 城市场景中自建和加盟充电站比例为6:4,目标实现一、二、三线城市3公里半径全覆盖 [7] 充电站建设策略 - 公司选择先布局高速场站,因高速补能是刚需且难度更大,城市场景充电站已较密集 [7] - 充电站选址分为四步:筛选城市指标、分析充电热力、寻找合适商业体、选择交通便利电力充足地点 [9] - 公司接手部分5年前建设的低效充电站进行翻新迭代 [9] - 高速充电站目标700座,城市充电站目标1300座,目前已签约项目超过2000站 [9] 充电技术发展 - 公司超充站分为5C+2C桩和纯2C桩两种,4C桩已于9月上线,计划明年年中新建场站完全取代2C桩 [11] - 5C电池配合4C充电桩可实现"15分钟补能500公里",5C充电桩可缩短至12分钟 [11] - 4C产品相比2C产能效率提升60% [10] 充电站运营数据 - 春节期间单枪最高充电量超过1000度,国庆期间大量场站单枪充电量在400-500度以上 [10] - 城市场站中公司用户与其他品牌用户比例为1:1,高速场站平时为2:8,节假日为3:7 [11] - 5C桩单次充电时间12分钟,未来若需求增加50倍,单桩日使用时间约5-6小时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布局超过2000座充电站,蔚来换电站超过2310座,小鹏充电站超过1100座 [7] - 公司认为自营超充桩数量需接近特斯拉中国数量才是推出纯电产品的合适时机 [7] - 公司判断未来补能网络布局会更集中,但不会像燃油车时代只有"三桶油"那样高度集中 [11] 商业模式思考 - 公司将充电站定义为"产品"而非"服务",从商业逻辑全面考虑而非仅预算限制 [6] - 超充站资源不足制约纯电车型渗透率提升,供给与需求呈螺旋上升关系 [6] - 充电站是重投入项目,行业普遍采用外部力量共建模式 [7] - 基础设施业务需通过提效实现盈利,而非追求高毛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