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潼关肉夹馍
icon
搜索文档
普润实体、惠泽三秦 陕西工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9 17:15
转自:新华财经 盛夏的关中平原骄阳似火,田地间滚圆翠绿的西瓜即将迎来上市潮。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植户李 先生为了抢占"头茬瓜"的销售先机而急需资金周转。得知他的需求,当地工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 为其办理普惠专属产品,周转资金仅用一天时间便顺利到账。这正是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简称陕西工 行)为三秦大地注入普惠金融"活水"的一个片段。 今年以来,陕西工行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内涵,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与产品体系。截至6月末,该行普 惠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大关,贷款净增超80亿元,服务普惠客户超4.7万户。 一方面,该行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设立区域e贷推动委员会,立足区域资源禀 赋加大产品创新,目前已累计审核通过10项区域e贷活动方案,推动普惠金融在县域乡镇落地,持续擦 亮"工银兴农"金字招牌与金融为民底色。 另一方面,该行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化、生态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渠道,通过建立新一代经营 快贷网格化管理机制、恢复新建七家小微金融中心,组建起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 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放眼三秦大地,陕西工行打造了一系列叫得响、用得上的"陕味"普惠 ...
【省农业农村厅】陕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5%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57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26∶1 [1]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3.5% [1] - 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22家 [1] -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09家 [1] - 主营业务收入2359.7亿元 [1] 发展规划与目标 - 2024年启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1] - 规划建设粮油等"1+8+N"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1] - 到2027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 [1] -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 [1] -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 [1]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按照"一县一加工园"思路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2] - 发展传统食品加工园区如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等 [2] - 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强县 [2] - 推动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2] 龙头企业培育 - 力争今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0家 [2] - 支持企业承担产业集群加工环节项目 [2] -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 [2] - 推动企业由小到大、加工由粗到精 [2] 技术支持与标准化 - 组建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体系 [3] - 分产业绘制"加工树"并建立技术清单 [3] - 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3] - 推动制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3] - 促进加工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 [3]
陕西新增十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日报· 2025-06-09 08:11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 - 陕西省批复认定11个园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相关政策 [1] - 获批园区包括陕西潼关、华阴、华州、延川、富县、榆阳、神木、略阳、洋县、汉滨、镇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8个经开区主导产业涉及新材料,包括华州、华阴、榆阳、神木、略阳、洋县、汉滨、镇安 [1] - 华州、延川、富县、榆阳等经开区主导产业涉及能源和能源化工 [1] - 延川、富县经开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略阳经开区发展绿色食药产业,洋县经开区发展有机食品制造业,镇安经开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1] 主导产业特色 - 潼关经开区主导产业包括特色食品加工业,如潼关肉夹馍加工、酱料加工 [2] - 神木经开区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包含矿用装备、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 [2] - 汉滨经开区发展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 [2] 省政府要求 - 要求经开区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2] - 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 [2] -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投入,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 [2]
“带着潼关味道走遍全国”
陕西日报· 2025-06-08 07:55
产业发展现状 - 潼关肉夹馍已发展成年产值10亿元的特色产业,带动2万余人就业,产品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 [2] - 产业规模扩大后,传统技艺的"手作依赖"与现代产业的"规模需求"产生矛盾,表现为标准化传承困难、连锁门店口味"走样"、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 [2] 产业学院成立与培养体系 - 全国首家肉夹馍产业学院——潼关县肉夹馍产业学院于4月28日成立,首批45名学生来自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 [2] - 课程涵盖实训和理论教学,构建"传统技艺传承+现代产业运营"培养体系,包括非遗技艺传授和数字化营销等现代知识 [2][3][4] - 学院采用"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落地"四方协同机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毕业即上岗" [3][4] 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 - 学院目标培养懂技艺、会管理、能创新的产业人才,非单纯打馍师傅 [3][5] - 盛潼餐饮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将门店运营数据和客户反馈融入课程,提升人才与市场契合度 [4] - 学院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实训+创业"培训,已有190人结业,部分学员就业或创业 [4] 政策支持与品牌推广 - 潼关县人社部门推出从技能培训到创业扶持的政策"组合拳",打造"潼关肉夹馍"特色劳务品牌 [4] - 与多城市对接推广"潼关师傅"品牌,推动地域特色走向全国 [4] 产业升级目标 - 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和品牌化运营模式,将传统"小特产"转化为现代产业 [3] - 学院计划培育懂市场、善经营的产业人才,支撑品牌全国扩张 [5]
工行数字普惠促民生 “菜篮子”充盈幸福感
证券日报· 2025-06-03 08:44
工商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 - 工商银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精准支持涉农和食品生产小微企业 以数字普惠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助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收入 [1] - 在重庆荣昌 工商银行为生猪养殖企业发放500万元信用贷款 支持其购置高品质饲料和种猪改良项目 该企业作为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核心成果转化平台 已攻克生猪育种和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 [1] - 在陕西渭南 工商银行为肉夹馍加工厂发放300万元"潼关肉夹馍特色e贷" 支持其投资自动化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 该厂日产饼胚已达25万张 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 [2][3] - 工商银行陕西分行创新推出"苹果兴农贷""富平柿子加工贷"等一系列特色普惠产品 满足小微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 [3] 农业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 重庆荣昌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克隆与胚胎保存技术实现种质资源保护 培育出抗病节粮新品种 作为国家级生猪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力量 [1] - 陕西潼关肉夹馍加工厂从1986年小店发展为日产25万张饼胚的规模化企业 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 [2] - 江西吉安生态农业公司蛋鸡养殖规模达400万羽 计划三年内扩至900万羽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 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3] - 江西吉安生态农业公司获得工商银行1000万元"专精特新贷" 用于建设数智化蛋鸡产业园 [3]