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

搜索文档
Neuralink发布重大突破,关注脑机接口迭代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7-01 20: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地时间6月27日Neuralink发布视频展示研究成果与产品方向 其进展展示脑机接口可能性 未来规划明确产业方向 加速商业化落地 建议关注侵入式脑机接口海外先进产业链国内映射标的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消费场景产品落地相关标的 脑机接口下游应用端相关标的 [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当地时间6月27日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一小时视频 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及产品发展方向 [2][3] 事件评论 - 受试者效果出众 进展显著 截至目前Neuralink受试者达7人 含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ALS患者 接受N1植入体手术后 能仅通过意念控制计算机 平均每周使用约50小时 峰值超100小时 未来或可控制Optimus身体 有望改善肢体残疾人群生活质量 [10] - Neuralink公布未来规划 远期或构建“全脑接口” 2025年四季度在言语皮层植入设备解码词语转换语音 2026年电极增至3000个让“盲视”参与者重获视觉 2027年通道增至10000个 首次多设备植入 最终实现全脑接口 [10] - 多款产品针对不同场景 未来或共同作用于脑机交互 三款产品分别为针对运动障碍患者的“心灵感应” 帮助视障者的“盲视” 面向神经调节障碍等患者的“深入” 不同产品协同实现高带宽连接 [10] - Neuralink实现技术突破 产业或将迎来爆发 其进展展示可能性 规划明确方向 加速商业化落地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0]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进展引爆A股,创新医疗涨停多股大涨超10%
金融界· 2025-06-30 11:23
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 - 6月30日脑机接口概念股出现震荡拉升 创新医疗强势涨停 爱朋医疗、翔宇医疗、倍益康等多只个股涨幅超过10% 南京熊猫、荣泰健康、三博脑科、诚益通等相关标的涨幅均超过5% [1] Neuralink最新进展 - Neuralink发布长达一小时的展示视频 详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产品发展规划 [1] - 目前有7名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 受试者平均每周使用时长约50小时 峰值使用时间超过100小时 [1] - 2025年第四季度计划在言语皮层进行植入 目标是直接解码无声的"意图言语" 2026年植入芯片电极数量将提升至3000个 首位"盲视"项目参与者将加入测试 [1] - 2027年电极数将提升至1万个 实现多设备植入 在运动、言语、视觉皮层同时植入 [1] - 2028年电极数将超过2.5万个 设备能够触及更深层脑区 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性疼痛等 开始探索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2] 与特斯拉Optimus结合 - 脊髓损伤患者Alex未来将连接Optimus机械手 实现更复杂的操作功能 未来人们有可能通过Neuralink完全控制Optimus的身体 [2] Neuralink主要产品 - "心灵感应"针对脊髓损伤、中风等运动障碍患者 "盲视"致力于帮助视障者恢复视觉感知 "深入"神经调节产品面向神经调节障碍、精神疾病及神经痛患者 [2] 全球脑机接口发展 - 2023年至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关键突破 Neuralink获得FDA批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中国"北脑一号"完成首例无线植入手术 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2] 相关上市公司动态 - 创新医疗参股的博灵脑机专注脑机接口技术 C端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预计将于2025年陆续实现上市销售 [3] - 荣泰健康与傲意科技共建"脑机交互联合实验室" 共同推进脑机融合技术在智能健康领域的应用 [3]
马斯克畅想脑机接口:明年让盲人复明
财联社· 2025-06-30 10:23
Neuralink最新进展 - 目前受试者已达7人,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平均每周使用设备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1] - 通过"心灵感应"产品实现脑信号控制游戏、机械臂写字等功能,与外界重建交互[4] - 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将电极植入速度提升11倍至每根1.5秒,可深入大脑皮层下50毫米以上区域[10] 三大产品线技术突破 - **心灵感应**:64通道设备实现意念操控电子设备与机械臂,特斯拉机械手协同操控已达神经假肢实用化临界点[5] - **盲视**:计划2026年实现黑白轮廓感知,未来或与VR/AR融合构建数字视觉[5] - **深入**:针对帕金森/抑郁症的深部脑电极调节方案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5] 三年技术路线图 - 2025年:解码无声"意图言语",直接从大脑信号转换语音[8] - 2026年:电极增至3000个,实现低分辨率视觉恢复,最终开发多波段超人视觉[8] - 2027年:电极达1万个,首次实现多设备植入运动/言语/视觉皮层[8] - 2028年:电极扩展至2.5万个,全面接入大脑任意区域治疗精神疾病,探索与AI深度融合[8] 脑机接口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26.2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124亿美元,CAGR为17.35%[10] - 中国将脑机接口列为十四五重点攻关方向,中央到地方政策加速商业化落地[10] - 非侵入式产品商业化领先,侵入式/半侵入式国内外公司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0] 国内产业链相关企业 - 硬件设备:汉威科技、佳禾智能、高德红外等[11] - 应用端:中科信息、科大讯飞、盈趣科技、狄耐克、岩山科技、诚益通等[11]
深化细化优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损害赔偿《意见》专家系列解读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8:48
深化程序统筹 - 将程序统筹作为贯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重点,推进不同程序之间的协调,避免冗余 [2] - 规定已通过行政执法、诉讼等途径实现修复的情形不纳入线索筛查或不启动索赔 [2] - 全面升级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将行政执法资料作为索赔证明、组建联合调查组等新举措纳入 [2] 加强环境公益诉讼衔接 - 新增与人民检察院沟通对接的规定,对不启动的线索需及时反馈 [3] - 在磋商、诉讼、修复、强制执行等环节可邀请或提请人民检察院参与或支持 [3] 细化法规解释 - 明确"显著轻微"案件的判定标准:损害数额极小或未造成明显影响,并提供具体判定要素 [4] - 规定显著轻微案件仍需启动索赔的例外情形,如损害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赔偿义务人两年内再次违法等 [4] - 界定"简单案件"标准:损害事实简单、责任无争议、损害数额不超过30万元(可调整至50万元) [5] 明确重大案件认定 - 协同其他制度明确重大案件范围,包括中央环保督察问题、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等 [6] - 授权省级赔偿权利人结合本地实际认定并设置兜底条款 [6] 优化案件办理 - 对调查期限、技术手段、分析方法等提出新要求 [7] - 鼓励制定专项工作指南和修复效果评估方法,要求鉴定评估报告明确修复可行性及范围 [7] - 细化磋商规范,补充磋商不成后的重新磋商及诉讼流程 [7] 创新替代修复机制 - 将"无法修复"扩展为"无法修复或无法完全修复",并规定不宜由赔偿义务人开展替代修复的情形 [8] - 鼓励构建替代修复项目库,优先选择让群众有获得感的项目,探索建设修复基地 [8] - 精细化修复效果评估规定,明确可不开展评估的三类情形 [8] 制度改革进展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提升,通过《意见》推进改革至新阶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